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夏季精养鱼塘管理技术要点

2014-04-04杨生国

黑龙江水产 2014年4期
关键词:浮头水色溶氧

杨生国

(肇州县水产技术推广站 黑龙江 肇州 151200)

夏季精养鱼塘管理技术要点

杨生国

(肇州县水产技术推广站 黑龙江 肇州 151200)

进入夏季以来,随着气温的升高,池塘水温相应提高,鱼类摄食量增加,鱼类生长进入了旺季。此时对精养鱼塘的管理也进入了最关键的阶段,如果稍有不慎,极易导致缺氧浮头,甚至泛塘死鱼,给养殖户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为了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养殖户要认真做好下面四项工作:

一、加强日常管理,及时调节水质

盛夏时节,精养鱼塘的日常管理要认真做好四方面工作:

(一)坚持四看:即看天气、看水质、看水色、看水温,根据鱼的吃食情况适时、适量地投饵、施肥

常言说得好:要想养好一池鱼,关键是管好一池水,尤其是水色特别重要。水色是指池水的颜色,它是随着水中浮游生物的种类及数量,以及光照强度的变化而变化。浮游生物的多少与鱼产量的关系极为密切。养殖户可根据水色判断水质的好坏。要及时采取措施,调节池塘水质。当浮游生物大量繁殖,遇到天气不正常时容易大量死亡,使水色突变。水色发黑、发臭。此时水体溶氧被大量消耗,易引起鱼类大批死亡。因此,当发现有“转水”现象时,要立即采取措施,及时加注新水或开启增氧机,防止水质恶化。盛夏时节,一般每10d左右加注一次新水,每次加水10-15cm,使池水达到2m深为宜。

(二)坚持四勤:即勤巡塘、勤检查、勤清理、勤分析

勤巡塘:每天早、午、晚各巡塘一次,及时掌握水情、鱼情、堤坝状况,发现问题立即采取措施,及早解决。同时要加强夜间巡塘,防止发生意外情况。早巡塘的重点是看鱼情、水情,以便确定当天的投饵量及是否加水、施肥、防病等。晚巡塘的重点是看水体的溶氧情况,预测第二天清晨是否浮头等。

勤检查:在投饵前,仔细检查食场,查看鱼的吃食情况。

勤清理:每天要及时清除池塘中的污物、残渣、剩饵及杂草等,保持池水清洁。

勤分析:经常将饲养管理日记所记的有关气温、水温、水色、水质、水位、加水、施肥、投饵、鱼的体长、鱼的活动情况及饲养管理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综合分析,得出结论,提出解决办法。

(三)坚持四防:即防病、防逃、防盗、防浮头与泛塘

要重点预防、预测浮头,把工作做在问题发生前。

1、几种浮头现象的观察判断。

(1)鱼类没有患病,但是吃食突然减少,原因是水中溶氧不足,有可能发生浮头。

(2)水质过肥,透明度小,如果天气变化,水色“突变”,导致浮游植物大量死亡,消耗大量氧气,会产生有毒物质,容易引起严重浮头。

(3)水温上升后,防止出现暗浮头,如果时间长溶氧急剧下降,可能引起浮头。

预测几种浮头的可能后,要采取措施,及时补注新水,开动增氧机,同时停止施肥,控制投饵量。

2、浮头轻重的判断

(1)精养池塘在黎明前浮头是正常现象,日出后浮游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溶氧增加,浮头消失。但是如果在上半夜就开始浮头就是严重的,要采取急救措施。

(2)池塘内的各种鱼类都浮头并且遍布全池,为严重浮头。

(3)鱼类受到惊吓不下沉,水体缺氧,为严重浮头。

(4)由于缺氧引起的浮头。各种鱼的表现不一样。鳊、鲂鱼、野杂鱼在岸边浮头;鲢鳙鱼一般性浮头,为正常现象。如果草鱼、鲤鱼浮头则是严重浮头,可能出现泛池。

3、浮头的解救

当发生浮头时要立即补注新水或开动增氧机。另外,根据不同季节采取不同时间冲水、加水。水温过高、池水过肥时,春季在黎明前冲水加水。夏季在夜里12点以后开始冲水加水。秋季在后半夜3点后冲水加水。

(四)定期调节水质:对于精养池塘而言,适时注水,调节水质是改善鱼类生活环境,增加水体溶氧,扩大鱼类活动空间的关键措施

1、勤冲水

勤冲水可以调节水质和水的肥度,改变池塘水体生物数量及种群组成,扩大鱼类活动空间,增加溶氧。一般10d左右注水一次,每次10-15cm。如果水肥,可先注水,后施肥。如果水质较瘦,透明度大,可先追肥,后注水。

2、定期泼洒生石灰或其它调水制剂

在盛夏时节,由于池水肥度大,鱼类品种多,饲料量大,池塘中的残渣剩饵迅速分解,再加上鱼类排泄物的不断积累,水质渐渐老化,透明度也下降,水色变污浊。此时加注新水已经不能解决问题,需要根据池塘的具体情况,灵活采用调水物质,既可以泼洒生石灰调节水质,用量为20-25kg/亩全池泼洒;也可以定期泼洒光合细菌、EM菌、芽孢杆菌等微生物制剂。

3、注意蓝藻水花

夏季要特别注意微囊藻的大量繁殖引起鱼类中毒死亡。由于微囊藻的过度繁殖,在水面上形成一层翠绿色的水花,其尸体蛋白质分解,产生羟胺、硫化氢等有毒物质,从而引起鱼类大量死亡。可以采用0.7PPm硫酸铜全池泼洒,并且开动增氧机。

二、合理投饵施肥,提高饵肥的利用率

精养鱼塘能否取得高产,与投喂的饲料质量和数量密切相关。

1、日投饵量的确定

一般投饲量以鱼在2-3hr内吃完为宜。可以按照“四看”的原则灵活确定投喂量。

(1)看天气:天气晴朗时,气压高,池水里含氧量高,鱼类摄食旺盛,投喂量就要增加。如果天气阴雨,气压低,池水里含氧量低,鱼类摄食量少,要少投。

(2)看水色:如果水色过浓,应该减少投喂量;如果水色过淡,应该增加投喂量。

(3)看季节:七、八月份是鱼类生长的旺季,养殖户要抓住有利时机,增加投饵次数和数量,促进鱼类生长。

(4)看鱼的吃食情况:在检查饵料台时,如果饵料投喂后很快吃完,应该增加投喂量;如果投喂后长时间未吃完,应该减少投喂量。

2、饵料投喂技术

要按照“四定”原则投喂。即:定质、定量、定时、定位。

定质:要求饲料精而鲜。精是要按照营养指标配制,鲜就是要求饲料新鲜、清洁、无污染。对于发霉、腐烂、变质的饲料坚决不能投喂。有条件的养殖户尽量投喂全价配合颗粒饲料。

定量:投喂数量要按照鱼体大小、不同季节、不同时间,灵活投喂饲料量,和调整饲料粒径以保证鱼吃食均匀,既不可过多,也不能过少。主要是根据水温、天气、水质状况和鱼类的吃食情况来决定。

定时:按照固定的时间投喂,让鱼类养成按时吃食的习惯,有利于掌握鱼类的吃食情况。在当前的高温季节,一般投喂四次,上午7点、10点;下午2点、5点。

定位:就是把饲料投放在固定的位置,使鱼类集中摄食。这样既有利于掌握鱼类的吃食情况,又可以避免饲料的浪费,同时还方便清除残饵与食场消毒。在鱼病流行季节有利于使用药物消毒,防治鱼病。

3、施肥

主要作用是繁殖浮游生物,为鱼类提供天然饵料。施肥的原则是少量多次,使池水保持“肥”、“活”、“嫩”、“爽”。在高温季节要少施肥。

三、适时间捕出鱼,降低在塘鱼密度

由于精养池塘放养数量多、密度大,如果不及时把已经达到商品规格的鱼类捕捞上市,就会影响池塘内较小规格鱼类的生长,直接影响到全年的总产量。同时,池塘内负载量过大,容易导致缺氧浮头。因此,及时进行拉网、捕大留小是夺取养鱼高产的主要措施。拉网捕捞时要注意以下事项:

1、捕捞的前一天要停止投喂。盛夏时节,水温偏高,鱼类摄食量大,活动力强,摄食后增加耗氧和活动能力,消耗过度,运输时极易导致死亡。

2、捕捞时间。应该选择晴朗天气、气候凉爽时捕捞。如果池塘有浮头现象,不能拉网捕捞。

3、及时加注新水。捕捞后要及时加注新水,开动增氧机,增加池水溶氧,促进鱼类体质的恢复。

4、泼洒药物。拉网后要及时泼洒抗应激、改水、消毒药物,恢复鱼类的体能,净化池塘水质。

四、搞好病害防治,确保丰产丰收

南方渔谚说:养鱼不得瘟,富得都发昏,可见鱼病防治的重要性。盛夏季节正是鱼病的高发期,养殖户一定要按照无病先防、有病早治的原则,全面预防,积极治疗。在我国的北方地区夏季常见的鱼类病害主要有下列几种:

(一)由病毒引起的鱼病——草鱼出血病:此病在我国北方地区广泛流行,特别是在黑龙江省,每年从6月到8月,水温在25-30℃时是此病的流行季节,危害特别严重。

病原:孢疹病毒

症状:内脏器官均有不同程度损伤,主要是全身性小血管损伤,血管内皮受损严重,全身广泛出血,在阳光下可见皮下充血。

防治:注射人工灭活疫苗,使其获得免疫性。每万尾鱼种用大黄0.25-0.5kg,研磨成粉末,用开水浸洗过滤,同饲料混合投喂。

(二)由细菌引起的鱼病

1、烂鳃病

病原:鱼害粘球菌

症状:病鱼体色发黑,鳃丝腐烂,严重时鳃丝末端仅留骨条,常带有污泥,鳃盖骨的内表皮往往充血,中间部分的表皮常腐蚀成一个圆形不规则的透明小窗。

防治:第一是用1PPm的漂白粉全池泼洒;第二是用0.3PPm的强氯精全池泼洒。

2、鳃霉病

病原:鳃霉菌

症状:病鱼鳃部呈现苍白色,有时有点状充血或出血现象。此病常以爆发性的急剧死亡出现,如果不采取措施,在短时间内有全池死光的可能。

防治:可泼洒硫酸铜使池水成0.7PPm。

3、赤皮病

病原:荧光极毛杆菌

症状:病变部位一般在鱼体两侧和腹部,常出现发炎、出血、鳞片脱落、鳍基充血、末端腐烂。

防治:第一是用1PPm漂白粉全池泼洒;第二是每亩用15-20kg生石灰全池泼洒。

4、打印病

病原:点状产气单胞菌亚种

症状:病变部位在鱼体两侧,发病初期常呈现圆形或椭圆形,并有出血现象的病灶,好像打上印记。随着病灶逐渐扩大,不断向深处发展,严重时病灶部分肌肉烂穿,漏出骨骼和内脏。

防治:第一是保持水质清洁,经常加注新水,勿使鱼体受伤;第二是发病鱼池用漂白粉1PPm全池泼洒。

5、肠炎病

病原:肠型点状气单胞菌

症状:病鱼肛门红肿,病情严重时常表现鳍条基部充血,腹部出现红斑,剖开鱼腹,往往有腹水流出,肠内无食,肠管充血发炎,严重时整条肠呈现红色或紫红色。

防治:第一是保持水质清洁,采用1PPm漂白粉全池泼洒;第二是每100kg鱼投喂500g大蒜素,每天一次,连续一周。

(三)由寄生虫引起的鱼病

1、粘孢子虫病

病原:粘孢子虫

症状:由于孢子虫的种类不同,一般在体表表现出各种形状和大小的灰白色胞囊。有的胞囊分布在鱼的头、嘴、身体两侧的鳞片底下,使鳞片竖起。还有一种胞囊呈现淡黄色,轮廓不明显。当病鱼鳍上、鱼体上布满胞囊时,表现游动无力,体瘦变黑。

防治:第一是用生石灰150kg/亩清塘。第二是用1PPm敌百虫全池泼洒。

2、指环虫病

病原:指环虫

症状:病鱼瘦弱,鰓瓣多粘液,鳃呈现苍白色,鳃盖张开。用显微镜观察可见乳白色伸缩蠕动的细小虫体。

防治:第一是用90%的晶体敌百虫按0.3-0.5PPm全池泼洒;第二是用敌百虫和面碱合剂(1∶0.6)按0.2PPm全池泼洒。

3、三代虫病

病原:三代虫

症状:病鱼体表或鰓瓣粘液较多,用显微镜观察,可见乳白色伸缩蠕动的虫体。

防治:同指环虫病。

4、车轮虫病

病原:车轮虫

症状:车轮虫寄生于鱼的鳃丝和体表。寄生于体表的车轮虫,严重时可见嘴部、鳍部等地方有一层白翳;寄生于鳃丝则引起鳃丝颜色变淡,粘液增多,镜检可发现大量车轮虫。此病主要危害5厘米以下的苗种,可导致死亡。

防治:全池泼洒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合剂,用量为每立方米水体硫酸铜0.5g和硫酸亚铁0.2g。

5、锚头蚤病

病原:鲤锚头蚤、多态锚头蚤

症状:锚头蚤的头部和部分胸部钻入鱼的皮下肌肉或鳞片下面,其余身体露出鱼体外面细长如针,又称针虫病。严重感染时,好像披着蓑衣一样,所以又称蓑衣病。

防治:用0.3-0.5PPm晶体敌百虫全池泼洒,每隔3-4d一次,连续用药3-4次。

猜你喜欢

浮头水色溶氧
细谈精养池塘鱼类浮头
水色
雨花·艺术 徐华翎作品
7月增氧有学问,如何在对虾养殖中后期做好溶氧管理?
物联网监控获得的溶解氧曲线与池塘水质指标的内在关系
溶氧对L-羟脯氨酸发酵的影响及其控制
增氧泵如何合理使用?
鱼浮头如何预防与应对
夏季鱼类浮头的原因和对策分析
淡水鱼浮头的原因、预测及解决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