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性别差异的女性创业绩效研究综述

2014-04-06姚晓芳

华东经济管理 2014年7期
关键词:性别差异创业者研究

姚晓芳,乔 珊,龙 丹

(合肥工业大学管理学院,安徽合肥230009)

基于性别差异的女性创业绩效研究综述

姚晓芳,乔 珊,龙 丹

(合肥工业大学管理学院,安徽合肥230009)

女性创业者在创业活动中的参与比例和创业绩效方面都有着自己显著的特点,解释创业绩效中的两性差异是创业研究领域的一个焦点问题。文章围绕创业绩效的性别差异系统地梳理文献,总结了创业绩效中两性对比的研究现状,并从约束驱动和偏好驱动两个视角分析了这些性别差异的存在原因。最后在述评的基础上,建构了创业绩效性别差异研究的一般性框架。

女性创业;性别差异;绩效特点

近几年,女性创业活动日趋活跃,女性创业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日益突出,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量之一(王华锋、李生校,2006[1])。创业领域著名的学术研究项目——全球创业观察(GEM;Global Entrepreneurship Monitor)2001年成人调查问卷数据显示:在全球范围内,女性参与创业的比例为4.93%,而截止到2012年,这个比例上升到10.65%。在我国,女性创业者的比例从2002年的10.3%上升到2011年的22.4%,显著高于全球平均水平。尽管女性创业活动发展迅速,对经济发展贡献卓越,但其创业绩效与男性创业者相比还是存在明显的差距。Fairlie和Robb(2009)研究发现,截至2009年,美国女性企业占有比例只有男性企业的50%~60%,倒闭机率比男性企业高12.9%,销售额比男性企业低大约80%,女性创办企业数量少且绩效低仍然是一个普遍现象[2]。创业绩效是衡量创业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男女创业者之间的创业绩效对比是如今日益发展的女性创业研究中的一个焦点问题,相当多的创业学研究者正致力于解释创业绩效中可观察到的性别差异。这项研究也得到了各国政府的支持,政府部门希望能够运用理论研究成果,实施相应的政策或设施来消除创业过程中的性别障碍,激发女性创业者的发展潜力,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资源,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因此,本文梳理并述评了近年女性创业绩效的研究成果,深入探究基于性别差异的创业绩效研究的新思路,为今后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一、创业绩效中的两性对比

1992年,Brush第一次明确地指出女性所有企业和男性所有企业存在很多不同之处[3]。随后,很多学者的研究结果也证明了Brush的观点。葛宝山等(2012)认为,创业成长和绩效研究是女性创业研究中具有潜力和发展前途的研究方向,研究内容集中在女性与男性创办企业绩效的对比以及女性创业绩效的影响因素上[4]。学者要开展创业绩效的两性差异研究,首先要明确界定创业绩效的对比维度。余绍忠(2013)认为目前学者对创业绩效通常从过程和结果两个视角来衡量[5]。其中,过程指标具体指和企业发展、成长相关的衡量指标,而结果指标指创办企业的销售收入、净利润等财务指标。综合创业绩效常用的衡量指标以及当前学者对女性创业的关注点,文章从企业规模、存活率和发展能力三个维度出发,总结了女性创业绩效中存在的一些显著特点。

首先,在企业规模方面,女性创办企业的规模较小。Chaganti和Parasuraman(1996)调查了美国小型企业发现,在相同的行业中,女性创办企业的销售额要比男性企业少[6]。Robb和Wolken(2002)发现女性创办企业比男性企业规模小,企业利润只有男性企业的78%,多集中在零售、服务行业,并且通常为独资企业形式[7]。Coleman(2007)发现在销售额和资产这两个方面,男性创办的企业规模均是女性的两倍[8]。许多针对美国女性创业者的研究均记录了女性创办的企业在销售额、资产和雇员人数上比男性企业要小(Fair⁃lie和Robb,2009[2];Robb和Wolken,2002[7];Coleman,2002[9])。而在一些欠发达地区,这种情况亦是如此。Ateri⁃do和Hallward-Driemeier(2011)调查了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的样本企业数据,发现女性创办的企业规模比男性的小[10]。其次,在新生企业存活率方面,女性创办的企业处于较低水平。在荷兰,Bosma等(2004)发现男性企业的存活率显著高于女性企业[11]。在德国,Bardasi等(2011)发现只有42%的女性创业者在五年之后能继续维持企业,而男性的这一比例为63%[12]。在整个欧洲地区,Van Der Zwan等(2012)发现,女性创办企业的存活率相对较低[13]。美国的情况类似,Robb和Wolken(2002)的研究表明女性创办企业不仅在企业规模方面处于较低水平,而且更容易倒闭[7]。最后,在发展能力方面,男性创办企业优于女性企业。Coleman和Robb(2009)分析了美国人口调查局的数据发现,小型企业的销售收入增长率和雇员增长率分别为22%和7.2%,而其中的女性企业的增长率仅为15%和1%[14]。同时,Menzies等(2004)[15]和Morris等(2006)[16]的研究证实女性创办企业在快速成长或高技术行业中所占的比例很低且发展状况较差。

根据以上研究成果可以发现,在欧美等发达地区,女性创办企业规模小、存活差、发展慢是一个普遍现象。这些现象在一些欠发达地区也有出现,但是学者对这些国家女性创业现象的研究还不深入,研究结论也尚未达成一致。例如,我国学者王飞绒(2011)梳理了国内关于女性创业的研究现状,发现在创业绩效方面,在控制了创业者年龄、工作经历和行业领域等变量之后,男女企业的生存率没有明显差别,有时由女性创办的企业表现得更好[17]。女性创业是一种社会活动,会受到社会文化和制度环境的影响,因此,由于女性所处环境的不同,她们参与创业的过程和结果会存有一定的差异。

二、创业绩效中性别差异的原因分析

2011年,Klapper和Parker系统地梳理了有关性别与创业关系的研究,发现许多地方的男性企业明显处于优势地位。他们认为导致这些性别差异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创业者的自愿选择,另一方面是由于外界环境的限制[18]。受Klapper和Parker的研究启发,Bardasi等(2011)对这两方面的原因进行了进一步界定,分别命名为“约束驱动的性别差异(constraint-driven gender gaps)”和“偏好驱动的性别差异(preference-driven gender gaps)”[12]。基于此,文章从环境约束和个人偏好两个方面,对最近几年有关创业绩效中性别差异原因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归纳整理(见表1)。

(一)由约束驱动的性别差异

约束驱动的性别差异,是指由于当前的文化和制度结构(正式或非正式的)而导致的女性创业障碍,主要包括女性创业者在创业过程中遇到的各种融资障碍以及社会规则约束。

1.融资障碍

女性创业者在获得启动资金的过程中会遇到一些融资障碍。这些融资障碍多是由于资金供给方对女性创业者存在性别歧视(Aidis等,2007[19])。尽管世界多数国家都在法律上禁止融资过程中任何形式的性别歧视,直接易于观察的性别歧视不可能存在。但是,Wu和Chua(2012)发现,当今融资过程中还是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性别歧视,只是其存在形式更加微妙且难以察觉[20]。因此,学者需要进一步发展用于检验性别影响的实证方法,来识别这些性别歧视的新形式。或者可以通过考察女性创业者对融资时遭受歧视的感知来识别性别歧视存在的程度。但是这种主观评价方法的可信度需要进一步检验,并且排除受访者的“后视偏差”存在一定难度。

在债务融资过程中,女性创业者获得贷款的难度更大,她们的创业绩效会受到融资成本的负面影响。在立陶宛和乌克兰,Aidis等(2007)发现女性创业者申请银行贷款时要付出更高的成本[19]。在比利时,Constantinidis等(2006)发现超过50%的女性在调查中称她们在申请银行贷款时遇到障碍[21]。在欧洲和中亚地区,女性创办企业获得银行贷款的可能性要比男性企业低5.4%,且多支付了0.6%的利息(Klapper和Parker,2011[18])。Bardasi等(2011)发现银行机构对女性创业者的歧视在金融体系不发达的地区更加常见[12]。除了银行,在小额信贷机构中也存在着明显的性别歧视。Brana(2013)发现,在小额信贷机构的贷款审批过程中借款人的性别是决定贷款数额的关键因素[22]。在股权融资方面,女性难以获得风险投资。戴安娜项目的研究者发现在美国只有不到5%的创业投资机构的资金投入到女性所有企业中,女性创办企业的股权资本份额明显低于正常水平(Brush,1992[3])。我国学者方世建(2007)整理了戴安娜项目的研究成果发现,在创业投资行业中男性占大多数,女性被阻挡在投资网络之外,使她们很难获得创业资本的支持,她们只能寻求其他或许更昂贵的资金来源,或者改变企业发展计划[23]。罗东霞和关培兰(2008)调查发现,在中国只有30%左右的创业女性获得过银行贷款,并且女性创业企业难以获得创业风险投资[37]。

融资障碍在国内外的女性创业过程中客观存在,无论哪种融资渠道都存在限制女性获得资金的因素。融资障碍使女性创业者难以获得充足的启动资金和后续发展资金,使她们不得不选择保守的经营模式,节约开支、缩小企业规模、放缓企业发展。资金的缺乏直接降低了企业应对突发状况的能力,进而增加了企业的经营风险。更为重要的是,大多数创业资本投资者不仅提供资金,还常常参与企业经营,从企业发展战略、商业模式和治理结构等方面提供指导意见。女性创办企业缺少与天使投资人、风投机构等的必要联系,使女性创业者不能获取有利于企业发展的社会资本,降低了企业的竞争能力,间接导致了创业绩效中两性差异。

2.社会规则障碍

外界环境的限制对女性造成的创业障碍还包括,一些特定社会环境中存在的社会规则限制。例如,约束女性职业选择自由,或将女性排除在男性控制的“舞台”之外(Ahl,2006[24])。Estrin和Mickiewicz(2011)发现在国有企业所占比例较高的国家,女性较少地从事创业活动[25]。这是因为,某些社会环境限制了女性离开家庭的自由,这使得女性不可能有较大的创业愿望,即使她们开始创业,对企业发展的诉求也不会太高。在有些国家,有些人认为家庭是女性的责任,而男性主要负担家庭生计,社会赋予了女性家庭和工作的双重责任,她们的事业仅作为男性事业的补充而存在。例如,日本是一个商业活动主要由男性控制的国家,在这样的国家中,女性能获取的创业资源较少(Baughn等,2006[26])。不同的社会文化赋予了女性不同的角色,在有些地区女性的首要责任是照顾家庭,“相夫教子”的能力是社会评价女性成功与否的一项重要标准。在这样的环境中,女性创业者无疑要挑战这些社会安排,承受比男性更多的外界压力并为此付出一些代价。另外,女性创业者在家庭继承上也处于劣势。Fairlie和Robb(2009)发现在家族企业中的工作经历直接影响了创业者之后的创业表现,而女性较少在家族企业中任职[2]。Aterido和Hallward-Driemeier(2011)指出家庭中的儿子(而非女儿)会被安排在家族企业接受培训或者参与到企业经营相关的家庭网络中,从而收获重要的人力资本[10]。在这些企业中,家庭的作用和高生产力密切相关,但是这种家庭企业形式的好处和业务联系都只传授给家庭中的男性成员。

(二)由偏好驱动的性别差异

偏好驱动的性别差异,是指由创业者个人的基本差异所导致的创业绩效差异,具体包括男性和女性创业者有不同的创业动机、融资策略和个人偏好等等。

1.创业动机

女性创业被看作是解决就业的特殊形式,女性选择创业更多是为了承担家庭责任,而当工薪工作能够提供灵活的工作安排和与家庭相关的支持机制时,女性参与创业的水平将会下降。Boden(1999)发现女性选择创业是为了工作日程灵活以及与家庭有关的因素,而这种情况在男性中并不存在[28]。Lombard(2001)使用美国人口现状调查的数据,观察到女性对工作时间灵活性的需求和创业参与率之间存在正向关系,这个关系在有小孩的女性中更加明显[29]。另外,Aidis等(2007)发现,女性更可能受到“推动”因素(例如,需要贴补家庭收入)的激励做出创业选择,而男性把“拉动”因素(资源利用、增加收入的机会,等等)作为创办企业的首要动机[19]。在意大利,Rosti和Chelli(2005)发现男性多在被解雇或者想要事业提升的时候选择创业,而女性更可能在失业之后开始创业[27]。Fairlie和Robb(2009)发现较多男性创业者将经营企业作为首要收入来源,而女性把创业作为第二收入来源[2]。女性的创业动机导致了她们倾向于开办规模较小的企业,并且使用较少的启动资金,这样可以降低创业风险和经营难度,从而有更多的时间照顾家庭。另外,创业带来的灵活工作安排使她们能够迁就丈夫的工作时间,有更多的时间照顾孩子和家庭。女性独有的创业动机及其导致的后续创业行为对她们发展新产品/服务、企业成长、雇佣员工、逆境生存等方面产生负面影响。

2.融资策略

在债务融资方面,女性创业者不仅不容易获得资金供给方的贷款,而且寻求资本的意愿也比男性创业者要低。Treichel和Scott(2006)发现美国女性创业者获得贷款批准的可能性并不比男性创业者低,但是她们申请贷款的意愿却明显低于男性[30]。Coleman和Robb(2009)从创业融资的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研究了女性创业者在融资过程中遇到的障碍和选择。一方面,女性不容易从银行获得贷款;另一方面,女性申请的数额因明显太少而不能满足企业发展[14]。Robb和Wolken(2002)发现女性更喜欢用信用卡借钱,这样就可以减少与银行或者贷款官员直接交往[7]。另外,在股权融资方面,女性倾向使用内部股权融资,较少寻求天使投资人和创业投资机构的投资。Becker-Blease和Sohl(2007)发现女性创业者获得天使投资的比例明显低于男性创业者[31]。Sena等(2012)发现,女性创业者不愿意寻求外部融资会对女性创业绩效产生不利的影响[32]。综合女性创业者使用债务融资和股权融资的不同研究,可以发现不论资金来源如何,女性常常低估企业对资金的需求量,而难以筹集到足够的资金。另外,女性过分依赖内部资源导致创业资源同质化严重,不能从外界吸收富有创造力的新鲜力量,降低了企业资源禀赋的异质性,进而妨碍了女性创办企业的发展能力以及她们引进新产品和服务的能力[38-40]。

3.个人偏好

首先,女性多为风险厌恶者且有较高的控制欲。Earle和Akova(2000)发现创业者对风险倾向是创业成功的重要先决条件[41]。Orser和Hogarth-Scott(2002)[33]、Morris等(2006)[16]发现,控制欲和较高的风险厌恶使得女性更愿意维持企业规模以便于控制。出于同样的原因,女性倾向避免从外部获得资金,这样她们可以控制企业并承担较低的风险。其次,男性和女性创业者有着不同的行业选择偏好。大量女性集中在低投资、低利润的经济活动中,而在建筑、高新技术等行业中的参与比例较低。Fairlie和Robb(2009)认为,男女创业者的不同行业选择是解释创业绩效中性别差异的一个重要原因[2]。另外,男女创业者对企业的发展诉求不同,不少女性倾向于将经营企业作为一种生活方式,而不是寻求快速成长。Coad和Tamvada(2012)发现,在印度女性创业者对企业的发展预期低于男性,其创办企业的发展速度也处于较低水平[34]。最后,男女创业者专业和工作的选择偏好存在较大差异。Menzies等(2004)发现女性创业者较少选择经管或技术相关专业,因此缺少创业必需的管理经验和技能[15]。而且女性创业者在管理岗位上的先前经验都较短(Carter等,1997[33];Boden和Nucci,2000[36])

三、未来研究展望

解释创业绩效中的两性差异是国外女性创业研究领域的一个焦点问题。随着女性创业研究的日益发展,一些基于性别的创业绩效差异引起了学者的关注,越来越多的学者致力于研究女性创业者绩效的背后影响机制,推动了女性创业研究的发展。根据前文的整理回顾,本研究建构了一个基于性别的创业绩效差异研究的一般性框架(图1),以便为该领域的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首先,女性创业者的绩效是在个人偏好和环境约束的双重作用下产生的。目前学者关于创业绩效性别差异的研究还只是侧重于其中某一方面,有的学者认为对创业绩效起关键作用的是环境,而有的认为是创业者个人选择。尚未解释个人和环境这两方面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以及内外因素的共同作用对创业绩效中性别差异的影响。

其次,目前研究部分解释了女性创业绩效的外部原因,但是面对动态、复杂的外部环境,学者还要进行更深入全面的研究,还需要考虑更多的外部因素,避免静态研究。今后研究还需要考虑法治、社会规则、家庭政策、经济政策、劳动市场结构(有关女性参与的程度和类型)等外部因素,运用权变研究方法来研究性别和创业绩效之间的关系,同时要深入挖掘各因素改变对创业绩效的影响问题。

最后,在将来的研究中应该避免某一特定的社会制度和价值观所引起的特殊创业绩效差异,学者们需要在各个国家进行对比研究。各地女性创业者所遇到的性别障碍不同,区分某些特殊差异意味着政府或许可以通过调整经济政策、社会制度等来了解和处理这些性别障碍,从而消除创业绩效中的性别差异。未来的相关研究应该在给出性别差异合理解释的基础上,进一步关注消除这些性别差异的应对政策。另外,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虽然西方学者对发达地区女性创业者创业绩效水平不高的事实已经进行了广泛的检验,但是关于我国男女创业者绩效水平的差异还有待进一步考证。在中国这样的转型经济体中,女性创业现象更加复杂,情况更加多变。我国的创业学者应该更加深入地挖掘我国女性创业的独有现象,构建符合中国情境的女性创业绩效研究的理论框架。

[1]王华锋,李生校.国外女性创业研究的历程、动态与发展趋势[J].技术经济,2006(12):24-28.

[2]Fairlie R W,Robb A M.Gender differences in business perfor⁃mance:evidence from the characteristics of business owners survey[J].Small Business Economics,2009,33(4):375-395.

[3]Brush C G.Research on women business owners:past trends,a new perspective,and future directions[J].Entrepreneurship Theory and Practice,1992,16(4):5-30.

[4]葛宝山,陈沛光,罗伯特·西斯瑞克.基于文献分析法的女性创业研究[J].情报科学,2012,30(4):613-615.

[5]余绍忠.创业绩效研究述评[J].外国经济与管理,2013,35(2):34-42.

[6]Chaganti R,Parasuraman S.A study of the impacts of gender on business performance and management patterns in small business[J].Entrepreneurship Theory and Practice,1996,21(2):73-75.

[7]Robb A,Wolken J.Firm,owner,and financing characteristics:Differences between female-and male-owned small business⁃es[R].Divisions of Research&Statistics and Monetary Af⁃fairs,Federal Reserve Board,2002.

[8]Coleman S.The role of human and financial capital in the prof⁃itability and growth of women-owned small firms[J].Journal of Small Business Management,2007,45(3):303-319.

[9]Coleman S.Characteristics and borrowing behavior of small,women-owned firms:evidence from the 1998 survey of small business finances[J].Journal of Small Business and Entrepre⁃neurship,2002,14(2):151-166.

[10]Aterido R,Hallward-Driemeier M.Whose business is it any⁃way?closing the gender gap in entrepreneurship in sub-sa⁃haran Africa[J].Small Business Economics,2011,37(4):443-464.

[11]Bosma N,Van Praag M,Thurik R,et al.The value of human and social capital investments for the business performance of startups[J].Small Business Economics,2004,23(3):227-236.

[12]Bardasi E,Sabarwal S,Terrell K.How do female entrepre⁃neurs perform?evidence from three developing regions[J]. Small Business Economics,2011,37(4):417-441.

[13]Van Der Zwan P,Verheul I,Thurik A R.The entrepreneurial ladder,gender,and regional development[J].Small Busi⁃ness Economics,2012,39(3):627-643.

[14]Coleman S,Robb A.A comparison of new firm financing by gender:evidence from the Kauffman firm survey data[J]. Small Business Economics,2009,33(4):397-411.

[15]Menzies T V,Diochon M,Gasse Y.Examining venture-relat⁃ed myths concerning women entrepreneurs[J].Journal of De⁃velopmental Entrepreneurship,2004,9(2):89-107.

[16]Morris M H,Miyasaki N N,Watters C E,et al.The dilemma of growth:understanding venturesize choices of women entre⁃preneurs[J].Journal of Small Business Management,2006,44(2):221-244.

[17]王飞绒.国内女性创业研究的现状及展望[J].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11,5(5):12.

[18]Klapper L F,Parker S C.Gender and the business environ⁃ment for new firm creation[J].The World Bank Research Observer,2011,26(2):237-257.

[19]Aidis R,Welter F,Smallbone D,et al.Female entrepreneur⁃ship in transition economies:the case of Lithuania and Ukraine[J].Feminist Economics,2007,13(2):157-183.

[20]Wu Z,Chua J H.Second-order gender effects:the case of us small business borrowing cost[J].Entrepreneurship Theory and Practice,2012,36(3):443-463.

[21]Constantinidis C,Cornet A,Asandei S.Financing of wom⁃en-owned ventures:the impact of gender and other own⁃er-and firm-related variables[J].Venture Capital,2006,8(2):133-157.

[22]Brana S.Microcredit:an answer to the gender problem in funding?[J].Small Business Economics,2013,40(1):87-100.

[23]方世建.2007年度瑞典国际创业与小企业研究奖获奖颈目评介[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7,29(12):38-42.

[24]Ahl H.Why research on women entrepreneurs needs new di⁃rections[J].Entrepreneurship Theory and Practice,2006,30(5):595-621.

[25]Estrin S,Mickiewicz T.Institutions and female entrepreneur⁃ship[J].Small Business Economics,2011,37(4):397-415.

[26]Baughn C C,Chua B L,Neupert K E.The normative context for women’s participation in entrepreneruship:a multicoun⁃try study[J].Entrepreneurship Theory and Practice,2006,30(5):687-708.

[27]Rosti L,Chelli F.Gender discrimination,entrepreneurial tal⁃ent and self-employment in Italy[J].Small Business Eco⁃nomics,2005,24(2):131-142.

[28]Boden R J.Flexible working hours,family responsibilities and female self-employment:gender differences in self-em⁃ployment selection[J].American Journal of Economics and Sociology,1999,58(1):71-83.

[29]Lombard K V.Female self-employment and demand for flexi⁃ble,nonstandard work schedules[J].Economic Inquiry,2001,39(2):214-237.

[30]Treichel M Z,Scott J A.Women-owned businesses and ac⁃cess to bank credit:evidence from three surveys since 1987[J].Venture Capital,2006,8(1):51-67.

[31]Becker-Blease J R,Sohl J E.Do women-owned businesses have equal access to angel capital?[J].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2007,22(4):503-521.

[32]Sena V,Scott J,Roper S.Gender,borrowing patterns and self-employment:some evidence for England[J].Small Busi⁃ness Economics,2012,38(4):467-480.

[33]Orser B,Hogarth-Scott S.Opting for growth:gender dimen⁃sions of choosing enterprise development[J].Canadian Jour⁃nal of Administrative Sciences,2002,19(3):284-300.

[34]Coad A,Tamvada J P.Firm growth and barriers to growth among small firms in India[J].Small Business Economics,2012,39(2):383-400.

[35]Carter N M,Williams M,Reynolds P D.Discontinuance among new firms in retail:the influence of initial resources,strategy,and gender[J].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1997,12(2):125-145.

[36]Boden R J,Nucci A R.On the survival prospects of men’s and women’s new business ventures[J].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2000,15(4):347-362.

[37]罗东霞,关培兰.经济转型期中国女性创业者社会资本与融资战略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8,25(11):226.

[38]李长江,赵慧祎.构建企业和谐劳动关系的“五力”联动管理机制与对策[J].安徽行政学院学报,2014,5(1):106-112.

[39]彭程,于通.论女性平等就业权的法律保护——由《中国青年报》“就业性别歧视第一案”引发的思考[J].长白学刊,2013(2):91-95.

[40]伍旭中.政府治理、社会责任投资与企业社会责任[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2):185-191.

[41]Earle J S,Sakova Z.Business start-ups or disguised unem⁃ployment?evidence on the character of self-employment from transition economies[J].Labor Economics,2000,7(5):575-601.

[责任编辑:欧世平]

A Review of the Women Entrepreneurship Performance Research Based on Gender Differences

YAO Xiao-fang,QIAO Shan,LONG Dan
(School of Management,Hef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Hefei 230009,China)

There are significant gender differences in entrepreneurial activities in terms of participation and performance. Therefore,The explanation to those reasons of gender differences is important in the area of entrepreneurial research.Through systematically sorting out the literature in accordance with gender differences in entrepreneurial performance,the paper sum⁃marizes the status of gender comparative study on entrepreneurial performance.Furthermore,the paper analyzes the reasons of gender differences,from the two perspectives of constraint-driven and preference-driven.Finally,it,based on reviewing the current research,builds a general research framework of entrepreneurship performance about gender differences.

female entrepreneurship;differences between the sexes;performance characteristics

F272.2

A

1007-5097(2014)07-0157-05

10.3969/j.issn.1007-5097.2014.07.033

2014-01-1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27205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71202046);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12YJC630132)

姚晓芳(1956-),女,安徽桐城人,教授,研究方向:风险投资,创业管理;

乔珊(1988-),女,山东胶州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创业管理;

龙丹(1984-),女,江西南昌人,讲师,博士,研究方向:创新与创业管理,创业投资。

猜你喜欢

性别差异创业者研究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郭江涛:一个青年创业者的“耕耘梦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让创业者赢在起跑线上
互联网创业者
性别差异对TWA的影响
中国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抑郁障碍的性别差异
45岁以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预后的性别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