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设备管理在建筑企业施工中作用的探讨

2014-04-07刘冬霓

设备管理与维修 2014年5期
关键词:成本资源建筑

刘冬霓 许 超

(中国水利水电建设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

一、前言

在传统认识中,设备管理工作在建筑施工项目中仅是从属于项目生产的实物管理和后勤保障工作,其作用并没有得到充分发掘和认识;另外,如果设备出现故障或者耽误企业的生产,不管是不是设备管理的原因,责任往往首先推向设备管理部门。因此,设备管理部门往往处于项目管理的较低层次和“被告”位置,被管理者忽视,抑制了设备管理作为资源管理、实物管理对项目管理的应有作用,对搞好项目的精细化管理、提升企业效益极为不利。出现这种局面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由于一些企业还停留在计划经济时代对设备管理的认识,没有从时代的角度解读和重新认识设备管理对于项目管理、企业管理的价值;二是由于近些年来工程建设、设备管理出现了比较大的变化,但设备管理的某些机制没有及时调整、及时转变,从而使设备管理工作较为被动。

因此,重新认识目前建筑施工项目中设备管理的特点,探讨设备管理在项目管理中的作用,对加强项目设备管理工作,提高建筑企业效益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建筑施工项目中设备管理的特点

1.设备成为建筑施工的主要生产工具

现在早已远离计划经济时期“肩扛手提”的施工模式,全面进入机械化施工时代,生产能力、生产效率出现了飞跃式增长。在这个时期的亿元以上的大型水电项目,人山人海的施工场面不见了,取而代之,就是上百个人配几十台机器,进行土建施工、混凝土施工等,但生产的效率却是十几倍、几十倍的提高了。计划经济时代往往需要干十几年的水电建设项目,现在3~5年就能完成了,工程机械设备的大量使用是带来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中国水利水电建设股份有限公司的机械装备率已经比改革开放初期有了长足的进步,达到10万元/人,设备已经成为建筑施工的主要生产工具。难以想象,如果哪一天设备不能使用了,项目施工会以怎样的方式进行。

2.设备向大型、专业、高科技化方向发展

随着建设施工项目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施工设备日益向大型、专业、高科技化方向发展。以中国水利水电建设股份公司为例,近几十年来,设备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手风钻到凿岩台车,从600型门机为主流起重机到900型门机为主流起重机,从小型混凝土搅拌站到大型混凝土拌合楼,从普通的载重汽车到载重量更大、效率更高的自卸车等,无一不反映着施工机械在建筑项目应用上的进步。近年来,随着一些大型项目的上马,更是出现了一批“高、精、尖”的大型设备,如京沪高铁项目使用的900 t运梁车、900 t架桥机、900 t提梁机,地铁施工用的土压平衡盾构机,山体隧道施工用的TBM掘进机,港航疏浚用的大型挖泥船等。这些设备的使用与管理,直接影响着项目的进度与效果,使设备管理在整个项目管理中的重要性愈发凸显,对设备管理模式和管理者的素质提出了挑战。

3.设备的使用强度大幅增加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业主为获取较好的经济效益,对项目工期要求往往比较紧。在这种情况下,项目特别是绝大多数水电项目,普遍实行“两班制”或是“三班制”,人停机不停,设备满负荷、超负荷运转,有些使用时间为10年的设备使用3~4年即达到报废状态,为设备的维护保养、定期维修和后续使用等基础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4.设备的安全使用是生产安全的重要保证

随着设备在项目施工中大量、频繁使用,设备的安全使用日益成为项目生产安全的重要因素。特别是一些大型的起重设备和运输设备,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则易酿成重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近年来国内发生的门机垮塌、塔机倾翻、工程车辆交通肇事等事故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在中国水电、中铁工、中铁建等大型施工企业中,由于很多项目使用外协队伍,而外协队伍的管理水平参差不齐,所以对外协队伍的设备管理也是设备安全管理的重要方面。以上情况都为设备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

5.设备是建筑企业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建筑行业的发展,建筑施工设备资产越来越庞大,已经成为建筑企业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据统计,2012年中国水电建筑设备资产原值240亿元,中国中交660余亿元,中国中铁440余亿元,中国铁建610余亿元。这些设备为企业的生产经营带来雄厚的物质基础的同时,也为资产的实物管理、资源管理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如何充分利用好这些资产,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同时盘活这些设备资源,为企业创造价值,成为摆在设备管理工作者面前的新课题。

三、设备管理在大型建筑企业管理中应发挥的重要作用及实现途径

从设备管理的上述5个特点可以看出,设备管理在建筑企业的管理中越来越重要,也面对着很多问题和挑战。应用好这些庞大的、高精尖的设备资源,就能够为企业的快速发展提供强大助力;应用不好这些设备资源,则会为企业带来沉重的负担,阻碍企业的健康发展。因此,要认真研究设备管理的特点,探索设备管理的新方法、新手段,适应当前建筑生产对设备管理的要求,充分发挥设备管理在大型建筑企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1.充分发挥实物管理的作用

设备实物管理是设备管理的基础工作,通过日常对设备的精心使用、维护、保养、维修等,提高设备的完好率、利用率,提高生产效率,保障项目良好履约。根据建筑工程项目特点,这一作用主要在项目部设备管理中实现。

项目部应制定并严格执行项目部设备管理制度,落实设备管理中的“三定”,将设备的使用、维护、保养等各环节的要求都落实到位。应科学制定和执行设备的定期保养计划,保障设备的完好率;对于设备出现或可能出现的故障,应及时发现、及时维修,缩短故障时间,确保出勤率;应不断改进设备基础管理的方法和手段,提高基础管理工作水平。

项目部在生产中要用到大量“高、精、尖”的设备,设备的操作、维修、管理等工作必然要求科学的方法和高素质的管理者。当前项目部设备管理人员普遍缺乏,管理方法和知识结构难以满足要求。为充分发挥实物管理职能,必须顺势改变,加强基层管理人员的配备和培训,通过提高待遇,建立合理的人才培养机制,引进和留住人才,特别是高技能的设备操作维修人才,不能抱残守缺、踯躅不前,导致基础管理工作水平的下降。

2.充分发挥成本管理的作用

设备管理应充分发挥成本管理的作用,降低项目综合成本,促进企业精益化管理。设备管理中的成本管理是项目成本控制中的重要一环,通过加强设备成本管理,能够有效降低项目资金成本、减少物资消耗,降低项目的综合成本。但是,在当前很多企业做得并不好,导致设备管理成本较高。设备管理包括设计、采购、监造、移交、使用、维护、维修、改造、更新和报废等环节,成本管理贯穿于各个环节中。根据建筑设备特点,建筑企业应尤其关注设备采购环节、项目的设备配置环节和设备的使用维护环节。

(1)设备采购环节对成本的影响主要体现在采购价廉物美的设备上,如何增强议价能力,买到价低质优的设备,成为企业和项目关注的重点。对于大中型建筑施工企业来说,应建立集中采购招标管理体系,使原来分散在各公司的采购资源得以集中,获得规模优势,降低采购成本。应得到供应商的重视,使企业在采购中有着更强的话语权,获得更优质的服务,实现与供应商的双赢。从中国水电、中石化等公司实践的集中采购中能够看出良好效果,其中中国水电的节资率达10%以上。

(2)项目的设备配置环节对成本的影响主要体现在项目中标后设备资源优化配置上。目前,很多大型企业采用项目法施工,项目在设备资源配置上话语权很强,企业的影响力反而较小,难以抑制项目对设备求全求新的要求,导致很多设备在项目完工后闲置,造成资金占用、资产沉淀浪费等现象。因此,企业应建立起重大设备资源配置机制,充分参与并主导重大项目的设备资源优化配置:一是通过掌握公司整体设备资源的优势,为项目配置技术经济较为合理、新设备与旧设备搭配的优化方案,避免项目过度采购设备。二是通过计算比较设备的采购及寿命全周期费用和租赁成本,对通用设备和一些短期利用设备采用社会化租赁,减轻企业资产负担。

(3)设备的使用维护环节对成本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日常的使用成本和维修维护成本控制上。设备的日常使用应推行单机核算,记录分析设备的工作量与消耗量,及时发现设备使用中的问题,并将单机核算与设备管理考核挂钩,有效控制设备使用成本。应科学合理制定设备的维护保养计划、大修计划,并严格执行,杜绝只用不养、只用不修的粗放型管理方法,延长设备经济使用寿命,减少维护维修成本。

3.充分发挥资源统筹管理的作用

设备管理应充分发挥资源统筹管理的作用,放大设备资源效益,为企业创造价值。所谓的资源统筹管理,是指的在企业集团层面的设备统筹规划和统筹配置。从当前建筑设备的特点可以看出,设备日益往大型化、专业化方向发展。但是,往往越是大型、专用的设备,其利用率越低。大型建筑企业中往往会出现大型专用设备长期闲置的情况,造成了很大的浪费,降低了企业的效益。因此,要充分发挥设备管理的资源统筹管理作用,对内调动整合企业设备资源;对外积极合作交流,利用杠杆效应,放大设备资源效益,为企业创造价值。

设备管理应在企业集团层面建立资源统筹管理平台,对二级法人企业的设备资源进行整体统筹规划和统筹配置。一方面通过“科学控制增量,有效盘活存量”,控制不符合产业发展方向的设备的购买,并建立设备流动机制,打破信息壁垒和法人壁垒,实现子企业之间设备的调剂转让和租赁,避免新增设备与同类设备闲置并存的现象;另一方面通过引导大型设备相对向专业化子企业集中,打造大型设备租赁子企业,专业化运营管理大型设备,对其他子企业开展“一对多”的租赁服务,提高大型设备的使用效率和效益。中国水电从2010年开展大型专用设备管控以来,审批、调剂、租赁了大量的设备,在保障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的情况下,加强了对企业设备资源的整合利用,有效遏制、减少了闲置设备资产,提高了企业整体效益。

设备管理应积极利用社会设备资源,通过关键设备自己配置、通用设备社会配置模式的不断优化,用少量设备撬动大量社会资源。要对外协队伍认真把关,将外协队伍的设备有效纳入项目的日常设备管理中,充分发挥社会设备资源的作用。可以加强与社会设备租赁企业的战略合作,在项目中标后配置资源的过程中,精确计算不同配置方式的成本和效益,合理加大设备资源社会化租赁配置的比重。可以通过专业化的租赁方式或转让方式将长期闲置的设备转让出去,为企业创造价值。

四、建筑施工企业设备管理未来发展的趋势

1.设备管理在建筑项目中的作用将越来越大

当今世界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工程机械设备的技术进步也越来越快。目前,国内使用的起重机已经超过千吨级,混凝土泵车臂长已达72 m,挖掘机铲斗最大容量可达到75 m3。可以预见,未来这些记录还将不断被刷新。工程机械设备技术的发展推动着施工技术和施工工艺不断向前发展,推动着建筑水平的快速提高,同时也使建筑项目施工越来越依赖工程机械设备,设备管理将在建筑企业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2.设备将趋向于专业化运营与管理

过去,由于项目设备少、技术含量低,操作、维修较为容易,工程项目不重视设备的专业化运营管理,设备分散放在各个项目点上,操作工人经简单培训就可上岗,维修工人凭经验即可将设备修理好。现在,工程机械设备融合了机械、液压、电子、信息化等各种的现代化技术,设备结构复杂,装备多种多样,设备的使用、维修、管理的难度加大,过去的那种管理方式已经不能满足设备管理的要求了。因此,很多建筑企业建立起专业的设备运营管理队伍,负责大型设备的操作、维修和经营。随着未来设备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这种设备专业化运营管理模式将进一步发展,推动提高设备管理水平,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

3.设备资源内外整合的步伐将不断加快

过去数十年中,建筑企业的设备资产总量越来越大,价值越来越高。许多大型建筑企业设备资产原值从十亿元到百亿元,再到几百亿元;设备单机价值从百万元级到千万元级,再到现在的亿元级,增大了上百倍。这么大量的设备,一旦闲置也必将导致巨大的浪费;这样高价值的设备,也不可能动辄购买。因此,建筑企业必然加强对内部子企业设备资源的整合利用,加大对外部设备资源的合作利用。中国水电的前期实践也证明这种资源整合工作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今后,建筑企业设备资源内外整合的步伐将不断加快,内外企业间的设备调剂转让、租赁、合作等行为将常态化。

猜你喜欢

成本资源建筑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北方建筑》征稿简则
2021年最新酒驾成本清单
关于建筑的非专业遐思
建筑的“芯”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温子仁,你还是适合拍小成本
资源回收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
独特而伟大的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