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及创新探析

2014-04-06高静

关键词:文化产业文化发展

高静

(滁州学院,安徽 滁州 239000)

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及创新探析

高静

(滁州学院,安徽 滁州 239000)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是党的十八大对文化的总结性认识,因而提出要“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快速发展”,以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本文在简要梳理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的基础上,结合十八大的重要精神以及当前社会的发展需要,探寻促进我国文化产业持续发展的创新路径。

文化产业;十八大;现状;创新

一、文化产业的简述

文化产业,被国际国内社会公认为21世纪最富有朝气的产业,即朝阳产业,其是集合文化和经济力量新的财富创造方式,产业形态。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深化,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升级,文化产业日益成为各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助推力量,在国际上也成为各国对外竞争的新的产业领域。

党的“十六大”在我国首次提出了“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突出强调“发展文化产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党的“十七大”则进一步指出“坚持把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作为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要求“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1]党的“十八大”上在回顾过去五年的发展中指出,我国“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人心,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高。文化产品更加丰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成,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中华文化走出去迈出更大步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基础更加坚实。”因而强调要“发展新型文化业态,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可见我国已将文化产业的发展放在了战略的高度,是我们今后将不断完善的战略目标。

那么什么是文化产业?对此理论上并没有统一的定义,各家以及各组织均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了自己的定义,但对于其内涵却是一致的,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第一,文化产业区别于生产和经营物质资料的产业,其是以文化为内容的,是属于意识形态的领域,能够对人们的精神生活产生一定的影响。第二,文化产业需要以市场为载体,在市场经济环境中获得利润,产生收益,追求经济价值目标,因而其区别于文化事业。第三,文化产业需要企业规模化的生产、经营,在保证文化多样化发展的目标下,国家允许其在法律的范围内自主经营和生产,自由发展。

二、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

(一)国家政策上的大力支持与推动

如上三次党的代表大会上,所呼吁和表达的,国家对文化产业给予了厚望,不仅在国家政策层面将其纳入了战略的高度,通过各种文件传达发展文化的必要性以及紧迫性,在实践中也是给予了大力支持。据报道,为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文化改革发展的战略部署,加快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中央财政日前下拨2013年度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48亿元,比2012年增加41.18%。同时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专项资金分配工作紧紧围绕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重点支持文化体制改革、骨干文化企业培育、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建设、金融资本和文化资源对接、文化科技创新和文化传播体系建设、文化企业“走出去”六大方面。同时充分考虑了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不平衡性,在坚持扶优扶强的基础上,向中西部地区、特色文化产业和新兴文化业态适当倾斜。[2]

(二)我国文化产业实践的现状

在国家以及社会对文化产业的高度关注与支持下,我国的文化产业一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另一方面也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亟待不断完善。

1.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这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基于国家政策的响应以及经济发展的需要,各地区能充分利用自身的文化优势发展独具特色的文化产业,充分彰显了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古国的文化产业特色。如湖北省宜昌市,充分利用其地理环境优势,大力发展三峡文化旅游产业,举办国际三峡旅游节,同时被评为“全国文明城市”。同时山东临沂,作为革命老区,充分利用其历史文化资源,发展红色旅游,打造一系列文化产品,带动了当地经济的迅猛发展。二是文化产业行业种类日益丰富,文化产业单位日益增多,呈现“百花齐放”之势。如上所述,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日益彰显了我们历史古国的特色,与此同时随着对外交往和交流,我国文化产业行业的门类不仅发展越来越好,而且在数量上也在日益增多,如会展业,就是一新兴的服务行业,其近几年的发展,逐渐成为了新的经济增长点,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体现了其国际影响力。同时据统计,文化产业单位也日益增多,仅仅就2010年文化部统计的就有20多万个,仅传统产业就创值100多亿元,加上新兴的文化单位有望达1000多亿的市场规模,可见我国文化产业在质和量上取得了一定的进步。

2.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不足

在面临社会日益多元化,价值日益多样化的国际和国内局势下,我国文化产业面临着本土化以及走出去间的矛盾,具体而言主要是在学习先进的文化理念,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的同时与如何更好地服务于本国文化间的矛盾以及在商业化的趋势下,追求经济利益与发挥精神文化引领作用间的矛盾。因而就主要表现为以下不足:

第一,近年来在影视行业,我们大量引进国外的娱乐影视作品,如《中国好声音》《爸爸去哪儿》等一些娱乐档节目,开阔了了本国观众的视野,也创下了收视的新高,但本土的原创作品却很少见,本土资源挖掘不够。

第二,发挥本土文化特色,发展文化产业的文化“附庸化”。针对本地特色发展文化产业本是一条振兴我国传统文化,增强各族人民文化自豪感的创新之举,然而在一些地方,民俗化的文化产业日渐与文化相背离,整个产业运作渗入了大量商业化的操作,民俗文化只是当地企业、政府创收的手段而已,经济效益的提高成为了其文化产业的方向标,导致文化只是经济的陪衬,本末倒置,对文化的庸俗定位。

第三,文化市场秩序混乱,知识产权的意识不强,,导致文化产业缺乏强有力的保障。在文化产业的现实生产和经营中,为了谋求个人的利益,不惜牺牲社会利益,严重扰乱了文化市场正常的秩序,严重影响文化产业的发展。如在文化市场上违反国家有关法规的现象时有出现,低级庸俗甚至宣扬封建迷信、色情、暴力,危害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文化商品和服务严重存在,非法出版、侵犯知识产权和走私倒卖文物的活动屡禁不绝。所有这些,不仅背离了文化产业的正确方向,制约了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水平,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而且抑制了文化原创精神,给我国的国际形象也造成了严重的影响。[3]

三、探寻创新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路径

以上笔者简要分析了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困境,并认为形成这种困境和瓶颈的原因在于,一是没有充分自由的市场机制,各种产业的行政领导审批制以及各种“和谐化”的手段的审查和监管制严重制约了我国本土资源的挖掘以及创造性作品的发展空间,市场配置这个载体的功能未能充分发挥。二是文化产业的定位不清晰,导致其发展的商业化偏向。文化产业之所以区别于其他物质生产经营产业载于其意识形态性,载于通过这个产业促进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因而应充分意识到其意识形态的属性。三是本国消费需求的不足。主要在于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在满足物质生活的同时,在精神上的需求有待进一步的提高与促进,这也是我们建立文化强国所必备的条件,也是十八大提出“我们一定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向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宏伟目标阔步前进。”的要求。

因而笔者建议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我国文化产业的创新:

第一,加快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与颁布施行。文化产业涉及最广的就是知识产权的保护,通过法律的有效规制,一方面能让产业者安心创造新的作品,无后顾之忧,另一方面,惩戒违法扰乱文化产业的行为,保障相关权利人的合法权利。目前我国正逐步完善知识产权的立法以及专门针对此类案件的人民法庭的设立,相信将进一步促进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

第二,完善国家宏观调控政策,转变文化产业管理理念,促进文化企业在自由的市场机制下不断发展。国家宏观政策以及管理措施应秉承促进文化多元发展,营造多元的文化氛围为基本理念,摒弃传统家长式的审核及限制,让文化企业在日益多元化的市场机制中发挥自身优势。

第三,文化产业自身应该创新自身的发展机制,主要在探寻消费者文化需求以及购买力等方面进行创新。笔者认为目前本国文化产业之所以缺乏本土资源以及极少出产本国作品,关键在于我国文化产业重在引进国外优秀的作品,但并没有进一步深究是否符合我国消费者的需求,以及如何通过先进的科技手段增强本国消费者的文化消费能力。

[1]王新忠.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J].经济师,2008,(2).

[2]http://finance.southcn.com/f/2013-11/20/content_85019041.htm.

[3]姚坤.简述我国文化产业发展[J].蚌埠党校学报,2005.3.

猜你喜欢

文化产业文化发展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谁远谁近?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文化产业空心化隐优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
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