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研究

2014-04-09杨松黎

市场研究 2014年5期
关键词:居民收入城乡居民差距

◇杨松黎

一、中国居民收入差距现状

20世纪90年代后半期,在居民总收入中,最高组收入所占比例为47%、次高组为22%、中间组为15%、较低组为10%,而相比于20世纪90年代前半期,就最高收入组的份额来看,其状况是大约增加了5个百分点,其他各组份额则是呈现小幅减少的趋势[1]。而自2010年以来,在区域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东部、中部和西部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为1.48:1.02:1,因为全国大部分收入都在东部地区集中,在城市集聚效应的作用下,将进一步扩大东、中、西地区的收入差距。显而易见,锥形或“金字塔形”为我国居民收入的大体状态[2]。总人口中约1/3是具有较小比重的中等和中等偏上收入群体,而约2/3的总人口则是低收入和中等偏下收入群体,相对来看,具有过大的比重。有人对这种分布称呼为不规则的陀螺形。

二、关于居民收入差距现状的分析

1.我国居民收入差距不同角度的描述

就我国居民收入的差距状况来看,城乡居民和城乡居民内部,以及地区和行业居民之间存在收入差距是其主要表现。

(1)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从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来看,自改革开放以来,从缩小到拉大是其总体经历的两个阶段。

(2)城乡居民内部收入差距。虽然不同学者对基尼系数的测算产生出不同的结果,但就城乡居民内部收入分配进行分析,长期上升趋势则是其基尼系数的状况。

(3)地区收入差距。改革开放以来,长期扩大成为农村和城市地区居民收入差距呈现的趋势。尤其在东部和中西部地区,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更为明显。

(4)行业收入差距。自20世纪70年代末,工资水平在各行业职工中提高的速度与幅度都很大,但就整体状况来衡量,不同行业工资具有很大的差距,波动扩大趋势成为行业间收入差距总体状态。

2.关于居民收入差距的争论

(1)警戒线之争。自改革开放后,工资收入在非公有制和公有制职工中,出现不断扩大相对差距的趋势,而到了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缩小这种差距,非公有制单位职工要比公有制单位职工工资水平高,而公有制国有单位职工工资又比集体单位职工工资高[3]。

(2)两极分化之争。以状态还是趋势确定两极分化;两极分化状态基尼系数标准;如何对两极分化依趋势进行评定成为总体上争论两极分化在当前收入分配差距中是否存在的焦点[4]。

(3)趋势与状态之争。学者们理解两极分化的界定存在差距。他们对两极分化进行界定基本上是围绕着趋势和状态进行的。因此他们总体性评价居民收入差距现状也产生出不同的结果[5]。

三、关于收入差距形成的原因

1.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的分配不均,是造成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主要症结

从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的角度对我国三大经济区域进行分析,显而易见得出严重分布不均的结论。河流密布,矿产少是东部地区的状况,但却具有地理位置优越,便利的交通,具有完备的工业设施和基础设施,发达的科技水平。中部地区具有丰富的能源矿产资源,较好的交通条件。资源丰富,但地处边远,交通和信息相对闭塞,这是西部地区的状况。东部地区具有较多的高校,较好的人口素质。中西部地区相对来说人才匮乏,劳动者具有较低的素质,而且具有较高的人口自然增长率。这些差异对各地区居民的收入水平产生较大的影响,是造成不平衡发展地区经济的重要因素[6]。

2.小规模家庭经营方式和较低的劳动生产率,是造成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根源

历史的延续取决于现实,历史的原因是造成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根源。分析我国历代的地区经济发展和城乡居民收入状况,期间的差距早就存在。小规模家庭经营方式具有几千年的历史,这种方式具有较低的劳动生产率和商品率。这是从根源上导致城市居民收入高于农民收入的原因[7]。由于我国自建国以来计划经济体制曾长期实行,受其影响造成一部分产业供给具有相对过剩的状况,而一些产业却存在发展不足的状况。过剩产业陷入过度的竞争状态,具有较低的生产效益,自然会造成从业人员相对低下的收入状况;而短缺行业和垄断行业则呈现出需求旺盛的状态,超额利润是必然的结果,从业人员势必具有较高的收入。

3.城乡二元结构差异及市场体系的不完善,是造成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直接原因

在发展中国家里,中国属于大国,而且极为突出的特征就是城乡二元结构,就城乡经济来看,巨大的劳动生产率等差异存在其中。我国城乡居民收入所产生的差距直接根源就来自于这些差异。广大农村基本是手工劳动,具有很低的劳动生产率。同时,从农村人口来看,具有较快的增长率,隐性失业情况严重。而城镇生产方式以机器大工业为主,具有较高的劳动生产率。城镇工业所需要的劳动力资源既廉价又具有较大的数量,从而产生的利润是超额的。再投资就具有了资金,开展扩张新资本,从而使经济增长速度加快,造成不断加大城乡经济差距[8]。

4.政策、制度和法制的缺位,是造成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重要因素

首先,对收入分配产生影响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政策缺位。就政策本身来看,由于具有较多的弊端,补偿政策匮乏,在政策实施的过程中,没有按照政策的预想进行,出现走样和放大的状态,造成混乱的收入分配秩序,这就是所说的政策缺位。平均进行收入分配的状况由于改革开放的原因被彻底打破,按劳分配被实行,在分配制度上,存在多种分配方式[9]。

其次,就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而言,其相对滞后的表现主要为不能充分确保低收入者的收入。扩大居民收入差距的实质根源来自于市场化因素,而政府对这种状态进行合理引导和调节主要是依靠实施社会经济政策和运用再分配手段,力求做到公平,给予弱者一定的保障。截至目前,失业保障制度等社会保障体系已经在我国建立,但相对来看,还处于不健全和欠发达状态,不能适应经济发展水平,就其覆盖的社会面来看,还处于狭窄局面。

最后,我国法制体系漏洞和空白很多,需要建立和进一步完善许多经济法规。由于不健全的法制或不严格执法,存在大量的非法非正常收入。少数人运用漏税等手段,获得高收入。也有人运用对国有企业经营管理的权利,牟取私利;还有人抓住企业转制之机,对国有资产变相占有。

5.市场化和所有制的不完善,是造成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主要因素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实施和不断完善市场经济体系,市场配置生产资源的作用日益突出,而就居民收入分配来看,市场化对其产生的影响也越来越明显,影响居民个人收入,影响地区经济发展,使其产生不平衡状态,这是市场化影响居民收入分配的主要方面[10]。

四、居民收入差距扩大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1.对消费带来的影响

有些学者提出,居民收入加大差距,一部分人收入具有较快的增长,而且他们的消费也处于增长状态,但收入增长比消费增长快,倾向递减边际消费状况,另一部分人虽然具有较高的边际消费倾向,但收入增长极慢,甚至出现零增长或负增长,他们虽具有较强的消费意愿,但没有消费能力,总消费和有效需求在拉大收入差距的状态下会受到抑制。

2.对投资带来的影响

经济在运行中如果抑制了消费,商品就会滞销,就会产生降低投资预期边际效率现象,投资需求也会受到抑制。具体地说,消费需求疲软是由于收入差距造成的,在市场经济中,商品的市场价格又会把消费需求疲软信号依靠产业链向投资品上游产业迅速传递,投资品生产厂商对生产规模不得不进行迅速调整。从理论的角度而言,整个信息链只要达到及时准确,投资需求匮乏就不可能出现[11]。

3.对经济结构带来的影响

居民收入差距扩大会产生一定的经济风险,并对消费造成影响,经济和社会秩序混乱加剧,不平衡发展城乡经济和地区经济状态会加剧,使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受到严重制约。

五、缩短居民收入差距的对策

1.完善和加快市场建设

改革经济体制要加快步伐,把公平竞争的市场机制建立起来,市场体系要尽快建立和健全,以市场经济规律为导向,依托自由流动生产要素原理,促进全国统一市场尽快形成,使差距合法和合理化,这样对经济增长的速度和质量会产生进一步刺激和提高,在市场经济发育不断成熟过程中,收入差距违法和违背市场规则的都逐渐会被消除[12]。

2.消除不公平竞争行为

在经济发展中,需要打破垄断,实现公平竞争。把反垄断法和竞争法等尽快制定出来,依靠法律手段,对垄断进行限制和打破,推动行业壁垒和垄断逐步消除,把某些行业市场准入程度提高上来,促进资本合理流动,实现有序竞争,从而使行业之间尽快形成平均利润和收入差距缩小。

3.促进劳动力要素的合理流动

劳动力市场要在全国实现统一,这样有利于促进劳动力流动;同时,对于某些高收入岗位来说,竞争压力也会加大,个人不合理的收入差距将会得到平衡。为此,要建立各种制度鼓励劳动力流动。城乡户籍制度分割状态要逐步废除,这有利于加快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对福利制度进行改革,把福利范围逐步缩小,从货币化和透明化角度开展福利。从而使居民能够自由的选择城市或城镇进行就业[13]。

4.增加农民收入

农民收入对于当前经济增长而言,是最为重要的环节。为此,应鼓励农民转移到城市,推进城市化,这是对农民收入问题进行根本解决的最有效途径。着眼于国家经济发展全局,从各地区优势出发,对各自的优势农业进行发展,实现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促进农业产业化水平的提高[14]。

5.扩大就业

要想从根本上把城镇居民收入差距缩小,扩大就业就是最佳途径。坚持“就业优先”原则,竭力实现均等就业机会。推动实施再就业工程,把失业率控制在一定水平。注重对城市各种服务业的大力发展,给予中小企业一定的优惠政策,鼓励其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15]。

6.加强社会保障体系

就社会保障体系而言,要实现覆盖全社会,而且城乡也要统一,对低收入群体的基本生活要做到发挥切实保障功能,防止加剧贫困现象的出现。

总之,就现有的相关研究来看,没有统一的解释中国居民收入差距理论,可能是学者们对其微观切入点和突破点没有确定。很多学者虽作了实证研究,但具体使用方法也没有给出,因此,很多数据可比性不足。分析总体情况,国内研究收入分配状况,主要还是多从全国入手,研究省级单位不足。因此,对我国个人收入分配差距研究应扩大范围,注重以省为单位进行进一步的研究,这样有利于对我国收入分配差距现状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分析,为相应对策的提出提供依据。

[1]蔡亦敏.我国居民财产性收入差距问题探析[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9(04).

[2]陈永光.浅谈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收入分配差距问题[J].传承,2011(11).

[3]俞富.论个人收入差距与政府协调对策[J].行政与法,2006(07).

[4]袁金霞.浅谈我国收入分配差距问题[J].攀登,2007(05).

[5]李平,李林,刘继荣,康绍娟.浅析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现状及原因[J].法制与社会,2006(17).

[6]徐志辉.浅析目前我国的收入分配差距及其发展趋势[J].法制与社会,2008(17).

[7]赖廷谦,龚秀勇.收入差距合理性问题探析[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0(06).

[8]李振国,常文涛.我国收入分配差距快速扩大问题探析[J].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09(03).

[9]陈曦.我国收入分配领域中存在的问题、成因及政策建议[J].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08(05).

[10]戴骥,葛琼.规模经济问题的文献综述[J].经济师,2009(01).

[11]孙云.当前我国居民收入差距现状分析及对策[J].市场研究,2009(01).

[12]和立道.中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研究文献综述[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5).

[13]罗楚亮.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动态演变:1988~2002年[J].财经研究,2006(09).

[14]李实,罗楚亮.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重新估计[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02).

[15]陈云.中国城镇居民收入差距现状及对策研究综述[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8(06).

猜你喜欢

居民收入城乡居民差距
新疆城镇化与农村居民收入实证分析
提高就业质量助推城乡居民增收的分析和思考
居民收入快速增长——“数说陕西70年”之居民收入
河北省城乡居民医保整合的主要成效与思考
2018年一季度居民收入和消费支出情况
难分高下,差距越来越小 2017年电影总票房排行及2018年3月预告榜
人力资本、城镇化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缩小急救城乡差距应入“法”
国有经济对居民收入差距的非线性效应
幻想和现实差距太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