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副猪嗜血杆菌病的诊断分析与防治对策

2014-04-05波谢

兽医导刊 2014年8期
关键词:病理变化嗜血浆膜

文 波谢 眉

(1.广西农垦永新畜牧集团新兴有限公司,广西柳州 545112;2.柳南区水产畜牧兽医局,广西柳州 545007)

副猪嗜血杆菌病的诊断分析与防治对策

文 波1谢 眉2

(1.广西农垦永新畜牧集团新兴有限公司,广西柳州 545112;2.柳南区水产畜牧兽医局,广西柳州 545007)

副猪嗜血杆菌在特定条件下会导致猪发生传染性疾病,即副猪嗜血杆菌病(HPS),以关节炎、呼吸困难、浆膜炎、高热为主要特征。该病已经成为集约化养猪场、散养农户常见疫病,一旦罹患该病,往往会导致养猪户巨大经济损失,必须加强重视。本文就副猪嗜血杆菌病的诊断分析与防治进行了分析,希望对相关事业有所借鉴。

副猪嗜血杆菌病;诊断;防治

副猪嗜血杆菌病(HPS)属于常见疫病,也叫做多发性关节炎、浆膜炎,病原菌主要为副猪嗜血杆菌。1910年,德国Glasser学者通过研究发现了猪多发性浆膜炎、关节炎和副猪嗜血杆菌之间有一定的关系,至今已经证实HPS确实由副猪嗜血杆菌所致[1]。为了进一步探讨本病的诊断与防治,本文进行了如下探讨。

1 HPS概述

1.1 流行病学

HPS常见于5~8周龄猪,但对2~4周龄猪危害最大。本病传播方式主要为空气传播,偶尔也会以猪与猪接触以及污染排泄物等方式传播,从这里便可以看出本病的主要传染源属于病猪和带病菌,故而未免疫猪场内的猪就极易受到本病侵袭。

1.2 临床症状

急性时从症状-死亡不超过2d,初期体温升高、体表发红,严重情况下呈绛紫色、食欲减退、精神沉郁等,病情进展后行动缓慢、站立不稳、气喘且呈腹式呼吸,后期则有败血症变化、眼睑发青肿胀及耳尖发紫等。慢性时常表现为严重关节炎、浆膜炎,具体为食欲下降、体温升高、精神萎靡、痛性咳嗽、发抖、呼吸困难等,甚至出现行走与站立困难、皮肤苍白及逐渐消瘦等。

1.3 病理变化

本病的病理变化较多,比如脑膜炎、胸膜炎、关节炎、腹膜炎等,发生病理变化后胸腔中会出现大量渗出物凝块(淡红色液体与纤维性),心包膜和心脏发生粘连;同时心包中可出现干酪样的渗出物,从而导致心脏与心外膜粘连(本病最典型病理变化);脑膜表面充血或出血;肝脏与脾脏表面覆盖灰白色纤维样物质等。

2 HPS诊断分析

2.1 临床诊断

采取临床诊断方式主要是根据猪的临床症状、流行病史,以及剖检结果等作出初步诊断,其中临床症状主要有高热、食欲不振、呼吸困难、发绀及神经紊乱等。

2.2 血清学诊断

血清学诊断方式较多,临床常用的包括琼脂扩散试验、补体结合试验以及间接血凝试验等,这些方式皆有反应灵敏与方便快捷等优势。随着科学技术发展,以往常采取的补体结合试验方式中也应用了单抗体技术与酶联免疫等。

2.3 微生物学诊断

细菌分离鉴定属于HPS基本诊断方式,但HPS致病菌在死亡病猪中往往难以分离获取,故而常采取典型病猪予以人工致死的方式获取,但送检不宜超过12h。

2.4 分子生物学诊断

该类诊断方式主要应用的是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使得临床诊断HPS灵敏度提高。国内已经研制并成功组装出了副猪嗜血杆菌PCR诊断试剂盒,经过临床实践显示其有着敏感度高、特异性好、适用范围广等优势。

3 HPS防治对策

3.1 加强饲养管理

加强猪的饲养管理,属于降低HPS发病率最为常用的方式,建议猪场采用全进全出、加药、早期断乳等措施处理。近几年相关临床实践显示,加强饲养管理还要做好应激反应的降低,可减少产房和保育舍贼风、加强通风和保温以及避免拥挤等。此外,在引进种猪时必须做好隔离检查,保障种猪进入种群前充分做好药物净化与免疫处理。

3.2 加强药物治疗

HPS猪在临床治疗上的难度很大,要完全治愈需要不断研究与探索。猪群一旦发生了类似HPS症状或者相关的病理改变,通常采取抗生素处理,但效果不佳。研究显示,不同血清型对同种抗生素药有着不同的敏感性,因此在用药前应将该病菌分离同时做好药敏试验,从而选择最为敏感的药物治疗才能取得最好的效果。国内有学者对分离出的七种副猪嗜血杆菌进行了相应的药敏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这七种菌主要对氨苄西林、环丙沙星、多粘菌素B与庆大霉素皆比较敏感,而对头孢噻肟均比较耐药[2]。为此,针对HPS猪采取药物治疗时,必须慎重考虑,尽量选取敏感性最佳的药物处理。

3.3 加强疫苗研制

从近几年相关研究来看,HPS已经能利用接种疫苗的方式进行预防,但是当前各大市场销售的副猪嗜血杆菌疫苗虽然多,而且应用范围广,但是效果并不理想,为此需要加强疫苗的研制。HPS拥有很多个血清型,而且部分血清型还具有抗原性亚型,菌株或血清型不同时也无交叉保护力。近几年国外某研究证实HPS血清型2与5制成的二价疫苗相较于单价疫苗有更好的保护效果,保护期甚至达到二次免疫后80天左右[3]。针对该研究结果,国内进行了大量的尝试与实践,结果显示多价菌苗可取得更好的保护效果,故而建议今后研究方向应往多价菌苗研制上发展。

4 结语

总的来说,HPS属于猪群常见疾病,可传染,而且危害性十分严重,必须加强重视。临床应根据猪群的病史、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及病理变化等进行初步诊断,然后以实验室检查、细菌分离鉴定等为辅助,从而综合诊断才能更好地确诊。为了提高HPS防治效果,猪场及个体户应加强猪的饲养管理,一旦发现类似症状要及时诊断与治疗,采取药物治疗时要以敏感性最佳的药物处理,同时相关部门应加强疫苗的研制,从而尽早予以预防,提高猪的成活率与质量。

[1] 司振书,王桂英.副猪嗜血杆菌病研究进展[J].中国畜牧兽医,2011,38(6):179-182.

[2] 王健青,洪伟彬,李永福,等.副猪嗜血杆菌病的诊断与防治[J].中国兽医杂志,2013,49(9):80.

[3] 高碧海.副猪嗜血杆菌病的诊断与防治[J].金色年华(下),2013,13(6):95-95,80.

猜你喜欢

病理变化嗜血浆膜
羊传染性脓疱病的病原、流行特点、病理变化及防治
以多浆膜腔积液和溶血危象为特征的儿童肝豆状核变性1例
鹅传染性浆膜炎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诊断与防控
鸭传染性浆膜炎的临床特征、实验室诊断及防治措施
《中药皮炎片对变应性接触性皮炎(ACD)模型小鼠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图版
浅述猪副嗜血杆菌病的综合防治
副猪嗜血杆菌病及其诊治体会
河市某规模猪场副猪嗜血杆菌病的诊断与防治
高原红细胞增多症胃黏膜组织病理变化及CD45、CD72表达分析
改良抗酸染色法在结核性浆膜炎临床诊断中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