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燃煤电厂清洁生产审核应用探讨

2014-04-04

环境科学导刊 2014年5期
关键词:厂用电方案生产

柴 瑜

(陕西省环境管理体系咨询中心,陕西西安710054)

1 企业清洁生产审核背景

某火电厂始建于1968年,现有2×600MW 为“上大压小”模式新建机组,2台机组为1个单元,共用1套公用系统。2010年4月22日,环保部印发《关于深入推进重点企业清洁生产的通知》 (环发﹝2010﹞54号),文件要求《重点企业清洁生产行业分类管理名录》中的重点企业每5年开展一轮清洁生产审核,2014年年底前全部完成第一轮清洁生产审核及评估验收,其中“火电”行业属该名录中第1类。为认真落实国家和所在省有关清洁生产文件精神,并全面提升企业生产、管理水平以适应当前发展需要,该企业于2013年7月全面启动清洁生产审核工作。

2 清洁生产审核思路

与传统末端治理理念不同,清洁生产着重强调的是源头控制和过程削减,“污染预防”持续有效融合于生产和管理过程之中。在本轮清洁生产审核过程中,该企业通过现状调研、现场考察以及煤/电平衡等多种途径,按照“废物/浪费在哪里产生(where)-为什么会产生废物/浪费 (why) -如何减少或消除这些废物/浪费 (how)”的审核思路,从原辅料和能源、技术工艺、过程控制等八个方面发现、分析并解决问题,不再局限于废物/浪费产生后被动地提出解决方案,而是更多地考虑如何在废物/浪费产生之前最大程度避免或减少废物/浪费的产生,以实现“节能、降耗、减污、增效”目的。

3 审核过程

该企业于2005年开展过一轮清洁生产审核工作,但由于审核时间较早,原有员工情况变化较大,且现有2×600MW机组为新建机组,为保证审核工作的质量和效率,本轮清洁生产审核严格按照2009年3月25日国家环保部发布的《清洁生产审核指南制定技术导则》(HJ 469-2009)要求全面系统开展。

3.1 审核准备

根据上轮审核工作经验,该企业在审核准备阶段结合生产和管理特点,成立了以公司总经理为组长的清洁生产审核领导小组,以生产管理部主任为组长的清洁生产审核工作小组,确保公司高层领导直接负责管理和参与该项工作。同时,制定了本轮审核工作整体和各阶段的时间进度安排。

清洁生产审核不仅涉及到环保部门,更强调的是全员参与。根据审核要求,审核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制定了培训计划,分层次、分阶段组织各级领导和员工进行清洁生产审核知识培训。首先由咨询机构工作人员对公司中高层领导、清洁生产审核小组成员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清洁生产审核知识培训,并重点向内审员讲解了清洁生产审核思路、程序、方法等,使内审员具备基本审核技能以满足本轮审核工作需求。同时,审核小组通过内部网络、发放培训资料等多种形式在全公司大范围开展清洁生产审核宣传教育工作。通过多途径、多方式的宣传教育,宣传培训工作广泛覆盖到全公司的各个部门和一线员工,各级领导和员工对清洁生产、清洁生产审核有了比较系统和全面正确的认识,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清洁生产观念和思想障碍。此外,审核小组结合企业原有管理制度制定了奖罚制度,以充分调动员工参与积极性并发挥其主观能动性。

3.2 预审核与审核

预审核阶段,审核小组从企业基本概况、生产、管理以及环保等多方面进行了全面现状调研和现场考察,并按照2007年4月国家发改委发布的《火电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 (试行)》,从定量评价和定性要求两大部分共计7个一级指标、26个二级指标对企业清洁生产现状水平进行分析。经分析,该企业清洁生产综合评价指数 (P)为98分,满足“清洁生产先进企业:P≥95分”要求。在对企业清洁生产现状水平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后,为全方位挖掘清洁生产潜力,审核小组按照审核要求,紧密结合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的各项指标标准,从原辅料和能源消耗、设备、技术工艺、过程控制、产品、管理、员工以及废弃物八个方面对废物/浪费产生原因进行了讨论和分析,并与集团考核指标、兄弟公司指标进行横向对比,确定供电煤耗、厂用电为本次清洁生产审核的审核重点。

审核阶段,针对供电煤耗和厂用电两个审核重点,审核小组一方面根据燃煤进厂后“计量验收-储煤场-煤仓-给煤机”物流流程,统计存煤量、发电煤耗、场损、途损等原煤输出项目和输出量,编制了原煤物料平衡。另一方面,审核小组按照发电量、上网电量、直接厂用电 (主要有燃烧系统、汽轮机系统、供/排水系统、除尘脱硫系统、脱硝系统)和公用系统用电情况对各用电系统进行统计,编制了电平衡。随后,在原煤平衡和电平衡基础上,根据wherr-why-how的审核思路,结合现状调研和现场考察实际情况,从机组发电负荷、煤质、厂用电率、机组真空严密性、间冷塔夏季循环水温等方面进行供电煤耗影响因素分析,从煤质、暖分器附灰,以及磨煤机、间冷循环水泵、凝结水泵、风机等设备耗电偏高方面进行厂用电率影响因素分析,为审核重点问题解决提供依据。

3.3 方案产生、筛选、确定与实施

在预审核、审核阶段,随着审核工作的逐步深入,企业员工结合各自工作岗位情况,通过合理化建议、小改小革等多种途径提出了系列清洁生产方案,这些方案不局限于改善审核重点的问题,还广泛分布于其他生产、管理环节。经初步筛选和汇总整理,共计产生方案15项,其中无/低费方案12项,中/高费方案3项。

因中/高费方案投入费用大,为确保资金实施效果,在方案确定阶段,审核小组组织技术、设备等相关人员,借鉴行业内其他企业经验,对筛选出的3项中/高费方案从技术、环境及经济三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可行性分析。经分析,3项中/高费方案均可行,全部推荐实施。

审核过程中,按照“边审核边提出,边提出边实施,边实施边见效”的原则,12项无/低费方案全部予以实施。

方案实施阶段主要围绕提出的3项中/高费方案,审核小组根据资金、人力、物力等资源情况,对3项中/高费方案拟定了实施计划。截至2013年12月本轮审核工作结束,3项中/高费方案已实施1项,其余2项因需在机组检修时间实施,而当时检修时间还未确定,故该2项方案仅暂拟实施计划,待检修时间确定后再根据生产实际情况进行时间调整。

3.4 持续清洁生产

推行清洁生产是一个不断持续改进的过程,企业预防污染保护环境是一项长期的任务。通过本轮清洁生产审核活动,现有的清洁生产小组已经基本掌握了工作程序及方法,故在持续清洁生产阶段,该小组将作为一个常设工作组的形式,持续地开展本企业的清洁生产审核活动,负责审核工作的日常管理工作。一方面,审核小组制定培训计划对员工进行清洁生产教育和培训,组织协调并监督实施本轮审核提出的清洁生产方案;另一方面,结合企业实际情况选择下一轮清洁生产审核重点,启动新的一轮清洁生产审核工作。

3.5 取得绩效

通过本轮清洁生产审核工作,该企业提出、实施系列清洁生产方案,较好地实现了本轮审核清洁生产目标,并取得了显著的绩效,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经济效益:共提出方案15项,其中无/低费方案12项已全部实施,投入资金120万元,年产生经济效益740万元,投入产出比1∶6.2;中/高费方案3项,已实施1项,投入资金90万元,年产生经济效益约95万元,1年即可收回投资。

(2)环境效益:供电煤耗降低3%,年可节约标煤3400.42t;厂用电率降低13.51%,年节约厂用电1500.3万kWh。此外,资源消耗指标、综合利用指标,以及污染物排放指标各方面均有了一定的提高和改善。

(3)其他:通过清洁生产宣传教育、内审员及业务骨干培训,以及本轮清洁生产审核工作的实施,培养了一批掌握清洁生产审核技能的业务骨干;完善了企业原有节能、环保的管理制度,进一步提高了职工对清洁生产的认识和理解,提高了业务人员技能水平,提升了公司管理水平;为持续清洁生产审核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同行开展清洁生产审核工作提供了较好的参考经验。

[1]HJ 469-2009,清洁生产审核指南 制定技术导则[S].

[2]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火电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Z].2007.

猜你喜欢

厂用电方案生产
烂脸了急救方案
平寨水电站厂用电接线设计浅析
用旧的生产新的!
“三夏”生产 如火如荼
代工生产或将“松绑”
定边:一份群众满意的“脱贫答卷” 一种提供借鉴的“扶贫方案”
S-76D在华首架机实现生产交付
330MW火电机组厂用电分析及节电措施
水电站厂用电黑启动方案的分析研究
稳中取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