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索用雷锋精神引领社会风尚

2014-04-06刘丽

关键词:学雷锋雷锋弘扬

刘丽

(南京政治学院上海校区,上海 200433)

探索用雷锋精神引领社会风尚

刘丽

(南京政治学院上海校区,上海 200433)

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雷锋的光荣事迹传遍祖国各处,其无私奉献、舍己为人的精神如同一面思想道德的鲜明旗帜一样不断地引导、监督群众的行为,如今雷锋精神在发展过程中也被赋予了全新的内涵。学雷锋做好事是我国多年来一直提倡的活动,但随着其如火如荼的开展,我们日益发现“学雷锋”在很多地区、单位只是形式主义,甚至还时有发生道德滑坡的不良现象。因此,该如何正确的运用雷锋精神引领社会的良好风气就成为了大家普遍关注的话题。

雷锋精神;时代意义;社会风尚

雷锋精神作为作为我国优秀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是名符其实道德教育永恒不变的经典教材。随着时代的发展,雷锋精神不但没有褪色,还在广大群众的继承、发展下具有了更加丰富的时代涵义,并且彰显出恒久的生命力。学雷锋活动的开展一直是以各大学校为主体,从小学生到高校学生都是其活动的主要对象。近年来虽然在各阶层不断涌现出当代雷锋的代表,但仍不能忽视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对雷锋精神弘扬的懈怠之势。道德滑坡现象的不断出现、学雷锋活动形式主义的泛滥、群众对雷锋精神的诸多误解都表明了当下真正雷锋精神的弘扬受到了阻碍。因此,如何用正确的方式将雷锋精神带进人们的心底,如何用雷锋精神来引导社会的良好风尚成为了现下刻不容缓的研究课题。

一、当代雷锋精神具有的社会意义

雷锋精神是我国传统美德和共产主义先进思想的完美结合,经多年的传承弘扬,这种精神已经超越雷锋本人的思想与行为,它如今是整个国家、整个社会甚至是几代人的宝贵精神财富。

(一)雷锋精神代表社会主义的当代核心价值,且具有强大的道德号召力量

雷锋精神是共产主义先进思想的代表,它同样以全心全意地为人民群众服务为核心。雷锋所坚持的紧跟党的脚步亦是和谐社会构建的坚实思想基础;将生命无私奉献给人民的这种集体主义的价值观也是和谐社会构建应倡导的价值观;干一行就爱一行的可贵敬业精神是和谐社会构建应具备的正确共组态度;乐于助人、关爱同事这种高尚道德是和谐社会构建应弘扬的道德情怀。[1]雷锋精神如今已成为了是我国精神文明建设进程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它是社会主义当代价值观的核心体现,是和谐社会构建必要的精神要求。

(二)雷锋精神紧跟时代的步伐,拥有鲜明的时代内涵

随着时代的变迁,雷锋精神亦在不断发展丰富,乐于奉献、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爱岗敬业等优秀精神拥有持久的生命力。如今全国上下都在积极建设社会主义的和谐社会,对雷锋精神的传承与弘扬是我国新社会建设发展的必备因素,它代表着社会主义的根本道德需求。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发展成熟给人民生活带来了巨大变化,但是人们对于高尚道德的追崇与安定社会环境的追求仍然没变。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对雷锋精神的弘扬产生了更迫切、更强烈的群众需求。雷锋精神的弘扬有助于对人们的社会责任感以及奉献自觉性进行培养,可推动经济的增长和社会的发展。

(三)雷锋精神是精神财富,具备人类共有性

在当前形势下,雷锋精神所体现的道德和人文性是属于全球化的,是整个人类所拥有的精神财富。雷锋精神体现出来的利益观,就是对个人和社会的关爱和风险,符合整个人类和社会发展的逻辑和规律。[2]雷锋精神体现出来的刻苦钻研、助人为乐和敬业态度等,也是当前社会人类迫切需要和追求的优异品德。雷锋精神是一种高尚的精神,具有潜在的道德导向作用,是一种可以推动整个社会进步的精神力量。雷锋这种大爱无私精神也是整个人类最本质和最终追求的精神。

(四)雷锋精神对我国优良传统的继承与发展,拥有坚实的文化基础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传统文化中也凸显了社会责任,提倡以天下事为己任,逐渐形成以国家荣辱为先,以集体利益为重的爱国情怀。我国的传统文化着重培养修身律己的能力,提倡舍生取义这样的道德情感,逐渐融合成严于律己、诚实守信、兄弟友爱等优秀的传统美德。雷锋精神实质也是以国家、集体和人民的利益为最高行动准则的精神,它是对我国传统文化里所提倡的爱国主义思想的传承和发展。雷锋精神提倡的为人民而生、为人民而死的精神体现了传统文化中舍生取义的思想;雷锋精神包含的助人为乐、关爱群众就是我国儒家所以常德仁爱思想。雷锋精神具有代表性的钉子精神则是我国传统文化中俭以养德、业精于勤的等勤俭奋斗优秀品格的集中体现。当代的雷锋精神是对我国传统优秀品质的沉淀,并赋予其时代的意义。因此雷锋精神的弘扬也是对我国优秀美德的传承和发展。

二、当下社会中学雷锋活动开展的现状

(一)社会上善心之举不断,为雷锋精神的大力弘扬打下坚实道德根基

上世纪60年代,国家主席毛泽东向全国群众发起了向雷锋学习的活动号召后,在我国各地、各阶层兴起了学雷锋活动热潮,雷锋的精神开始激励和鼓舞每一代的中国人,并成为了我国世代值得推崇的宝贵精神财富。[3]在物欲横流的今天,我们很庆幸在各行各业中仍能看到当代雷锋的身影,像郭明义、杨善洲、庄仕华、刁娜等都是当代雷锋的典型模范。特别是在近年我国汶川地震的救援活动、2008年北京奥运会这些重大活动的开展,大量志愿者活动的开展在国内外均引起了良好的反响。

(二)少数群众对学雷锋活动存在误解,阻碍了雷锋精神的大力弘扬

现在少部分群众对雷锋以及雷锋精神有误解,他们认为雷锋太傻了。雷锋凡事都为别人着想,确实很“傻”。从他的话语和行动中我们亦可感受到这“傻”。在雷锋身上我们看到的是崇高的共产主义情怀与舍己为人、大公无私的高尚情操,但少数人将其误认为是学习雷锋就要像雷锋一样无私奉献、毫不利己。这在当下社会中就代表着要学雷锋的“傻气”,也就意味着自己要吃亏,甚至还要献出自己的利益和生命。还有人觉得学雷锋简直就是小儿科。这小儿科就包含了三种误解的观念。首先许多成年人认为学雷锋做好事那就是小学生、中学生的任务,就是为了教育小孩子。成年人也就不必再学了。其次大家误以为学雷锋就是简单的帮别人让个座位、打扫房间、跑了腿这样简单的小事。最后也是目前普遍存在的形式化的学雷锋,许多单位、机关只是在每年的雷锋日张罗些条幅、开动员大会、发表感言,或者组织学生、员工等到福利院、敬老院等慰问老人,在平日里基本不提雷锋精神,更别说学雷锋了。

(三)网调结果不理想,见危不助,突显雷锋精神缺失

2011年三月份展开了一场关于大家是否还学雷锋的调查,网络数据表明:在调查的人中,只有47%左右的人能告知谁是雷锋,似乎,雷锋已经成为了一个神话。而有42%左右的人则觉得现在已很少有人还在学雷锋,剩下的20%左右的人则觉得根本无人学雷锋,甚至还有一些人则直截了当地认为雷锋精神早已过时。在当前的新形势中,雷锋精神显然还比较稀缺,在一些场合里能够敢于学习和做雷锋的群众更是稀少。从过往经验可以看出来,在个体遭遇不幸且得到媒体的关注和曝光之后,或者是社会有发生一些比较大型的突发事件,比如海啸等,这样的情况会更容易激发大家的恻隐之情,会激发更多的群众向受灾个体和群众伸出援助的双手,在这个时候,我们会感受到无穷的雷锋精神,会领略到强大的民族凝聚力。而当个体遭遇突发的不幸事件或是深陷危险之中时,假如没有相关媒体和舆论的关注和曝光,周围群众会缺少勇气伸出手进行援助,大多选择视而不见或是沉默,成为了鲁迅先生笔下的沉默看客。这样的心理就会导致一些难堪的现象。

三、如何用雷锋精神引导社会的风尚

(一)弘扬雷锋精神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要认识到并且弘扬雷锋精神的重要性,那么就必须站在推动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制的建设、发展和繁荣整个社会主义的先进文化这样一个高度来展开。把精神和文明建设的内容扩大,把学习弘扬雷锋的精神纳入进来,同时也纳入到精神和文明建设的这个发展计划中,展开传播雷锋精神这个大工程,促使雷锋精神的传播逐渐规范和制度化。[4]将雷锋精神的弘扬工作和群众的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完美结合,让其深入到整个文明建设工程中。同时,要建构一个社会、网络、学校和家庭相结合的一个教育宣传体系,让雷锋精神在弘扬过程中逐渐成为一个系统工程,进行全方位的宣传和教育。

(二)推动雷锋精神内化为人们自觉的道德追求

让雷锋精神得到传承与弘扬,在本质上就应该让雷锋精神成为引导,培育有道德和理想的人。引导市民群众学习雷锋精神做好事做好人,让其树立正确的观念,把雷锋精神渗入到内心,让其逐渐成为自身的一种精神追求。同时,要对理论的研究加大力度,对雷锋精神的内涵和时代价值加以挖掘,研究出更具有指导意义的理论硕果。只有将社会主义的荣辱观同雷锋精神的弘扬相融合,掀起文明新风,只有将雷锋精神的弘扬同社会公德、家庭美德等这些公民的道德的建设相融合,让雷锋深入到人们的精神内心,才能让社会主义的核心体系深入人心。

(三)宣传和树立弘扬雷锋精神的先进典型

雷锋精神弘扬的过程需要有时代特质的先进个人来进行传承。所以,在整个弘扬过程中,需要不断发现和挖掘具有典范效应的个人,对来自普通群众中的模范人物进行宣传,让雷锋精神更具有时代感和平民感,让其更贴近百姓的生活,这样更容易打动和深入人心。大范围地不断开展雷锋式的先进个人和集体的评选与表彰活动,让行业内的先进典范发挥领头效应。建立相关保障和激励机制,让学习和实践雷锋精神的局面更加生动和受人崇尚。

(四)创新发展和弘扬雷锋精神的活动载体

雷锋精神的体现就是实践。要将雷锋精神渗透到日常的生产和生活中去,在为民办事的过程中结合雷锋精神,不断开展岗位和行业学习雷锋的活动,使学习雷锋的变得常态化和具体化。建立专门的实践基地,使雷锋精神得以弘扬,让这种弘扬工作与实践进行生动结合。在弘扬过程中,也需要不断总结相关经验和做法,不断创新和发展弘扬活动方式,使雷锋成为各行各业里的品牌。在文明创建过程中也不断融入雷锋精神的弘扬活动,对文明创建活动的品牌资源加以挖掘和利用,突显雷锋元素。

(五)广泛宣传弘扬雷锋精神,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形成的舆论和宣传系统应趋于多方位和多角度,密度高且能够持久,让广大的干部和群众在认知的过程中,逐渐把雷锋精神融化成个人的精神和内心追求。建设相关的雷锋纪念馆,让其成为一个道德教育的示范基地。充分利用和发挥舆论的导向作用,让整个社会能够形成一个学习雷锋的良好氛围。同时可以在学习雷锋精神的引导下,推出一些影视、图像等文化产品,通过各式艺术方式来传达雷锋精神。

(六)发挥党员干部的带头作用

党员干部不断将雷锋精神传承和弘扬,这不仅是为了提高和加强党员本身的思想道德素质,同时也是为了让其能够充分起到领导带头作用,让党风政风来促进整个社会风气的好转。将雷锋精神的弘扬同学习和建设党组织等活动相结合,建立并健全学习雷锋活动的制度,让传承与弘扬雷锋精神渗入到干部和党员的培训和教育中去,让党员干部时刻都铭记党的宗旨,并不断落实到实践中,为百姓服务。

四、结论

雷锋精神作为我国宝贵的精神财富,多年来一直激励、鼓舞着社会群众。在物欲横流的经济社会,雷锋精神的弘扬更是不能懈怠,我们不但要学习雷锋,还要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丰富和扩展它全新的思想特质,使其成为具备时代色彩的思想标杆,深入到群众的思想和行动中。学雷锋不是简单地口头说说、摆摆形式,我们要将其融入到社会道德建设的进程中,用雷锋精神的号召力和推动力引领社会的良好风尚。

[1]蒋晓侠.新形势下雷锋精神的弘扬之道[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40(2).

[2]田鹏颖.雷锋精神展示中华优秀文化的永恒魅力[J].思想教育研究,2012,(2).

[3]王伟.弘扬雷锋精神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J].道德与文明,2012,(2).

[4]顾智明,顾巍.雷锋就活在人们日常道德生活中——雷锋精神产生久远影响的原因探析[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12,28(2).

猜你喜欢

学雷锋雷锋弘扬
弘扬爱国精神
弘扬爱国精神
助人为乐的“小雷锋”
接过雷锋的“枪”
弘扬雷锋精神,既不左,也不右
写给雷锋
学雷锋,他们一直在路上
学雷锋 知感恩
他们二十四年学雷锋
学雷锋好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