APP下载

大学英语课堂的生态环境分析及其优化策略

2014-04-10

怀化学院学报 2014年8期
关键词:英语课堂大学环境

梁 薇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 公共外语教学部,湖南 长沙410205)

“生态”一词在《辞海》中的解释是:自然环境系统中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生存环境之间相互作用建立的动态平衡关系。21世纪是生态学的世纪,生态学的应用领域已从自然科学延伸至社会科学,甚至到教育领域。美国哥伦比亚师范大学师范学院院长劳伦斯·克雷明(Lawrence Cremin)早在1976年就在其代表作《公共教育》(Public Education)一书中提出了“教育生态学”(Educational Ecology)这一概念。他认为,依据生态学原理可以研究解释教育中出现的种种现象与成因,从而掌握教育的发展规律[1]3。从生态学视角去关注教育实际上是让我们以一种重新审视教育的思维方式,去关注解决教育的根本问题。毋庸置疑,我们用生态学理论去研究教育的根本问题,最后所关注的重点都要落在教育的终端——课堂教学上。“生态课堂”就是根据生态学理论,借鉴生态学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充分利用生态环境条件、不断调整各因素之间的关系并使它们趋于平衡、统一、亲和、融洽而建立的一种课堂教学模型[2]10。

一、当前大学英语课堂生态环境分析

大学课堂是一个微观的生态系统,它是由课堂生态环境和课堂生态主体相互作用影响而构成的基本系统[3]。大学英语课堂生态系统的环境对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产生、存在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制约和调控作用。本文拟从大学英语课堂生态环境的四个方面:物理环境、社会环境、心理环境和生理环境,来分析目前大学英语课堂生态环境所存在的问题。

(一)物理环境

这里说物理环境包括教室布置、座位安排、班级规模和多媒体设备使用状况等。

传统的教室里座位安排大都采用固定的行列式,这种座位编排形式强化了教师的主导地位,弱化了学生的主体角色,因此,师生之间的双向交流难以开展,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去。还有研究表明:座位位置的不同会造成师生空间和人际距离远近的差别,从而导致学生感知和理解的差异,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态度[4]117。比如坐在教室前排或中间位置的学生,由于离教师物理距离较近,上课时看得更清楚,听得更明白,这样就能更方便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而坐在后排和旁边的学生由于离教师较远,获得清晰正确的感知存在一定困难,因此这些学生上课的参与度就较低,容易分心。这也是造成学生学习效率底下的主要原因。

现在各大高校的大学英语课几乎都是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这给英语课堂教学带来了一定的便利,如使教学内容更直观化,愉悦课堂气氛等。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丰富的素材让学生学习到更多的知识。但是在我们实际教学过程中多媒体设备的使用往往会出现一些问题,比如投影仪显示不清或者根本不显示,电脑音响系统出现故障等。如果教师在上课前没认真检查多媒体是否能够正常工作,或者教师对多媒体设备使用不熟练,那么势必会占用正常上课时间,影响正常教学。另外我们还发现多媒体教学在一定程度上会限制教师的“临场发挥”,因为大多数情况下教师只是按部就班地把课件内容一一呈现给学生。同时在课堂上教师还要花大量的时间进行多媒体操作,很难及时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

另外,随着我国高校扩大招生规模以来,英语课堂人数剧增,大班授课已经成为了公共英语教学模式的主流。一个教学合班至少有六、七十人,有的甚至达到一百多人,授课通常要在大教室进行,由于人数多,教室大,很多问题就会凸现出来,比如学生逃课、迟到早退现象严重,课堂上说话、走神、睡觉、玩手机的现象也是时有发生,而教师却很难约束每位学生的行为,因此给课堂管理造成极大困难。很显然这样的教学环境必然会影响到正常的教学活动。

(二)社会环境

社会环境是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等。

在多媒体教室中授课,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是,教师因为要随时操控多媒体,其活动范围仅局限在讲台。而在学生看来,教师“高高在上”,很少走下讲台与学生交流,与学生之间始终保持一种距离感,导致师生关系淡漠。

除此之外,由于大班教学上课人数多,教师很难照顾到每一位学生,导致学生单独参与课堂活动的机会较少,在课堂上能得到锻炼和练习的仅仅只是一小部分学生,久而久之,其他学生就会感觉自己在班上不受老师关注,没有了存在感,对课程的兴趣也随之降低,也不愿意与其他同学合作参与到课堂活动中,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

(三)心理环境

心理环境包括学生的学习经历、认知风格、学习动机、学习态度,还指师生共同营造的学习氛围和课堂文化。

大学英语课堂面对的对象大都来自五湖四海,学生在智力、性格、兴趣等方面存在着差异,英语的学习经历及英语水平都是参差不齐的。而进入大学之后,每个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态度也是不同的。这些个体差异给教学带来了许多困难,使得教师很难满足学生的个体需求,体现在课堂目标设置,教学进度安排,教学活动设计等方面,较为统一的安排往往很难兼顾所有学生的层次,语言基础较好的学生会认为学到的知识广度和深度都不够,而对于语言基础较弱的学生又会出现跟不上的问题。

课堂文化是指在长期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形成的,并为师生所自觉遵循和奉行的共同的课堂精神、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而目前大学英语课堂都是大班教学,如果教师对课堂把控不好的话,容易造成人多嘴杂的局面,课堂秩序差,纪律涣散。教师在课堂上只关注教学任务,而忽略了学生的心理和情感需求,师生缺乏有效的沟通,导致的结果就是学生厌学,教师厌教,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

(四)生理环境

生理环境包括学生年龄、性别、身体健康程度等生理特征。

大学英语课堂中的学生主体在年龄、身体健康程度方面差别不大,但是性别是影响生理环境的一个重要因素。由于学校类别及专业特点,有的班级男女比例严重失调,有些工科专业例如计算机科学,几乎都是男生,很难找到一两个女生,而对应的一些文科专业则女生占大多数。中国有句古话说:“男女搭配,干活不累”。而在这种男女比例严重失调的班级,学生的日常活动﹑学习﹑情感等都会产生不利影响,另一方面教师有时不太好开展教学活动,不容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一定程度上影响教学效果。

二、大学英语课堂生态环境优化策略

(一)营造生态化的课堂物理环境

首先,改变传统的固定行列式座位编排。我们可以学习国外大学的做法,教室里放置可活动桌椅,教师在课堂上根据不同教学活动的需要,任意组合桌椅,编排不同座位形式。比如,教师在进行讲授时,可继续采用行列式;而在组织讨论时可采用圆形或马蹄形的编排方式;这样改变了过去“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体现了教师的主导地位,强调了学生的主体角色,增进师生之间的交流,提高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的热情与积极性,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其次,缩小班级规模。大班教学确实存在不少问题,如:大班课堂秩序较差,教师授课的同时还要兼管课堂纪律,分身乏术,导致有些教师只管教学内容的传授,而不注重教学技能和教学艺术,而学生也只能被动机械地接受,没有自由的空间和时间进行思考,学生参与度非常低,教学质量得不到保障。因此很早就有人建议要缩小班级规模,取消大班教学。小班教学有利于教师关注每个学生个体,同时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增进师生感情,更容易营造维护和谐的课堂生态环境。

再次,美化教室,静化学习环境。有研究表明,浅色对语言学习有促进作用,因为它可以帮助消除大脑疲劳,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而深色则会使人兴奋或产生焦虑[4]125。如果教室墙面刷为浅蓝或浅绿,同时教室窗帘统一使用浅色,这样可以营造一个安静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其中心平气静地学习。另外如果在教室墙壁上贴一些英语名人名言或学生的英语作品展示,这也会对学生的英语学习也会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

(二)改善生态化的课堂社会环境

第一,构建平衡和谐的师生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能够增进学生对课程的好感以及提高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避免长时间固定站在讲台上,应该多在学生中间走动,扩大活跃区范围,拉近与学生之间的物理距离和心理距离。另外教师要多利用课前,课间的时间多与学生交流,如简单探讨一下上课的情况、回答学生的一些问题,甚至可以聊一聊一些自己的事情,而课后可以通过微博以及QQ 群与学生互动,给学生亲切感,减少距离感。古话说:“亲其师,信其道”。教师真正做到与学生之间的情感沟通,获得学生的信任,这点会转化成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

第二,设计合作式的探究学习活动。合作式的探究活动,获得探究过程的体验,逐步形成参与探究、努力求知的心里倾向,对终身学习能力的形成非常重要[5]。它不仅强调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还强调了在探究活动中的“合作性”。在生态课堂中,教师既要扮演课堂活动的组织者的角色,还要当好课堂活动的引导者和协调者。教师引导学生围绕课堂上的重点问题展开讨论,鼓励学生从多角度进行思考,并进行小组讨论。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所有学生都积极主动参与到活动中去,也尝到了合作的乐趣。因此,合作式探究活动,将单一的教学活动变成了交往互动的过程,从而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合作中产生了不同思维的对接,使学生的合作能力以及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提高。

第三,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作用。生态学的观点认为,任何系统必须是开放的,这才能生存与发展。课堂教学系统当然也不例外。要想让学生的语言技能真正获得提高,仅仅依靠课堂这个小生态环境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应该积极让学生意识到在日常生活情景中,在自然真实的语言环境中,在社会这个大生态环境中,可以获得更多更好的学习体验。而学校以及教师能做的是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作用,举办各种与英语有关的课外活动,如:英语沙龙、英文诗歌朗诵会﹑英文歌曲大赛﹑英语演讲比赛﹑戏剧大赛、电影角色模仿秀等活动,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其中,让课内学习与课外应用有机结合起来。

(三)优化生态化的课堂心理环境

一方面,改进教学方式,实现教学过程公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改变传统的单一的教学方法,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如互动对话式、体验自主式学习等。教师可以积极创设符合学生层次水平的教学情景,鼓励学生全程主动参与,同时创造性地组织教学活动,如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等,使学生利用自己的知识储备与以往经验去参与体验教学活动,并在活动中体会到团队合作的意义。教师还要在其中多对学生使用鼓励性话语,一视同仁地对待每一位学生,使学生在轻松愉悦公平的环境下收获知识,取得进步。另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面部表情、眼神以及说话的声调和音调等非言语交际的作用,构建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

另一方面,有效管理课堂纪律,营造良好学习氛围。在大班教学中,有效管理课堂纪律是创建良好课堂生态环境的一个直接影响因素。这里所讲的课堂纪律管理不是专制,也不是放纵,而是要在强制和尊重之间找到一个恰当的平衡点。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有意识对学生的行为加以指导,并让学生参与制定课堂规范,让学生学会为自己的行为或活动负责,养成自律的良好习惯,相互影响共同促进,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从而构建一个平衡和谐的课堂生态环境[6]。

(四)丰富生态化的课堂生理环境

在这一点上,主要要做到平衡男女比例,避免性别失衡。现在有些班级男女比例严重失调,甚至有些班级全是男生或全是女生,被学生戏称为和尚班和尼姑班。对此,高校可以通过适当调整某些专业招生对象的男女比例,或招生前积极宣传改变学生选择专业的传统观念等措施,来改变这一现象。因为男女比例平衡的班级,其生态环境要胜于性别失衡的班级,这样更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另外,高校在招生时也可以考虑扩大招生范围,而不是仅限于本省(市)的学生,来自全国不同地方的学生在一起,他们会有不同的学习经历,不同的性格与兴趣爱好,这样会更好地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融合,营造更好的生态环境。

三、结语

一个平衡的大学英语课堂生态系统应该达到教师、学生和课堂环境和谐共存、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状态。而其中和谐的课堂生态环境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使教师的教学目的与教学效果最大化。因此,作为一线的英语教师,应当充分意识到生态环境对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所产生的作用,并采取切实可行的办法解决目前大学英语课堂所存在的生态问题,创建有利于学生学习的大学英语课堂生态环境,以构建开放、互动、和谐、可持续发展得的大学英语课堂生态系统。

[1]Cremin,L.A.Public Education[M].New York:Basic Books,1976.

[2]吴鼎福,诸文蔚.教育生态学[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

[3]单岩.生态学视角下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07(10):175-176.

[4]范国睿.教育生态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5]吴艳.大班课堂教学的现状调查与思考[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9):111-114.

[6]杨智敏.大学英语课堂生态环境的建构-基于教育生态学理论[J].鸡西大学学报,2012(1):92-93.

猜你喜欢

英语课堂大学环境
“留白”是个大学问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大学》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用爱浇灌英语课堂
大学求学的遗憾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环境
让快乐回归英语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