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治疗转移性肝癌的疗效分析

2014-04-04苏晓妹朱亚杰刘明昌

实用癌症杂志 2014年7期
关键词:转移性消融微波

程 朋 苏晓妹 朱亚杰 曾 勇 刘明昌 魏 东

微波治疗作为1种新兴的局部热消融治疗手段,在临床应用越来越广泛。本研究回顾性分析就诊于我院76例转移性肝癌患者微波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收集2007年1月至2009年6月我院收治的76例转移性肝癌患者,在超声引导下进行微波消融,男性52例,女性24例,年龄25~82岁,平均年龄52岁。转移性肿瘤原发病灶分别为:结直肠癌29例,肺癌10例,食管癌8例,鼻咽癌7例,胃癌6例,乳腺癌5例,胰腺癌5例,宫颈癌5例,舌癌1例。76例患者共有肿瘤转移灶138个,直径大小平均为(2.8±1.1)cm(0.8~4.5 cm)。转移癌的诊断依据明确的原发癌病史、彩超、CT、MRI或病理检查结果。47例患者接受1次微波治疗,14例患者接受2次微波治疗,10例患者接受3次微波治疗,2例患者接受4次治疗,1例患者接受5次微波治疗,1例患者接受7次微波治疗,微波治疗次数平均3.6次(1~7次),所有患者在彩超引导下经皮微波消融治疗。

1.2 消融方法

根据患者肿瘤部位不同采用局部麻醉,全部消融过程在美国GE公司 LOGIC5型超声诊断仪引导下进行。应用南京庆海(FORSEA)MTC3c型微波肿瘤治疗系统,微波频率为2 450 KHz,输出功率 0~150 W,可连续调节,输出方式为脉冲式,两根输出电极。配有内置冷却传输电缆及防黏处理 14 G/15 cm微波天线。术前给予吗啡、胃复安预处理,局麻,在超声引导下穿刺肿瘤,针尖超出肿瘤底部 2~ 5 mm,开启水冷循环系统,原位加热,根据患者耐受程度及肿瘤大小来调节功率、时间等,输出功率一般选用60 ~ 100 W,对于直径≤3.0 cm的结节,行单针穿刺、单点消融;对于>3.0 cm的结节实施多针穿刺、多点消融。消融时间5~10 min,以高回声能完全覆盖肿瘤及边缘以外 1.0 cm为宜。治疗结束后,退针时(70 W,5 s)加热,预防穿刺道出血和肿瘤细胞种植。术中注意保护大血管、胆囊等重要组织结构。微波消融治疗每周1~2 次,至消融完全。

1.3 疗效评价方法

所有患者术后 1~3 d行肝功能 (血清转氨 酶、胆红素)、肾功能、血细胞计数检查,术后 1个月复查增强CT、MRI或超声造影检查,以评估局部消融效果。若增强 CT、MRI或超声造影检查消融区域完全覆盖肿瘤且未见强化,认为病灶完全坏死,即消融完全。每 3~6个月复查增强 CT、MRI或超声造影,若消融区内或与消融区相连部位出现强化或消融区域较前增大即为局部复发。

2 结果

76例患者随访时间为20.5(6.0~40)个月,至2012年12月31例患者存活,死亡24例,失访11例。

2.1 局部疗效

一次微波治疗完全消融率为73.9%(102/138),占全部患者的68.4%(52/76)。24例患者未完全消融,立即行二次微波消融治疗,治疗后累计完全消融率为94.2%(130/138),占全部患者的96.1%(73/76)。>3 cm的结节完全消融率为90.5%(38/42),3 cm以下的结节完全消融率为95.8%(92/96)。局部完全消融的130个结节中,局部复发率为 9.2%(12/130)。直径>3.0 cm和直径≤3.0 cm的结节局部复发率分别为13.2%(5/38)及7.6%(7/92)。 随访期间40(52.6%)例患者出现肝内新病灶。

2.2 不良反应及并发症

9例(6.5%)患者术后出现发热、穿刺点疼痛等轻微不良反应,1~3天后好转。所有患者未出现治疗性种植转移等严重并发症,无消融相关性死亡。

2.3 远期生存率

以肝转移癌的首次消融时间为起始日,随访结束或患者死亡为终止日。中位生存期为 20.5个月,1、2、3年累计生存率为78.7%、53.6%、32.5%。

3 讨论

全身化疗或经肝动脉栓塞化疗是目前首选且常用的非手术疗法,但大多数转移性肝癌为肝静脉和/或门静脉供血,供血动脉匮乏,TACE使用及疗效受限。对此转移灶局部微波凝固治疗可谓是全身化疗较理想的联合方式,也是综合治疗方法的重要补充之一。本组76例患者138个转移性结节全消融率94.2%,取得较好疗效,也证明了这一点。

1994年Seki等[1]首次报道应用经皮微波消融治疗小肝癌以来,该方法治疗肝癌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关注,目前其已成为肝癌综合治疗中的重要方法之一。微波消融在肝原发性恶性肿瘤的治疗中已经取得了和射频消融相似的效果[2],在转移性肝癌中的研究较少。

本研究发现138个转移性结节完全消融率94.2%,复发率为9.2%,与Lorentze等[3]研究结果相一致。和应用广泛的酒精治疗(PEIT)相比,PMCT 不受肿瘤质地硬,瘤内存在纤维间隔或间隙液压高的影响,灭瘤效果比较可靠、彻底。与射频消融相比,微波消融有多种优点:更高的热效率、更大的消融范围、更短的消融时间等,从而获得更充足的消融边界,而充足的消融边界是影响消融术后复发的重要因素。因此,微波消融可能更适用于转移性肝癌的综合性治疗,对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及延长生命具有重要价值。

在治疗手段的合理序贯使用时机上,我们认为可在微波治疗前先行全身化疗,使大肿瘤缩小,并杀灭超声不能显示的潜在病灶,然后再行PMCT,使肿瘤彻底灭活;对位于大血管附近或肝包膜下肿瘤,在PMCT后于肿瘤边缘部位加行酒精注射治疗,消灭可能的残留。

本研究提示肿瘤大小是影响消融治疗局部效果的重要因素,对于直径 ≤3.0 cm的肿瘤,微波消融能取得良好的局部效果,完全消融率和局部复发率分别为95.8%、7.6%;对于3~4.5 cm的肿瘤,完全消融率和局部复发率为90.5%、13.2%。虽然较直径 ≤3.0 cm的肿瘤为差,但仍能取得较好的局部效果,表明微波消融在对于较大的肿瘤仍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刘英俊等[4]报道>3.0 cm的病灶局部完全消融率较低,原因可能是他们纳入患者的部分病灶直径更大。

肝内病灶的进展是导致肝转移癌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微波消融可以有效的控制肝内病灶,可能使患者获得较好的远期效果。本研究中1、2、3年累计生存率为78.7%、53.6%、32.5%,吴孟超等[5]报告对于< 4 cm的转移性肿瘤,微波消融治疗与手术治疗生存率无显著差异。且相对于手术治疗,微波消融是1种微创的治疗手段,可以多次重复使用。本研究发现所有患者未出现严重治疗相关并发症,仅出现轻度不良反应。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彩超引导下经皮微波消融治疗转移性肝癌是1种安全有效地微创治疗手段,对不适合手术的转移性肝癌患者尤其适用,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本研究的不足之处在于病例数较少,随访时间不长,还需开展大规模、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

[1] Seki T,Wakabayashi M,Nakagawa T,et al.Ultrasonically guided percutaneous microwave coagulation therapy for small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J〕.Cancer,1994,74(3):817-825.

[2] 徐辉雄,吕明德,谢晓燕,等.经皮微波和射频消融治疗肝细胞性肝癌的临床比较研究〔J〕.中华肝胆外科杂志,2007,13(8):528-530.

[3] Lorentzen T,Skjoldbye BO,Nolsoe CP.Microwave ablatio-n of liver metastases guided by contrast enhanced ultrasound:experience with 125 metastases in 39 patients〔J〕.Ultraschall Med,2011,32(5):492-496.

[4] 刘英俊,郑 云,蒋怡洲,等.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治疗肝转移癌38例〔J〕.中华普通外科学文献(电子版),2011,5(5):374-376.

[5] 吴孟超,陈 夷,陈 汉,等.微波热凝治疗转移性肝癌〔J〕.中华肝胆外科杂志,2006,12(2):118-120.

猜你喜欢

转移性消融微波
消融
SPECT/CT显像用于诊断转移性骨肿瘤的临床价值
百味消融小釜中
为什么
一种USB 接口的微波开关控制器设计
微波冷笑话
腹腔镜射频消融治疗肝血管瘤
超声引导微波消融治疗老年肝癌及并发症防范
耐奥沙利铂人胃癌SGC-7901细胞具有高侵袭转移性及上皮间质转化特征
非远处转移性高危分化型甲状腺癌的低剂量碘-131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