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过敏性紫癜患儿输液性静脉炎的护理干预

2014-04-05吴晓燕沈敬敬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4年18期
关键词:紫癜静脉炎皮疹

吴晓燕,沈敬敬

(江苏省南通瑞慈儿童医院,江苏 南通,226010)

过敏性紫癜是一种表现为毛细血管炎的变态反应性疾病,其发病率有逐年增高趋势,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但以学龄期儿童和青年发病率为高[1]。因机体对某些致敏物质发生变态反应,可导致毛细血管脆性及通透性增加,血液外渗,产生皮肤紫斑、黏膜及某些器官出血,常伴有关节肿痛、腹痛、便血和血尿等[2],静脉输液是治疗该疾病的重要手段,但过敏性紫癜由于各种致病因素引起机体自身免疫性反应形成免疫复合物沉积于小血管导致静脉炎的风险增加。本研究对165例过敏性紫癜患儿的输液过程进行有效管理,在预防输液性静脉炎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8年1月—2013年12月在本科室住院的165例过敏性紫癜患儿,男97例,女68例,年龄3~16岁,平均8.45岁,全部病例均符合《诸福棠实用儿科学》有关诊断标准[3],146例为首发病例、19例为复发病例,入院后均给予静脉输液治疗。

1.2 结果

165例患儿经在输液中接受有效管理,发生静脉炎8例,占总数的4.8%,静脉炎的临床分级方法依据美国静脉输液护理学会(INS)静脉治疗护理实践标准2011版,其中1级2例、2级3例、3级2例、4级1例,穿刺部位静脉出现约5cm×4cm范围的急性红肿、淤斑并伴有小水泡形成。患者并发静脉炎后均立即拔针并停止在患侧肢体输液,抬高患肢,24h内用保鲜膜包裹硫酸镁湿敷,24h后局部外涂多磺酸粘多糖乳膏等。3d后穿刺部位静脉炎趋于局限,7d左右明显好转。

2 护 理

2.1 科内培训

加强对护士输液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培训,使所有护士在对过敏性紫癜患儿输液时能合理选择输液工具和穿刺部位,并具有良好的穿刺技能以及掌握A-C-L导管维护标准。

2.2 输液工具

本科常规使用 BD Intima 22GA/24GA 外周浅静脉留置针,但过敏性紫癜患儿均使用24GA留置针,钱永萍等[4]研究发现留置针型号与静脉炎的发生呈正相关,即留置针的管径越大,静脉炎的发生率越高。管径较大的留置针进入机体后充塞于血管中,增加机械摩擦及血管内壁损伤,进而增加机械性静脉炎及血栓性静脉炎的发生。研究表明小号套管针最快也能达到97mL/min左右,完全能满足住院患者的一般输液要求[5]。输液器采用终端精密过滤输液器,可有效阻挡药液微粒的进入,用无菌包装的透明敷料固定留置针,便于观察穿刺点、及早发现静脉炎。本组中中3例患儿四肢均有出血性皮疹,并且融合成片,皮疹中心有水泡坏死,加上患儿本身血管通透性及脆性增加,所以更容易引起皮下渗血、水肿。此类病例选用钢针穿刺,减少留置针留置在体内作为致敏原而引起血管炎症反应。

2.3 穿刺部位的选择

过敏性紫癜患儿都伴有皮疹,尤其是下肢可出现密集的紫红色出血点皮疹,因此应尽量避免选用下肢静脉,而选择手背部粗直、无静脉瓣、避开关节且容易固定的血管,如有皮疹,尽量避开皮疹部位。有计划保护和合理使用静脉。

2.4 操作因素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加强基本功训练,力争穿刺一针见血,使用过的静脉短期内不再重复使用,尽量减少压脉带的使用时间,避免皮肤受挤压而引起出血[6],每天加强穿刺点及其周围皮肤的观察和评估,倾听患儿的主诉,及早发现异常并进行处理。输液时适当抬高手臂,输液结束后告知患儿手臂可以正常活动,以促进血液循环,减少血栓性静脉炎的发生。拔针后应沿着血管走行方向按压,按压范围至少包括留置针破皮点和进血管点,导管拔出前对患儿及家属进行教育,禁止马上用温水洗手,禁止24h内行穿刺部位热敷[7],按压时间大于8min,避免由于局部按压时间不足而引起针眼出血现象以及皮肤淤血。

2.5 用药及护理

过敏性紫癜患儿一般均需使用钙剂行抗过敏治疗,在应用钙剂时应确认针头在血管内方可使用,应用多种药物时要先输入钙剂,并由专人守护,直至输完钙剂为止,避免发生渗漏。合理安排输液顺序,控制最佳输液速度,本组病例中有5例合并有消化道出血的腹型紫癜患儿,给予禁食、静脉营养,均予锁骨下静脉使用TPN治疗,在配置3L袋时严格无菌操作,每日现配现用,使用营养液专用输液器,可防止不溶性微粒进入人体,减少微粒对血管壁的刺激,降低TPN输液中静脉炎的发生率[8],每日液量在20~24h匀速输入,准确调节滴速,每天输完TPN后,先静注10mL生理盐水,使药物不沉积在血管壁,减少刺激,再用5mL(10U/mL)肝素稀释液封管,每日对中心静脉导管进行评估,当不再需要则立即拔除,拔管前严格消毒,拔出的导管不得再次送入血管。

3 讨 论

过敏性紫癜是一种由免疫复合物介导的全身中小血管炎综合征,是由于机体对某些过敏物质发生变态反应而引起毛细血管通透性和脆性增高[9-10]。过敏原可由多种因素引起,但其直接致病原因往往很难确定。该病的病理特征为广泛的毛细血管及小动脉炎症为基本病变,引起皮下、黏膜下及浆膜下组织的血管周围浸润剂血浆血样渗出。静脉炎是由于物理、化学、感染因素对血管壁的刺激导致血管壁出现炎症反应,最常见的诱发因素是机械刺激、微生物入侵、药物以及机体自身因素,故患儿自身血管异常有可能是引起静脉炎高发的原因[11-12]。因此,在满足治疗需要的情况下,在输液过程中应予以患儿护理干预,严格无菌操作,选择对病员损伤最小的输液工具,如小型号留置针,避免反复穿刺,在药物使用方面均按规定严格配置,并且控制最佳输液速度,不在外周浅静脉留置针通路使用过酸过碱(pH<5或pH>9)以及渗透压>600mOsm的药液,正确封管,掌握拔针技巧,在输液治疗时向患者家属说明,要求患者减少活动,并指导患者及家属自我观察,如果出现注射部位疼痛、肿胀,应立即告诉医护人员。综上所述,在过敏性紫癜患儿输液过程中,护理人员应给予有效管理,从而积极预防静脉炎的发生、减轻患儿的痛苦。

[1]金辉.儿童过敏性紫癜80例临床分析[J].吉林医学,2014,35(17):3780.

[2]张素霞.20例小儿腹型过敏性紫癜护理体会[J].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2010,122(2):181.

[3]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688.

[4]钱永萍,杨慧君.不同型号静脉留置针与留置时间致静脉炎的临床观察[J].光明中医,2006,1(21):59.

[5]陈海燕,阚春梅.静脉留置针致血管损伤的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12,26(2):488.

[6]曹雪宏,周成.过敏性紫癜并发肠套叠患儿的观察与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08,23(20):1891.

[7]杨晓英.留置针拔管后并发症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全科护理,2013,11(5):1405.

[8]陈妙霞.营养液专用输液器对营养液所致静脉炎的预防作用[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2,16(6):37.

[9]谭秋萍.湿润烫伤膏在留置针所致小儿静脉炎护理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2,16(24):153.

[10]程红.留置针致血栓性浅静脉炎的护理[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1,15(22):99.

[11]李佃淳,刘锦秀,伏广浩,等.复方喜疗妥软膏治疗动静脉内瘘静脉炎疗效观察.中华全科医学,2011,9(11):1738.

[12]方勇燕.输液性静脉炎的原因分析及护理进展[J].中华全科医学,2010,8(5):637.

猜你喜欢

紫癜静脉炎皮疹
中药涂擦联合TDP治疗静脉炎的临床观察
儿童过敏性紫癜IL-17、HPV-B19检测的临床意义
六合丹防治输液性静脉炎的Meta分析
多功能便携式皮疹观察尺的研制
1例氨溴索注射液致皮疹的病例分析
蒙药治疗干燥综合征伴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例
激素在过敏性紫癜的应用
聚维酮碘治疗药物性静脉炎1例报告
以肛周扁平湿疣为皮肤表现的二期梅毒一例
加味四物消风饮为主治疗艾滋病慢性皮疹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