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我国外贸未来发展趋势的警示及合理化建议

2014-04-06谢琳

关键词:技术壁垒合理化外贸

谢琳

(山西国际商务职业学院,山西 太原 030014)

关于我国外贸未来发展趋势的警示及合理化建议

谢琳

(山西国际商务职业学院,山西 太原 030014)

本文首先对外贸发展现状进行分析,然后在此基础上对未来发展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提出警示。最后,结合我国经济转型和构建创新强国战略,来提出合理化建议。其中,分别从外贸发展的产品结构、外贸发展的技术壁垒、外贸发展的市场环境等三个方面进行了现状分析。通过警示,合理化建议可以从:外贸现状调研方面、产品结构优化方面、技术壁垒应对方面、外贸市场拓展方面、外贸人才培养方面来展开。

我国外贸;警示;合理化建议;发展趋势

之所以有必要对我国外贸未来发展趋势进行警示,实则在于对现实外贸困境的一种反思。从时间节点来看,我国业界最近一次对外贸活动提出警示的起点应是 2009年,而2008年则爆发了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随着金融危机的爆发,其价值链条逐渐传导到了实体经济领域,从而导致了国外诸多国家压缩了进口份额,这就直接造成了我国东部沿海一带50%的外向型企业破产的事实。尽管现阶段我国外贸出口已在进行区域性拓展工作,并且国际经济环境也得到了明显的改善,但作为产业升级的全球化趋势已经到来的当下,若不对我国外贸现状进行反思,则无法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的外贸之困。

本文首先对外贸发展现状进行分析,然后在此基础上对未来发展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提出警示。最后,结合我国经济转型和构建创新大国战略,来提出合理化建议。

一、我国外贸发展现状分析

从海关所提供的数据中可知,2013年上半年,我国货物进出口总值12.51万亿元人民币,扣除汇率因素后同比增长8.6%。其中出口6.59万亿元人民币,增长10.4%;进口5.92万亿人民币,增长6.7%;贸易顺差6770.6亿元人民币,扩大58.5%。这些数据表明,我国外贸活动已逐渐走出了进出口比例失衡的尴尬境地,但从出口的质量来看仍值得改进。

具体而言,对我国外贸发展的现状可以从下面三个方面来分析:

(一)外贸发展的产品结构方面

长期以来,我国部分经济学家就对我国高达60%的外贸依存度表示了担忧。从“大国模型”来看,我国的外贸依存度已与新加坡、香港地区的数值接近,这也表明在过度依赖外贸拉动的情形下,国内经济极易受到国际经济环境变化的影响。然而,受到我国外贸出口中产品结构方面的限制,导致了其出口产品在国内内部市场已基本处于饱和(如,服装、电子产品等产品)。这就意味着,居高不下的外贸依存度还部分决定于内生倒逼效应。

(二)外贸发展的技术壁垒方面

分析近年来我国外贸活动中存在的外部压力可得,发达国家已逐渐转变了进口壁垒的表现形式。随着我国在2001年加入WTO,发达国家针对我国所实施的关税壁垒已不具有合法性,从而借助WTO机制下的技术条款所构建的技术壁垒,则成为了现阶段抑制我国出口的重要环节。其中,现阶段以绿色非贸易壁垒最为常见。如,制订本国的碳排放标准。不难发现,发达国家的绿色壁垒就直接抑制了我国的玩具、服装和其它日用品的出口数量,而这些又构成了我国产品出口的主力军。

(三)外贸发展的市场环境方面

我国在实施外贸活动时还需要关注国际市场的变化,其中的变化包括新兴经济体的出现,以及发达国家逐渐采取了制造业回归的政策。对于新兴经济体而言,它们不仅是我国未来外贸出口的重要区域,也是我国现实外贸出口的竞争对手。特别在附加值和技术含量较高的高端工业制成品的出口上,巴西、南非都对我国造成了极大的竞争压力;对于IT类信息产品来说,印度则是当仁不让的竞争对手。

二、分析基础上对未来发展趋势的警示

我国目前的外贸格局具有历史继承性,且在上世纪也受到基于比较优势理论的影响。众所周知,根据李嘉图比较成本理论发展而来的比较优势理论,在产业政策上的影响便在于,把我国锁定在了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的产业上。然而,现阶段我国经济学家已经在批判这一形式逻辑下的经济理论时,路径依赖效应又使得我国外贸发展现状难以在短时间内得到根本改变。为此,这里就需要在上述分析基础上对未来发展趋势提出警示:

(一)针对外贸产品结构的警示

在合理利用国内、国外两大资源的同时,还需要从国情出发来建构我国的外贸战略。我国当前的国情包括:在较长时间里仍面临着解决就业问题的现实压力,并作为具有丰富人力资源的国家具有极强的创新潜质。这些都为我国外贸产品的定位提出了要求。通过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洗礼,以生活日用类为主导的商品出口策略已无法继续,并且目前与周边国家相比也不具有成本优势。因此,在未来的外贸发展中需要提升产品结构上下工夫,同时也不能脱离我国国情。

(二)针对外贸技术壁垒的警示

国际贸易中的技术壁垒具有极强的两面性,这不仅是发展国家依托自身的技术实力所构建的壁垒形式之一,也是当前全球经济中对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为此,从我国外向型产业的链条来看,其受制于技术壁垒的不仅涉及到使用安全无问题,还涉及到材料的选择问题。从而,在规避不必要的外贸纠纷的意志下,需要将绿色生产意识引入到外向型企业之中,且需要贯穿于整个供应链。

基于以上问题,为推动乡村旅游的长远发展,政府作为主力军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在完善本地旅游资源使用情况的同时,也应发挥自身的监管作用。

(三)针对外贸市场环境的警示

近年来我国外贸活动中所遭受到的困境,部分仍在于政治经济的双重因素,特别是反倾销问题。解决这一问题不仅需要从提升产品结构上下工夫,还需要健全法律应对机制上做文章。对此,需要大力培养外贸沟通与司法诉讼的人才队伍。

以上三个方面的警示当然没有涵盖完当前需要引起注意的方面,但从循序渐进的原则下则包含了需要集中解决的三个问题。因此,下文将对应对这三个方面的问题来提出建议。

三、合理化建议

根据上文所述,合理化建议可从以下五个方面展开:

(一)外贸现状调研方面

梳理现阶段的有关文献可知,在外贸现状调研方面大都在国家层面展开,而没有关注区域外贸的现状。之所以指出这一点在于,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模式体现为非均衡态下的区域发展,而以行政区或经济区为单位的区域经济发展支撑起了国民经济的整体发展。受到资源禀赋条件的影响,各区域在外贸发展上存在着产品结构的差异性和程度上的差异化。因此,当前应强调建立以经济区为单位的外贸现状调查机制,从而在此基础上构建外贸对策。

(二)产品结构优化方面

(三)技术壁垒应对方面

技术壁垒是发达国家限制他国产品进入的主要方法,根据WTO的规则,实施技术壁垒的国家自身首先应达到技术标准,可见这也是发达国家利用自己的技术优势来保护本国企业。为此,我国企业应该积极应对这一技术壁垒,特别是绿色壁垒。为此,外向型企业和大型工业制成品生产企业,需要大力推动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活动,并积极完成研发到商品化的转换。在技术创新中,应着力从绿色理念出发来优化现有出口产品。

(四)外贸市场拓展方面

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其国民经济结构已逐渐空心化,而主要以庞大的金融系统来创造着国家财富。这就意味着,未来这些国家仍是我国重要的商品出口国。与此同时,我国政府应在政府攻关的行动中积极拓展非洲、中东、南美洲的市场份额。唯有双管齐下,才能确保对国外市场资源的充分利用。作为外贸的高端内容——对外投资,应充分考虑目标国的政治和经济环境。我国目前的投资优势在于,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和通讯工程的建设等方面,因此需要加强人员培训。

(五)外贸人才培养方面

外贸人才的培养应着力打造出复合型人才来,这里的复合型人才应具备外贸实务技能、外语能力、涉外法律知识等素质。可见,这不仅依赖于高校系统在人才培养上的努力,也需要企业优化员工在职的培养机制。

综上所述,以上便构成了笔者对文章主题的讨论。不难预测,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助力下,以及在加强科技创新力度和商务转换的政策导向下,我国外贸发展前景仍是乐观的。尽管如此我们也需要清醒的认识到我国劳动力成本上涨,以及外汇汇率波动对外贸出口带来的影响,所以在今后的国民经济发展中要积极挖掘国内市场,通过充分利用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来实现国民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

四、实证分析

以宁波市外贸发展为例:预计到2016年,宁波口岸进出口额将达到3200亿美元,其中自营进出口额1500亿美元;通过四年的努力,使欧美日三大传统市场和香港地区的出口份额降至50%以下。这就意味着,传统贸易地区所下降的份额需要在新兴市场中挽回。可见,就组织结构转型而言,对以上三种企业类型的构建意义重大。

(一)跨国经营渠道型企业

支撑跨国经营渠道企业可理解为“中间商”,受到新兴经济体市场开拓难度的制约,若单纯依靠宁波众多的流通企业来搭建不太现实也没必要。根据笔者的研究发现,海外定居的海外华侨、外籍华人中,许多以出售当地的土特产为生,因此,能否考虑借助他们的资质和销售渠道,来与宁波本土企业建立商贸代理关系呢?值得贸易界人士进行思考。这样一来,也有助于宁波在外贸转型中实施进口策略。

(二)供应链管理型企业

从专业的角度来看,专门开展供应链管理的企业是第四方物流企业。根据4PL的来源渠道,其中大型3PL企业仍能开展供应链管理、再造等事项。因此,能否整合宁波本土物流资源,而形成具有供应链管理和国际物流运营的企业,则是需要认真研究的课题。需要指出,供应链管理的重要任务就是物流成本控制,这是实现外贸转型的前提。

(三)总部型外贸企业

宁波作为经济发达地区,拥有诸多具有较强实力的民营企业。另外,历史上宁波还具有较为完善的民间金融系统,这也为民营企业的扩张提供了重要的支撑。为此,宁波市政府应在未来5年内重点培育具有潜力的技术含量高的民营企业,并在对外直接投资上提供官方渠道支持。

五、小结

综上所述,结合我国经济转型和构建创新大国战略,来提出合理化建议。其中,分别从外贸发展的产品结构、外贸发展的技术壁垒、外贸发展的市场环境等三个方面进行了现状分析。合理化建议可以从:外贸现状调研方面、产品结构优化方面、技术壁垒应对方面、外贸市场拓展方面、外贸人才培养方面来展开。

具体而言,当前应强调建立以经济区为单位的外贸现状调查机制,从而在此基础上构建外贸对策;我国未来的出口应着力从大型工业制成品上下功夫,这不仅能发挥产品的价格优势,也能与其它新兴市场国家的产品相区分;在技术创新中,应着力从绿色理念出发来优化现有出口产品;我国政府应在政府攻关的行动中积极拓展非洲、中东、南美洲的市场份额;外贸人才的培养应着力打造出复合型人才。

[1]赵奕凌.基于马克思危机理论探究次贷危机的形成根源[J].洛阳理工学院学报,2010,(4).

[2]郭利群.日本经济衰退的原因及启示[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3).

[3]王宇凡.基于产品生命周期的制造业全质量管理系统研究[J].制造业自动化,2011,(4).

[4]李静.环境壁垒下的选择: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4,(2).

猜你喜欢

技术壁垒合理化外贸
2021年上半年我国机电外贸运行情况
机械制造工艺的合理化机械设计
基于认知合理化的会计舞弊治理:研究基础与框架策略
我国产业结构合理化程度的差异研究
我国产业结构合理化程度的差异研究
两栖“大拿”跑外贸
70年外贸大事记
现代城市绿色生态型高层建筑设计的合理化建议
浅析在技术壁垒下我国国际经济贸易的发展
浅析中国铁路货车制造企业的国际化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