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新升本科院校培养青年教师科研能力的重要性

2014-04-07牧,王

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4年4期
关键词:科学研究教师队伍青年教师

何 牧,王 伟

(哈尔滨金融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30)

科学研究是高校的基本职能和重要使命之一。新升本科院校处在高等教育发展的起步阶段,距离建设成为高水平大学的标准,在师资队伍、科研水平等方面存在很大差距。青年教师是新升本科院校教师队伍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与科研工作中,承担着60%的工作量,他们的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直接关系到高校发展的未来,关系着人才培养的未来,关系着教育事业的未来。

《关于加强高等学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指出: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要提升青年教师专业发展能力,完善优秀教师传帮带团队协作机制,造就青年学术英才和学科带头人,优化青年教师成长发展的制度环境等。

因此,要发扬青年教师学历层次高、思想活跃、视野开阔、创新意识强等优势,着力培养青年教师科研意识,激发青年教师科研兴趣,提升青年教师科研能力,实现新升本科院校由专科教育步入本科教育的成功转型。

一、培养青年教师科研能力,是实现新升本科院校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一)培养青年教师科研能力,有助于师资队伍建设。《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要求:“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新升本科院校要科学持续发展,关键是人的发展,即要以人为本,以教师为本,特别是要重视高校青年教师队伍这部分重要力量。原因显而易见,青年教师数量占新升本科院校教师队伍三分之二。青年教师科学素养和研究能力的高低严重影响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所以,鼓励青年教师参与科学研究,养成坚守科学的严谨治学精神和甘于奉献的学术素养,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技巧和开拓创新的学术能力,增强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鼓励和表彰优秀青年学术骨干和学术带头人,提高教师综合素质,促进高校教师队伍建设。

(二)培养青年教师科研能力,有助于促进学科建设。学科是大学学术体系的架构,是高校学术资源的载体和龙头。学科建设都必须以学科带头人、学术团队和科研能力及科研成果为依托。以青年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为核心,组成科研创新团队,以学科为平台,形成结构合理的学术梯队,并开展高层次科研项目研究,产生高水平研究成果。具有前沿性的科研项目、科研课题及产生的科研成果,能够促进学科的发展,提高学科的知名度。

二、培养青年教师科研能力,是实现高校职能的需要

(一)培养青年教师科研能力,有助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新升本科院校教育是介于研究生教育和高职高专教育之间的一种本科层次专业教育。面临的首要问题是如何达到本科专业标准、培养综合素质高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而教学与科研互动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必由之路。一方面,青年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激发灵感,发现问题,确立命题进行研究;另一方面,青年教师对所从事专业热点和前沿理论探索研究。将最新科研成果引入课堂并指导教学,会使教学手段更先进,教学方法更合理,教学内容更丰富,知识传授更前沿,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二)培养青年教师科研能力,有助于提升学校科研实力。青年教师是高校科学研究的中坚力量,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都很强,能够提出新的见解,解决新的问题,创造新的事物,开拓新的领域。通过鼓励青年教师参与科研活动,可以促进高校科研团队和学术梯队的形成,培养出一批中青年科技创新人才,产出一批具有标志性的创新成果。这会提升学校整体科研实力,促进高校内涵建设,夯实学校底蕴,突出专业特色,扩大学术影响。

(三)培养青年教师科研能力,有助于实现服务经济社会的使命。高校要按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要求,提倡青年教师要牢固树立主动为经济社会服务的意识,全方位开展服务。要提倡青年教师走出校园,坚持理论与实际融合,深入企业行业调查研究,引导其科研方向面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求,参与推动战略性新型产业发展研究,促进产学研用紧密结合,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步伐,充分发挥高校的智库作用,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好的服务。

(四)培养青年教师科研能力,有助于传承先进的文化。高校是先进文化的摇篮,是文化传播的沃土。大学文化要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逐渐积累和通过顶层设计培育,形成特有的氛围。因此,高校应给予青年教师足够的关心和支持,积极营造有利于科技创新的文化学术氛围。通过科研活动,可以提升高校青年教师精神境界和综合素养,培育青年教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他们成为传递正能量、传承先进文化的使者。

三、培养青年教师科研能力,是推进人与社会不断发展的需要

(一)培养青年教师科研能力,有助于教师专业发展。青年教师的成长,首先是人的成长,即通过自己的活动,不断生产、创造属于自己的新世界和塑造自己的新形象,从而创造自己的新的存在状况和新的规定性。

青年教师的培养不仅要靠条件,其自身素质的提高也是重要的因素。其知识构成、人生阅历、精神境界、资质禀赋等都对其研究水平有着重要影响。对学术怀有敬畏之心,才能保持学术固有的纯净品格,扎实做学问。青年教师通过科研,可以发挥自己的专业知识优势,完成知识的创新和创新所产生的价值,创新自己和自己的世界。科学研究的过程,也是青年教师人生和专业成长的过程,也是青年教师获得生命的意义。

(二)培养青年教师科研能力,有助于学生健康成长。高水平科学研究支撑高质量高等教育,以高质量的高等教育支撑自主创新能力持续提升,形成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有机结合、相互促进的新机制。

青年教师作为教师队伍的主体,其学术素养与学术能力如何,直接关系到所培养学生质量的好坏。高校青年教师,可以过来人的身份告诉学生“教研相长,厚积薄发”。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研究课题的选择、研究方案的设计、资料的检索,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学生在有效获得科学的知识和方法的同时,能力和思想在这一过程中得到训练和提升,这是自然的人的生存能力的进化。

(三)培养青年教师科研能力,有助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青年教师追求自身的发展和不断完善,是不同历史时期人的自然倾向,也是社会不断完善的客观要求。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过程中,科学研究始终是最进步、最革命、最深远的因素。科研极大推动着生产力的发展,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物质条件、广阔的智力空间、自由的时间、民主和谐的社会环境和动力,这是人类的自我完善与发展。

(四)培养青年教师科研能力,有助于催生新的生产力。《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高校提升科学研究水平,充分发挥高校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重要作用,鼓励高校在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国防科技创新和区域创新中作出贡献。”

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将科技创新作为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高等教育是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的重要结合点,在国家发展全局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科教结合的深度和广度,对这一地位的巩固和作用的发挥,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提升青年教师科研意识,提高其自主创新能力,培养专门创新人才,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和创新型国家必然要求。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Z],2010年7月29日.

[2]关于加强高等学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Z].教师,[2012]10号.

[3]刘继荣,杨潮.试论高校青年教师培养体系的构建[J].教育发展研究,2008:15-16.

[4]刘瑞贤.高校青年教师成长道路与特点[J].中国高教研究,2008(2).

猜你喜欢

科学研究教师队伍青年教师
欢迎订阅《林业科学研究》
欢迎订阅《纺织科学研究》
纺织科学研究
如何指导青年教师上好一节数学达标课
务实求真的长春高新第二实验教师队伍
尚德学校的教师队伍建设
纺织科学研究
当前高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思考
青年教师如何做到“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引导青年教师走专业化成长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