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规模猪场流行性腹泄的防制技术

2014-04-05

兽医导刊 2014年8期
关键词:流行性猪只猪群

晏 旭

(四川省达州市种畜场,四川达州 635000)

规模猪场流行性腹泄的防制技术

晏 旭

(四川省达州市种畜场,四川达州 635000)

近年来很多规模猪场爆发了以哺乳仔猪呕吐、腹泻、发病快、死淘率高为主要症状的猪病,给生猪产业带来严重影响。韩国、日本、菲律宾泰国等周边国家同样也发生了猪腹泻综合性疾病,席卷了多地养猪场。 据有关农业院校与兽医科研院所的检测发现,本次猪传染性腹泻疾病的发生与流行,主要是以流行性腹泻(PED)为主,有的猪群中还检测出杯状病毒,少数猪群中也检测到传染性胃肠炎与轮状病毒混合感染。

1 当前猪流行性腹泻疾病的流行特点

本次发生的传染性腹泻疾病呈现突然发病,传播较快,范围广,流行时间长特点。好些饲养条件较好,管理水平较高猪场也存在发病现象。

许多猪场仔猪出生的当天就开始发病,发病后的第2d开始死亡,15日龄内的哺乳仔猪发病率与死亡率高,一些猪场达到100%。多数猪场母猪与仔猪同时发病;母猪为零星发病或偶尔群体发病。

一般仔猪发病病情严重,哺乳仔猪发病表现为严重腹泻,排出灰色、黄绿色及水样的稀粪,腥臭。精神沉郁吃乳不积极,有的发生呕吐,皮肤发白,后期体温下降。个别耳朵发紫及兰紫色斑点,很快脱水消瘦,次日即现死亡。发病与死亡很高;母猪发病症状轻微,表现为厌食、呕吐、排水样稀粪,常常无乳而加重仔猪病情;保育仔猪初期发病症状突出,厌食、消化不良、水样腹泻、虚弱,皮毛粗乱,生长发育不良部分病猪发生死亡。病耐过的仔猪一般体质弱。

2 关于当前猪腹泻的病因分析

杨汉春、童光志、陈焕春、何启盖等对北京、山东、河南、浙江及西南地区等地猪场采取肠道组织样本、腹泻仔猪临床粪便样本病料检测,传染性胃肠炎阳性率5.6~14.3%,PEDV阳性率高达72-87%,显示猪流行性腹泻为引起猪腹泻的主要病源。

除外,在部分病猪群中还检出圆环病毒2型、轮状病毒、猪瘟病毒、兰耳病病毒等病原体混合感染,多数病猪群中都有高致病性大肠杆菌继发感染引起猪只腹泻的原因很多。

细菌性腹泻因素存在:如大肠杆菌、副猪嗜血杆菌、沙门氏菌、猪痢疾螺旋体、魏氏梭菌等;以及寄生虫性如猪球虫、蛔虫、类圆线虫、隐孢子虫。

气候不稳定,断奶、转群、免疫应激因素的存在,还有许多非病原性因素如过多的饲喂高蛋白日粮、饲料发霉变质、饲料中缺乏维生素,管理不科学等也可导致腹泻。

3 规模化猪场仔猪腹泻的综合防控对策

建立科学合理的饲养管理、坚持均衡控制饲料营养,落实免疫接种及监测、安全预警系统及生物安全体系,进而控制好猪流行性腹泻的发生和危害。

3.1 建立健全预警制度

猪流行性腹泻是集约化养猪生产条件下的一种多因素疫病,给养猪业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规模猪场流行范围更广、损失更大。

3.1.1 关注季节变化。本病有一定的季节性,冬春季节气候寒冷,早春季节日温差大,多在12月至次年2月寒冬季节发生。自10月起,所有生产人员必须更密切关注猪群采食、消化、精神、体温、粪便等健康状况,要求每日三次巡查,出现体温正常或稍高,精神沉郁,食欲减退或粪便的异常,对比左右及相对猪只,予以重点监察,表现呕吐,水样腹泻,即时隔离,收集病料进行实验室诊断检查。

3.1.2 注意猪群健康。发生的流行性腹泻疾病也具有一定的条件性,主要与群体健康和环境卫生、防寒保暖措施、圈舍湿度、饲养密度等有密切关系。管理水平差、生物安全措施落实不到位、免疫预防存在问题的猪群一般发病严重,死亡率很高,经济损失重大。

3.2 加强系统防控措施

3.2.1 均衡控制饲料营养。规模化猪场饲料应充分考虑猪只品种、猪群各生理阶段、季节因素特点做到营养充足、平衡。应特别重视哺乳母猪产仔数、泌乳量、母仔体况,做好霉菌毒素控制和有关营养元素的合理添加。

3.2.2 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及免疫监测。病毒性腹泻没有特效药物可以治疗,惟一的保障措施是疫苗接种,使猪群产生坚实的免疫力,从而抵御病毒的侵害。实践中我们需要清楚地了解可导致本场危害的重要疫病是什么,周围的疫病有哪些,近阶段容易出现的有哪些疫病,结合日常免疫监测结果,合理调整免疫计划,再反利用监测手段分析掌握群体健康状况。当监测结果不符合要求时,应及时补免。及时淘汰一些持续低抗体水平和病毒的隐性感染猪。

3.2.3 生物安全控制。高密度、高强度、周期性生产,决定了规模化猪场生物安全控制在猪场疫病防制中的关键地位。首先就是要坚持树立全员防疫的大防疫观念,按分工要求抓实各环节工作。环境温度控制是预防哺乳仔猪顽固性腹泻最重要的措施发生腹泻时容易导致圈舍卫生差、湿度大、空气不良,得控制好保温与防潮、通风间的关系。保持栏舍清洁干爽,严格控制湿度;加强定期消毒、驱虫、灭害,做到浓度准确、密度合适、药液阶段有变化。

4 结论与总结

(1)传染性胃肠炎---流行性腹泻二联灭活疫苗可以较有效防制该病的发生,但不是最好方式,重在综合防控。

(2)为有效保护新生产仔猪受该病危害,最好采用一次普免和预产前28d强化免疫方式,仔猪在断奶后集中免疫。

(3)保育猪群使用免疫流行性腹泻弱毒苗其抗体水平整齐度高,有效保护效果好。

(4)疫苗使用可以显著降低发病和死亡,缓解发病症状,缩短发病猪病程。但对新生仔猪效果不显著,就其原因是:母源抗体水平不高,该病发生在严寒季节,新生猪抵抗力弱,往往易致脱水,代谢性中毒,衰竭死亡,发病日龄越小,损失越大。

(5)发病猪只必需注重饲料营养水平,并加强阶段性群体保健预防,疾病发生后针对性采取防脱水、防继发感染措施。

发病期药物保健:

可以采用补液盐、电解多维、葡萄糖饮水。

成年猪群每吨添加速补康Ⅱ型2000g+紫锥益毒清1500g拌料

保育、待售猪群每吨添加硫酸新霉素1500g+速补康Ⅱ型1000g+紫锥益毒清500g拌料

抗生素添加时间为3~5d,之后即使病情未稳定,不得添加。

恢复期药物保健:

成年猪群每吨添加抗菌多肽A10 3000g+乳酸宝1500g拌料

保育、待售猪群每吨添加抗菌多肽A10 4000g+乳酸宝1500g拌料

猜你喜欢

流行性猪只猪群
降低日粮粗蛋白并添加单体氨基酸对断奶—育肥猪生长性能和营养排泄的影响(中)
猪群咳嗽多发季 养猪人如何应对
小青龙汤在流行性感冒中的应用
猪流行性腹泻研究进展
猪胃溃疡的病因与防治措施
秋冬季防应激不可忽略饮水消毒
流行性感冒
猪只硒缺乏症的预防措施和治疗方法
猪流行性腹泻2011-2017年
猪群发生传染病时的控制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