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市级电大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2014-04-03植伟雄

山东开放大学学报 2014年1期
关键词:校园网校园文化校园

植伟雄

(云浮广播电视大学,广东 云浮 527300)

电大校园网络文化是电大优秀学风、教风等精神文化、环境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在网络环境上的体现,是一种多元化、多层次、多方位、大众化的文化形式,具有虚拟性、交互性、教育性等特点。其建设从内容到形式上经过不断的努力和探索,虽然已初具规模,但同时,电大校园网络文化的建设在效果、机制和理念上还有明显的不足。

一、电大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校园网站无特色,对师生生活尚未产生足够的影响力

电大是基于现代信息技术、以网络环境为主要教学平台的学校,这一特点决定着电大各种文化建设与传播非常依赖网络的互联互通,目前省级电大已建立起比较完善的校园网站、电子图书馆、网络课程资源等网络服务,不少市级电大和县级电大也纷纷效仿着手建设自己的校园网,但是校园网在师生生活中并未产生足够的影响力。笔者对某市级广播电视大学近200名学生作了一项调查发现,尽管电大校园网已有丰富的内容,如学校新闻、社会热点、教务信息、教学信息、电子图书馆等,包含着学生学习的方方面面,但是学生对校园网的浏览率仍然偏低,近60%学生仅使用校园网的成绩查询功能,约10%的学生则从未上过校园网,有些学生甚至说不出自己学校的校园网主页;另一项数据显示,近95%的电大学生经常上网,64%的学生感觉自己离不开网络。就学生对校园网的利用率而言,以远程开放教育为主体的电大远逊于其它高校。

面对校园网利用率低这一窘境,究其原因,校园网的建设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无法很好地贴近学生的生活,确切地说,是无法引起学生的兴趣。就学生的复杂性而言,电大的学生来自社会各阶级,行业不同、身份各异,在年龄、社会阅历、学习能力、求学目的上都有很大的差别,学生希望在校获取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也需要学校能在事业、家庭、生活等方面给予他们帮助。而大部分市级电大的校园网主页基本以公开学校官方动态和发布教学信息为主,主要突出的不是新闻公告就是教学安排,内容与形式较为严肃,活泼性不强,未能满足满足学生生活、娱乐、休闲、交友等需求。虽然不少电大已经有自己的BBS,也通过各种途径鼓励师生跟贴、交流和“灌水”,但仍旧以讨论学习问题为主,较为程式化,无法引起学生的兴趣,也就缺乏活跃分子。

与之相比,目前许多高校已经把丰富的校园活动移植到自己的校园网上,鼓励学生在网上参加各种评比、设计、互动等社团活动,还把很多最新的娱乐资源让大家共享,如歌曲、电影、游戏等,除此以外,校园网还为学生生活提供许多个性化辅导,例如工作招聘、心理辅导、创业指南等。在这些方面电大是可以效仿的,只有让校园网成为学生网络文化生活的主要阵地,校园网络文化才能更好地发挥传播各类型校园文化的桥梁作用。

(二)对网络文化建设的定位不准确,师生没有归属感

在以业余函授为主要学习形式的电大校园里,校园文化的形式本来就比较单一,缺乏多样性,文化活动也不好开展,因此,网络文化就成了弘扬校园文化的主流阵地。许多电大仅仅把网络视为传递知识的工具,忽略了网络文化的价值观对推动校园主流文化的作用,没有把校园网络文化建设放在电大文化内涵的建设上去考虑。这种错误的定位使校园网络文化的主要建设者们在建设理念上产生偏差,致使网络文化建设在基础设施和过程建设上缺乏人力和财力投入,进而使师生们对电大越来越没有归属感。

首要问题是学校领导不重视对网络文化建设的投入。网络的健康发展有赖于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改进,但是调查发现,许多电大并没有为本校网络建设做出专门的资金预算,大多数领导只重视“面子工程”,不惜花重金建设教学楼和办公室,却不舍得把资金投入到“软环境”的建设上,使学校在网络建设方面经费欠缺,由此产生一系列负面影响:硬、软件设施落后,必然导致网络安全性、稳定性问题,网速慢、对病毒、黑客的防范能力不强、后期运行故障不断等问题也必然会出现;由于建设网站的资金不到位,有些学校的校园网建设粗糙,有些市级电大甚至没有自己的校园网主页;有些学校虽然肯花钱找专人设计校园网站,但是后期的维护缺乏专人负责,身兼多职、工作繁忙的老师无法对网站进行统一的规划,只能勉强保证网站正常运行。

其次,教师队伍对文化建设没有正确的定位。教师本应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力军,但是电大系统的教师们都有“身兼多职”的特点——担任课程主讲、班主任工作、教务工作、日常管理工作等,他们没有投入更多的时间对开展校园文化建设工作进行深入思考,仅仅认为校园文化建设就是组织学生聚会等业余活动。在市场经济的影响下,许多教师忙于完成工作量、完成课题、撰写论文、评定职称,与学生的思想交流就越来越少,渐渐地也就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旁观者。

再次,就是学生没有归属感。相当一部分的学生来电大仅仅是为了获取文凭,并不是真正想学知识,因此有些课程的面授率非常低。学生们关心的是如何通过考试、顺利毕业,上校园网也只关注选课信息和完成形考作业,并不关注学校动态,更不可能投入学校的任何文化活动上来,这种消极的态度使校园网络活动更加难以开展。

(三)不良网络文化阻碍了主流文化的发展

校园网络文化以交互性强,内容多元化,极大地激活了大学生的创新意识,这也给和谐校园建设带来了新的挑战。互联网中符合社会主流要求的信息固然大量存在,但是不良信息与网络垃圾也四处泛滥,色情、错误价值观、恶意政治观点、反科学伪科学信息随处可见。网上的内容可谓是良莠不齐,鱼目混珠,各种主流文化与非主流文化并存,其价值取向也相当多样化。同时,校园网络文化在为学生提供虚拟社交环境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学院、年级、班级、学生组织等传统人际交往组织的作用,使一些学生沉迷网络、疏离现实的人际交往,产生情感冷漠、行为孤僻的现象,甚至引发心理问题。

二、加强市级电大网络文化建设的对策

(一)领导转变观念,加大“软环境”的投入力度

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前提是学校领导必须高度重视,从电大持续、科学发展的高度去认识,把网络文化建设放在学校的整体办学方向和培育校园精神的大背景下来实施。拥有一整套良好的网络硬件设施和一支较过硬的网络文化建设队伍是网络文化建设能否成功的关键。首先,要整合各科室部门的力量,构建出一套由主管领导负责,多部门协调配合,多层次分工负责的网络文化管理体系,并设专人负责校园网站建设。其次,要加大财力的投入,把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纳入学校开支预算。为了不浪费大量的财力和人力投入,就必须重视网络内容建设的质量。因为这体现了网络文化的高度、广度、深度和效度,体现了网络文化建设的情趣和品位。因此在建设网络的时候必须对网站栏目设置、网站内容选择进行把关,通过栏目创新和内容更新,既保证网络信息安全,也不断提高网络内容建设的质量。除此之外,还要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加强网上信息的引导和监控。只有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和完善的网络管理办法,才能够使整个网络活动有章可循、活而不乱、严而不死,才能保证网络文化建设的质量。

(二)建立引导、监督和反馈机制

网络的开放性使网络文化具有多种价值观共存、信息五花八门的特点。虽然网络是开放的,但是身处虚拟环境中的人机交互是相对独立和封闭的,“信息垃圾”、“信息欺诈”等糟粕的逐渐泛滥让少数自制能力差的学生很容易被充斥在网络的虚假信息和不健康的价值观所迷惑。因此,校园网络文化的建设必须严格把握好抗干扰原则,以技术力量为支持,深入研究网络的防护机制,建立起“防火墙”和过滤网,对信息的传播做好严格把关,唱好网络文明的主旋律,监控和过滤不道德、不文明、不健康的信息,抵制消极文化对人们思想的冲击,努力建设“网络文明工程”,并慢慢形成网络管理队伍和监控体系,营造出集思想性、教育性、知识性、娱乐性的健康文化。

除了监督,更需引导。电大的学生是一群非常特殊的“网民”,校方必须加强网上舆论引导,抵制各种不良信息传播。针对教育过程中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要发布有深度、说服力强的评论,引导师生文明言论,共同努力形成健康向上的网络氛围。同时,还要针对电大学生的复杂性建立必要的反馈机制,为新生提供多方面跟踪服务,多对学生进行回访,听取分析学生的反馈信息,引导他们走向正确的学习轨道。

(三)加强网络环境下的德育建设

网络的消极文化强烈冲击着人们固有的价值观,弱化了他们的道德意识,直接的结果可能是造成一些人在网上发表不负责任的信息和过激的言论,间接地扩散了错误思想,影响社会的稳定。置身于网络环境的学生们本来就缺乏真伪信息的辨别度,因此加强网络文化道德教育的宣传力度显得尤为重要。各校还可以把网络道德作为一门公共基础课,让学生系统地学习网络技术和网络道德知识,强化学生的网络道德意识和对“伪网络文化”的自控、自律和自我调节能力,并在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管理机制中建立相应的矫正机制和干预机制,倡导网络精神文明,在文化传播的过程中渗透一定的思想政治教育,使网络文化在文明和自律的环境中运行发展。

(四)构建“数字化终身学习网络体系”

校园网络文化作为优秀学风、教风等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结晶在网络上的体现,是一种虚拟环境下的隐性教育,对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有重要导向作用。因此在网络文化的建设中必须突出教育性原则,除了要加大网络设施的物质建设外,还应着力于“软环境”建设,让网络资源更贴近实际,搭建好网络公共服务平台,构建起“数字化终身学习网络体系”,各市电大可以从以下几个方向努力:

1.继续完善“中央电大——省级电大——市级电大”三级电大在线平台,丰富平台的导学、辅导、交互、考核等基本服务内容,建立机制鼓励教师队伍特别是名师队伍多上传教学资源,引导学生多进行网上协作学习和研究性学习;并在网上为学生提供更多个性化服务,如行业指导服务、电子图书馆、视频媒体教材、VOD点播等。

2.研究建设优秀的校园网站。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开放性和交互性的优势,开发专题网站弘扬校园优秀的文化传统,借助学校的时事动态彰显校园精神文化,给人以启迪。此外,还可以在校园网上开展丰富多彩的网络化校园文化活动,通过为师生们提供虚拟的生活和学习情景,推动开放教育的精神文明建设。

3.丰富网上交互方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除了沿用原有的交互方式(如电话、短信、语音信箱)外,应该努力适应目前流行的交流方式(如BBS讨论、QQ群、电子邮件答疑等),特别是老一辈的资深教师,更应将自己的教学精粹通过迎合学生“口味”的方式传播下去。新潮的交互方式用于日常教学,还可以衍生出许多好处,如协助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拓广招生渠道、提升电大教学质量等。

(五)综合多方社会力量营造文化氛围

电大开放教育更强调借用社会力量办学,与国内大型企业合作办学,与知名高校联合办学,与政府部门合作办学。校园网络文化的建设也可借助这一力量。开放教育在引进校企合作,强调学习的应用性、职业性和适应性的同时,把企业的精神文化也引入了校园,使学生感受五百强企业的人文气息;在研究建立新型的学习评价与考核机制的同时,把知名高校的文化精神和精品活动也移植到校园网站,把百年名校的精粹注入本校文化。

在借助社会力量的同时,电大应该贯彻自己的服务理念,在为求学者提供一个集助学、辅导、交互、考核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服务平台的同时,积极开展丰富多样的社会服务项目,回馈社会,如:建立残疾人教育学院、深入乡镇街道拓展办学空间、建立社区大学、实施培养大学生村官工程等,力求建立真正适合社会需要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办学模式,达到学校、企业、政府的“多赢”局面,通过这种途径,电大必然会建立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

(六)加强网络资源的利用

网络平台如果建设得好,就能成为培养正确价值取向、弘扬社会正气、传播先进文化、净化心灵、提升学生素质的文化阵地。校园网络文化管理者应主动调研,分析受本校学生欢迎的网站特点,关注师生需求的新变化,不断丰富校园网上精神文化生活。比如,学校可结合专业特色、生源特点,开辟有本校特色的栏目,吸收师生参与栏目建设,将其建设成为品牌栏目。除了认真思考,还要认真学习知名院校校园网络文化的建设,站在巨人身上求发展。目前许多重点高校设计建成了一系列以网络为基础的设施和应用,比如:电影服务器可以使师生浏览到最新的影视信息;电子阅览室的建立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课外学习环境;网络电台、网络报社、网络社团的建立为学生提供了更多良好的课外娱乐和实践平台。此外,学校也可对本校的校园网进行宣传,广而告之,让更多的师生了解校园网,关注校园网。

[1]丁姝娟.开放教育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12).

[2]朱军,邹连方.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与对策[J].经济研究导刊,2013(1).

[3]党保生.高职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现状与对策[J].职教通讯,2012(32).

[4]谢苏燕.论电大校园网络文化的构建[J].内蒙古电大学刊,2009(2).

猜你喜欢

校园网校园文化校园
数字化校园网建设及运行的几点思考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试论最大匹配算法在校园网信息提取中的应用
NAT技术在校园网中的应用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
VPN在校园网中的集成应用
打造富有生命活力的校园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