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湖南省外来物种入侵形势及其防控对策

2014-04-03肖顺勇陈欣欣周建成尹丽辉

湖南农业科学 2014年10期
关键词:豚草湖南省物种

肖顺勇,陈欣欣,周建成,尹丽辉,张 梦

(湖南省农业资源与环境保护管理站,湖南 长沙410005)

生物入侵是指某种生物从外地自然传入或经人为引种后成为野生状态,并对本地生态系统造成一定危害的现象[1]。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迅速发展,湖南外来有害生物入侵日益加剧,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笔者就湖南外来物种入侵形势进行了调查,并对其原因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对湖南外来入侵物种管理工作以及防控对策进行了阐述,以期为全省生态系统的保护和平衡提供参考。

1 湖南外来物种入侵形势

1.1 入侵种类多

全省外来物种入侵种类逐年增多,2005年,全省发现外来入侵物种69种,2008年,已发现的入侵有害生物达97种[2],发生面积高达80 万hm2。全球公认的16种重大外来入侵物种中,全省已有11种。特别值得担心的是,薇甘菊已成功入侵广东,紫茎泽兰也已突破贵州、重庆等省市,目前正在向湖南边境推进。由此可见,由于地理位置的关系,湖南省正处于外来物种的“四面埋伏”之中。

1.2 蔓延速度快

通常,外来入侵物种具有适应性强、种子产量大、繁殖力强等特点。由于在入侵地几乎没有天敌的制约,一旦入侵后,蔓延速度极快。例如:加拿大一枝黄花,2004年在长沙市首次发现,2007年就扩散至岳阳、湘潭、娄底、衡阳、邵阳等6 市22个县,2008年扩散至湘西自治州、郴州、永州和张家界等12 市,目前已扩散至全省14个市州;豚草,1987年在岳阳临湘发现零星分布,1988年扩散至临湘11个乡镇,目前已扩散至岳阳、常德、永州等3 市12个县,入侵面积达到6.6 万hm2;福寿螺,原本只在郴州湘南地区可以越冬,现正向衡阳、怀化、邵阳、株洲等地扩散蔓延,对湘北岳阳、长沙也构成威胁,危害水稻面积已达到18 万hm2。

1.3 危害损失大

首先是破坏生态环境。外来物种入侵后,破坏生物多样性。据专家考证,世界上三分之一的物种濒危是因外来物种入侵造成的,上海加拿大一枝黄花入侵就造成30种以上的本地物种灭绝[3];根据湖南省现场调查,加拿大一枝黄花与豚草入侵地,其他生物荡然无存。

其次是威胁人类健康。豚草花粉是人类变态反应症的主要致病源之一;福寿螺是人畜共患的寄生虫病的中间宿主。临湘市每年在豚草开花期时,人群由于“过敏性花粉症”诱发枯草热哮喘、麻疹等,发病率高达2%[4]。

第三是危害经济发展。2009年,浏阳市福寿螺爆发的稻田,仅两个晚上,秧苗便所剩无几,不得不重新播种。据调查,全省每年因稻水象甲入侵损失稻谷高达35.93 万t。

2 湖南外来物种入侵的原因

2.1 特殊的地理位置

湖南位于北纬25°~30°之间,地处亚热带与温带的结合部,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光热充足,降水丰沛,雨热同期,气候条件比较优越。适宜的气候特点,多样的生态条件,适合各种外来生物生存和发展。加上地处我国中部,发达的铁路、公路、航运、航空也为外来物种的入侵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如稻水象甲就是由铁路运输的稻草铺垫从国内疫区引入湖南的[5]。

2.2 防控意识薄弱

外来物种的传入有两种方式,一种是自然传入,另一种是人为引入。自然传入是自然因素所造成的物种入侵;人为引入是由于人们有意或无意的行为导致物种向其他地域的传播。多年来,由于人们的防控意识不强,人为的有意或无意引入外来物种,并随意丢弃、放生,加上防控措施不严,导致外来物种入侵现象越来越严重。据统计分析,在我国已知的外来入侵物种(400种以上)中,85.5%属于人们有意引种以及进出口贸易和游客无意携带进入的,其中,超过50%的种类是人为引种的结果[6]。

2.3 农业环境发生了变化

空心莲子草、水葫芦等外来入侵物种在全省之所以泛滥成灾,一方面是因其在入侵地缺乏天敌的制约;另一方面,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农业生态环境发生了变化,农业面源污染越来越严重,导致水体富营养化越来越突出,给外来有害物种的生长发育提供了良好的营养条件。

3 湖南外来物种管理工作进展

随着全省外来物种入侵形势的日益严峻,加强外来物种管理的工作刻不容缓。各级相关部门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并采取了相应的措施,来规范外来物种的引进程序,用以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遏制外来物种的泛滥。

3.1 制定出台专门法规

外来物种法制化管理是防治外来物种入侵的根本之策。2011年5月27日,湖南省人大审议通过了《湖南省外来物种管理条例》。这是全国第一部外来物种管理地方性法规,它的颁布实施标志着湖南省在外来物种管理方面走上了法制化轨道。《湖南省外来物种管理条例》的出台,引起了全社会的高度关注并广受欢迎,当年被评为“2011年度湖南省十大最具有影响力的法制事件”。

3.2 建立健全管理体系

2005年,湖南省编委以编办函[2005]66 号文,批复省农业厅加挂《湖南省外来物种管理办公室》牌子,负责全省外来物种管理工作。目前,全省14个市州已成立了外来物种管理办公室,县市区也正在抓紧建立相关机构。按照《湖南省外来物种管理条例》的要求,省级成立了以省政府分管农业的副秘书长为组长的、省农业,林业、环保、检验检疫、海关、科技、发改、财政、交通、水利等14个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湖南省外来物种管理部门联席会议”,基本建立起了统一协调、分工负责的工作机制。

3.3 不断加强宣传教育

积极组织开展宣传、普及和教育工作,通过媒体报道工作活动、进展与成效。先后在湖南日报、光明日报等报刊杂志开设外来物种科普知识专栏,推出了《水稻杀手——福寿螺》、《霸王花——加拿大一枝黄花》、《恶性杂草——假高梁》等数十篇宣传报道;通过农业部网站、央视7 频道、湖南卫视、经视、红网等媒体,报道每年组织开展的现场铲除和灭毒除害等活动;编写了《外来物种入侵-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宣传画册,拍摄了《降魔,更待神剑出鞘》电视专题片。近5 a 来,共发放宣传资料14.5 万份,张贴宣传标语2.3 万份,宣传画1.2 万张,悬挂宣传横幅500 条以上,办宣传窗和墙报1 超过00期,出动宣传车超过300 台次,举办技术培训班50 期以上,培训技术人员超过3 000 人次,培训农民15 000 人以上。通过开展宣传工作,使公众对外来有害物种的危害有了更深入地了解,生态安全意识有所提高。

3.4 组织开展现状调查

2005~2012年,湖南省各级农业环保部门组织开展外来入侵物种现状调查,初步掌握加拿大一枝黄花、豚草、福寿螺、稻水象甲、空心莲子草、水葫芦等外来入侵物种入侵生境、分布区域和危害情况,编制《湖南省重点外来入侵物种调查报告》,为研发《湖南省外来入侵物种数据信息系统》打好工作基础;同时,根据调查情况,确定每年的重点防治物种和防治区域,提高依法管理外来物种的科学性、针对性和有效性。

3.5 逐步强化监督管理

近年来,湖南省不断加强对外来物种的监管,湖南省政府办公厅出台了《关于切实加强外来有害物种管理工作的通知》,制定了《湖南省农业重大生物灾害和外来生物入侵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构建生物入侵突发事件预防与应急控制长效工作机制。自《湖南省外来物种管理条例》出台以来,湖南逐步建立了外来物种名录管理、许可备案、风险评估、监测预警、控制清除、应急反应等制度,为依法推进外来物种管理奠定了行政管理基础。

3.6 深入开展科学研究

针对豚草、福寿螺等重点外来入侵物种开展了科学研究,掌握其入侵机理,构建了豚草、福寿螺等综合防控技术体系,并在长沙、湘潭、岳阳、永州等危害严重的区域开展了示范推广。课题研究成果《湖南省重点外来入侵物种调查及高危物种综合防控技术研究与应用》于2012年获得湖南省进步奖二等奖、湖南省农业丰收奖一等奖,2013年获得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一等奖。

3.7 组织实施了灭除行动

截至2014年,湖南省连续7 a 来被农业部作为全国“十省百县”灭毒除害行动重点省,先后在湘潭岳塘区、长沙浏阳市、益阳赫山区、岳阳君山区等地举办了全国外来物种现场铲除活动。全省各市县区也积极组织开展外来物种的灭毒除害行动,掀起了全省铲除外来入侵物种的高潮。目前,假高粱、豚草等重点危害性外来物种扩散蔓延趋势得到缓解,局部地区得到遏制,危害损失得到有效控制。

4 外来物种入侵的防控对策

4.1 强化宣传提升意识

由于公众对生物多样性保护、外来物种入侵防范等知识了解和掌握得还不多,还不深入,全社会对外来物种防控意识也还不强。因此,要继续加大宣传力度,重点宣传生物多样性保护、外来物种识别、入侵物种危害和防治技术等科普知识,使外来物种有关知识深入人心,提升广大人民群众的生物安全意识,把防范理念落实在行动上,牢记不随意将外来生物带进本土生态系统、更不要随便将外来生物释放到自然环境中去的基本要求。

4.2 依法强化监督管理

要按照《湖南省外来物种管理条例》的要求,依法建立外来物种引入行政许可、风险评估等制度,严把“引入关”。通过建立严格的风险评估制度,在引入外来物种前,经过科学的试验和风险评估,确认安全后,方可许可引入生产,杜绝未经审批而人为擅自引入、生产经营外来物种的行为。同时,要加大执法工作力度,杜绝因经济利益而非法引入、生产经营外来物种的行为。

4.3 建立监测预警机制

外来物种入侵的危害一般具有潜伏性、滞后性方面的特点,容易被人们所忽视。因此,要建立监测预警机制。在全省外来物种严重发生区、主要边境地区、重要交通干线上建立起生物预警监测点,采取日常监测、重点监测和跟踪监测相结合的方式,构建湖南省外来物种监测预警网络。及时掌握全省外来物种消长动态,为开展科学防控提供基础。

4.4 开展科学技术研究

要组织生物学、生态学等方面的专家,及时跟踪国外境外有害生物发生发展动态,针对湖南的生境特点,研究可能入侵的有害生物的种类、分布,并对其风险进行评价和分析,提出控制技术与对策,实现风险迁移[7]。针对已入侵的外来物种,要研究其生物学特性、入侵机理、危害特点和扩散规律等,研发出以生物防治为主的综合防控技术,同时研究入侵生物的经济利用的途径,实现变废为宝。

4.5 建立守土有责意识

外来物种入侵涉及到每一个公众的利益,因此,新出台的《湖南省外来物种管理条例》在防治章节明确规定了两个内容:一是各级政府和各有关部门要建立起外来物种入侵防控的长效机制,并要落实防治责任;二是要建立起“守土有责”意识,即土地、水域的所有权人或者使用权人应该在有关部门的指导下采取措施清除其所有或者使用土地、水域内的外来有害物种,做到“守土有责”。全省各级各部门以及每一个公民法人都应该按照法律的要求,切实履行好职责和义务,积极铲除自己所管辖的外来有害物种,做到联防联控,确保全省生态安全。

4.6 加大财政投入力度

外来物种管理是属于社会公益性事业,离不开各级财政的投入。但由于受经费限制,湖南省在外来入侵物种普查、信息平台与监测体系建设、技术人员培训、公众教育与宣传等方面基础性工作滞后,外来入侵物种早期监测预警技术仍不完善,封锁、控制、扑灭及持续控制等工作都难以迅速落实。建议省财政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在现有专项的基础上追加专项经费,重点用于外来物种的调查、监测预警、科学研究、重大入侵物种防控和应急防控以及信息系统等方面。同时按照守土有责的要求,各级地方政府也要提供必要的经费保障,确保全省生态安全。

[1]法 黎,秦毓茜.关注生物入侵,强化防御对策[J].科技信息,2007,(11):226-227.

[2]彭兆普,刘 勇,周忠实,等.湖南主要农林外来入侵生物及其防控措施[J].湖南农业科学,2008,(3):104-110.

[3]王立成,褚建君.加拿大一枝黄花与群落内其他植物的种问联结关系[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2007,25(2):115-119.

[4]田家贵.加强外来物种管理保障生态环境安全[N].湖南日报,2011-09-21(11).

[5]张尚武,曾楚禹.稻水象甲疫情发生50万亩[EB/OL].http://news.sina.com.cn/o/2005-07-19/08026469977s.shtml.2005-07-19.

[6]全球100种最具威胁的外来物种入侵我国占一半[EB/OL].http://www.jxgdw.com/jxgd/news/itxw/userobject1ai616738.html.2005-11-23.

[7]肖顺勇,陈欣欣,马 骏.湖南省外来入侵生物现状及防治[J].环境卫生工程,2008,16(5):18-20.

猜你喜欢

豚草湖南省物种
豚草和三裂叶豚草的防控研究进展及应对策略
湖南省第一次工农代表大会何时何地召开
湖南省怀化市通联站订户展示之窗
回首2018,这些新物种值得关注
电咖再造新物种
2017年湖南省高中数学联合竞赛
世界上的15个最不可思议的新物种
豚草的主要危害及防治方法
疯狂的外来入侵物种
豚草的识别与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