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丹栀逍遥散加味治经期发热验案1则

2014-04-03路小英

黑龙江中医药 2014年1期
关键词:丹栀郁化火经行

路小英 龚 瑾

(天津中医药大学·300073)

导师龚瑾主任医师为天津市中心妇产科医院中西医结合科主任,中国中西医结合妇产科专业委员会常委,业医30余载,治学严谨,治疗妇科病临床经验颇丰,独具匠心,吾跟随导师实习期间,遇一经期发热病例。现介绍如下。

病历摘要:

李某,女,38岁,已婚育,2013年06月19日就诊,自述经期发热病史2年,每逢月经来潮1~2天即有发热,体温37.6℃~38℃之间,无畏寒及咽喉肿痛等症状,发热时伴有下肢虫爬感,血常规检查白细胞未见异常,经净后热即退。月经周期尚规律,经量可,色暗红,无痛经,患者平素情绪急躁,就诊时为月经前1周,未见明显不适,诊:舌质暗红,尖略红,脉弦细而数。诊断为经行发热,辩证为肝郁化火兼阴虚,方用丹栀逍遥散加味,方药:牡丹皮10g,生栀子10g,柴胡10g,当归12g,白术15g,生甘草10g,茯苓15g,白芍15g,青蒿10g,知母10g,生地15g,7剂,患者服药4剂后月经来潮,自行停药,经期未见发热,经血色红,此后随访半年未再出现经期发热。

讨论

该患者以经期发热,周身不适为主诉就诊,且其发热具有周期性,经净后热即退,故应诊为经行发热。患者情绪急躁,情怀不畅,且形体瘦弱,舌质暗红,脉弦细,症属肝郁化火兼阴虚,治以丹栀逍遥散加滋阴清热之药,收效良好。

吾师认为:此病案属于肝郁化火兼阴虚之虚实夹杂之症,患者平素情绪急躁,肝气郁滞,日久则气郁化火,不得发散,每至经期,由于阴血下行,阳气偏旺,加之体内郁热蒸动,遂出现发热之症。经期人体阴血亏虚,雌激素处于低水平的状态,肌肤失于滋养,故出现下肢虫爬感。历代医家均以小柴胡汤治之,吾师则另辟蹊径,以丹栀逍遥散主治。丹栀逍遥散的方剂来源于《薛氏医案·内科摘要》,是明代较有影响的医学家薛立斋所著的名方,又名为加味逍遥散;是在《太平惠民和剂局方》逍遥散的基础上加入丹皮、栀子发展而来的[1]。主治:肝郁血虚生热症。其中柴胡入肝胆经,能疏肝气,升提下陷之阳气,提举陷入血室之外邪,使之透达而出;白芍酸苦微寒,养血敛阴,柔肝缓急,配当归养血柔肝;柴胡合归、芍养肝体而和肝用,疏肝而不伤血;苓、术、草健脾助运,配柴胡疏肝升阳而复脾运,使脾健而不为木乘,丹皮、栀子清肝凉血、泄热除烦;生地甘寒,滋阴凉血;青蒿苦辛而寒,其气芳香,清中有透散之力,清热透络,引邪外出;知母苦寒质润,滋阴降火,此三药配丹皮共奏养阴退热之功。纵观全方既有养血滋阴又有凉血清热,治疗经期发热可谓标本兼顾。

现代药理研究发现,丹栀逍遥散具有良好的抗抑郁和抗焦虑作用,可用于治疗经前期紧张症,日本科研人员对逍遥散深入研究后发现其能改善下丘脑对自主神经和脑垂体以及靶腺的调节作用,间断地纠正孕激素、雌激素的比例失调,从而改善临床症状[2],对本病可谓是对症治疗。经行发热在临床上时有所见,现代医学不但对此病发病机理认识不清,治疗上也缺乏有效方法。中医中药对此病有良好疗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1] 关丽珍,林继珍.丹栀逍遥散在妇科的l临床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OO8,6(23):308.309.

[2] 张洪魁,李华祥.中药研究进展[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0:301.

猜你喜欢

丹栀郁化火经行
经行吐衄的认识及临床辨治
妙用丹栀逍遥散治疗耳鼻咽喉科疾病验案举隅
储继军治疗经行头痛经验浅析
温针灸联合盐酸曲唑酮片对肝郁化火型失眠患者焦虑、抑郁状态的影响
丹栀逍遥散加味治疗肝郁化火型不寐的理论探讨
董氏奇穴微络放血治疗肝郁化火型失眠的临床观察※
经行
丹栀逍遥丸微生物限度验证方法的建立与比对
经期为何睡不醒
中西医结合治疗肝郁化火型失眠症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