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英语“任务型”教学法调查与研究

2014-04-06王剑果

关键词:任务型实验班教学法

王剑果

(郑州大学 外国语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0)

高校英语“任务型”教学法调查与研究

王剑果

(郑州大学 外国语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0)

任务型教学法作为交际教学法和第二语言研究相结合的产物,在国内的教学中引起了很大的反响。本文旨在通过对“任务型”教学法在高校英语教学中的具体实施和验证过程来展示它对语言教学效果的影响。

高校英语;“任务型”教学法;调查与研究

一、引言

任务型教学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它是交际教学法和第二语言研究两大领域结合的产物,代表了真实语境下学习语言的现代语言教学理念。Peter Skehan指出,任务型教学就是“在课堂上采用让学生去完成教师所给予的任务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能使学习者获得接近自然的语言学习方式,使其潜在的语际语系系统得到拓展。”[1]

Skehan对任务型教学中的任务定义为要包含以下五个要素的活动:任务以意义为主;任务中要有问题需通过语言交际进行解决;任务与真实世界的活动有类似之处;首先要完成任务;根据结果评估任务。

这五个要素的定义更加体现了任务型教学法是基于交际法教学的产物,完成交际任务也正因此是任务型教学法的关键。它以计划和操作为中心内容,以意义表达为核心,通过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共同完成一系列教学任务,从而教会学生如何在实践中提高综合知识和英语语言的综合应用能力。

在如今的高校教育探索中,任务型教学法则正是以“实用”为切入点。为学生设置可激发学习兴趣的场景,教师将课程教学的目标真实化和任务化,让学生们以完成任务为动力。把专业知识和英语应用融为一体,通过听、说、读、写等具体活动来培养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

任务法教学模式使学生在完成教师设定任务的过程中综合运用并深化自己所学的语言知识和相关专业知识。既能开发学生运用语言的潜力,强化他们所需要掌握的相关专业知识,又能激发他们创造性运用语言的兴趣。使学生充分参与教学过程,有效提高高校教育英语课堂的教学质量。

二、教学现状

目前在我国的大多数高校院校的英语教学中,更多关注的是学生的分数而不是实际的应用能力。学生通过死记硬背,题海训练来通过考试,这种只看分数的现象掩盖了学生在学习方式和教师在授课方式上存在的问题。这对提倡培养实用性人才的高校院校来说是不能忽视的。高校教育遵循以就业为导向的学习方针,在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和操作能力,在此方针指导下的高校英语教学也在发生深刻的变化。高校英语教育强调更多的是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英语口语的训练和实际交际能力的培养越来越受到师生的共同重视。高校学生需要不断拓展知识面,提高交际能力,增加文化积累,传统的“你讲我记,你教我学”的单一教学模式已经不再适应用现今的发展,英语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势在必行。

任务型教学是高校英语教学改革的需要。以现行教育探索发展的形势来看,教学的授课方式是引导学上学习的关键。国内许多专家,学者对高校英语教学模式的现状作了广泛深入地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长期以来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以根深蒂固,多数高校院校的英语课堂仍然是以教师讲授为主。这种从知识到知识,单一被动的教学方式导致学生缺少创新实践的空间,无法形成良好的语言交际能力;同时,也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愉悦的体验而对英语失去兴趣和信心。

任务型教学是学生学习的需要。由于我国长期的传统教学方法和应试教育的影响,许多学生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不强。在经历了学院两年的高校英语课程后,许多学生对简单的英语对话都感到困难。而用人单位对近几年来毕业生的英语综合能力普遍感到不满意,他们认为口语能力强或非常强的为5%,差的或极差的为37%。因此在我国,学生迫切需要一种能培养和提高他们自主学习能力,帮组他们学习和掌握学习策略,培养和提高他们交际能力的授课方法。根据调查结果显示:60%以上的学生喜欢“老师少讲精讲,学生分组讨论和学生按老师分配任务主讲,教师指导点评”的上课方式。可见,任务型的教学方式是学生喜欢的方式。

三、把“任务型教学”应用在大学英语教学的具体过程和方法

(一)研究对象

2008级土木和工程力学专业的四个班共420名一年级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参加了本次调研报告。这么多学生都是本校第一批本科生。在学生们入校之前进行了分级英语考试。总体英语水平相当,在此前提下把这420名学生分别分成四个班,平均每个班105个学生,其中两个是对照班,另外两个是实验班。由于其专业所限,这四个班都是女生少男生多,其中参与到任务性教学的实验班中210名学生,男生占160人,女生占50人。对照班的两个班共210,男生170人,女生40人。

(二)课题研究的手段和方法。

1.调查法

在贴近学生生活和易操作性的前提下设计多套问卷调查表。分别对实验班对照班进行问卷调查,根据专业差别对已经实行任务型教学方法的各专业学生最后的英语学习成绩进行了科学的汇总和分析。我们还对实验班和对照班随机抽出部分学生进行访问,并将其思想总结归纳,成为我们不可多得的资料,用于改进以后的教学工作。

2.测验法

实施任务型语言教学模式的调研采用了测验法。我们对2008级两个专业的本科学生英语水平进行了四级考试。四级考试是为了检验本科层次学生英语掌握的情况,具有专业性和权威性。我们对学生成绩作了分布情况改革前后的分析表格,以便更好的检验任务型教学法对学生成绩的影响。

(三)具体实证过程

本项课题研究是以Willis[2]的任务型教学理论为前提,主要分三个步骤:即任务前(pre-task)、任务环(task-cycle)和语言焦点(language-focus)。下面以大学英语第三册中的第六单元A文为例具体阐释以上三步骤的实施过程。第一步骤主要是借助多媒体和一些图片引出和本文有关的话题。因为这篇文章和自然灾难有关,教师可导入一些和自然灾难的词汇从而激发学生回顾以往所学过的与此有关的词汇、相关的语法知识和学生们所了解的背景信息。第二步骤即任务环阶段:在实验班的两个班里平均每个班都需要实行平均分组制,平均一个班分十组,每组都有轮流当组代表及相应的各组学习档案。每个组按要求收集一些和灾难有关的历史事件、破坏性强弱以及如何避免如何做准备的问题,做成幻灯片或者报告形式,逐个地在班上展示。在展示前都要经历一个准备计划阶段,即在展示时如何正确的使用目标语言表达。第三步骤就是在学生使用目标语言完成计划后,任课老师将学生们展示出的关键信息加以提选和提炼,最后将和文本有关的自然灾难之一——地震的信息进行摘要式的阐述。

在任务型教学的前提下,本课题实施的任务主要分为五类。第一类,用做报告的形式所完成的任务。在这类任务中主要以即兴为主。还以大学英语第三册读写的第六单元为例,要求学生列举(list)一些和地震有关的词汇。如震级、震中(epicentre)、断裂层等有关词汇,地震发生的理论解释也可以让学生在这个话题的基础上进一步的讨论和报告。第二类是听说任务,如进行一些必要的听写短文的训练,同时也夹杂着回答问题。例如老师给学生放一段简单的关于地震等自然灾害的视频。学生需要以摘要的形式复述这段视频的内容,同时还附有相应的问题。必要时每组予以回答。然后组与组之间可以互相交流,并推断出那个更接近答案。最后老师随机抽查几组任务完成的结果如何。第三类是读写任务,要求学生浏览课文后把文章的主题以摘要的形式改写,也可以适当的变换一下问题风格,鼓励学生把叙事文或议论文改写成应用文或说明文等等。第四类,主要是各小组之间进行辩论和比赛的形式完成任务。以辩论的角度上来说,各小组挑选出自己的对手组成正反方,针对某一个特定的话题在辩论前收集相关资料。形式不限,包括(图片、文字、电影、视频、歌曲等)。在任务完成阶段,各小组代表和对手公开在全班进行辩论比赛,老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到辩论比赛的评分过程中。其中老师的评分占各小组的百分之四十。同学们的评分成绩占百分之六十,二者结合的分数就是各小组的测评成绩。

本课题研究主要涵盖了2008年这两个专业本科生的第一和第二学期任务的实施情况。共40周,共涉及12个单元的教学内容。在各类任务的具体实施过程,具体情况如下:报告型的任务平均每个单元3-4次,累计次数达48次。听说任务每个单元2次,累计次数24次。读写任务平均每个单元一次,累计次数共12次。辩论和比赛任务平均每个单元两次,累计次数24次。在各类任务完成后的同时,也在第一第二学期期末给学生发放调查问卷表。在实验班和对照班就兴趣及观感等问题上对学生进行访谈。同时英语成绩显著提高或下降的同学进行访谈,并分析反差如此之大的原因。

四、课题验证结果

(一)问卷调查结果

在本课题所采用的第一种调研法即问卷调查的访谈中,笔者了解到Willis的三种任务中,学生对辩论和比赛这种任务型模式抱着极大的兴趣。其中86%的同学很赞成这种模式,79%的同学认同了这种模式,并认为辩论和比赛不仅增加课堂的趣味性,还从资料收集、储备运用等阶段开拓眼界和视野。从中获得了很多实用的生活知识和课外知识。由上面所提供的数据和第一第二期末进行的调查问卷可以看出,在实验班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对照班相比有小幅度的上升,但差别并不完全明显。

(二)四级成绩显示结果

通过2008年的土木专业和工程力学专业的一年级学生的四个学期的跟踪调查显示:其中两个对照班的一次四级通过率分别是65.7%和64.2%而两个实验班的四级通过率是68%和67.5%。从对比数据上来看,在对照班上实施任务型教学对学生的四级考试并没有产生的影响。四级通过率和往届学生相比没有表现大幅度提高的比率。这也就说明,在应试方面由于涉及到的听力、阅读、翻译和写作等综合能力的考察,单纯的从任务型教学对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提高没有产生直接的影响。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讲,通过对比试验班和对照班的四级成绩结果表明,这两组学生的听力成绩有了明显的变化。尤其在语言运用和语言表达上,比改革前要有所提高。这种提高主要是在任务型教学模式下要求学生参与到听说的训练活动要比常规的教学模式下的训练数增多的结果。

(三)口语水平比较

由于四级考试中不涉及口语,所以我们专门设计了一种测试实验班学生口语水平的活动和对照班的做对比。这两组学生的测试内容分为三部分:第一,用正确的语音语调朗读(5分),第二部分:情景反映(5分,每小题1分),第三部分:简短对话(5分)。从这方面的测试结果来看,在任务型教学模式下的英语教学中,由于让学生参与的活动次数增多,使两组对照班60%左右的学生在情景反映测试和简短对话测试中分值在7分。从表达的流利度、词汇使用丰富的程度、以及在口头表达过程中对照班的语法知识等多方面的整体考虑,其中语言的流利度和改革前相比有所提高。在第一部分的朗读中,对照班的学生的语音语调没有明显的变化。从总体上看,学生的口语水平从各方面如语音、语流、词汇、和语法等综合考量来看,和改革前相比没有明显的差异。究其原因应存在多种复杂的因素:通过访谈笔者了解到由于试验阶段的时间有限,大部分同学因为四级考试的压力都在努力备考四级,从而忽略了口语训练。再加上学生的英语基础存在着差异,这是一个长期的因素。一次口语测试并不能完全考量和判断学生口语水平的变化和差异。

五、结语

本次调研报告把“任务型教学”应用在大学英语实践中,经过试验对比数据和多项问卷调查显示的结果表明:以任务型教学法为主导的教学方式对大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在有限的时间内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尤其是对大学生的听力水平的提高有一定的帮助,但在口语方面“任务型教学模式”在短期内能够激发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使学生的流利度有所提高。因此,对从事英语教学的工作者而言,在把任务型教学法和传统教学法结合的过程中,要留意学生学习的短期目标的变化和差异性。通过贴近学生生活和真实体验的任务设计,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成就感,从而满足学生实现短期目标的意愿。同时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结果显示学生得学习兴趣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这主要和任课老师的授课方式和教育理念密切相关。“任务型教学”作为教学改革中可行的一种模式,或者作为某一特定阶段可采纳的一种教学手段,教师应根据实际教学情况,使之应用在课堂教学中。发挥教师作为任务的组织者和完成任务的监督者,与学生共同完成交际任务。教师自身素质也存在着差异性,因此任务型教学也要求一线教师从各方面来提高和完善自己的业务水平,使自己的课堂对学生而言更有吸引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题作用,使学生在教学观念上与教师同步,从而全面提高学生运用英语的综合能力。

(注:本文为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13-GH-594)

[1]Skehan,P.A Cognitive Approach to Language Learning[M].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8.

[2]Willis,J.A Framework for Task-based Learning[M].Addison Wesley:Longman Limited,1996.

猜你喜欢

任务型实验班教学法
山西农大乡村振兴“双创”实验班开班
行知实验班
实验班以情促教教学策略谈
批注式阅读教学法探究
实施“六步教学法”构建高中政治高效课堂
卓越司法人才培养实验班的小样本考察(2014-2017)——以安徽师范大学法学院13级实验班为样本
“任务型”英语教学课外延伸的APP模式研究
汉诗英译概述及任务型教学探微
高中英语课堂教学案例陈美琴
高中数学任务型教学模式下分层教学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