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简评《永远的尹雪艳》之翻译策略

2014-04-10姚强

韶关学院学报 2014年11期
关键词:归化异化译者

姚强

简评《永远的尹雪艳》之翻译策略

姚强

(阜阳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安徽阜阳236000)

依据美国学者韦努蒂提出的归化和异化翻译策略,评析白先勇短篇小说《永远的尹雪艳》英译本。译者灵活的运用了归化异化相结合的翻译策略,既注重保持原语的文化特色,也考虑到译语的可接受性,两者相得益彰,有效的传递了异国文化。

《永远的尹雪艳》;归化;异化;翻译策略

《永远的尹雪艳》是著名作家白先勇自选小说集《台北人》的开篇之作,也是他最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小说讲述了一个旧上海红极一时的交际花“永远不老、青春永驻”的故事。主人公尹雪艳原是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上海百乐门舞厅的红舞女,来到台湾后在上流社会中仍然长袖善舞,左右逢源。作者白先勇语言功力深厚,用词精妙,将尹雪艳的形象刻画得入木三分,生动的再现了旧上海十里洋场的繁华虚荣与台湾上流社会的纸醉金迷。文中的“五陵年少”、“黄埔滩”、“吴侬软语”以及“四喜临门”等词汇无不带有深厚的中国文化背景和神韵,而这些也使得翻译过程变得困难重重。若要在目的语中再现原文的魅力,译者必须煞费苦心。该小说由美国匹兹堡大学东亚语言文学教授柯丽德(Kartherine Carlitz)与美籍华裔学者、芝加哥大学教授余国藩(Anthony C.Yu)合译,载于香港中文大学创办的《译丛》(Renditions)杂志1975年秋季刊。后略经修订,刊于2000年出版的《台北人》中英对照版[1]。二位学者的译文从整体上来看,完好地保留了原文的精神,重现了原文的风姿。本文拟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归化和异化的角度分析《永远的尹雪艳》的英译文,探讨如何运用归化和异化结合的翻译策略,进而取得更理想的翻译效果。

一、对归化和异化的解读

所谓归化与异化是指翻译过程中处理文化因素时所采取的两种策略,其来源于德国翻译家兼哲学家施莱尔马赫1813年在柏林皇家科学院所做的题为“论翻译的方法”的演讲。施莱尔马赫指出:“翻译方法有且只有两种,一种是译者尽量不惊动作者,让读者向他靠近;另一种是译者尽量不惊动读者,让作者向他靠近。”[2]在此基础上,美国学者韦努蒂于1995年在《译者的隐形》(The Translator’s Invisibility)中提出了归化和异化的翻译策略[3]。归化要求译者向目的语靠拢,采取目的语读者所习惯的目的语表达方式,来传达原文的内容;而异化则要求译者向作者靠拢,采取相应于作者所使用的源语表达方式,来传达原文的内容。根据英国《翻译学词典》(Dictionary of Translation Studies)的定义,归化策略是指:“在翻译中采用透明的、流畅的风格以最大限度地淡化原文陌生感的翻译策略”;而异化策略是指“在一定程度上保留原文陌生感、故意打破目标语言常规的翻译策略”[4]。

在国外翻译界,归化派的代表人物是美国著名的翻译家尤金·奈达。他所提出的“功能对等”以及“读者反应论”都体现出了归化的策略。如“功能对等”实际上就是指“译文读者对译文的反应基本达到原文读者对原文的反应。”[5]“要判断一部译作是否译得正确,必须以读者的反应为衡量标准。译文作者做出的反应如果基本等同于原文作者对原文的反应,那就可以认为这部译作是成功的。”[6]为了达到这个目标,他主张采用归化的翻译策略,把读者放在首要位置,使译文回归读者所熟悉的目的语表达方式。而韦努蒂则旗帜鲜明地提倡异化翻译的策略。他认为流畅的归化式翻译既掩盖了译者的工作努力,使译者遭受“隐形”的不公平境遇;也掩盖了文化之间的差异和原作的历史感,将主流文化的当代价值观强加给原作。他还指出,翻译应该是译文忠实地反应原文在语言/文化上的差异,通过保持差异,追求文化的多样性,从而起到文化交流和丰富目的语文化及表达方式的作用。因此,他主张采用异化的翻译策略,将尊重原语的语言和文化规范放在首位。

在中国翻译界,能体现归化和异化之间争论的观点也是层出不穷。如鲁迅先生提出的“宁信而不顺”就是为了反对当时“削鼻剜眼”式的归化译法。其所谓的“必须有异国情调”也可以看作是对异化策略的坚持。而傅雷先生提出翻译“所求的不在形似而在神似”,“不妨假定理想的译文仿佛是原作者的中文写作”[7]1。可以看出傅雷主张归化策略,其译文文采斐然,通顺易懂,流传至今。后来钱钟书先生还提出了“化境说”,认为化境是文学翻译的最高标准。虽然他提到要完全保存原有的风味,但还是认为译本要读起来不像译本[7]2。这也可以视为主张归化的观点。1987年,刘英凯在“归化——翻译的歧路”一文中总结了归化法的五个主要弊端:滥用四字成语、滥用古雅词语、滥用“抽象法”、滥用“替代法”、无根据地予以形象化或典故化[8]。许崇信也认为归化法“从整体上是不科学的,无异于往人身上输羊血,得到的不是文化交流,而是文化凝血”[9]。

由此可见,对两种策略的争论由来已久,翻译理论家和批评家们各执一词,似乎难以协调。综合以上观点,作者认为就汉语小说的英译来说,归化的目标在于尽量减少译文中的“异国情调”,用符合英语民族的语言习惯和思维习惯来宣传中国文化,为目的语的读者提供自然流畅的译文;而异化则是故意打破目的语的常规,保留汉语中的文化特色。其难点在于对归化和异化之间“度”的把握,过度“归化”则不能体现源语特点和文化特色,似有不忠之嫌;过于异化则会使译文带有“外国腔”,降低其可接受性。

二、《永远的尹雪艳》中的归化和异化翻译

该小说的两位译者都喜爱并精通中国文化,柯丽德教授的博士论文的主题就是关于《金瓶梅》中的中国戏剧。而余国藩先生更是著作等身,曾经于1977-1984年间翻译出版了《西游记》(The Journey to the West)而饮誉学界。通过对比原文与译文,作者发现两位译者使用了归化和异化相结合的翻译策略,两者相得益彰,下文将从几个方面分别讨论。

(一)外来词的回译

胡裕树认为外来词是指“本民族语言从外国或其他外民族语言里吸收过来的词”[10],也称“借语”或“借词”。本文主要分析从英语中音译过来然后被汉语所接纳的单词。例如:

(1)尹雪艳从来不爱擦胭抹粉,有时最多在嘴唇上点着些似有似无的蜜丝佛陀。译文:She rarely bothered to put on makeup;at most,she might touch her lips with a little Max Factor now and then;so faint as to be barely noticeable.

原文中出现的“蜜丝佛陀”是由Max Factor于1909年以自己的名字在美国创立的一个化妆品牌。其产品在当时上海滩的名媛淑女中风靡一时,而音译的汉语名蜜丝佛陀更是洋味十足,让人颇有耳目一新之感。对于这种单词,译者的任务就是还其本来面目。方梦之教授认为回译是指“把被译写成另一种文字的内容再转译成原文的表述”[11]。所以对于这些从外语引入汉语的名称,不能想当然的使用汉语拼音,而是要找到其本来的表达方法。在译文中,蜜丝佛陀被译为“Max Factor”就符合了这个原则。又如“百乐门舞厅”和“开德拉克”,前者是旧上海著名的豪华娱乐场所,在当时的上海歌舞厅中堪称翘楚,很多富豪在这里一掷千金。而后者则是美国豪华汽车品牌,历史悠久,在当时的上海滩也是财富和地位的象征。译文中这两个词分别被回译为“Paramount Hall”和“Cadillac”,既地道,又便于外国读者理解,可以被视为归化策略的合理运用。

(二)人名、地名和称谓的翻译

对于小说中出现的常见人名、地名与称谓,译者一般直接采用异化译法,即直接用拼音进行音译。如:王贵生(Wang Kuei-sheng),徐壮图(Hsu Chuang-t’u),仁爱路(Jen-ai Road),宋太太(Mrs.Song),吴家阿婆(old Granny Wu)等。或是采用直译加解释的方法,如:洪处长(Director Hung,chief of a government bureau and one of the hotshots in Shanghai’s world of finance),余经理(Mr.Yu,the new managerofthe Southland Cotton Mills)。但是在一些重要的人物姓名、地名和称谓上,译者颇动了一番脑筋。例如:

(2)不管人事怎么变迁,尹雪艳永远是尹雪艳。译文:But however the affairs of men fluctuated,Yin Hsueh-yen remained forever Yin Hsueh-yen,the“Snow Beauty”of Shanghai fame.例中的“尹雪艳”是小说女主人公的名字,她是旧上海红得发紫的交际花,外表冷若冰霜,却又艳压群芳。汉语中此名足以表达出这些含义,而在英语中“Yin Hsueh-yen”却只是一个用来指称的符号。译者添加了“Snow Beauty”用来说明尹雪艳的这两个特点,并且交代了她走红于上海,但是在台湾一样声名不减。

(3)生活悠闲了,家当丰沃了,就不免想冒险,去闯闯这颗红遍了黄浦滩的煞星儿。译文:Their wealth and leisure prompted them to adventure,to try their luck with this evil star,the queen of the Whangpoo metropolis.译文中的“黄埔滩”虽然用的是音译的方法,但译者似乎觉得有些意犹未尽,于是加上了一段注释:One of the colloquial names for Shanghai was Huang-p’u t’an(Whangpoo Beach), named after the Yangtze tributary on whose muddy banks had sprung up the cosmopolitan city that used to be known to the world as a“paradise for adventurers.”注释里介绍了“黄埔滩”是上海这座大都市的别称,同时也是冒险家的乐园。通过这段注释,想必译文的读者对原文可以体会的更加深刻。

(4)“阿媛,看看干爹的头发都白光喽!依还像枝万年青一式,愈来愈年轻!”译文:“Baby,look how your godpapa’s hair has all around white!But you are like an evergreen---you look younger allthe time!”

与上例相似,在本句译文之后,译者同样加上了一段注释,用来解释为何将干爹译为“godpapa”: The practice of adopting“godsons”and“goddaughters”is a Chinese custom between families that have been close friends.Such a relationship can range from a pro forma gesture to a more substantive demonstration of affection.Occasionally,a wealthy old man may have a young and attractive single woman for“goddaughter,”implying a liaison of an altogether different nature.

按照中国的传统习俗,关系亲近的家庭间可以结“干亲”,即所谓的“干儿子”或“干女儿”。但在特殊的情况下,比如文中的王经理与尹雪艳之间,就超出了一般“干爹”和“干女儿”的关系,而是年老的富商包养年轻的单身姑娘。尹雪艳称呼王经理为“干爹”只不过是想掩饰这种暧昧的男女关系。试想如果译者简单的将干爹译为“adopted father”且不加解释,读者如何能够理解如此复杂的关系?另外为了表现尹雪艳娇滴滴的媚态,译者干脆将“干爹”译为更加口语化的“godpapa”。

从以上三例可以看出,在人名、地名和称谓的翻译中,译者虽然以异化的手段为主,但在必要时也可以借助加注释的方法方便读者对译文的理解,有效的弥补异化策略的不足。

(三)文化负载词的翻译

廖七一教授认为文化负载词(Culture-loaded terms)是指“标志某种文化中特有的事物的词、词组和习语。这些词汇反映了特定民族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逐渐积累的、有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的活动方式[12]。正是由于其特殊性,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很难找到现成的、完全对应的表达。但同时文化负载词又包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因此,如何恰当的翻译这些词汇就显得格外重要。《永远的尹雪艳》中也包含有大量的文化负载词,译者在处理的时候分别运用了不同的翻译策略:

(5)十几年前那一班在上海百乐门舞厅替她捧场的五陵年少。译文:Of those fashionable young men who had been her admirers more than a dozen years ago in Shanghai’s Paramount Ballroom.

原文作者白先勇先生引经据典,文采斐然。文中“五陵年少”出自李白的《少年行》:“五陵年少金市东,银鞍白马度春风。落花踏尽游何处?笑入胡姬酒肆中。”诗中所言的是唐朝的富家公子纵意花间、声色犬马的生活。“五陵”则是指长安城外汉朝五位皇帝的陵寝,即长陵、安陵、阳陵、茂陵、平陵。当时的豪门望族大都居住在五陵附近,因此后世的诗文中常用“五陵年少”代指出身豪门的富家子弟。译者采用归化法将其译为“fashionable young men”实属无奈,虽然部分程度上失去了原文的文化内涵和修辞效果,但总比译为“young men living around the five tombs”效果要好些。而且译文和白先勇先生的原意接近,即代指年少多金的公子哥。

(6)可是洪处长的八字到底软了些,没能抵得住尹雪艳的重煞。译文:Butin the end Director Hung’s horoscope proved no match for Yin Hsueh-yen’s evil karma.“八字”是“用天干地支表示人出生的年月日时,合起来就是八个字。迷信的人认为根据生辰八字可以推算出一个人的命运好坏。译者巧妙地使用了“horoscope”来加以替换。《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中将其解释为:forecast of a person’s future based on a diagram showing the relative positions of the planets,etc.at a particular time,eg.The time of his birth.可以看出,两者在各自文化中都是推算一个人命运前途的方法,在内涵意义上基本吻合。除了以上两例之外,译者还将“淘醋心重”译为“jealousy”。大概是因为“淘醋心重”在汉语中意为“吃醋”或是“嫉妒”,而英语中的“vinegar”就没有这方面的含义,所以只能取其意,采用归化的译法。

(7)打麻将有特别设备的麻将间、麻将桌、麻将灯都设计得十分精巧。译文:For mah-jong,there was a special parlor within the tables and lamps perfectly arranged to suit the needs of the players.

麻将是一种中国传统的博弈游戏,历史悠久。可以说,世界上只要是有华人居住的地方就有麻将,而外国人对这种游戏也不陌生,甚至每年都会举办国际性的麻将大赛。所以译者采用了异化的策略,直接将其音译为mah-jong,较好的再现了中国文化的特色。

(8)有些客人喜欢挖花,尹雪艳还特别腾出一间有隔音设备的房间,挖花的客人可以关在里面恣意唱和。译文:For guests who liked to play ua-hua, she had set aside a soundproof room where they would play and chant to their hearts’content.

此例中的“挖花”则于麻将不同,它是民国年间在宁波地区流行的游戏,传播范围较窄。其特点在于玩牌过程中要按“挖花调”高声吟唱借以助兴,出牌者以打出的牌为题材,即兴随编随唱,唱词琅琅上口,词句押韵,大多以历史题材、现实故事和民间风流韵事为主要内容。所以译者采取了音译加注的方式:In this traditional gambling game ua-hua, which is something like mah-jong,expert players often chant epigrams and rhymes about the tiles to heighten the spirit of their play.用麻将与之类比,加上高声吟唱的解释,读者既可以了解游戏的特点,也更容易理解为何这种游戏要在“soundproof room”里进行。

(四)菜名的翻译

小说中的女主人公尹雪艳为了款待宾朋,家中特聘了一位上海名厨,安排的菜色也是玲琅满目,例如:

(9)午点是宁波年糕或者湖州粽子。晚饭是尹公馆上海名厨的京沪小菜:金银腿、贵妃鸡、炝虾,醉蟹。译文:At noon she might serve Ningpo New Year’s Pudding or stuffed rice dumplings Huchow style;for supper her chef prepared Nanking and Shanghai dishes:gold-and-silver ham,Imperial Favorite chicken,prawns eaten raw with soya sauce,and crabs marinated in wine.

从众多名小吃和经典菜肴的译文中可以看出,译者采用了以异化为主的翻译策略,直译食材的产地,名字及烹饪的方法,简洁明了。只是“宁波年糕”的译法值得商榷,“pudding”在英语中一般指松软的甜点,这种归化的译法反倒失去了中国文化的特色,从其制作的主要原料考虑,译为“Ningpo New Year’s Rice Cake”或许效果更好。

(五)方言的翻译

小说生动描写了旧上海的众生百态,中间不可避免的会出现一些方言中所用的俚语。例如:

(10)把场合中许多银行界的经理、协理、纱厂的老板及小开,以及一些新贵和他们的夫人们都拘到跟前来。译文:she summoned into her presence a host of bank managers and their assistants,cottonmill bosses young and old,and the nouveaux riches and their wives.

在老上海方言中,“小开”一般指那些自己没有独立的生意可以打理,只靠老爸财势的年轻富家子弟。译者巧妙的将“纱厂的老板和小开”融为一体,采用归化法译为“cotton-millbossesyoung and old”,生动的再现了原文的含义,在形式和内容上都达成了一致。

(六)谚语的翻译

谚语多为通俗易懂的短句或韵语,流传于民间,言简意赅,反映了人们的生活经验原文中尹雪艳在安慰失意的宋太太时就曾说过一句经典的谚语。

(11)“宋家阿姐,‘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谁又能保得住一辈子享荣华,受富贵呢?”译文:“As the saying goes,‘People do not stay in favor a thousand days;flowers do not stay in bloom a hundred days.’Nobody can count on being happy and prosperous a whole lifetime.”

译文采用了直译的方法,既保留了原文对仗的格式,又忠实的再现了原文的比喻意义。

三、结语

翻译的根本任务是传播异域的语言文化,而作为两种翻译的策略,归化和异化是对立统一,相辅相成的,绝对的归化或者绝对的异化都是不存在的。正如孙致礼教授所说:“在可能的情况下,尽量实行异化译法;如果异化译法不能完全达意或完全通畅,则可考虑行文习惯,做出一定归化处理;如果异化译法彻底行不通,译者不必勉为其难,而应采取归化译法,舍其表层形式,传达其深层含义。”[13]《永远的尹雪艳》的译者没有片面的选择归化或异化某一种方法,而是将两种策略结合在一起,针对不同的情况选择最合适的方式,两者相得益彰,在确保译文通畅的同时也有效的传递了异国文化。

[1]白先勇.台北人[M].叶佩霞,译.香港: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2000.

[2]Schleiemacher A.On the Different Methods of Translating[M]//Theories of Translation:An Anthology of Essays from Dryden to Derrida.In Schulte,R&Biguenet,J(eds).Chicago and London: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92.

[3]Venuti L.The Translator’s Invisibility[M].London&New York:Routledge,1995.

[4]Shuttleworth M,Cowie M.Dictionary of Translation Studies[M].Manchester:St.Jerome Publishing,1997.

[5]Nida,Eugene A.Language,Culture and Translation[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1993.

[6]谭载喜.西方翻译简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7]刘宓庆.文体与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出版公司,1986.

[8]刘英凯.归化——翻译的歧路[J].现代外语,1987(2):58-64.

[9]许崇信.文化交流与翻译[J].外国语,1991(1):29-34.

[10]胡裕树.现代汉语[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5.

[11]方梦之.译学大辞典[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1.

[12]廖七一.当代西方翻译理论探索[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0.

[13]孙致礼.新编英汉翻译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

On the Translation Strategies of The Eternal Snow Beauty

YAO Qiang
(Schoolof Foreign Languages,Fuyang Teachers College,Fuyang 236000,Anhui,China)

Based on the translation strategies of domestication and foreignization put forward by American scholar Venuti,this paper analyzes the English verison of Bai Xianyong’s short novel The Eternal Snow Beauty, then comes to a conclusion that translators adopt a more flexible integration of these two strategies to retain the cultural features of source language while taking the acceptability of translation into account.This well-matched integration effectively ensures the transmission of foreign culture.

The Eternal Snow Beauty;domestication;foreignization;translation strategies

H315

A

1007-5348(2014)11-0078-05

(责任编辑:廖铭德)

2014-10-20

安徽省2012年高等学校省级质量工程教学研究项目“师范院校英语专业课程与思辩能力培养研究”(2012JYXM333)

姚强(1979-),男,安徽阜阳人,阜阳师范学院外语学院讲师,硕士,主要从事翻译理论与实践研究。

猜你喜欢

归化异化译者
生态翻译学视角下译者的适应与选择
农村聘礼的异化与治理——基于微治理的视角
商品交换中的所有权正义及其异化
论新闻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
归化(双语加油站)
异化图像的人文回归
当前大众文化审丑异化的批判性解读
伦理视角下电影翻译的归化与异化
归化翻译与江西诗法——以《鲁拜集》的三个七言绝句译本为例
元话语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