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改假日高速免费为发补贴”应该给“赞”

2014-04-10

金融周刊 2014年2期
关键词:显性隐性普惠

近日,九三学社广东省委常委匡耀求提交提案,建议取消节假日高速公路免费,代之以发放节假日交通补贴。提案称,根据2012年统计推算假日高速公路免通行费超过200亿元,按目前内地人口计算,可以给每人发20元;他建议国家财政再拿出一部分,给每个国民发放100元节假日交通补贴。

匡耀求的这个提案,不少人认为“看起来很美”,但“实施起来不太现实”。但我觉得,方向比速度更重要,办法总比困难多,很多时候,不是我们做不到,而是因为我们想不到。只要全民发补贴的方式比假日高速免费更科学,我们就值得沿着这个方向努力。

之所以“看起来很美”,道理显而易见,其一,更加公平,因为目前的节假日免费,只是让部分有车的国民享受了,而乘坐其他交通出行的国民,不仅不能享受这一措施的好处,还可能因为价格上涨增加开支;其二,可以提高道路资源配置效率,没有了免费,一些可出行可不出行的有车一族,就可能选择不出行或者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可降低塞车几率;其三,有利于环保,上路的车少了,能源消耗就降低了,汽车排放的尾气也就少了。

之所以认为“实施起来不太现实”,归纳起来,理由大概有这样几点:一是人口是动态,每年测算不易;二是涉及人口庞大,发放成本较高;三是担心层层截留,最终不能发放到每个人手中;四是每人发放20元太少,公共财政能否补贴是一个未知数;五是免费是趋势,担心这种办法会让公路姓“公”的本质永不可能实现;六是有车一族本身就为出行付出了巨大成本,也缴纳了更多的税费,取消特殊优惠采取普惠也不公平。

质疑之声毫无疑问是有道理的,但这些质疑并不是不可以化解的,如有车一族担心的出行成本问题,一方面可以通过严格执行《收费公路管理办法》,让更多的公路免费起来:另一方面可以立法限定收费公路的利润率,适当降低收费标准。至于担心被截留,则完全是多余的,只要党纪国法硬起来,就不会有问题。普惠实际与普惠成本的问题,在现代信息技术和大数据技术的帮助下,无论是人口统计,还是发放到位,问题都不会太大。

实际上,补贴涉及的是一个国民福利问题,争论的焦点,一是国民的国家福利是多是少的问题,因为全世界每一个国家的国民或多或少都会享受国家福利,比如北欧就是高福利国家,也是我国民众一直羡慕的地方,但许多专家对这种高福利模式并不赞成,担心这样的模式压缩了市场的作用,可能导致经济增长率较低,就业不足,财政部部长楼继伟就曾撰文称,“如果过多靠国家福利,而不是靠自己奋斗,民众幸福感会打折扣。”

关于国民福利的另一个问题,就是国民福利究竟是该以显性为主还是以隐性为主的问题。西方国家由于没有中国这样的户籍制度,无论是采取社会保障的模式,还是采取国民分红的模式,国民福利基本上都是以显性为主。而我国,国民福利更多地附加在户籍制度上,附加在单位、职务等身份上,以隐性为主。我国隐性福利泛滥恰恰也是近年来社会担忧和批评的地方,因为隐性福利泛滥加剧了贫富差距,导致国民的不公感增加。

因此,高速公路节假日该不该免费不是问题的焦点,国民普惠的显性福利才是问题的本质。而我国急切需要做的,就是应该尽快明确国民普惠福利的清单,清除附着在身份上的各种隐性福利,或者让一些必要的特惠性的福利也见见光。至于该不该“发放节假日交通补贴”这一普惠国民福利,当然可以讨论,如果意见一致,应该发,则可以与其它国民普惠显性福利合并发放,既可以降低单笔发放的成本,也可以让国民感受到“被关怀”的幸福。

(文/郭文婧)

猜你喜欢

显性隐性普惠
让“隐性课程”会说话
云南省普惠金融发展研究
云南省普惠金融发展研究
The Great Unbanked
成都市普惠金融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普惠金融的“黄金时代”
高中生物学中的隐性定理
关于现代设计应用中中国元素的显性和隐性表现
巧抓“隐性”表达 精彩“显性”表达
利用“隐性”圆,巧解一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