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支付结算变化及动因研究

2014-04-02匡文婷秦欣梅任学文

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4年2期
关键词:网银网上银行票据

匡文婷,秦欣梅,任学文,2

(1.南昌大学 科技学院,江西 南昌 330029;2.南昌广播电视大学,江西 南昌330003)

支付结算是单位、个人在社会经济活动中使用票据、银行卡和汇兑、托收承付、委托收款等结算方式进行货币给付及其资金清算的行为,其主要功能是完成资金从一方当事人向另一方当事人的转移。它既是各部门单位日常进行的一项经济活动,也是金融机构的一项主要业务,是企业与个人在现代经济活动中最普遍、最重要的清算行为。随着Internet和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特别是信息安全技术的进步,支付手段越来越多,支付结算结构方式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这种变化是以计算机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发展与进步的必然结果。

一、支付结算载体的变化

支付结算载体经历了从现金结算的现金流到银行转账的票据流再到电子支付的信息流的变化过程。

(一)现金流与票据流

在商品交易、劳务供应等经济往来中,最初的支付结算是现金结算,即直接使用现金进行款结算,现金结算的载体是现金。

随着市场的发展,银行的作用日益突出,银行逐渐承担起“信用”中介的角色,支付演化为银行与客户、银行客户与开户银行之间的资金收付关系,银行转账支付结算得到发展。这种支付结算的载体主要表现为票据和结算凭证。

通过现金流转、票据转让和银行转账等物理实体的流转来实现款项支付的方式构成了传统的支付结算方式。

(二)信息流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电子货币在这个资金快速流通的现代商品经济中应运而生,这是货币继商品货币、金属货币和纸币之后的又一重大变革。电子支付的形式也由最初的利用计算机处理银行之间的业务办理结算发展到可以随时随地的通过Internet进行直接转账结算,形成电子商务交易支付平台,即“网上支付”。网上支付的形式包括信用卡支付、数字现金支付、电子支票支付、智能卡支付及电子钱包支付等。

如今,银行利用互联网技术,通过建立自己的Internet站点和WWW主页,向消费者提供开户、销户、查询、对账、行内转帐、跨行转账、信贷、网上证券、投资理财等传统服务项目,使消费者足不出户就能够安全便捷地管理活期和定期存款、支票、信用卡及个人投资等。网上银行使支付结算变得更为便捷和经济。

图1 支付结算载体的变化

至此,支付结算载体形式已经完成了由现金流到票据(凭证)流再到信息流的转变。

二、支付结算结构的变化

(一)八大结算方式

20世纪50年代,我国实行苏联模式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并且以苏联银行结算制度为蓝本,推行八种结算方式,即在同城实行支票结算、保付结算、托收无承付和计划结算,在异地实行托收承付、电信拨付结算、特种账户结算、信用证结算,同时取消票据流通制度。其中,对我国经济运行影响最为深远的是托收承付方式,其源于20世纪50年代初在东北地区为配合 “统一送货制”试行的“送货制度划拨清算办法”。

(二)“三票一卡”为主体的结算制度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经济体制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商品和市场化特点发展得更为突出,银行结算制度全面改革。1988年12月9日,中国人民银行颁布了《银行结算办法》。该办法推行了以“三票一卡”(即汇票、本票、支票和信用卡)为主体的结算制度,废止了计划性很强的托收承付和托收无承付结算,废除了国内信用证,付款委托书,保付支票,省内限额结算,以及专业银行系统内、各省市自定的不利于通用化的结算方式,统一确定银行汇票、商业汇票、本票、支票、汇兑、委托收款这六种支付工具和结算方式,发展了信用支付工具,增强了结算的灵活性和流通性,加快支付结算系统的现代化建设,适应并推动了市场经济的发展。

(三)“三票一卡三方式”结算结构

为了进一步地规范支付结算行为,维护社会经济秩序,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1997年9月19日公布了新的支付结算办法,形成了“三票一卡三方式”的支付结算结构。

1.三票——票据结算

三票指的是汇票 (含银行汇票和商业汇票)、银行本票和支票,其结算载体为票据。

票据是出票人依法签发的,约定自己或委托付款人在见票时或指定日期向收款人或持票人无条件支付一定金额并可以转让的非常重要的有价证券。它以一定的货币金额来表现价值,同时体现债权债务关系,这是一种规范的信用形式。

2.一卡——信用卡结算

一卡指的是信用卡。从20世纪80年代,信用卡作为电子化和现代化的消费金融支付工具进入中国后,得到了跨越式的长足发展。它和票据一样,可以集结算与信用功能为一体。

3.三方式——结算方式结算

三方式指的是三种结算方式,即汇兑、托收承付和委托收款。其结算载体为凭证而非票据。汇兑、托收承付和委托收款只是单一的结算工具,没有信用的功能。

(四)“三票一卡三方式”与网银支付结算并行

如果把“三票一卡三方式”视为传统的支付结算,那么网银支付就是市场经济发展与网络技术革新下的现代支付结算了。从发展阶段来看,电子支付系统已经经历了以下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银行利用计算机处理银行之间的业务,办理结算。

第二阶段是银行计算机与其他机构计算机之间资金的结算,如代发工资等业务。

第三阶段是利用网络终端向客户提供各项银行服务,如自助银行。

第四阶段是利用银行销售终端(POS)向客户提供自动的扣款服务。

第五阶段是最新阶段,电子支付可以随时随地的通过Internet进行直接转账结算,形成电子商务环境。即网银支付,这也是电子支付的高级阶段。

据统计,2010年第一季度网上银行注册用户数为2.11亿,网上银行市场交易额为104.92万亿;2012年第一季度网上银行注册用户数为2.4.56亿,网上银行市场交易额为218.58万亿.(数据来源与EnfDesk易观智库)。

图2 支付结算结构的变化

三、网银支付与传统支付的比较

“三票一卡三方式”的传统支付结算,虽然以票据交换取代了资金流,给实际支付处理过程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但是,这种方式下的业务处理比起现代化的电子支付还存在许多不足。在我国,电子支付的三个重要类型包括中国银联银行卡支付、商业银行的网银支付及第三方支付。据调查显示,2010年中国网上银行 (包括个人网银及企业网银)的交易规模为549.5万亿元,同比增速为49.0%;预计至2014年,中国网上银行的交易规模有望突破2200万亿元。中国网上银行的交易规模是第三方网上支付的交易规模的563.6倍。电子支付使人类生活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网银支付与传统的支付相比,存在以下几方面特点:

表1 网银支付与传统支付的比较

1.技术手段数字化

网银支付是采用先进的技术通过数字流转来完成信息运输的,其各种支付方式都是采用数字化的方式进行款项支付的;而传统的支付方式则是通过现金的流转、票据的转让及银行的汇兑等物理实体的流转来完成款项支付的。

2.支付环境开放化

网银支付的工作环境是基于一个开放的系统平台(因特网)之中,只要拥有因特网,用户随时随地都可以完成支付结算,完全不受空间、时间的限制;而传统支付是在较为封闭的系统中运行,整个支付结算过程必须受限于固定场所,如银行。

3.通讯手段先进化

网银支付使用的是最先进的通讯手段,如Internet、Extranet;而传统支付使用的则是传统的通讯媒介。电子支付对软、硬件设施的要求很高,一般要求有联网的微机、相关的软件及其他一些配套设施;而传统支付则没有这么高的要求。

4.支付程序便捷化

消费者只要拥有一台上网的PC机,足不出户便可在很短的时间内自助完成整个支付过程,服务对象比较分散,服务程序比较简单,支付费用相对传统支付也更少。而传统支付则需要按照规定的程序执行,服务对象比较集中,服务程序比较繁琐。

四、支付结算变化与发展的动因

从一般的电子结算到网上支付再到网银的出现,电子支付的形式日益多样化,电子支付正以人们难以想象的速度向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渗透。据人民银行支付司统计数据,2011年网上支付量为150亿笔,交易金额为695万亿元,同比增长77%和33%。计算机及信息技术的发展是这种变化的温床与前提条件,而由此产生的低成本与高效率则是进一步推动支付结算迅猛发展的动力。结算手段的变化和结算技术的进步给社会经济带来了方便、快捷、经济与高效,是科技和经济发展的必然。

图3 支付结算变化发展的动因

1.节省现金流

现金流是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反映一定会计期间内企业的现金和现金等价物的流入量和流出量。现金的流动性是对企业持有的现金数额及资产转化为现金的能力的机制,流动性的缺乏意味着企业无力承担已到期的偿款,也难以顺利开展生产经营活动。因此企业在保证现金流的同时还应尽可能地节约现金流。

电子货币的出现使人们不再受限制于物理现金的携带和使用,电子支付过程中的支付载体已经由原来的现金流转化成信息流了,一方面减少了现金的流通量,提高了工作效率,促进了商品生产的高速发展;另一方面,由于工作效率的提供、支付结算手续的简便,节约了大量社会成本,从而也节约了现金流。

2.加快货币周转

货币执行交易媒介职能时,从买者流向卖者,再到新的买者,如此不断进行。这种运动的速度我们称之为货币周转率。货币周转率越高,货币的使用效率就越高,货币的流通能力就越强。

在电子支付系统里,货币形式已经由传统的纸币变成了电子货币,其载体由实物变成了信息符号,支付指令信息流和资金流都是电子流,这样,不管支付系统多复杂,一笔支付活动瞬间就可完成,大大加快了资金的流动速度,减少了资金被占用的时间,有效提高了资金周转率和使用率。

3.提高支付效率

电子数据以金融电子化网络为基础,通过计算机网络系统以传输电子信息的方式实现支付功能,利用电子支付工具可以方便地实现现金存取、汇兑、直接消费和贷款等功能。

网上银行是银行走入办公室和家庭成为现实,使消费者足不出户便可以理财、结算。无论在家里还是在旅途中都可以与银行相连,享受每周7天、每天24小时的不间断服务。

另外,网上银行一切业务和交易完全实现无纸化、电子化和自动化的要求使得“瞬间传递”变为现实,采用电子手段可以在几秒内把大批资金传送到全国各地或全世界各地,大幅度降低了服务成本、提高了服务的准确性和时效性,从而提高了服务质量。

4.降低结算成本

据国外统计资料显示,银行通过各种服务手段完成每笔交易所花费的费用情况如下:营业点,1.07美元;电话银行,0.54美元;ATM,0.27美元;PC机专用网络,0.15美元;网上银行,0.10美元。从上述对比中可以看出网上银行的服务费用最低,这主要是由于其采用开放技术和软件,使开发和维护费用都极大的降低;其次,支付中介集中了大量的电子小额交易,形成规模效应,因而支付成本较低;再次人们可以在网上得到支付、转账等银行服务,也可以自助完成各类账户信息的查询,实现安全交易。与营业网点相比,网上银行提供的服务更加标准化、规范化。

猜你喜欢

网银网上银行票据
企业网银支付结算方式的内部控制
网上银行法律监管若干问题探讨
2016年11月底中短期票据与央票收益率点差图
2016年10月底中短期票据与央票收益率点差图
2016年9月底中短期票据与央票收益率点差图
网上银行风险及其管理研究
2015年8月底中短期票据与央票收益率点差图
有效控制网上银行操作风险确保网上银行系统安全
第三方密码网银支付预收电费探讨
超级网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