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汉英翻译中文化意象的传递

2014-04-07魏聪

黑龙江科学 2014年9期
关键词:杜康汉英错位

魏聪

(绥化学院,黑龙江 绥化 152000)

21世纪是文化、经济高度融合、高度交流的世纪,在地球村概念的指引下,我国要获得更多的先进科技、知识、文化,就必须做好汉英翻译工作。由于中国和英美国家在文化历史、自然环境、经济发展、宗教信仰上存在巨大的差异,所以会出现各种文化意象上的差异,这给汉英翻译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同时也给中国与英美国家的文化交流带来了障碍。在汉英翻译的实际工作中要体现文化意象的特征,要更好地将文化意象做到无偏差传递,减少信息和文化在汉英翻译过程中的损失,形成汉英翻译过程中的各种措施与方法,在更好体现各类文化特色的前提下,实现中国与英美国家更为准确而全面的沟通,真正做到从文化上加速现代化建设的进程。

1 文化意象的概念

文化是各民族在长期演进过程中,结合生产生活实际、自然资源、宗教信仰等元素凝结成的具有民族特色的智慧与历史。在各民族的文化中,在漫长的历史过程里,以特定的符号形式表现文化上的特殊性,这些独特的符号具有丰富的信息,只要提到这些符号,群体的每个成员立刻能够产生共鸣与沟通,使人们的思想得到统一,我们将这些具有特定意义和特殊含义的文化符号称为文化意象。不同的民族对于符号的定义不同,文化意象的内容也就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例如:牛是世界广泛存在的一种牲畜,而在中国,牛被看作勤劳的象征;在印度,牛是圣洁、吉祥的象征;在古埃及,牛被称为神圣的守护者,可见文化意象上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2 文化意象错位

2.1 文化意象错位的产生原因

文化意象在不同的文化中会有不同的表现,一些文化意象在不同的民族中理解和代表就存在差异,如果直接进行符号上的翻译往往会造成意义上和意象上的错位。例如:在中国,丹顶鹤被誉为“仙鹤”,代表着长寿、吉祥,而在中世纪英国,丹顶鹤是“荡妇”的隐喻,同样的一个事物,因文化意象上的差异会造成含义和寓意上的差别,这就会造成文化意象出现错位,给文化的深入交往与沟通造成不便和阻碍。

2.2 文化意象错位的主要表现

一方面,喻意空缺产生的文化意象错位,这是汉英翻译中常见的文化意象错位显现,主要是指在一种文化中存在的文化意象在另一个文化中没有相对应的意象或符号,这会导致汉英翻译中难于直接传递出文化的内涵。在中国每年召开的人大和政协会议被称作“两会”,由于政协在英美没有对应的组织,导致汉英翻译中难于进行全面的传递信息,后来加拿大记者直接用“Liang-hui”直接翻译,在文章后注释的方式才实现了文化意象上的对应。同样的,在英美有一种常见消炎药名叫DO-DO,这是毛里求斯的国鸟,由于中国文化中没有对渡渡鸟的理解,这会导致汉英翻译中难于直接进行深层次的沟通和意象上的对应。另一方面,喻意非完全对应产生的文化意象错位存在于中国和英美国家的文化和语言环境中,同时也存在很多文化意象上符号相同而寓意不同的现象,如果不能很好地加以区别,将会产生文化上的干扰和混淆,进而导致文化意象错位。例如:燕子在中国寓意着春天、希望,而在爱尔兰Swallow与恶魔的名字Sallow相近,因此被看作是恶魔的影子;在中国,蓝天是一种吉祥的象征,而在英美,Blue-sky(蓝天)是不可靠、没有价值的隐喻,如果将蓝天牌的台灯直译成Blue Sky Lamp,那么在英美也就成为不能用、不可靠的台灯。

3 汉英翻译中有效传递文化意象的策略

通过上述的研究和讨论,我们可以重新认识到文化意象的定义和文化意象错位的表现,所以,在汉英翻译过程中要建立起正确而全面传递文化意象的概念,通过各种方法、措施和策略,更好地将文化意象的内涵加以转换,更为准确地对文化意象进行传递,给文化交流一个更为宽广的空间。在当下的汉英翻译过程中,应该重视和做好以下一些要点。

3.1 避免出现文化意象上的误解

汉英翻译过程中要结合中国和英美国家的文化特点,特别是文化意象上的差异,采用主动的措施和方法回避文化意象上可能出现的误解,特别是在形式上或寓意上存在一定差异的时候,要在贴近原文的同时,对文字和表述方式进行变通,这样才能有效消除文化意象上存在的误解、误读的可能,使汉英翻译更加通畅、准确。此外,我们也可以借用加拿大记者的做法,在文章的末尾采用注释的方法,以此来消除文化意象上的混淆和误解。例如:blue-chip share在英美国家是常见的概念,如果直接翻译为蓝筹股,则会给读者或股民一个障碍,如果翻译成热门股票,那么词组表现的文化意象就将跃然纸上,这样也可以有效消除文化意象上可能出现的误解。

3.2 对译文进行必要的调整

中国和英美国家在文化意象上存在着同一意义而符号不同的实际现象,这时进行汉英翻译就应该采用联想措施和调整等方法,以便更为准确地表现原文化意象的信息,避免出现对原文化意象的曲解和损失,通过调整和联想来提高文化意象传递的有效性。在中国有着杜康造酒的传说,在文化艺术作品中有“何以解忧,唯有杜康”的名言,杜康在中国已经成为好酒、佳酿的代表,如果在汉英翻译中将“杜康”直译为Du-kang那么英美读者将不会理解中文中“杜康”的含义,也就失去了文化意象所蕴含的符号和意义。如果在汉英翻译中将杜康转换或调整成Bacchus(古希腊神话酒神的名字),这样无疑会传达出中文作品中更为丰富的信息和更为准确的文化意象。

3.3 对译法进行必要的调整

汉英翻译过程中可用的方法有很多,要根据文化意象的内涵与外延及时调整翻译方法,采用多种手段并用的措施,使文化意象能够充分展示,进而做到对汉英翻译的调整与补偿,更好地弥合文化意象差异,更为准确地表现原文化意象的寓意与内涵。一篇原文的翻译,必须产生与之相伴随的语码,为了准确地传递文化意象就常常要求在音位、词汇、句法及语篇等各个层面作一系列的调整。这一方面有很多成功的先例,例如:举世闻名的男子服饰“Goldlion”意译本是“金狮”,但是“狮”在广东方言中与“输”相近,如果直接翻译将会影响到品牌在社会上的接受程度,但为了使商品更添富丽堂皇的气派,并满足人们渴望吉利、追求豪华的心理,他们将“gold”一词保留原意,而“lion”一词采取音译手法,两者结合在一起就是驰名中国的“金利来”,这种译法气派恢宏,而且含义大吉大利。再如,美国宝洁公司生产的“Colgate”的护齿液、漱口水、牙膏、牙刷是当前中国消费者广为接受的品牌,如果利用直译的方法将不能体现产品意向和品牌文化,为此,宝洁公司将Colgate译为“高露洁”,这种翻译的方法是在Colgate的主要音节后面,加上关键意义的“洁”字,这样不但可以突出Colgate产品的宣传性,同时也能够体现Colgate的文化寓意,在吸引消费者的同时,表现出文化意象。

4 结语

汉英翻译人员必须要成为一个“杂家”,在广博知识的基础上,要善于联想,要具有丰富的语言、文化底蕴,这样才能在中英两种文化中做到自如而准确的转换,形成文化更为有效的传递和扩展,使各社会、各文明和各文化得到进一步的沟通与交换,在借鉴的同时形成更具有时代、民族特色的文化。应该在汉英翻译中主动做好文化意象传递工作,针对汉英翻译中文化意象存在的错位现象展开分析,积极应用各种策略进行主动变通,这样就可以将文化意象内涵传递得更为充分,更好地体现原著的文化特色,创立汉英翻译的精品,更好地为两种文化的深层次交流服务。

[1] 李占喜,何自然.从关联域视角分析文化意象翻译中的文化亏损[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09):136-137.

[2] 徐宁.异化翻译策略与文化意象的构建——以“龙”的翻译策略与文化意象为例[J].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01):208-209.

[3] 张建英.诗歌翻译中文化意象的翻译策略——以古诗英译为例[J].枣庄学院学报,2011,(04):74-75.

[4] 彭桂芝.论翻译文化意象的保留[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07):59-60.

猜你喜欢

杜康汉英错位
有趣的错位摄影
商标之争 害了“杜康”
美酒飘香仙女引路杜康泉
汉英倍数表达形式比较及其类型学考察
话题链在汉英篇章翻译中的统摄作用
避免“错位相减,一用就错”的锦囊妙计
汉英文字的幽默修辞功能浅探
汉英机器翻译中的意译和直译应用
“错位教育”要不得
杜康的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