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建设

2014-04-02汪廷梅

黑龙江水利科技 2014年1期
关键词:水源水土保持部门

汪廷梅

(毕节市七星关区水土保持委员会办公室,贵州 毕节 551700)

试论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建设

汪廷梅

(毕节市七星关区水土保持委员会办公室,贵州 毕节 551700)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类活动日益频繁,对于生态环境的破坏日益加剧。当前生态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国家重点治理对象,并且着力于生态环境建设工作,开发了多重生态环境建设项目。在众多的生态环境建设项目中,水土保持工作则是重点,它在生态环境建设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文章分析两者之间的不同以及联系,梳理两者之间的关系,为有效的含水土保持以及生态建设工作做理论指导。

水土保持;生态资源建设;生态环境;建设

1 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建设的区别

1.1 概念有差别

为了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水土保持”以及“生态环境建设”两个概念被引入到国家相关政策中。

对于水土保持工作,有关法律法规明确地定义:水土保持是指对自然因素和人为活动造成水土流失所采取的预防和治理措施。主要涉及预防、治理以及成果管护3个层面。预防主要是针对一些尚未造成水土流失或水土流失状况较轻的地区,在这一地区除了要采取植物、工程等技术措施外,还要加大水土保持宣传,激发地区人民的积极性以及保护意识。而治理则是针对已经发生水土流失现象的地区,这一地区会采取植物、工程以及耕作措施等进行治理。成果管护是水土保持工作的最后一个步骤也是非常关键的环节,它可以有效巩固水土保持工作的效果[1]。

生态环境建设是指对已经退化或被破坏,正在退化或遭受破坏的生态环境通过人为措施进行生态恢复(通过预防保护,依靠自身调解),生态修复(辅助人工措施)和生态重建(完全依靠人工措施),从而使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得到控制,使生态系统内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重新趋向平衡,达到一种相对平衡的状态,使人类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趋于协调。

1.2 涉及范围不同

自然环境由多个生态系统构成。水土保持所对应的范围则是土地生态系统,具体的保护对象是水土资源,内容较为具体,且范围较窄。而生态环境建设将自然环境中的所有的生态系统包括在内,所保护的对象涵盖了整个自然环境,范围极为广泛,内容也非常复杂。

1.3 具体治理措施不相同

当前,对于水土保持工作,所采取的措施有3类:工程措施、植物措施以及耕作措施。由于生态环境建设涵盖了水土生态系统,所以具体措施也包括水土保持的众多措施,此外,还有生物防治措施、生态移民措施、化学防治措施等多方面措施。其中生物防治措施是基于生物链条生存法则,利用该法则将动物种群的数量进行有效的控制[2]。

1.4 行业管理部门不同

由于两者的具体范围不同,对应的行业管理部门也有所差别。例如,水土保持工作直接隶属水保部门,由该部门进行管理。而生态环境建设所对应的行业管理部门较为多样,不仅包括水保部门,还有水利、林业、农业、环保、旅游等多个部门。这些部门各自都有具体的管理重点,但都是为生态环境建设提供保障。

1.5 项目前期工作所依据的规范不同

水土保持和生态环境建设项目由于行业不同,项目前期工作所依据的规范和采用的投资概算标准有所不同。水土保持部门进行的水土保持工程和生态工程建设项目都是依据水利部颁发的规范性文件,投资概算采用水利部有关文件进行。其他部门进行的生态环境建设项目在依据本行业规范性文件的基础上,参照其他部门的标准,有些指标根据各地实际情况自行确定。

2 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之间的联系

在生态环境中,水与土两者是其最基本的构成要素,人类的生存以及发展离不开水源以及土壤。水源滋养人类生命,土地给予人们种植粮食以及居住的平台。两者之间的相互配合构成了一个基本的生态系统,使得人类在这个生态系统中得以延续。但是随着人类活动的日益频繁,对自然资源的开采以及利用越来越没有节制,导致了水土资源遭到严重的破坏,进而导致水土流失现象的发生。水土流失会直接造成地面完整性被破坏,土壤的肥力下降,土地硬化以及沙化,加剧干旱等自然灾害的发生,导致原有的生态系统失衡,即生态系统被破坏。当前,人们已经认识到水土流失的危害,因此,大力研究保护措施,以改善水土流失情况。通过措施的采取,不仅可以改善水土流失情况,调整水土关系,还可以重塑生态环境,使生态环境向良性循环转化。因此,水土保持工作是改善生态环境的一个重要内容。

2.1 水土保持是生态环境建设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复杂,且由于跨纬度范围大,导致气候多变。而水土流失情况不仅是由于人为因素,地形以及气候也是造成该情况的重要客观因素。具体来说,我国的地形主要以山川、丘陵为主,境内高差悬殊,生态环境多样,其中高山丘陵的面积约占我国国土总面积的2/3,森林覆盖率极低,且分布不均。总之,以山地丘陵为主的地形、分布不均的森林覆盖以及干旱半干旱的气候为我国的水土流失埋下客观风险。因此,水土流失成为影响我国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因素,为了改善生态环境情况,就必须要加强水土保持工作,它成为生态环境建设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2.2 水土保持是生态环境建设的前提

土地与水源是生态系统的重要构成要素,人类的生存离不开这两者。例如,土地能够为人类以及各类动物提供居住地,为植物提供营养,为发展农业提供土壤。而水源则是人类生存的基本要素,纵观人类发展史,人类文明大多起源于河流水源等地,它是构成人类生命的重要元素。因此,只有有了水源以及土壤,人们才得以生存与繁衍,此外,陆地上的一切可更新资源也离不开水源与土地。由水源土地形成的地貌、植被、土壤等环境要素与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构成了一个高度综合的生态系统。只有各要素之间各自完整且完美配合,才能够确保生态系统的完整。可见,水土流失现象的发生会导致生态系统失衡,而只有做好水土保持工作,才能够协调好生态系统中各要素的关系,最大程度地建设好生态环境。

2.3 相同的对象、目的

水土保持具体控制的对象就是水土流失现象,生态环境建设应对的对象则是生态污染现象。而综合来看,两者虽然范围有大小,但是都是属于自然环境的范畴。因此,两者所要治理以及保护的对象就是自然环境,最终的目的也都是有效遏制生态环境污染情况,保护生态环境以及自然资源,还人类一个舒适、健康以及生态化的生活环境。

3 结 语

从文中可以得出,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建设既相互区别又互为关系。简单来说,水土保持是生态环境建设的组成部分,整治范围以及采取方法较生态环境建设工作小,而生态环境建设则是一个涵盖面广、涉及内容复杂的综合性环境保护工作。但是两者有一个重要的目标,就是要通过一系列措施的采取达到保护环境与保护自然资源的目的,最终为人类创造一个美好的生活环境。因此,在具体实施时,首先要认清两者的区别以及联系,使用科学的方法,相互结合以及促进,使其共同发展,通过水土保持工作推动生态环境建设,透过生态环境建设促进水土保持工作。总之,通过两者结合,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大自然。

[1]谢建辉,沈家安.小流域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的探索之路[J].水土保持研究,2000,7(09):125-128.

[2]李景保.谢炳庚.论湖南水土流失对水旱致灾能力的放大效应[J].水利学报,2000(08):46-50.

1007-7596(2014)01-0135-02

2013-11-21

汪廷梅(1980-),女,贵州毕节人,工程师,从事水土保持工作。

S157

B

猜你喜欢

水源水土保持部门
联合监督让纪检部门不再单打独斗
水土保持探新路 三十九年写春秋
保护水源
《水土保持通报》征稿简则
水土保持
南水源头清如许
哪些是煤电部门的“落后产能”?
水土保持
医改成功需打破部门藩篱
寻找水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