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玩沙

2014-04-04余志君

时代人物(新教育家) 2014年7期
关键词:沙池凉亭孩童

文_余志君

玩沙

文_余志君

在余志君的教育观里,她很看重人与自然的联系,为此她专门请人在教学楼前的花园中挖了一个沙坑,供孩子们课间玩耍

校长办公室在二楼。凭栏望去,假山鱼池、幽径凉亭、花木苍苔,这个小园林为学校在省绿色校园评估中加了不少分。然而来访的建筑师朋友却说:“莫名其妙的园林!全校三千多个孩子,怎么没看到几个到园林里来?”于是我们接受他的建议,锄去部分灌木,为一年级的五百多个孩子做了两个大大的沙池,离他们的教室只有几米之遥。

沙池建成,听到抱怨,下课之后人满为患,扬沙出池,似乎沙池成了一个不大不小的问题。难道,我们让学校环境(即园林)与人(即儿童)的活动发生关联,这是一个失败的尝试吗?

很多次,看到孩子们全神贯注地在沙池里玩耍,或堆建或掘坑或写画……我长久地注视,观察他们的神情和行为,想要寻找孩子对沙子如此着迷的原因。我也曾努力回忆自己幼时关于沙子的记忆,遗憾的是大部分遗忘了,根本想不起来为什么喜爱它,但是,我能百分之一百地肯定,幼时一定也曾像眼前的这些孩子们一样投入到玩沙子的游戏中。至于我从玩耍中得到了什么,这对成年的我有什么影响,我几乎全然无知。我相信很多成年人也会有此困惑。

孩子们兴致勃勃、地在沙池里玩耍,他们才不会像成年人那样顾忌沙子是否脏或是否有很多细菌微生物,几乎任何一个孩子,在遇到沙堆或沙地时,都有想玩耍沙子的念头,只要不禁止他,都会伸出手去。

成年人看来乏味的沙子、粘土游戏为什么能如此吸引幼童乐此不疲?这种游戏对孩童意味着什么?如果说孩童对于沙、土游戏的玩耍可以简约地视为纯真和本色,那么其内里蕴涵的是什么内容呢?

我的思考如下:人类首先经验的对象一定是自然中的天象、气候、山川、河流、土地、沙石和各种各样的动植物。沙的特性是松散的、流动的,在一定的湿润下又能稳固成型,粘土更具有便于塑造的特点。沙、土,色调并不鲜艳,全然不似人类为幼童设计和制造的玩具。仔细地观察孩子们玩弄沙、土,我注意到孩子们的行为普遍有如下特点:他们都在试探、学习、猜测、建设、想像、创造等等。我们不难观察到,儿童面对自然的或一般状态下的沙、土,不论沙、土的造型有多么粗糙,他们堆积、挖掘或塑造成型,都是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建设性的活动。孩子们尝试着赋予自然界的物质以人类有意识的改造或变化!这一切,应该就是儿童的纯真、本色的真实内涵!想想看,这多么神奇和伟大!沙、土或其它自然界的最基本的物质成为了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物质层面的延伸,这显然是其它人类有意识地设计制造的玩具难以替代的!

恰巧有一天去兄弟学校参观,校长介绍,打算把一个已有的沙池拆除改建成凉亭,遮阳挡雨兼美化校园。我立即想,我的下任校长会将我建的两座沙池给封了吗,抑或改为凉亭与花架?这是完全可能的啊!就像我一样,也几乎忘却了童年的沙土游戏了吧!黑柳彻子在她的书里回忆并感慨一切不复存在的幼年小学校的种种独特设施,车厢教室,每人专有的一棵树等等。将来,会不会有孩子也回忆起,在香洲区实验学校,曾有过一个给他带来许多快乐的沙池……

幸运的是,我的老师们认同了孩子们对沙子的喜爱,她们在孩童的身上看到了曾经的自己,她们尊重并且悉心地呵护小朋友最后最宝贵的纯真,她们时时地以孩童的纯真为镜子,去照见自己作为一个成人的不足,从而最大程度地唤回自己的天真。她们保卫这两个沙池,仿佛保卫童年。

“五百多个小孩下课都去玩沙,挤闹成一团!没办法管!”——老师们有办法,既然都爱玩,就十个班级轮着玩。

“玩得整个园林里都有沙子,脏兮兮的!”——老师们有办法,请来三年级的环保小卫士领着一年级小学弟小学妹打扫园林,将扬出去的沙子扫拢了又倒回沙池。

“小石子儿也一股脑倒进了沙池,拣也拣不完!”——老师们有办法,买几个网眼筛子放到沙池里,小朋友玩的时候发现了筛子的秘密,筛呀筛呀,石头和树叶都筛出来了,筛底留下的是细细的沙子,细细的阳光!

早晨,沙池里出现了巨大的沙画,那是一个太阳般的笑脸,师生们站在每个楼层都能看到它。沙池在笑,老师孩子们也在笑。

猜你喜欢

沙池凉亭孩童
Do Softly Pray
孩童之道
浅谈幼儿园沙池体育活动新样态探究
渗漏排水式沙池
渗漏排水式沙池
凉亭
嗯,这是那孩童般永不落空的惊喜
最美孩童时
好玩的沙池
外福来的葛藤凉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