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明代农学家邝璠及其《便民图纂》探略

2014-04-02郑彩云

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4年2期
关键词:弘治便民

郑彩云

(高安市博物馆,江西 高安 330800)

邝璠是明代著名的农学家,弘治六年中进士后步入仕途,历任吴县知县、徽州同知、瑞州知府等职,为官清廉,政绩突出。然而邝璠正史无传,地方志中的资料有限,没有邝璠家世、生平的记载。经过深入研究发现,在明人私家著作 《国朝献徵录》、《匏翁家藏集》等文献中,收录了邝璠及其父的墓志铭,这为我们研究邝璠及其家族提供了珍贵资料。现结合其他资料及前人研究成果,对邝璠的生平、家世及《便民图纂》的相关问题做一些探讨。

一、邝璠的生平介绍

邝璠的生卒年,正史、方志中未曾提及。根据明清时期相关资料分析,唯一可靠的史料收录于《国朝献徵录》中费宏撰写的《瑞州府知府赠左参政邝公璠墓表》(以下简称《邝公璠墓表》)。墓表中说:“公(邝璠)以正德十六年(1521年)十二月十七日卒于家。”又说:“春秋仅六十有四”[1],据此推测,邝璠的生卒年是(1458—1521)。

关于邝璠的生平,方志、《邝公璠墓表》皆有涉略。邝璠,字廷瑞,号阿陵,河北任丘人。自小聪慧过人,求学于莆阳陈乘善,熟读古今典籍。弘治六年(1493年)中进士,翌年任苏州府吴县(今江苏吴县)知县,在吴期间,邝璠为民众做了许多好事,“听察勤政,无绩不兴。”[2]如奏请免税、兴修水利、兴办学校等,“蠲洞庭荒山之税六千三百石,梁西成之渡,疏普安归泾之壅,皆便于民。辟学宫建社学。”造福一方,政绩显著。却因忤逆权贵,十二年仅升任徽州同知。邝璠善断刑狱,刚到任徽州,便遇上当地一件久拖不决的案件。“武弁之狱恃赀多,数年不决,及公至乃决。”[1]在徽州三年,因丁父忧去职。后来调往金华、河南等地任职,但时间皆不长。

正德六年(1511年),邝璠任瑞州知府,莅任之日,华林农民起义军攻打府城。邝璠精通兵略,毫不畏惧,“率子弟仆从挟民兵登谯楼,手发毒矢,射却之,贼退。”贼兵退后,邝璠又加固城防,修筑城堡,并组织力量搜捕“华林贼”,稳定了社会秩序,受到民众的称赞。主政瑞州期间,“所行惠政,难以枚举”[3]。正德八年,邝璠在宋郡学基础上建书院,“乃建堂五所,余饬其旧,并树门二座,榜曰筠阳书院。”[4]他执法不阿,抑制豪强。时宁王宸濠侍宠作恶,强夺官民田产动以万计,并劫掠商贾,属县新昌刘氏富有,宸濠欲侵吞,“公(邝璠)密令抗而殴之”[1]。邝璠在瑞四年,勤于政务,一心为民,深受瑞州百姓爱戴,乃立遗爱祠以纪念他。可惜因忤时贵而罢官,此后闲赋在家,直至1521年去世。嘉靖元年(1522)十月,以擒贼功,追赠为江西布政使司右参政[5]。

二、家世考察

《匏翁家藏集》收录的《明故迪功郎海盐知县邝府君墓表》,不仅记载了邝璠父观政的生平事迹,而且详细记录了邝氏家世、家庭状况。据该墓表记载,邝璠原籍广东高要县,“其先(观政)为岭南著姓,永乐初以畿内兵荒多隙地,诏徙四方民实之,府君(观政)父福亦在焉。故为河间任丘人。”[6]这一说法在《邝公璠墓表》中得到证实,“其先世广东高要人,大父讳福始徙任丘。”明初朱元璋对江南地主实行打击政策,朱棣上台后继续推行“迁富民”的政策,以排除异己。[7]邝璠祖父邝福也在迁徙之列,于是邝氏始著籍河间任丘(今河北任邱县)。

邝璠之父观政,“少入邑庠,颖敏好学,顾屡举不偶,成化戊戌(十四年),由太学授浙之海盐丞”。当时“海盐素繁剧,府君以简易佐治”,[6]于是百姓安居乐业,对他感恩戴德。三年后,因病告归。于弘治十六年(1503年)去世,卒年八十岁。配尹氏,有子六人,依次为:珣(早卒)、瑀、璠、珩、琚、琮,女九人,其中长女嫁举人张纶,次女嫁周淮,三女嫁县学生张绍,四女嫁张芝,其余皆年幼。孙辈十一人,曾孙一人。根据邝观政、邝璠父子的墓表,将邝璠家族世系整理如下:

邝氏是一个科举家族,从弘治至嘉靖间,至少培养出四位进士,这与邝璠父亲重视教育有关。观政自小聪明好学,却屡试不中,于是就注重对子女的培养,“遣诸子从经师游,日必自课,其二遂连登进士第。”[6]让诸子跟随大儒求学,而且每天还亲自教授,可谓用心良苦。据乾隆本《任丘县志》[8]记载,自邝璠中弘治六年进士后,其弟珩也中弘治十二年进士,官至陕西平凉知府。其侄邝灏为正德十二年进士,入翰林,任河南提学副使。嘉靖五年,邝璠子汴名登殿试三甲,赐同进士出身,官至光禄寺少卿。此外,邝璠之子邝涛、邝澡,侄邝津先后中举,皆官至知县。短短三十年间,邝氏一门连出四进士三举人,在当时便传为佳话。时人对此评价说:“噫,邝氏之盛,岂独府君之善教哉!必阴有德以默相于其间者。”[6]认为邝璠家族的荣耀,不仅归功于邝观政的“善教”,而且是其平时行善而积的“阴德”。

三、《便民图纂》的成书年代及版本

邝璠中进士后步入仕途,从政二十余年,且都是在地方任职,其中在吴县时间最长,达六年之久。邝璠经常深入民间,关注农业生产,关心农民的生活,对农业有一种特殊的感情。对太湖地区农民生活、生产和农村情况,颇为熟悉。同时他广泛搜集农业技术知识、民间医学以及农家用具制造修理技艺等资料,编成了《便民图纂》一书。

关于《便民图纂》成书年代,学界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如王毓瑚先生认为该书并非作于一时,且不是出于一人之手[9](p134),郑振铎也持这一看法[10](p998);石声汉《介绍〈便民图纂〉》一文主要介绍该书的内容,认为是一部晚出的通书[11];肖克之《〈便民图纂〉版本说》主要对该书刊刻者及版本源流进行考述[12];而在《中国学术名著提要》一书则说成于弘治十五年(1502年)前[13](p423);王达在《中国明清时期农书总目》中认为成书于15世纪末[14]。这几种说法似乎过于笼统。而关于《便民图纂》的刊刻时间,《四库全书》著录嘉靖三十一年壬子(1552)贵州刻十六卷本,前有李涵序,说“邝廷瑞始刻于吴中,吕经又刻于滇省。”[15]清代钱曾则认为:“《便民图纂》不知何人所辑,镂板于弘治壬戌(1502年)之夏。”[16]纵观《便民图纂》一书,反映的是苏南太湖地区农业生产著作,其内容明显是属于江南农书的系统。[11]作者只有对江南地区的农业生产技术及体制有一整体了解,并胸有成竹,才可能完成该著作。而且成书是一个积累的过程,应该不是作于一时。从现藏日本内阁文库的弘治壬戌初刻本的钞本看,应该在1502年前已成书,否则无法刊刻。因此我认为很有可能成书于邝璠任职吴县期间(1494—1499年),且是后期,即在15世纪90年代末期,1502年前已经刊刻。

根据郑振铎的考证,《便民图纂》在明代就刊刻过六次以上[11](p997)。而据王毓瑚先生《中国农学书录》统计[9](p133-134),现在主要有以下几种版本:

1.嘉靖丁亥(1527年)云南吕经刻本

2.嘉靖甲辰(1544年)浔州刻本

3.嘉靖壬子(1552年)贵州刻本

4.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刻本

此外日本学者天野元之助称,日本内阁文库藏有据弘治十五年(1502)初刻本的钞本[17](p164)。这或许就是钱曾著录的弘治壬戌本,当是存世最早的本子。

上述版本中,目前通行的是嘉靖甲辰本和万历二十一年刻本。这两种本子在内容上并无差别,只是万历本将《农务》《女红》合为一卷,所以比嘉靖本少一卷。1981年石声汉、康成懿整理嘉靖本,并由农业出版社出版,郑振铎所藏万历本则收录于《中国古代版画丛刊》。

四、主要内容及农学成就

《便民图纂》一书,主要记述了吴地农业生产、食品、医药、日常生活以及风俗民情等各个方面。不仅内容丰富,图文并茂,而且书中内容都可以说是适合于农民日常应用的。所以清钱曾在《读书敏求记》中说:“凡有便于民者,莫不具列。”[17]

全书共15卷。[10]前两卷为图画部分:卷一“农务之图”“女红之图”,其中绘水稻从种至收15幅,绘下蚕、采桑、纺织、制衣16幅,以图文的形式描写水稻种植、养蚕制丝的过程,非常生动。并且采用江浙民间流行的吴歌(竹枝词),通俗易懂,有利于推广。后14卷为文字部分。卷二“耕获类”,主要包括水稻、小麦、豆类、纤维作物类等的种植、加工和收藏技术。卷三“桑蚕类”介绍栽桑的技巧和养蚕的一系列程序,条理非常清晰。卷四、卷五为“树艺类”,记载了多种花果树木、蔬菜种植技术。卷六为“杂占类”,收集了关于气象预测的农谚。卷七“月占类”、卷八“祈禳类”和卷九“涓吉类”,涉及一些阴阳占卜、祭祀祈禳活动,则多属迷信无稽的内容。卷十“起居类”,记述了平时生活饮食方面的禁忌,如饮酒、服药、妊娠等期间的忌食。卷十一、十二是关于常见疾病的一些民间配方。卷十三“牧养类”,叙述家畜家禽的鉴别、饲养和相关疾病的防治。卷十四、十五为“制造类”,主要是食品制作以及家庭日用品的制备、保藏方法。可见《便民图纂》的内容非常丰富,几乎包括农业生产、生活方方面面。所以有学者认为该书“出色地代表着明代‘通书’这一个类型的农书”。[11]

《便民图纂》内容庞杂,实用性强,而且非常“便民”,对江南地区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无论在农学科技上,还是在农学史上都有重要影响。其主要成就有:

第一,《便民图纂》中有丰富的农业技术知识。例如在“农务女红图”、“耕获”、“蚕桑”、“树艺类”、“牧养类”诸篇中,一共六卷整,都是有关农业生产的技术知识,占全书篇幅的三分之一以上。这六卷中,包括水稻、豆类、纤维品、瓜果、蔬菜的栽培技术,以及家禽牲畜的饲养方法等。其中栽桑养蚕的记录非常完备,从选桑种、栽桑、修桑到砍桑、摘桑等程序都有记载。养蚕方面,先论蚕性,再叙选蚕种、治蚕室、用叶、饲养、缫丝等养殖技巧,而且还谈到养蚕的一些禁忌。每个环节都作了较全面的叙述,对于农民养蚕很有帮助。其他如果树的栽培、嫁接、治虫、采果等方面的知识,对后世也有较深的影响。

第二,保存了已亡佚的南宋楼璹《耕织图》部分图貌。楼璹的《耕织图》原本及刻石今均已散佚,其五言诗45首仍流传至今。元代以来,历代都有《耕织图》的摹本。《便民图纂》收录《耕织图》三十一幅,更名“农务女红图”,并将五言诗改为吴语竹枝词。这是目前所能见到《耕织图》大概的最早摹本。

第三,关于气象预测的谚语。这些内容虽有不少穿凿附会的成份,但也不乏是老农们在农业生产实践中长期观察和摸索的结论。从气象学角度讲,它是气象学发展的基础知识,是研究古代气象学的第一手资料。通过收集流行于江南地区的天气谚语,使之通俗易懂,便于在农民中流传,对于他们从事生产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第四,《便民图纂》中收集了医治家禽牲畜、鸟类药方66剂。包括牛、马、羊、猪、狗、猫、鸽等,凡十四种。其中记载治疗牛、马各类症状的验方尤为详细,农民治疗常见兽类疾病非常有效。这些民间验方虽然不如现代完美,但在当时广大农村医药短缺的情况下,它具有宝贵的实用价值和“便民”意义,对当今从事兽医的工作者来说,仍具有参考价值。

综上所述,邝璠是一位政绩卓著的地方官员,造福一方,为官清正,深受百姓的爱戴。其所著《便民图纂》内容包罗万象,对农民的生产、生活很有帮助,是一部影响较大的农学著作。

[1][明]焦竑编,骏富辑.国朝献徵录·卷八十七[M].台湾:明文書局,1991.

[2][清]李铭皖,谭钧培,等修.苏州府志·卷七十一·名宦四[M].同治刻本影印,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1年第一版.

[3][清]黄廷金修.瑞州府志·卷八·名宦[M].同治十二年刊本影印,台湾:成文出版社,1970.

[4][明]邝璠修.瑞州府志·卷四·公署[M].天一阁藏正德刻本钞本,现藏高安市史志办,1981.

[5]《明世宗实录·卷十九》《任丘县志·卷八·选举》皆言追赠邝璠为“江西右参政”,而《国朝献徵录·卷八十七》则说追赠为“江西左参政”,当以实录、县志为是。

[6][明]吴宽.《匏翁家藏集》卷七十四《明故迪功郎海盐知县邝府君墓表》[M].上海:商务印书馆《四部丛刊》,1929.

[7]郑克晟.明初江南地主的衰落与北方地主的兴起[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5):49—58.

[8][清]刘统修,刘柄纂.任丘县志·卷八·选举[M].乾隆二十七年刊本影印,中国方志丛书,成文出版社.

[9]王毓瑚.中国农学书录[M].北京:农业出版社,1964: 133—134.

[10]郑振铎.中国古代版画丛刊[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

[11]石声汉.介绍《便民图纂》[J].西北农学院学报,1958(1):102—102.

[12]肖克之.《便民图纂》版本说[J],古今农业,2001(2):84—85.

[13]徐余麟主编.中国学术名著提要(科技卷)[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6.

[14]王达.中国明清时期农书总目[J].中国农史,2000(1):102—113.

[15][清]永瑢等.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一百三十·子部四十[M].北京:中华书局,1965.

[16][清]钱曾.读书敏求记·卷三[M].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84:85.

[17][日]天野元之助著,彭世奖,等译.中国古农书考[M].北京:农业出版社,1992.

猜你喜欢

弘治便民
龙江剧《弘治私勘》
“便民晋粮”零距离服务农民
便民公告栏
《宪宗实录》成书时间考误
琼岛道班的便民点
素秀至珍传世与出土的明弘治、正德瓷器
弘治帝先捧后杀除奸臣
笔道颜真卿
便民电话缘何不便民
便民正风 彰显行业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