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昌县药王庙镇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的选择

2014-04-02许怀忠郭金华

黑龙江水利科技 2014年9期
关键词:建昌县植树坡面

许怀忠,郭金华

(1.建昌县药王庙镇水利站,辽宁葫芦岛125313;2.葫芦岛市南票区金星镇水利技术服务中心,辽宁葫芦岛125018)

1 基本概况

建昌县隶属于辽宁葫芦岛市,总土地面积3195 km2。东邻连山区、兴城市,南连绥中县,西北接凌源市,西南与河北省的青龙县接壤,北靠喀左、朝阳两县。地势西高南低,相对高差1147.5 m。县内主要山川均呈西南—东北斜列伸展。燕山余脉由青龙县入境,从南至北,由大青山经由白土岭,蟒挡坝岭,大黑山的红草沟形成一条脊梁(以大凌河、六股河的分水岭为界),把整个建昌分成岭上、岭下两大部,岭上以大凌河为主,包括青龙河流域;岭下以六股河流域为主,包括黑水河流域。地貌多样,这是建昌县大特点,建昌县地处辽西低山丘陵区,按成因可划分为剥蚀构造,剥蚀堆积,堆积3种地形。如按绝对高度和坡度2个指标概括建昌县地貌,即为中低山、丘陵、河谷3大类型[1]。建昌县药王庙镇属辽西低山丘陵地带,属暖温带半湿润的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其特点四季分明。多年平均降水量578.3 mm,年平均气温8.2℃,由于地势的差异,建昌县岭下积温(≥10℃)为3 600~3 750℃,岭上积温(≥10℃)为3 300~3 400℃,岭上与岭下积温相差325~300℃。建昌县平均无霜期为156 d,岭上无霜期为149 d,岭下无霜期为161 d,岭上与岭下相差10~15 d。风向主要为西南风,年平均风速3.3 m/s,年最大风速18 m/s。

2 水土流失现状

建昌县药王庙镇总土地面积为117.18km2,水土流失类型主要为水力侵蚀,侵蚀面积为89.18km2,其中轻度侵蚀面积7.12km2,中度侵蚀面积45.01km2,强度侵蚀面积37.05km2。从侵蚀分布看,建昌县药王庙镇水土流失区域主要集中在中部、西部和南部,东部和北部相对较轻;从侵蚀级别看,轻度侵蚀在全镇都有分布,中度侵蚀则相对集中于中南部,强度以上侵蚀面积不大,零散于西部、中部。从侵蚀成因看,北部侵蚀主要为沟道侵蚀,西部为沟道侵蚀和矿山生产等开发建设项目造成的水土流失[2]。

3 坡面治理模式选择

建昌县药王庙镇属于低山丘陵区,水土流失面积占全镇总面积76%,近几年在农建“大禹杯”竞赛活动中,总结经验,不断创新,初步形成了适应药王庙镇特点的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使综合治理后的小流域组成了较完整的控制水土流失的群体防护体系。形成了农业、生态、经济全面发展的格局[3]。

3.1 优化组合式坡面工程防护体系

1)山头及上部采用鱼鳞坑竹节壕相结合。竹节壕环山等高,每节长6 m,水平距30 m,深0.8 m,开口宽1.0 m,鱼鳞坑环山高“品”字形布置在竹节壕之间,坑中心距20×2 m,长1.5 m,距径0.75 m,坑深0.4 m。每坑植树两株,单位面积株树可达300株1 666.7 m2以上。蓄水量为75.75 m3/667.m2。其标准大于当地10 a一遇24 h降II量。

2)山腰水平槽,水平槽是辽宁省喀左县首选采用的坡面工程措施。水平槽环山等高,中心距3×3 m,单槽规格长2.5 m,宽1.2 m,深0.3 m,埂高0.3 m,埂宽0.5 m,槽底部有0.6 m宽,0.3 m深的营养沟。每666.7m274个槽,每槽植树3/株·666.7m2面积蓄水量为666.7 m3。

3)山脚果树台田。在坡度较缓、土层较厚的山脚修建果树台田,环山等高,规格一般为3×4 m,深0.3长,埂高为0.4 m,埂宽为0.5 m,825台块/hm2,666.7 m2蓄水量为100 m3以上。

4)山下坡耕地建设高标准农业水平梯田。埂高0.8 m以上,田面宽10 m以上,666.7 m2面积蓄水量100 m3。有条件的地方修石埂梯田。

上述坡面工程形成了蓄水保土的整体优势。增加了土壤含水量,为植物成活与生长创造了良好土地条件。使治理的小流域植树成活率达90%以上。

3.2 最佳效益的林果生物结构

就是使生态系统与经济系统通过物质循环,能量转化,价值转移而密切联系成为一个具有独立结构和功能的生态经济复合体,这个复合系统能够充分合理地利用各种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条件,形成生态、经济合力[4]。

其生物结构布局是:

1)山头及上部以生态效益为主的水土保持林。主要树种有油松、侧柏、刺槐。

2)山腰是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结合的水保经济林。主要树种有山杏、大扁杏、桑树等。

3)山脚以经济效益为主的蓄水保土工程果园。主要树种有苹果、桃、核桃、山楂等。

4)山下是突出经济效益、保肥、保水、保土的高产农作物。

上述生物结构将治理与开发融为一体,变单纯流域治理为综合生态经济建设,使小流域集中连片的治理过程,变成了各种商品经济小区逐渐形成的过程。

4 沟壑综合治理模式选择

流域内的沟壑综合治理是保护沟头稳定,防止沟底下切和两侧扩展的关键措施。应按沟蚀形态分类施治。因沟制宜,因害设防。沟头、沟身、沟岸、沟坡、沟底全面治理,综合利用,使其不仅群体综合防治威力,还将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多年的小流域治理,基本形成了从毛沟到干沟,从沟头到沟口组成坝系,步步设防,节节拦蓄。坝系种类有谷坊、淤地坝、塘坝、护岸丁坝和顺坝。在侵蚀沟很活跃的“V”形切沟、冲沟上游及荒坡中的浅沟,以建谷坊为主结合闸沟植树;在一般较大冲沟内,结合果树台田,多采用淤地坝的治理形式;在上游集雨面积较大,流域内有蓄水,灌溉防洪要求的可建塘坝;流域内有护岸、防洪要求的地段结合沟滩植树造地,大多采用取砌石丁坝和沙石混保顺坝的治理措施。这些构成了综合治理群体,发挥各自特有的防治与利用功能。

5 作业路修建模式

先修路、后台坡是近几年流域治理普遍采取的施工方法,作业路多是呈“S”形迂回上山,路面宽约4 m,路长3 000~5 000 m,为流域治理和发展生产提供便利条件。

6 结语

上述治理模式坚持了因地制宜,综合防治、立体开发、突出效益的原则。基本满足了小流域内的生态、经济建设需要。为今后流域内的商品生产和经济繁荣打下了坚实基础。

[1]薛瑞花,高淑清.山区小流域综合治理的模式[J].东北水利水电,1996(03):35-37..

[2]杜毅斌.试论马家楼流域的综合治理[J].水土保持,1981(06):36-38.

[3]欧阳梦群.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刍议[J].中国水土保持,2003(06):33-35.

[4]郝明德,党廷辉,谢永生.黄土高原沟壑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措施探讨—以长武王东沟水流域试验示范区为例[J]. 中国水土保持,2005(02):43-44.

猜你喜欢

建昌县植树坡面
深水坡面岩基础施工方法
植树
植树真快乐
建昌县水栒子园林苗木培育与紫草间作高效经营技术
【辽宁】建昌县农业农村局召开2019年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启动会议
植树鸟的来信
冲积扇油气管道坡面侵蚀灾害因子分析
超音速流越过弯曲坡面的反问题
建昌县农村经济发展的金融支持浅议
水土保持与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