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几种奶牛常见蹄病的防治

2014-04-05刘智辉,扈光强,迟静

饲料博览 2014年9期
关键词:蹄底修蹄白线

奶牛90%的跛行是由蹄病引起的,多数发病于前肢外侧及后肢内侧,这可能与前后蹄负重不同有关。蹄病易引发采食量、体重、产奶量下降,繁殖障碍,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蹄病多由于环境差、饲喂不合理、不定期修蹄及遗传等因素引起。

1 蹄壁过度生长

由于蹄部经常受粪尿浸泡潮湿变软,奶牛运动不足及遗传因素,易引起蹄壁过度生长(滚蹄)。患牛多发于远轴侧壁、球部和指趾尖部,病变使蹄踵部变圆,指趾尖翘起,引起轻度跛行。

治疗:修蹄前应用1~2 cm粗的绳子缠绕于腕关节或跗关节上方10 cm处,用长70 cm的木棍穿于绳子上旋转,保定完成时病蹄抬起并且不能踢人。修蹄后应以白线和球部负重,轴侧应削成凹面,球部过多的角质应削掉,蹄尖过长应修短,远轴侧应削成与白线平行。大部分病例需多次修蹄以免暴露真皮,引起二次创伤及感染。

2 蹄底脓肿

由于刺创、白线裂、蹄壁过度生长、地面有石子玻璃及冰面等易引起蹄底脓肿。患牛急性跛行患蹄不负重,多有冠状带区和系部软组织肿胀破溃;患趾温度高于健康趾,通过削平蹄底可见黑色线条或角质坏死灶。

治疗:确定脓肿位置,用蹄刀对蹄底造成一个倒漏斗形的开口,彻底引流,不要过多的去除角质而影响愈合。引流后应用磺胺高锰酸钾1∶1或硫酸铜磺胺粉1∶4外敷,病情严重形成瘘道的可应用鱼石脂引流外敷,包扎蹄绷带。包扎后用白灰在地面消毒保持地面清洁干燥,指趾上部严重肿胀应采用抗生素治疗(磺胺类、头孢噻呋)。

3 蹄叶炎

过食高能饲料易引起蹄叶炎。患牛呈两前肢或四肢破行;前后肢前伸,弓背,蹄部升温;病程长可导致白线分离引发蹄脓肿,及腕部挫伤、跗骨及膝关节发炎。

治疗:镇痛用氨溴水杨酸钠,抗炎用地塞米松、钙,对四肢关节引发的挫伤可应用甲紫擦拭,或磺胺嘧啶银外敷包扎。

4 四指趾间纤维乳头瘤

四指趾间纤维乳头瘤(疣性皮炎)在开放式牛舍易发,经常受到粪尿浸泡使趾间皮肤受损增加感染机会;同一床位由于未及时消毒,在淘汰病牛后可感染下一新转入牛多次,外来病牛的转入等都易发。患牛病变可发生于指趾间皮肤从背侧至趾侧的任何部位,但以指趾间最常见。病变多发生于后肢,引发中度至重度跛行。病变有典型的乳头状瘤的指状表皮突起,发生或不发生溃疡,溃疡后有恶臭,触诊时异常疼痛。与纤维乳头瘤比较很小的病变即可引起明显的疼痛,病程可达数年之久,病牛产奶繁殖均受影响。

治疗:初期可用腐蚀烧烙等方法,应用高锰酸钾、菌毒敌外敷。如表现纤维乳头增生,应采用手术彻底切除,外敷硫酸铜磺胺粉并打蹄绷带,大部分病例用药两天后疼痛明显消失。

5 预防

改善环境卫生,及时清理粪尿,尤其是运动场门口及水槽周围。针对运动不足采用人工驱赶1~2 h·d-1,针对成母牛肢蹄不佳的可选用肢蹄遗传性能好的公牛精液参配。合理选用搭配饲料,避免过食高能量饲料。外来转入牛要进行隔离观察,避免病牛混入。每年春秋两季定期修蹄,对发病牛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在牛舍内门口和榨乳厅内设置药浴池,用4%~10%硫酸铜药浴,每1 000头牛经过后更换药浴液。牛只定位1头牛1个床位,避免散放式饲养,做好环境消毒工作。

猜你喜欢

蹄底修蹄白线
奶牛场变形蹄及蹄病数据分析
青丝与白线
在失败中奋进
白线
奶牛蹄部溃疡的病因探究与防治
羊腐蹄病的治疗效果观察
青丘白线线
规模化奶牛场蹄病的预防措施
奶牛常见蹄底和轴侧壁疾病的临床诊断及防治要点
驴蹄底棘针刺伤预防及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