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耳穴埋籽加中药熏洗对100例晚期肿瘤患者睡眠障碍的观察

2014-04-05陈乐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4年22期
关键词:涌泉穴熏洗耳穴

陈乐

(南京中医药大学无锡附属医院肿瘤科,江苏无锡,214071)

耳穴埋籽加中药熏洗对100例晚期肿瘤患者睡眠障碍的观察

陈乐

(南京中医药大学无锡附属医院肿瘤科,江苏无锡,214071)

耳穴埋籽;中药熏洗;晚期肿瘤;睡眠障碍

睡眠障碍是晚期肿瘤患者常见的临床症状,据统计,肿瘤患者睡眠障碍占肿瘤患者23%~61%[1]。为了提高晚期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本科对肿瘤患者睡眠障碍情况进行量表评分,采用耳穴埋籽加中药熏洗疗法进行治疗,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0年12月—2011年5月本科收治的晚期肿瘤睡眠障碍患者100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0例,男28例,女22例,年龄48~80岁,平均62.4岁;肺癌12例,胃癌10例,肝癌7例,肠癌8例,乳癌5例,鼻咽癌4例,食道癌4例。对照组50例,男26例,女24例,年龄50~81岁,平均63.5岁;肺癌11例,胃癌11例,肝癌6例,肠癌9例,乳癌4例,鼻咽癌4例,食道癌5例。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疾病种类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睡眠状况自评评分在15分以上,卡氏评分60分以上。诊断标准:采用睡眠状况自评量表(SRSS)对患者进行测评[2],SRSS的主要统计指标是总分和每个项目(因子)分。待自评结束后,把10个项目中各项分数相加,即得到总分。总分范围为10~50分;总分数愈低,说明睡眠问题愈少;总分数愈高,说明睡眠问题愈重、愈多。

1.2 方法

1.2.1 治疗组:①耳穴埋籽:取神门、皮质下、肾、交感,左手轻扶患者耳背,在充足的光线下,观察要贴压穴位的穴区有无变形、隆起、血管充盈等,再用探棒在该穴区探压,均匀用力,探出压痛敏感点,用0.5×0.5 cm胶布,将王不留行籽贴压于相应耳穴,两耳交替使用,3~4 d更换1次。嘱其每日按压2~3次,每穴按压1 min,按压后有胀、痛、酸、麻、耳廓发热、发胀等感觉中的一种或数种,以能耐受为度;②将煎煮好的中药方(炒白术9 g,黄芪12 g,炒党参10 g,艾叶10 g,红花3 g,广木香6 g,茯神9 g,远志6 g,枣仁12 g,当归9 g,炙甘草3 g,淡干姜5 g)装入袋中,使用足疗仪加热,维持药液温度在45℃左右,将双脚浸泡于袋中,熏蒸30 min。熏蒸完后将双手搓热,用位于手心的劳宫穴按摩涌泉穴。每日傍晚或睡前进行,7 d为1个疗程。

1.2.2 对照组:每晚睡前30 min口服艾司唑仑片1 mg,7 d为1个疗程。

1.3 疗效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治疗失眠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的疗效标准[3]。临床痊愈:睡眠时间恢复正常或夜间睡眠时间6 h以上,睡眠深沉,醒后精神充沛;显效:睡眠明显好转,睡眠时间增加3 h以上,睡眠深度增加;有效:症状减轻,睡眠时间较前增加不足3 h;无效:治疗后失眠无明显改善或反加重者。

2 结果

治疗组临床痊愈6例(12%),显效18例(36%),有效15例(30%),无效11例(22%),总有效率78%;对照组临床痊愈3例(6%),显效12例(24%),有效13例(26%),无效22例(44%),总有效率56%。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大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睡眠障碍又称“失眠”,属祖国医学“不寐”范畴。晚期肿瘤患者出现睡眠障碍的原因很多,多与手术、放化疗导致阴阳气血逆乱、脏腑功能失衡、癌毒侵袭、情志内郁、饮食失调或久病正气衰弱等因素有关。本病病位主要在心,总与肝脾肾及阴血不足有关,基本病机是阳盛阴衰,阴阳失交。一般虚证多见,实证偏少。治疗方案主要有辨证口服中药、针灸疗法、耳穴疗法、中药穴位贴敷疗法、推拿疗法、中药熏洗疗法等。古人云“有诸于内,必形诸于外”。耳廓是体表一部分,躯体内脏有病,也可反映在耳廓上,这是因为耳与经络、脏腑有着密切的联系。根据《灵枢》的记载,循行耳区的经脉与手足三阳经的关系最为密切,手足三阴经虽不直接入耳廓周围,但通过经别与阳经相合,间接上达于耳[4]。故《灵枢·口问》篇云“耳者,宗脉之所聚也。”故刺激耳穴可以疏通经络之气,调节脏腑功能,达到阴平阳秘、脏腑和调、安神助眠的效果。足部是足三阴经、足三阳经的交会部位。正如“外治之宗”吴师机在《理瀹骈文》中所云“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亦内治之药,所异者法耳”。中药熏洗正是循外治之理,宗内治之法,以中医的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思维为指导,将药物施于皮肤、孔窍、腧穴等部位,发挥其疏通经络、调和气血、扶正祛邪等作用,使失去平衡的脏腑阴阳气血得以重新调整和改善,从而促进机体功能的恢复,是中医疗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方中黄芪、炒党参、炒白术补中益气,艾叶、淡干姜温经通阳,广木香行气,当归、红花养血活血,枣仁、茯神、远志宁心安神,炙甘草调和诸药,共奏益气养血、宁心安神之功。同时当用掌心去搓动足心的时候,相反方向的作用力对位于掌心的手厥阴心包经劳宫穴和位于足心的足少阴肾经涌泉穴都能够形成刺激。劳宫穴通心,涌泉穴通肾,这样的按摩能使心肾相交,对多梦、失眠以及焦躁都能够产生一定的治疗效果[5]。在治疗期间,结合心理疏导及相关健康教育,使患者处于最佳的身心状态,增加疗效,提高生活质量。综上所述,采用耳穴埋籽加中药熏洗具有调和阴阳气血、安神助眠的良效,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睡眠障碍,且操作简便,效果明显,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通过治疗能减少镇静类药物的服用次数及剂量,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避免长期服药造成的成瘾性和依赖性。

[1]李庆萍,杨萌,马熙天.肿瘤疼痛患者睡眠障碍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干预[J].江西医药,2009,44(4):405.

[2]王惠明,邹勤,戴晓玲,等.采用睡眠状况自评量表对癌症患者睡眠状况的评定分析[J].山西肿瘤医学,2002,10(1):75.

[3]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186.

[4]罗永芬.腧穴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247.

[5]程凯.交通心肾—涌泉穴[J].食品与健康,2010,3(7):38.

R 473.73

A

1672-2353(2014)22-205-02

10.7619/jcmp.201422080

2014-06-30

猜你喜欢

涌泉穴熏洗耳穴
艾灸与耳穴治疗假性近视
老年失眠多苦闷,耳穴压豆来帮忙
常按涌泉穴等于补肾
药敷涌泉穴
治病毒性感冒
清咽散外敷涌泉穴在小儿疱疹性咽峡炎治疗的应用价值
中药熏洗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58例
退黄熏洗方药浴预防新生儿黄疸60例
混合痔术后熏洗方坐浴与中医护理
耳穴贴压配合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