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2014-04-10侯丽芬

理科考试研究·高中 2014年3期
关键词:创设情境探究

侯丽芬

自主学习不是一个新名词,但从来没有像今天显得这么重要.学会学习、终身学习、构建学习型社会已成为21世纪学习的主题.“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已成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公认的有效教学与学习模式.如果学生的自主意识差、自主能力不强就难以有效教学.因此,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成为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面临的疑难问题.下面就结合我的教学实践谈谈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一、何谓自主学习

所谓“自主学习”, 就是学生依靠自己的努力,自觉、主动、积极地获取知识.它要求学生对为什么学习,能否学习,学习什么,如何学习等问题有自觉的意识和反应.我国著名的学者庞维国将自主学习概括为:建立在学生自我意识发展基础上的“能学”,建立在学生具有内在学习动机基础上的“想学”,建立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基础上的“会学”,建立在意志努力基础上的“坚持学”.自主学习提倡教育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二、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1.创设情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所谓创设情境,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实际年龄特征、能力水平、认知规律等因素,从实物、实例入手,采用故事、游戏等形式营造生动有趣的学习氛围.情境的创设是多方面的,如生活情境、悬念情境、问题情境等.恰当的情境创设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求知欲,有力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热情.教师可以启发学生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和数学紧密联系起来,并运用数学知识对其进行思考,对之进行解释,让学生认识到平时学习的数学知识对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很有帮助,唤起学生的有意注意,引起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好奇心,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创设实际问题情境,体会概念产生源头.

教材在讲到分段函数概念时,先是提出画y=|x|以及“招手即停”的车票规则.教师可以创设生活实例,加深学生的印象.

案例:出租车计价标准问题:

某市出租车计价标准:4km以内10元(包含4km),超过4km且不超过10km的部分1.5元/km,超过10km的部分2元/km.

问:①某人乘车行驶了8km,他要付多少车费?

②试建立车费与行车里程的函数关系式.

③如果某人付费35元,他乘车乘了多少km?

学生对这个例子会比较熟悉,问题 ①对一般学生来说都没问题,关键是问题②,怎么样建立这个函数关系式?自然同学会想到,对于不同的行程,车费的表达式是不一样的.

具体有三个关系式:

y=10(x≤4) ,

y=10+1.5(x - 4)(4

y=10+1.5(10 - 4)+2(x - 10)(x>10).

很自然用到了分段函数,既然函数表达式得出,问题③也就迎刃而解,此案例不仅用到分段函数,又复习了函数的实际用途.

这样的问题情境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能够激励学生主动参与,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数学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应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将抽象的数学概念建立在学生生动、丰富的生活背景上,并引导学生学会“做”中学数学,探究中学数学,合作交流中学数学的方式,将过去的说数学、听数学、黑板上的数学转变成为做数学、用数学、生活中的数学,这样才能真正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进而获得主动发展.

2.强化问题意识,养成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可以说没有问题就没有数学.一位知名教授在回答“什么样的学生算是好学生”时指出:“提不出问题的学生恐怕不是好学生.”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博士在概括他做学问的体会时说:“求学问,需学问;只会答,非学问.”即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应当学会“问”问题;只学会“答”,并不是掌握了真正的学问.学问就是要学要问,而不是只答.而有的学生由于受知识年龄等限制,不会质疑问难;有的学生由于胆小怕错,不敢质疑问难;有的学生由于满足于一知半解,不愿质疑问难;有的学生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大脑中“听教师讲、被动学”的思维习惯还蒂固根深,不打算质疑问难.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创设条件,努力营造氛围激发学生质疑问难;教师要鼓励学生勇于质疑,不轻易苟同他人意见,大胆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教师要充分肯定学生的积极表现,鼓励其继续努力.在教学中,教师要合理组织教学过程,充分相信学生,把时间空间留给学生,让学生在学习中发现问题,当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时,教师应该因势利导,让学生知道什么样的问题有价值,这对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兴趣,养成提出问题的习惯都有好处.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写错了或说错了,也不要大惊小怪,师生应共同来分析为什么错了,原因在哪里,启发学生去探究“为什么”, 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使学生勤于思考,乐于思考,从而更加积极自主地投入学习.在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巧妙设疑,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这是帮助学生尽快步入自主性学习轨道的极好途径.

3.强化反思意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反思是对自己的思维过程、思维结果进行再认识的检验过程,是自觉的对知识进行考察、分析、总结、评价、调控的过程,是学生调控学习的基础,是认知过程中强化自我意识进行自我监控、自我调节的主要形式.荷兰数学家和教育家费莱登塔尔认为,反思是数学思维的核心,是数学创造的动力.学生的数学反思意识是指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自觉地对数学知识的自我学习、自我评价的反思欲望,它对数学知识的认知过程起指导、决策、评价作用.在数学教学中,通过对整个解题活动的反思,培养学生的自我反思意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反思是一种隐性的教育资源,学生对自己学习中的不足或成功进行反思,进而修正或强化.事实上,学生这种自我发现问题、自我调整、主动应对的过程,不正是我们老师所追求的学生自我教育的境界吗?学生学会了反思,就相当于给学生请了一位尽心尽责的老师,随时随地对学生的数学学习进行有效指导,从而可以实现自我教育,提高学习的效率.哲人笛卡儿说过“我思故我在”.通过反思可以提高数学意识,优化思维品质;通过反思可以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促进知识的同化和迁移,从而提高学习效率;通过反思可以拓宽思路,优化解法,完善思维过程;通过反思可以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并探究新的发现.反思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促使学生的学习活动成为一种有目标有策略的主动行为,从而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思维品质,让学生学会学习.强化反思意识,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和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4.先有成功,再来自学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让孩子们感受到劳动的欢乐和学习成功的欢乐,在他们心中唤起自豪感和自尊感——这是教育的金科玉律.这条金科玉律的真理性在于:学生只有学得好,他才可能产生学习兴趣,才会自觉主动地学习.

教育必须首先让每个学生都成为自己学习劳动的胜利者.教师在教学中要对客观存在差异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鼓励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学习上获得成功,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特别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基础差、进步慢、自卑感较强,教师应尽量地发掘他们的闪光点,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使他们时常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成功感”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激励机制,给学生成功的体验,强化和激励学生主动学习,学生就会在自主学习中不断地追寻这种体验.“成功感”更易激发人们走向更大的成功.学习的成功感对于学生而言,发生在学习过程的结果上,但对于教师而言,这却是实施教育教学的前设目的.由这个目的出发,学习就变成了“为成功进行的努力-成功-更大的努力-更大的成功”的良性循环.这样一个良性循环,从根本上触及学生内在的自我发展的动力,这就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点燃了希望的火花.

教学实践证明,学生自主学习的愿望是强烈的,学生主动发展的潜能是巨大的,学生有控制课堂的需求,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需要培养与提高.只要教师充分相信学生、尊重学生,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前提,以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为重点,以促进学生智能提高为核心,把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把自主权交给学生,善于利用教材,灵活运用各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达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就能使学生逐步形成具有较强的再生能力的基本素质,从而更加主动地学习,主动地发展.总之,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促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自主去探索、去思考,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创设情境探究
设问引导探究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创设未来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画好运动情境图——解决追击与相遇问题
一类特殊不等式的解法探究
“简约数学”创设简约课堂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
感悟三角形的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