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型高校开展精细化职业指导探索

2014-04-06梁贵红

关键词:职业指导精细化应用型

梁贵红

(滁州学院 美术与设计学院,安徽 滁州 239000)

在严峻的就业形势面前,为了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很多高校,特别是新建地方性本科院校大力开展应用型人才培养改革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是与学术型人才培养相区别的,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产学研合作为平台,注重学生知识应用能力和职业素质的培养,以实现学生从学校到“职场”的顺利对接。可以看出,应用型高校主要培养从事一线生产和服务所需的技术或专业人才,学生在将来的工作中具有“上手快,后劲足”的特点。为了适应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应用型高校积极开展职业指导,努力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并开始开展精细化职业指导实践探索。

一、应用型高校职业指导现状

应用型高校以提高学生知识应用能力和职业能力为人才培养的目标。要达到这一目标,构建一个全校职业指导体系,对学生进行精细化职业指导非常重要。但由于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改革探索时间不长,职业指导由于人力物力不足,探索仓促,还存在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职业指导观念不足

应用型高校虽然开始关注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但由于对职业指导探索的时间不长,对职业指导认知根本不全面,加上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压力大,职业指导重心往往放在毕业生指导上,混淆职业指导与就业指导的区别,将职业指导等同于就业指导开展工作。当前应用型高校就业指导还是集中在学生毕业的时候,注重就业政策的宣传、就业信息的提供和求职技巧的指导。而对职业指导的核心——人与职业的关系及其发展,重在实现人职匹配的高质量就业认识不足,也力不从心。

(二)职业指导人员单一

大部分应用型高校成立了专门的职业指导工作机构,面向学生提供就业指导,并开始职业生涯规划辅导。[1]但从事这一工作的主要是就业处的几名工作人员和各二级院系从事学生工作的书记、辅导员。这些人员本来工作任务十分繁重,根本无法完成职业指导全程化的指导任务,也无法进行个性化、精细化职业指导。

(三)职业指导方式简单

应用型高校在开展职业指导时,由于职业指导人力和观念所限,职业指导服务简单,可操作性不强,且往往流于形式,大部分指导是普及性、共性的指导,如开设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组织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等,而对学生的自我认知、潜能开发、行业发展、职业能力测试、职业素养提升训练、创新创业能力发展等内容少有顾及,实现人职匹配的个性化职业咨询和指导就更难普及了,所以,应用型高校职业指导的实效性较差,不利于大学生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的提升。

二、应用型高校开展精细化职业指导意义重大

应用型高校注重学生知识应用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培养,其实质就是培养的学生能与行业岗位对接,要实现这一人才培养目标,需要全校教职员工具有职业指导理念,将职业能力训练贯穿于大学生培养的全过程。这种职业指导靠简单统一的方式无法实现,所以,应用型高校大力开展精细化职业指导,才能实现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才能真正满足学生个性化职业能力提高的需要。

精细化职业指导就是借鉴企业管理精细化理论,通过追求职业指导工作中的“精”、“细”、“实”,抓住应用型高校职业指导工作中的关键环节和重要因素,[2]让职业指导能够真正满足应用型高校学生的职业发展需要,不断提高他们的职业胜任力和就业竞争力,促进社会资源和人力资源配置达到最优化,促使应用型高校真正满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应用型高校职业指导工作通过走“精细化”发展的道路,从大学生刚入校,就对大学生进行就业资源盘点,了解其性格特点、家庭情况,分析他们的兴趣爱好、特长和不足,给学生建立职业指导档案,根据学生情况对他们进行分类,为以后开展系统化的职业训练和针对性地职业指导打下基础;开展“精细化”职业指导可以帮助学生找到自己的优势,扬长避短,合理定位,确保他们都能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职业方向;可以鼓励学生大胆自主创业,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同时,“精细化”职业指导可以培养学生具有长远目光,了解行业发展动态,充分认识社会变迁的轨迹,可以帮助学校把合适的人才输送到恰当的岗位,实现学生充分就业,大大提高大学生就业稳定性和就业质量。

三、应用型高校开展精细化职业指导对策探讨

精细化管理既是一种管理理念,也是一种管理方法。[3]精就是要精益求精,强调实效;细就是要注重细节,强调细节决定成败。应用型高校开展“精细化”职业指导,“是职业指导理念上的转变,也是职业指导体系上的转变,更是职业指导方法上的转变。”应用型高校要开展全员职业指导,全程职业指导,聚全校之力,将过去经验、统一、简单的指导向科学、系统、个性的精细化指导转变,真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就业能力,为职场输送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一)构建全员化、立体化职业指导体系

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核心理念是以能力培养为核心,在人才培养取向上改革传统的以学科知识系统化学习为目标的教学体系,建立以能力系统化培养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实现从注重知识传授向更加注重能力素质培养的方式转变,这是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区别于学术型人才培养的重要特征”,[4]这是应用型高校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更新和教学方法改革中要始终确立的指导思想。应用型高校确立的这一人才培养指导思想,为全员化、立体化职业指导体系的确立提供了现实基础。应用型高校将全面实施职业指导教育新模式,将职业指导思想贯穿于专业设置、课程体系构建、教学方法改革、实习指导、就业指导等教学服务的全过程;另外通过丰富第二课堂形式,如素质拓展训练、创新创业训练、参与科研项目、考级考证等一系列活动,形成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课内与课外相互促进、职业指导与人才培养过程相互渗透、就业创业教育与专业学习相互契合的良性循环,这样职业发展与学业发展相互依托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格局就构建起来了。从学校管理者到专业教师、教辅人员都必须具有职业指导服务理念,学校管理者会为全员职业指导搭建平台,做好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顶层设计;专业教师将进行教学改革,将职业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培养渗透到专业课程教学当中;教辅人员将创新服务理念、改变服务方式,这样一个全新的以专业建设为龙头,以第二课堂为补充,以实验实训为载体的教育、指导、服务和实践相结合的立体化的职业指导教育新模式就构建起来了,全员服务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提高。

(二)培养全员职业指导能力

职业指导需要相关人员具备职业指导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应用型高校全员化、立体化的职业教育新体系搭建起来后,就要加强对全校教职员工的职业指导宣传和职业指导知识普及教育,为精细化职业指导打下理念、知识、技能基础。职业指导是一门关于个人职业生涯发展及其影响因素分析的综合性应用型学科,需要综合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人力资源管理学等多种学科知识。职业指导人员要求具有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熟悉国家有关大学生就业的政策及法律知识,了解社会职业或岗位工作特质、所需专业技能及性格特质等方面的知识,还需要拥有较强的责任心,做到了解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点、职业兴趣,能够正确运用职业评价、调查访谈、心理测试等职业指导方法和手段,为每位学生提出恰当的建议,引导他们加强专业能力和职业素质锻炼,将来走上与自身素质相符合的职业道路,实现人生价值。对高校管理者及专职教学人员,可以采取集中宣讲职业指导理论知识与职业测评系统训练的方法快速补充这方面的知识,可以通过校企合作、外出挂职锻炼了解行业、岗位知识;对于高校就业指导专门人员或者辅导员,除了以上快速补充职业指导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外,还要选派他们进行专门的职业指导培训、鼓励他们考取职业资格证、开展职业咨询、诊断实践等办法提高其专业职业指导能力,将其培养成高素质的职业指导专门人才,以便为学生开展精细的个性指导、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创新创业能力系统训练等提供专业的指导与服务。

(三)全面创新职业指导方式

应用型高校构建全员、立体化职业指导体系,在全校进行职业指导宣传和培养专业职业指导人员,充分调动全校各部门、各学院教职员工的职业指导积极性,这本身就是改变职业指导人员单一,精细化职业指导力不从心的重要方面。其次应用型高校开展精细化职业指导,还应该改变毕业前就业指导的方式,进行全程职业指导。[5]大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有着不同的经历,性格特点和兴趣爱好都不相同,有着客观的个体差异。大学生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质不是毕业前通过几次讲座、几次技巧传授可以培养出来的。精细化职业指导应该是全程化职业指导,从学生大一进校,就盘点学生职业资源,进行预防性职业指导和训练,帮助学生客观分析认知自我,了解自己的职业适应性和社会岗位工作特性,并有针对性地确立自己的职业理想,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大二、大三引导学生针对自己的职业理想进行系统的专业能力提升训练和综合职业素质培养;大四引导学生进行职业选择,培养学生择业决策能力。通过全程化、精细化职业指导和训练,培养学生正确的职业价值观、综合的职业能力和长远的职业规划。再次,应用型高校开展精细化职业指导要改变统一、共性指导的方式,进行分类、个性化职业指导,切实提高职业指导实效性。通过专业分类、年级分类,还有通过职业测评、心理测试、兴趣爱好等方法将学生分成不同层次、不同类别进行分类指导,特别是可以利用社团的力量,开展不同形式的活动训练,提高学生的职业综合素质。对学生中个性鲜明、才能突出的精英学生、创新人才,还有找不到发展方向的迷茫学生、家庭困难生要进行个性化职业咨询指导。通过这些学生的示范效应带动全校学生职业发展意识的树立。另外应用型高校开展精细化职业指导,还要通过丰富指导内容、提高服务水平,将精细化职业指导落到实处。除了开设常规的职业生涯规划、就业、创业指导课程外,要大力整合社会资源,邀请社会名家、成功校友、企业人力资源专家等进校开展各类讲座与职业训练营培训活动;定期举办“职业生涯设计大赛”、“创业计划书大赛”等职业竞赛;开设个性化咨询室、咨询日、咨询热线、咨询QQ群等,促进个性化职业指导的开展。全校教职工都要提高教学和服务水平,高校教师应以促进学生参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为主,对学生进行启发式、探讨式教学指导,让学生多参与自己的科研与教学实践,在课堂教学中多采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情景模拟训练、课堂游戏等教学形式来提高教学效果,综合培养学生专业水平及表达、交流、团队合作能力。职业指导专业人员要开展优质的职业测评、职业咨询、职业诊断等服务帮助学生进行职业判断和选择。还要加强与社会各类企业的沟通联系,了解社会行业变化动态,开展职业调查和毕业后跟踪调查工作,为学校的招生、教学和人才培养提供优质信息服务。

精细化职业指导是一个系统工程,也是一个精益求精、细中求细的无止境探索过程,应用型高校要充分积累探索中的先进经验和有效方法,不断将精细化职业指导落实到应用型人才培养全过程,以满足学生提高职业能力的需求和社会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1]蔡妮娜.试论职业指导在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的重要作用[J].职业,2012,(22):128.

[2]蔡立丰.试论“精细化”理论在高校职业指导工作中的运用[J].湖北社会科学,2012,(9):164.

[3]李登强.系统节点精细管理在胜利油田的应用研究[D].山东: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2.38.

[4]徐理勤,顾建民.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及其运行条件探讨[J].高教探索,2007,(2):57.

[5]黄路明.高校职业指导的探索与创新[J].湖北社会科学,2012,(8):182.

猜你喜欢

职业指导精细化应用型
探讨市政工程的精细化管理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精细化管理的企业管理模式探讨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精细化”全方位培养好参谋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试论如何推动高校职业指导工作的开展
如何打造精细化立法产品
基于应用型的成本会计教学改革
试论如何提升职业指导效果和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