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辅导员参与大学生心理咨询工作探讨

2014-04-06曹蓓蓓

关键词:心理咨询辅导员心理健康

曹蓓蓓

(安徽师范大学,安徽 芜湖 241003)

高校辅导员参与大学生心理咨询工作探讨

曹蓓蓓

(安徽师范大学,安徽 芜湖 241003)

从高校辅导员参与大学生心理咨询工作的意义出发,分析了辅导员参与心理咨询工作的优势,探讨了参与大学生心理咨询工作应具备的素质,提出了参与大学生心理咨询工作的途径。

高校辅导员;大学生;心理咨询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要重视心理健康教育,根据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注重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自尊、自爱、自律、自强的优良品格,增强大学生克服困难、经受考验、承受挫折的能力。要制定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计划,确定相应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要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的专门机构,配备足够数量的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积极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辅导,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

一、高校辅导员参与大学生心理咨询工作的意义

(一)高校辅导员参与大学生心理咨询工作是新时期培养高素质人才的要求

高等学校担负着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光荣使命,心理健康教育事关高等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的成败。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应该是要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的人才,一个人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想要在社会上立足都是一件困难的事情,更不可能成为高素质人才。针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高校现有的心理咨询教师队伍远不能满足学生求助的需要。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在参与大学生心理咨询工作中有着其得天独厚的优势。辅导员通过参与大学生的心理咨询工作,成为大学生的兼职心理健康教育老师来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大学生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提高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承受挫折能力和情绪调节能力,来为我国新时期培养高素质人才的要求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堪忧,高校辅导员参与大学生心理咨询工作可以辅助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当代大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由于家庭教育和应试教育的结果,很多大学生以自我为中心,责任意识淡薄,团结协作精神差,人际关系紧张。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特别是涉及大学生切身利益的各种改革措施的实行,大学生面对的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和学校环境日益纷繁复杂,所带来的学习、就业、经济和情感等方面的压力越来越大,不可避免地会形成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此外一些大学生在面对现实问题时,不良的思维方式和归因倾向所导致的认知偏差,造成的心理问题也不容小觑。还有少数大学生因为某些生理功能涉及个人隐私刻意回避,但是这些生理功能的改变已经引起他们心理活动的变化,也形成了一定的心理问题。高校辅导员作为大学生工作一线的工作人员,他们能够通过对学生心理问题原因的把握来参与大学生的心理咨询,对于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具有辅助性的作用。

(三)高校辅导员参与大学生心理咨询工作是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心理咨询工作相结合的有益尝试

大学生正处于人生发展的重要时期,大学生阶段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往往同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交织在一起。心理问题,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问题在心理方面的反映。心理问题的解决,从根本上讲要以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前提。反过来,心理问题的存在也必然影响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确立。[1]传统的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在帮助大学生形成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过程中主要以教育管理为主、单向劝说、直接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的方式显得力不从心,而心理咨询中有很多实用的观念、方法和技巧,比如心理咨询强调良好的咨询关系是保证心理咨询成功的必要条件,强调利用摄入性会谈来搜集求助者的临床资料,强调在心理咨询过程中运用参与性技术和影响性技术等。适度借鉴这些观念、方法和技巧可以大大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思路和新方法,解决大学生存在的的思想问题。

二、高校辅导员参与大学生心理咨询工作所具有的优势

(一)高校辅导员具有利用朋辈辅导的方式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咨询的优势

《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指出,辅导员应当努力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高校辅导员大多是刚参加工作的年轻优秀的研究生,比大学生年龄稍长,刚经历过大学阶段,算是名副其实的“过来人”,对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和心理动态把握的更加准确,更容易以同学、朋友、学长学姐的身份对大学生进行“朋辈心理咨询”,这不同于一般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以教育、管理的方式来跟大学生接触,也不同于专业心理工作者给学生一种被诊断、治疗的恐惧感。辅导员的“朋辈心理咨询”以其特有的亲和力和认同感来给学生在心理方面以开导、安慰和支持,在某种意义上比专业心理咨询所涉及的对象多、范围广。此外,在学校中,辅导员的“朋辈心理咨询”不受时间、地点场所等因素的影响,可以在宿舍、食堂、教室、操场等各种场合进行,让咨询的人更加放松自如,更愿意吐露心声。

(二)高校辅导员能够整合各种资源为大学生心理咨询工作创造条件

辅导员是高校学生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辅导员的特殊地位使得其成为学校、家庭和社会之间的重要联系纽带,处于枢纽位置。因此,高校辅导员可以整合校内外的各种资源来为大学生心理咨询工作创造条件。比如辅导员可以通过学生干部、任课教师、专业心理咨询师、学生家长等多种途径来全面客观地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以便预防和控制学生心理问题的发生与蔓延。辅导员能够利用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例如心理健康中心、心理协会和心理健康网站对学生进行系统性的心理知识普及教育,来为大学生心理咨询工作提供一个更广更深的平台。辅导员还能够将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及时和家长沟通,以便获得家长的支持和帮助。此外,专职辅导员可兼任学生党支部书记、院(系)团委(团总支)书记等相关职务,并可承担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政策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就业指导等相关课程的教学工作,方便以这些教育途径为契机或载体来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咨询工作。

(三)国家政策支持以及各高校辅导员培训基地的建成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明确指出,要努力拓展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开展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积极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辅导,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教育部副部长袁贵仁指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应当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高校辅导员应当始终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工作首要任务。将心理健康工作作为学生工作的重中之重,逐步完善工作体制,并将心理辅导列入辅导员培养和考核范围,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可持续发展提供机制保障,为辅导员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良好的环境。根据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建立教育部高校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的通知》,各高校辅导员培训和研究基地建成。《通知》要求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所在的省级教育部门要进一步研究制定推动基地建设和发展的有关政策,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和单位,对基地给予必要的支持,这就为辅导员开展大学生心理咨询工作提供了相应的政策支持和现实保障。

三、高校辅导员参与大学生心理咨询工作应具备的素质

(一)健康的心理素质和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高校辅导员参与大学生心理咨询工作要有明确的自知,即清楚自己的优点、缺点,知道自己的能力限度。要具有充分的适应力,善于从经验中学习。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很好的管控自己的情绪,并对自己的工作有充分的自信。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经常处于心理冲突状态而不能自我平衡的人是不能胜任高校辅导员,更不能参与大学生心理咨询工作的。

古语有云“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从一定意义上说,身教重于言教。因此高校辅导员自身必须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提升个人人格魅力。辅导员的人格魅力,看待和处理问题的方式直接影响着对学生心理咨询的效果。此外,心理咨询可能会涉及个人隐私问题,保密性原则是咨询师必须遵循的基本职业道德,也是辅导员参与心理咨询工作的起码要求。

(二)丰富的心理学理论知识和初步的心理咨询技术

高校辅导员要具备丰富的基础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变态心理学和健康心理学、心理测量学、咨询心理学知识,还应了解与心理咨询相关的法律条文。辅导员要掌握一定的心理诊断技能,对求助的大学生运用谈心、与家长、老师沟通交流的方式,尽可能多的了解学生的背景资料。通过观察、询问、倾听、测验的方式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进行分析。对一般心理问题、严重心理问题、疑似神经症性心理问题的学生,辅导员要与心理咨询专门人员相互配合,沟通交流,促使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尽早日由不健康向健康转化,回到正常的生活学习轨道上来。辅导员要定期的参加心理咨询师的相关培训,来提高自己的心理咨询技巧,更加娴熟的运用参与性技术、影响性技术、放松训练、简易行为矫治方法、合理情绪疗法等,来为大学生的心理咨询做更多的工作,并对咨询过程中出现的阻抗咨询的因素积极的加以认识和克服。此外辅导员还要掌握一定的心理测验技能,比如焦虑自评量表(SAS)、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应对方式问卷(CSQ)的使用。

(三)渊博的知识与广泛的实践

当今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信息网络及传播手段发生重大变化,互联网已成为大学生获得知识和信息的重要渠道,他们已具备相当的知识与能力。如果辅导员在专业知识和日新月异的科学文化知识上比不上学生,就与学生没有共同的语言,容易与学生产生无法逾越的鸿沟,这样很不利于他们参与到学生的心理咨询工作中来。新时期的辅导员不仅应当具备丰富的学科专业知识,比如社会学、管理学、组织行为学、法学、教育学,还应该努力拓宽知识面,学习一些业余的丰富知识,并对学生所学专业理论做大致的了解,不断优化知识结构,只有这样才能在为学生做心理咨询时做到游刃有余。辅导员在全方位涉猎的同时,还需广泛实践,努力获取实践知识的第一手资料和直接经验,在咨询过程中从各个角度找到准确的切入点,顺利地展开工作。

四、高校辅导员参与大学生心理咨询工作的途径

(一)高校辅导员应帮助大学生建立心理档案系统

高校辅导员应依靠学校学生处和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支持,向学生发放《学生基本信息表》和《大学生健康状况调查表》以及开通大学生网上心理测评系统,对学生的心理状况进行回收、录入、统计、分析及存档工作,形成新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报告,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并撰写“新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报告”递交给学校领导、各学院和相关部门,使他们了解自己所带班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1]建立学生心理档案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系统工程,要本着科学的态度,实事求是,努力克服影响资料可靠性的可能因素。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人的心理现象不是凝固的、静止的。要建立一个动态管理的心理档案,不仅要看到学生心理品质的现状,而且要看到学生心理品质发展的前景。

(二)辅导员应借助现代互联网技术在班级建设心理咨询专业网站、开通微博,飞信等,同时进行信箱咨询、电话咨询

高校辅导员要善于通过网站、论坛、电子邮箱等现代信息沟通手段建立更多的倾听学生心声的渠道,建立开放式的师生之间、同学之间交流的平台。由于大学生的自由时间的增多,大学生与网络接触的时间也较多,很多学生都有了自己的QQ号、MSN、电子邮箱、博客、空间等。[2]辅导员可以利用这些新的沟通平台与学生进行良性互动,也可以经常关注学生的QQ空间和博客,去主动解读学生的心声,掌握他们的心理动向,及时化解学生中存在的潜在危机。发挥网络技术优势,努力构筑网上心理咨询平台,辅导员对学生进行耐心引导的同时,应注意坚持正确的价值观导向,借机向学生灌输在日常教育中学生听不进甚至抵触的教育内容。只要讲求方法,就可真正起到导之不备、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辅导员应将心理咨询工作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紧密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高校辅导员可以在拓展训练中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咨询

拓展训练起源于二战时期的英国。随后,拓展训练在欧洲和美国的一些知名大学日益流行,一些心理学家参与到这项工作,为拓展训练增加了很多心理咨询与辅导的元素。[3]现代拓展训练的发展侧重于对学生生理与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高校辅导员接受培训后,可以组织大学生开展各种形式的拓展训练,并在拓展训练中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咨询。比如,在赞美训练中,学生们能够真诚地发现和寻找同伴的优点和特质,并勇于表达;在团队合作训练中,学生们努力设计队旗、口号,并用不同的方式表达团队文化,体现了较强的创新精神和团队意识。总体而言,拓展训练操作容易、覆盖面大,可以帮助大学生认识自我、树立信心、发掘潜能、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能够培养团队协作意识、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加速班团组织的形成、实现自我的超越。

[1]刘新跃.高校德育创新的理念与实践[M].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11.293.

[2]方颖.心理辅导在高校辅导员工作中的应用研究[D].南昌:南昌大学学士学位论文,2011.

[3]王河,薛保红.拓展训练及其在高校辅导员工作中的应用[J].高校辅导员学刊:队伍建设,2009,(3).

猜你喜欢

心理咨询辅导员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法科大学生心理咨询案例研究
心理咨询:架一座心灵的彩虹
好辅导员这样炼成
高校心理咨询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心理咨询广播节目如何保持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