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孟浩然诗歌英译研究评述

2014-04-08

湖北文理学院学报 2014年1期
关键词:孟浩然王维英译

卢 颖

(湖北文理学院 外国语学院,湖北 襄阳 441053)

历史上辉煌的唐朝是中国诗歌的第一次鼎盛时期。在这次文艺复兴的初期,孟浩然在众多中国诗人中(如王维、李白、杜甫,白居易等)被敬为诗歌界的前辈。因而,唐朝许多诗人都在诗歌中表达对孟浩然的敬仰及尊重。在众多颂扬孟浩然的诗歌中,李白和王维的诗歌最具说服力。①David Hinton. The Mountain Poems of Meng Hao-jan[M].New York: Archipelago Books, 2004:ix.该段为笔者译,原文如下:The first full flowering of Chinese poetry occurred during the illustrious T’ang Dynast, and at the beginning of this renaissance stands Meng Hao-jan(689—740 C.E.), esteemed elder to a long line of China’s greatest poets: Wang Wei, Li Po, Tu Fu, Po Chu-I, and many more. These poets inevitably wrote poems in homage to Meng Hao-jan, and no doubt the most eloquent introduction to Meng can be found among them, in poems such as these by Li Po and Wang Wei respectively.但是,孟浩然的诗歌并未受到像李白、王维、杜甫诗歌的同等重视。国内外对孟浩然诗歌的研究呈现出鲜明的对比,即国内从20世纪70年代后期对孟浩然诗歌的研究呈现繁荣趋势,而国外却至今仍未受到相应的重视。本文即对国内外孟浩然诗歌研究及其诗歌英译现状及研究进行梳理评析,以揭示孟浩然诗歌英译现状及孟浩然诗歌英译研究现状,并分析归纳导致这一现状的根本原因。

一、孟浩然诗歌的特点及研究

孟浩然(689—740),名浩,字浩然,是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孟浩然出生在书香世家,自小苦读诗书。但孟浩然在政治上失意,虽有仕途之心,但情操高尚,不喜阿谀奉承,终隐居襄阳。

1.孟浩然诗歌的特点

孟浩然生活的时代属于盛唐时期,在同期六位著名诗人:李白、杜甫、王维、孟浩然、高适、岑参中,孟浩然的诗歌并没有受到后人对李白、杜甫及王维诗歌的同等重视。孟浩然现存的260余首诗,就其内容言,大致可分为山水田园诗、交往赠答诗与怀思兴叹诗三大类。山水田园诗是孟浩然诗歌的代表作,它不仅充分反映了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与向往,而且诗人的审美情趣也尽寓其中。交往赠答诗在孟集中数量既多,名篇亦众,所体现的是盛唐时期人与人之间的一种亲和关系。怀思兴叹类是诗人真情的一种文学反映,具有内容丰富,感情强烈,形象鲜明等特点。[1]孟浩然的田园山水诗最被世人所喜爱,诗歌风格高雅清新,悠闲和谐,以常物常景咏颂自然界之朴素淡雅,带给人一种平凡中的真实境界。其诗歌不仅清新雅致,而且其中又透露着诗人内心的豪气,恬静中不失壮阔,诗风虽朴实却饶有味道,给人一种鲜明、独具魅力的意境之美。

对孟浩然诗歌的哲学思想,美国著名汉诗译者大卫·辛顿(David Hinton)②大卫·辛顿(David Hinton),美国著名诗歌翻译家,在康奈尔大学(Cornell University)研学汉语,曾在台北专门研究杜甫诗歌的翻译,其译著有《孟浩然山水诗歌》(The mountain poems of Meng Hao-jan)《杜甫诗选译》(Selected Poems of Tu Fu)《李白诗选译》(Selected Poems of Li Po)等。在其译著《孟浩然山水诗歌》(The mountain poems of Meng Hao-jan)指出:令人钦佩的不是孟浩然田园式的浪漫生活,而是他以一种独特的方式生活在当时所有中国古代伟大诗人都信仰的哲学思想——“道”学世界里……即万物,无论是生命还是无生命的都会经历生与死的过程,万物都从“无”中发生,会一度繁盛,最终会归为“无”。[注]David Hinton. The Mountain Poems of Meng Hao-jan[M].New York: Archipelago Books, 2004:ix.该段为笔者译,原文如下:Meng was admired not for the bucolic romance of his life, for the singular way he inhabited the sage philosophical ground shared by all of ancient China’s great poets: the Taoist cosmology described by the originary masters, Lao Tzu and Chuang Tzu. The central concept in their cosmology is Tao, or Way, by which they meant the process(hence, a “Way”)though which the “ten thousand ” living and nonliving things, arise and pass away, each emerging out of nothing.这一哲学思想极大的影响了孟浩然人生,并且深深地体现在他的诗歌中。

2.孟浩然诗歌的研究现状

20世纪以来,对于孟浩然的研究大致是一个先冷后热的过程。在建国之前的半个世纪,关于孟浩然的研究相当少。1936年,杨荫深的《王维与孟浩然》出版,此书主要就王孟的相异之处作了比较。闻一多先生的《孟浩然》,是最早一篇有较大影响的对孟浩然的研究性文章。1954年,陈贻锨先生在《光明日报》上发表《谈孟浩然的“隐逸”》,陈贻锨先生还在1965年发表《孟浩然事迹考辨》。1964年王达津先生在《孟浩然的生平和他的诗》。刘开扬先生在1961年发表的《论孟浩然和他的诗》。从1966年开始,孟诗研究处于停滞状态,直到十年动乱的结束。[2]

20世纪70年代初期,国内学者已经开始关注孟浩然诗歌的研究,但研究范围较小,文献也相对较少。从20世纪70年代后,随着改革开放思潮的进一步推进,对孟浩然诗歌研究也逐渐增多。从文献来看,在中国知网(CNKI)搜索主题词为“孟浩然诗歌研究”,结果呈现为:1964—2013年共1606篇,按二十年为一个阶段,1964—1984年共30篇,1985—2004年共480篇,2005—2013(8年)共1095篇,在1964年到2013年50年间,2012年对孟浩然诗歌的研究文献达到顶峰243篇。可见近年来对孟浩然诗歌的研究学术界越加重视。关于研究的重点及焦点,学者董庆晓进行了梳理和研究:对孟浩然作品的艺术特征、艺术风格的研究是研究的焦点。而孟浩然与其他山水诗、田园诗作家的比较研究也占了很大的分量。虽然比较的方面很多,但是比较的重点仍然是艺术性的比较。对于关于孟浩然思想倾向和人生经历的考辨也是研究的重点。[3]

在国外,美国科罗拉多大学教授保罗克·罗尔(Paul W. Kroll)于1981年出版《孟浩然》(Meng Haoran),除此之外对孟浩然诗歌的研究主要散见于各类中国文学及文学史专著、各类唐诗英译选集中,如在《诗歌翻译选集:中国古典文学》(AnAnthologyofTranslations:ClassicalChineseLiterature)中,孟浩然的名字出现在王维诗歌中,作者对孟浩然的介绍仅仅局限于是王维的朋友,同时也是唐朝的著名诗人。又如吉恩·伊丽莎白·沃特(Jean Elizabeth Ward)所著《令人敬仰的唐代诗人》(TangPoets:anhomageto)收录了三篇孟浩然的诗歌,对孟浩然的生平做了简单的介绍。笔者在谷歌图书搜索Poetry of Meng Haoran(孟浩然诗歌),获得3020条结果,逐条查阅,得出以下结论:第一,“孟浩然”三个字作为王维或李白的朋友出现;第二,孟浩然的名字出现在唐朝某些诗歌中(如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第三,孟浩然作为中国文学史中的唐朝诗人而出现;第四,孟浩然的名字出现在作为作者的译诗中。由此可见,国外学者对孟浩然诗歌的研究并不重视,远远少于同期李白、王维、杜甫等诗人。

二、国内外孟浩然诗歌英译研究现状

孟浩然诗歌英译的研究,主要分为两部分:对孟浩然诗歌的英译及对其诗歌英译的研究。首先,孟浩然诗歌翻译,国内没有译者系统的对孟浩然诗歌进行翻译,其诗歌翻译多出现在各译者“唐诗三百首英译集”中,而且孟浩然诗歌选译的数量十分有限。在国内,笔者搜集到选译孟浩然诗歌的译者有许渊冲、陆佩弦、吴钧陶、徐忠杰、郭著章、唐一鹤、龚景浩、王玉书、曾培慈、王大濂十位翻译家。其中出现最多的有15首(王玉书所著《王译唐诗三百首》,曾培慈《英译唐诗三百首》,许渊冲《唐诗三百首新译》),出现最少的只有1首。可见国内译者没有重视对孟浩然诗歌的译介。

另一方面,由于译诗数量少,对孟浩然诗歌英译的研究也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在中国知网搜索“孟浩然诗歌翻译”,共出现27条结果,其中仅有8篇是于孟浩然诗歌相关,并且都是有关《春晓》的英译对比研究。可见国内对于孟浩然诗歌翻译的研究十分匮乏,孟浩然诗歌翻译的研究远远不及孟浩然诗歌的研究。这说明了:第一,国内学者没有重视孟浩然诗歌在国际间的传播;第二,对孟浩然诗歌的翻译仅仅局限在《春晓》一首诗上,诗歌翻译范围非常局限。因而,有必要将孟浩然诗歌英译作为一个课题进行系统研究,弥补国内孟浩然诗歌英译研究的空白。

在国外,美国译者大卫·辛顿(David Hinton)在2004年出版了《孟浩然山水诗歌》(ThemountainpoemsofMengHao-jan),其中译者选译了孟浩然的53首诗歌,是国内外唯一一部孟浩然诗歌英译专著,也是选译孟浩然诗歌数目最多的。另外,国外发行的涉及孟浩然诗歌英译的还有Stephen Owen所著《盛唐诗》(TheGreatAgeofChinesePoetry,1981),翻译孟浩然的诗歌共14首。Witter Bynner和江亢虎合译的《群玉山头:唐诗三百首》(TheJadeMountain:aChineseAnthology,beingThreehundredpoemsoftheT’angdynasty,618—906) ,其中收录了15首,Jie Cui(崔洁)和Zong-qi Cai(蔡庆中)共同编著的《如何阅读诗歌手册》(HowtoReadChinesePoetryWorkbook)(2首),吉恩·伊丽莎白·沃特(Jean Elizabeth Ward)所著《令人敬仰的唐代诗人》(TangPoets:anhomageto)(3首)库尔特·克莱因(Kurt Cline)所著《通向太阳:诗歌及翻译》(VoyagetotheSun:PoemsandTranslations)(1首),可见国外孟浩然诗歌英译状况也未得到重视,但较国内相对有所重视。对于孟浩然诗歌英译的研究,国外没有出现相关的文献。

三、孟浩然诗歌英译研究特点及不足

综上所述,国内外对孟浩然诗歌翻译研究范围相对狭窄、研究深度比较局限,尤其国内外对孟浩然诗歌的翻译和研究不足是导致国外学者忽视孟浩然诗歌翻译研究的主要原因。国内学者的研究特点主要体现在:第一、翻译批评和翻译赏析多于翻译实践;第二、研究客体集中于《春晓》49篇、《宿建德江》16篇,研究范围限于个案研究,主要采用对比研究的研究方法;第三、主要从美学、语言学、文化的研究视角阐释诗歌翻译标准、分析孟浩然诗歌的意象、意境;第四、研究趋向于描述性翻译研究,呈现跨学科特点。国外学者对孟浩然诗歌英译的研究多以翻译实践为主,重点研究诗人的思想境界和精神需要,侧重通过翻译诗人的哲学思想反映诗作体现的境界。

目前,对于国内外学者研究尚存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目前的研究成果缺乏对孟浩然诗歌英译的系统性研究,未对诗人作品进行分时期、分主题的、分体裁的研究。孟浩然的诗歌主要以山水田园、交往赠答与怀思兴叹,作品从时间上可分三个阶段即早期、中期和晚期,体裁上和时间的划分可以区分诗人在不同阶段的不同的世界观和哲学观,作品的语言运用和作品所蕴含的思想境界必然是翻译研究的主要方面。第二、古诗英译的主要研究模块之一是译作对比研究,目前的研究成果呈现出原始译文资料掌握匮乏,如研究《春晓》的论文多至49篇,而译文却仅有六首(笔者现已掌握20种译文),学者间对译文相互引用,缺乏详实、丰富且鲜活的语料研究基础;第三、翻译批评和诗歌翻译理论研究未能促进优秀译文的呈现,不能更好的推进孟浩然诗歌在西方世界的传播。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学者们的研究视域多集中于李白王维杜甫等诗人的诗作和译作方面,这些诗人在西方已经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因而译作传播范围广,接受群体国际化,反之更促进了对这些诗人的译作研究和翻译实践活动。孟浩然诗歌的译作数量较之匮乏,研究人员的限于资料限制,即使有研究兴趣,缺乏研究资料,因而研究不能顺利进展。因而呼吁业界重视孟浩然诗歌的翻译,加大对其诗歌英译的研究资助,从而引起更广泛学者的重视和研究。第四、孟浩然的诗歌英译视域较为狭窄。国内外学者研究视角基本是呈现跨学科特点,从美学、语言学和文化三大视角对孟浩然诗歌进行个案研究,没有从西方视角重视的哲学世界观、符号学等视角进行深入研究。王维和孟浩然的诗歌特点有极大类同,都主要通过景物描写体现诗人的佛学境界。王维诗歌在西方得以广泛传播主要是其佛学思想通过译文很好的体现。

文化的传播需要媒介,语言的障碍使得孟浩然诗歌不能很好的传播到国外,因而导致国内外对孟浩然诗歌研究的范围和深度呈现较大的差距。另一方面,现有孟浩然诗歌译本翻译质量良莠不齐,数量屈指可数,这必然影响孟浩然诗歌国际化的过程。所以有必要加大孟浩然诗歌的翻译力度,要求在数量和质量上均有所提高;有必要对现存孟浩然诗歌英译本进行对比研究,从而改善孟浩然诗歌翻译现存的误译、漏译、错译等弊病,另一方面从文学研究角度,通过对孟浩然诗歌英译本进行对比研究,有助于开启孟浩然及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的新思路,扩大中国文学批评史的治学视野。

参考文献:

[1] 王辉斌.孟浩然诗分类叙论[J].襄樊学院学报,2002(6):86-92.

[2] 李 园.孟浩然及其诗歌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7.

[3] 董庆晓.孟浩然研究论文综述—兼论近三十年孟浩然研究之重大突破[J].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5):67-82.

猜你喜欢

孟浩然王维英译
大海里并不能自由往来
舟中晓望
走哪条路好
摘要英译
摘要英译
要目英译
要目英译
春晓
春晓
Semantic Change in Grammaticaliz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