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禽流感诊断技术及其预防策略研究

2014-04-05陈永云

兽医导刊 2014年8期
关键词:禽类血凝禽流感

陈永云

(福建永安市农业局动物卫生监督所,福建永安 366000)

禽流感诊断技术及其预防策略研究

陈永云

(福建永安市农业局动物卫生监督所,福建永安 366000)

禽流感,是一种病毒素型较多、变异性较强的高致命性病毒。这种危险的病毒不仅在禽类中具有高传播性,经研究发现还会传染给人类,对人类造成严重的威胁。因此,禽流感的诊断技术及其预防策略受到众多专家和民众的重视。

禽流感;诊断技术;预防策略;研究

0 引言

近年来,随着禽流感病毒的数次爆发,对禽类养殖业造成了极大的经济损失。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广泛传播在禽类中高致命性病毒开始威胁到人类。在这种背景下,人类对禽流感诊断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也更加需求完善的禽流感预防策略。

禽流感是一种爆发性极强、具有高传染性并且病毒素型较多的危险性病毒。这就决定了这种病毒的难以治疗,一旦爆发就容易造成大范围的病毒性传播,并且难以控制。

要减少禽流感病毒爆发造成的极大损失,最大程度的避免这种病毒传染在人类之间传播,就必须不断提高禽流感的诊断技术。而因为禽流感难以治疗的特点,除了诊断技术之外,还需要完善的预防策略,从根本上减少禽流感病毒爆发的可能性。

在这种背景下,众多专家学者花费大量精力投入到禽流感的诊断技术以及预防策略中。基于此,本文在此浅谈禽流感的诊断技术以及预防策略,以期抛砖引玉,促进禽流感诊断技术和预防策略的研究发展,提高民众对禽流感病毒的认识。

1 禽流感诊断技术

1.1 症状诊断

禽流感病发的群体主要针对于鸡群,其症状主要表现在禽群大量的死亡,伴随体温升高、鸡冠出血、头部水肿、部分肌肉出现严重出血等症状。

1.2 血清学诊断技术

目前,血清学诊断技术应用于禽流感监测的方法有病毒中和实验(SN)、禽流感病毒分离技术、血凝试验、血凝抑制实验、免疫荧光技术、琼脂扩散实验等等。其中,血凝试验、血凝抑制实验以及琼脂扩散试验是OIE推荐使用的方法。

1.3 分子生物诊断技术

血清学诊断技术的建立虽然解决了大部分禽流感的诊断问题,但仍旧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在个别方面无法做出完美的诊断。

禽流感病毒的HA和NA基因均发生变异,会引起HA蛋白、NA蛋白的抗原体减弱,从而破坏身体机能,使得禽群出现禽流感的症状,最终导致死亡。分子生物诊断技术就是通过判别HA和NA基因是否发生变异,以此来判断是否感染禽流感病毒。

目前,这种分子生物诊断技术主要运用于实验室,其主要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实时RT-PCR、RT-PCR-酶联免疫吸附法、核酸探针技术等。分子生物诊断技术需求较高的硬件设施基础和较高的技术,所取得的诊断结果也相对精确。

2 禽流感预防策略

2.1 认清禽流感病发症状

要进行禽流感预防,首先需要认清禽流感病发症状。无论是普通的禽流感或者人禽流感,都具有明显的症状,只有认清这些病发症状,才能够及时的采取措施进行隔离和救治,减少感染患者。

也就是说,要加强禽类疾病的监控,要能够在第一时间发觉禽类中是否出现疑似病例,并且要及时的进行处理,严禁病毒的传播。

要进行禽流感预防,就是要明确这些明显的症状,要能够及时发现、及时采取措施,隔离感染源,最大努力的避免病毒进行传播。

2.2 注意卫生和通风

注意卫生和空气的流通,是进行禽流感预防的有力手段。注意卫生主要是要保持禽群的环境卫生,保持清洁,避免禽类粪便的堆积,一旦出现死禽必须及时处理。

2.3 要及时隔离

此外,禽流感病毒具有高传染能力。因此,要进行禽流感预防,就必须及时进行隔离观察。

这种隔离的对象并不单纯的针对病发禽类或患者,最主要是针对于疑似感染者。上文已经提出过禽类和人类的禽流感病发症状,在及时发现类似症状后,相关工作者就应该将疑似病发者进行隔离,对其进行科学严密的观察,直到确认其没有感染禽流感病毒后方可取消隔离。

而对于禽类,一旦出现大规模的禽群死亡或者病发症状,则应该迅速在周围进行隔离,并采取灭杀禽群、严格消毒等措施,避免病毒进一步扩散和传染。

2.4 要增强抵抗力

从预防策略的角度而言,要降低禽流感的爆发几率,在做好清洁卫生的基础上就必须增强抵抗力,这种预防对策无论是对禽类或人类都是一种有效的预防手段。

对禽类而言,养殖者应该定时对禽类注射疫苗。同时,因为禽流感的血清型较多,并且交叉保护性较差。在疫苗注射时,就必须从实际情况出发,根据当地的亚型进行注射,才可以取得良好的免疫效果。

2.5 要加强管理技术

首先,养殖场的生活区、污染区和生产区必须分开,在中间设置隔离带,按时进行严格的消毒。同时,一定要避免养殖种类混养,一个养殖场只能饲养一种禽类,这才能够有效的避免禽流感爆发,在病毒控制方面也具有优势。

其次,养殖场应该进行封闭式的管理模式。养殖场内的工作人员应该生活在场内,不能够私自外出,有效避免病毒对外界的传染。另一方面,工作人员的工作和生活用品必须按时消毒。

最后,养殖场应该有严格的进出管理控制,从传染的角度上尽量避免病毒的扩散。养殖场工作人员的家属不得到厂进行探视,同时谢绝外来人员进厂参观。

3 结束语

总的来说,禽流感是一种难根治、高爆发性的高致命病毒。目前,禽流感的诊断技术主要包括临床的病症诊断、血清学诊断技术以及生物分子诊断技术,这些诊断技术最主要的目的是进行有效的预防。

另一方面,要做好禽流感的预防工作,就需要保持卫生和通风,进行严格的消毒,一旦发现疑似病例必须马上隔离和控制。同时,要加强管理和控制,加强禽类的抵抗力。

[1] 包红梅,田国彬,陈化兰,等.禽流感的诊断技术与防制措施[J].中国兽医科技,2003,(4):75-79.

猜你喜欢

禽类血凝禽流感
奥美拉唑、血凝酶联合生长抑素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
影响禽类养殖的不利因素及措施
禽类呼吸道疾病防治措施
解除美国禽类产品进口限制
防治H7N9 禽流感 家长知多少
禽类呼吸道疾病的防治体会
全自动血凝分析仪采用2种测定血浆纤维蛋白原方法的评价
STA Compact血凝仪在肝素抗凝治疗中的临床作用
对影响禽流感血凝和血凝抑制试验因素的探讨
鸡大肠杆菌病并发禽流感的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