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政府规制改革的相关理论分析

2014-04-09雷德雨

市场研究 2014年5期
关键词:激励性学派规制

◇雷德雨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要“着力解决市场体系不完善、政府干预过多和监管不到位问题”。有效的市场监管是规制经济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上世纪80年代以来,规制经济学取得了较大的理论创新,对政府规制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传统产业组织理论对自然垄断的识别

传统产业组织理论认为,规模经济理论是产业组织理论和政府规制理论的重要基础,垄断一般包括经济型垄断和自然垄断,经济型垄断也会存在规模经济,但自然垄断条件下的规模经济更为明显,高度的规模经济和竞争是不相容的,必然造成垄断的市场结构。因此,传统产业组织理论代表人物贝恩提出,规模经济构成了行业的进入壁垒,高度的规模经济构成高度的行业进入壁垒,并造成福利损失,因而要对自然垄断行业实施严格的政府规制。

二、芝加哥学派对自然垄断定义的发展

哈佛学派为代表的传统产业组织理论认为,市场结构决定厂商行为和行业绩效(SCP范式)。在对美国制造行业进行长期统计分析的基础上,芝加哥学派的代表人物斯蒂格勒认为,在市场进入自由的情况下,通过竞争能在不同规模的企业中筛选出更具效率的企业,从而实现市场长期的竞争均衡状态。芝加哥学派认为,能够长期生存的厂商,其规模就是有效率的,并由此得出结论认为,规模经济具有动态效率。芝加哥学派的理论贡献对20世纪60年代新规制理论的形成,和各国放松自然垄断行业规制的政策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可竞争市场理论对自然垄断定义的贡献

在芝加哥学派研究的基础上,鲍莫尔等把单产品环境下的规模经济概念延伸到多产品环境下,并于1982年提出了可竞争市场理论。可竞争市场理论认为,即使生产厂商不存在规模经济,只要满足成本的弱可加性(与其他厂商分别生产各种产品时的生产成本之和相比,单个厂商生产多种产品时的生产成本更低),仍然可以判断该行业是自然垄断行业。在任何厂商均可以自由地进出市场的条件下,潜在进入者构成了对在位垄断厂商的潜在竞争。因此,规制机构应该放松进入规制和价格规制,消除自然垄断产业的进入壁垒,创造可竞争的市场环境,实现资源配置的动态效率。

四、激励性规制理论

基于可竞争市场理论的思想,产业组织理论实现了极大的创新,产生了激励性规制理论,即通过给予自然垄断厂商种种激励,模仿竞争性市场的效果,鼓励垄断厂商提高技术和管理效率。在世界各国的规制实践中,使用较普遍的激励性规制理论包括:

1.特许投标制规制

在政府规制实践中,特许投标制规制通常采取拍卖某自然垄断行业或某行业中的自然垄断环节的特许经营权,从而引入竞争,营造可竞争的市场环境。

2.区域间标尺竞争理论

在难以通过拍卖特许经营权引入竞争的自然垄断行业或业务,规制机构往往通过选取其他区域的垄断企业作为本区域在位垄断企业的参照企业,利用参照企业的生产成本和价格信息,规制机构得以制订针对本区域在位垄断厂商的规制政策,从而克服规制机构的信息劣势,成功激励在位垄断企业提高技术和管理效率。

3.价格上限规制理论

价格上限规制模型一般表示为(RPI-X)模型,其中RPI表示通货膨胀率,X是规制者确定的在位垄断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效率增长的百分比。如果在位垄断企业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使得X得以下降,从而实现RPI-X为正,则企业可以在平均价格上限范围内提高价格,从而获得相应的利润。

五、小结

规制经济学特别是对自然垄断理论的发展,为世界各国实施政府规制改革提供了理论基础。各国的规制实践整体表现出“放松经济性规制,加强社会性规制”的趋势,在放松经济性规制的过程中,激励性规制理论在实践中获得越来越广泛的应用。规制经济学的发展对我国规制改革的启示在于,运用可竞争市场理论和激励性规制理论,以转变政府职能为突破口,进一步深化政府规制改革。

[1]王俊豪.政府管制经济学导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2][美]罗纳德·科斯.产业组织:研究的建议[M].载[美]奥利弗·威廉姆森,斯科特·马斯滕编.交易成本经济学[M].李自杰,蔡铭等译.人民出版社2008(01).

[3][美]乔治·斯蒂格勒.产业组织[M].王永钦, 薛峰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03).

[4][美]F.M.谢勒.产业结构、战略与公共政策[M].张东辉等译.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

[5]Williamson J.Baumol,Contestable Markets and the Theory of Industry Structure. New York: Harcourt Brace Jovanovich,INC.1982.

猜你喜欢

激励性学派规制
主动退市规制的德国经验与启示
集体教育活动中教师激励性语言运用的调查研究
集体教育活动中教师激励性语言运用的调查研究
激励性语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研究
小学习作教学激励性评价的运用策略
创建梵净山学派 培育梵净山学
保护与规制:关于文学的刑法
依托激励性评价提高低学段口琴口头作业效度的实践研究
法兰克福学派自由观的探析
试析子思学派的“诚敬”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