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药治疗结肠息肉体会

2014-04-02

河北中医 2014年6期
关键词:息肉腹痛结肠

陈 娜 陈 东 张 蕾

(河北省景县人民医院内科,河北 景县 053500)

中医药治疗结肠息肉体会

陈 娜 陈 东1张 蕾2

(河北省景县人民医院内科,河北 景县 053500)

结肠息肉;中药疗法;辨证论治

结肠息肉是临床常见的结肠疾病,因有癌变倾向而日益受到临床重视,组织学上分为肿瘤性和非肿瘤性,具有发病年龄广、癌变率高的特点。目前关于结肠息肉的病因病机,无论在西医学还是在中医学方面,尚无统一定论。西医多认为吸烟、饮酒、体质量指数、胆囊疾病史、家族史与结肠息肉发病有密切关系,在饮食上高脂肪摄入、低纤维饮食也是导致结肠息肉发生的原因之一。中医学对结肠息肉的描述最早见于《黄帝内经》,《灵枢·水胀》载:“肠覃何如?岐伯曰:寒气客于肠外,与卫气相搏,气不得荣,因有所系,癖而内著,恶气乃起,息肉乃生。”根据其临床表现,可归属于中医学肠癖、肠覃、泄泻、便血等范畴,并采取辨证论治、外治及单方验方等综合疗法治疗,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体会如下。

1 病因病机

中医学认为,结肠息肉病位在大肠,其发病多以脾虚为本,与肝、肾关系密切;湿热、寒湿、湿浊、痰浊、瘀血等证候要素为标。脾胃居于中焦,助纳谷、腐熟,司运化。若脾胃素虚,加之饮食不节等诱因,易使脾失健运,气机不利,经脉阻滞,瘀血浊气互作而导致本病。或病情迁延,脾气受损,脾阳不运,日久脾病及肾,脾肾阳虚,清阳下陷,水湿不化,寒湿阻滞,下注大肠,而致腹痛、泄利。或忧思恼怒,导致肝郁气滞,脾运失司,升降失常,湿热邪毒内侵,致痰湿内生,病情反复发作。或过食肥甘,热毒蓄积胃肠,可致腑气不利,气血凝滞,壅而化脓,而为下痢后重。本病虚实夹杂,但“脾虚” 是本病的病机重点,湿热、寒湿、湿浊、痰浊、瘀血则是主要的病理因素。

2 辨证论治

2.1 脾肾阳虚型 证见腹泻常于晨起发作,兼见完谷不化,不思饮食,食不消化,或久泻不愈,腹痛喜温,腹泻、黏液便或脓血便、里急后重,便后稍减,精神倦怠,怯寒肢冷,头晕耳鸣,腰膝痠软,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治宜健脾益肾,温阳化湿。方用附子理中汤加减。药物组成:制附子30 g,人参30 g,白术15 g,炮姜15 g,炙甘草30 g。

2.2 脾气虚弱型 证见口淡无味,纳呆食少,食后胀甚,腹痛隐隐,大便溏薄,或带黏液,时作时止,肠鸣泄泻,四肢乏力,形体消瘦,舌淡苔白腻,脉缓。治宜健脾益气,除湿升阳。方用补中益气汤加减。药物组成:黄芪20 g,党参12 g,白术10 g,陈皮10 g,升麻5 g,柴胡5 g,甘草10 g,扁豆20 g,枳壳10 g。加减:便秘者加生大黄(泡服);泄泻甚者加石榴皮、山药;腹痛甚者加白芍药;肛周下坠甚者重用黄芪;湿热征象重者加黄连、白头翁、葛根。

2.3 肝郁气滞型 证见肠鸣腹痛,常因忧郁恼怒或精神紧张等情志失调而反复发作或加重,舌苔薄白,脉弦滑。治宜疏肝解郁,行气止痛。予六味木香胶囊(江西仁丰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10940008)4粒,每日2次口服。

2.4 湿热积滞型 证见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里急后重,或便秘,肛门灼热,身热,口干苦,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或弦数。治宜清热利湿。方用葛根芩连汤加减。药物组成:葛根10 g,黄连5 g,黄芩10 g,茯苓10 g,蒲公英20 g,薏苡仁20 g,槐花15 g,地榆15 g。加减:大便秘结为主者加枳实、厚朴、槟榔、瓜蒌仁;夹食滞者加神曲、麦芽、山楂;湿重于热者,证见胸腹满闷,口不渴,或渴不欲饮,舌苔微黄厚腻,脉濡缓,合平胃散燥湿宽中;瘀血加丹参、赤芍药。

3 外治法

3.1 灌肠法 ①6%明矾液注射液50 mL,保留灌肠,每日1次;②中药保留灌肠:乌梅12 g,五倍子6 g,五味子6 g,牡蛎30 g,夏枯草25 g,浮海石10 g,紫草12 g,贯众12 g,甘草10 g;或黄连10 g,黄柏15 g,白头翁20 g,三棱10 g,莪术10 g。大便次数增加加五倍子6 g;腹部胀痛加厚朴10 g;乏力明显加黄芪30 g[1]。浓煎取汁150~200 mL,50 mL保留灌肠,每日1次。

3.2 注射疗法 适用于小儿无蒂直肠息肉。药物:6~8%明矾注射液或5%鱼肝油酸钠。操作:患者侧卧位,局部消毒,在肛镜下找到息肉,消毒,将药液0.3~0.5 mL注入息肉基底部位。为防止便秘,予麻仁润肠丸(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同仁堂制药厂,国药准字Z11020159)1丸,每日2次口服。

4 单方验方

4.1 苦参煮鸡蛋[2]苦参40 g,鸡蛋3个,红糖40 g。苦参水煎取汁250 mL,加入鸡蛋、红糖同煮,待熟后去鸡蛋壳,连汤一起服用,每日1次,连续7 d。

4.2 香蕉蒸冰糖[2]香蕉2根,冰糖适量。香蕉去皮和冰糖一起放入大碗,加少许开水150 mL,上笼蒸1 h即成。

5 典型病例

孙某,男,56岁。2012-05-11初诊。便秘5年。患者5年来便秘反复发作难忍。长期服用泻药(具体用药不详),效果不佳。刻诊:腹胀腹痛,口干,面红心烦,小便短赤,大便干,排便困难,3~5 d 1次,舌红苔黄,脉滑数。行电子肠镜检查示结肠多发息肉,结肠黑变病。西医诊断:结肠息肉,结肠黑变病。中医诊断:便秘。辨证为湿热内蕴,津亏肠燥。治宜清热利湿,泻热导滞。处方:制大黄9 g,枳实12 g,芒硝9 g,厚朴10 g,瓜蒌12 g,火麻仁12 g,紫豆蔻12 g,紫苏子10 g,莱菔子15 g,甘草10 g。7剂,每日1剂,水煎取汁300 mL,分早、晚2次口服。7剂后二诊,患者诉药后腹部胀满明显缓解,口干较前缓解,纳可,寐安,小便可,大便稍干,1~2 d 1次,舌红,苔薄黄,脉弦滑。上方去芒硝,加杏仁10 g、当归10 g,继服14剂。14 d后三诊,患者已能顺利自行排便,质较前变软,成形,日1次,腹胀时有,无腹痛。麻仁润肠丸,1丸,每日2次口服,服用1个月,巩固疗效。随访3个月无复发。

按:该患者便秘5年,其脾失健运,升降失司,故湿热蕴结,肠道塞滞,瘀血浊气互作而生息肉;加之患者长期服用泻下药物,致肠内津液极度亏损,燥屎结于肠内,数日不下,故而腹胀腹痛。初诊因大便秘结不下,急则治其标,故予大承气汤峻下热结,酌加瓜蒌、莱菔子、紫苏子调畅气机。二诊大便稍干,1~2 d 1次,故润肠与泄热并举,加杏仁、当归开结润肠,泻热通便。三诊症情稳定,继予养阴润肠,调畅中焦气机善后。该患者全程运用制大黄缓缓泻之,以达通腑而不伤气、泄浊而不损液之效。本例养血润肠,通腑泻热并用,佐以宣肺、 理气、 清热之法,通补兼施,重在恢复大肠传导功能,以达到大便通畅的目的。

小结《景岳全书·杂证谟·泄泻》有云:“气遂泻去,气去则阳更衰,阳衰则寒从内生。”患者肝脾不调,从而发生腹痛腹泻,久泻可导致脾气虚弱,清气不升,化湿内生,而成脾虚夹湿,而湿胜则能生寒,阳气因寒所以日败,而成脾肾阳虚。通过总结我们发现,无论是息肉发生、大小、年龄、病理恶性程度,均有随着脾肾阳虚型、脾气虚弱证、肝郁气滞型、湿热积滞型4种证型有一定的动态变化趋势,四者也是相互关联的。因此,在临床防治中应考虑平衡4种证型的综合治疗,以及验方秘方的综合应用。同时,预防也很重要,忌食辛热、油腻、粗糙、多渣的食物,忌烟酒、咖啡;减少增加腹压的姿势,如下蹲、屏气;及时治疗肛门周围其他疾病,保持肛周清洁卫生,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坚持体育锻炼,保持健康体质量,有良好的心态应对压力,劳逸结合,均为有效预防结肠息肉的有效途径。

[1] 刘天基.中西药保留灌肠治疗结肠息肉效果观察[J].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2013,11(2):146-147.

[2] 王彦刚,杜艳如.李佃贵特色调理脾胃病[M].北京:人民军医出社,2011:156-172.

(本文编辑:曹志娟)

《河北中医》杂志愿与您携手共创辉煌

1 河北省景县人民医院CT室,河北 景县 053500

2 河北省景县人民医院体检科,河北 景县 053500

陈娜(1980—),女,主治医师。从事内科临床工作。

R574.620.531

A

1002-2619(2014)06-0837-02

2013-11-27)

猜你喜欢

息肉腹痛结肠
微小RNA在先天性巨结肠中的研究进展
白兆芝治疗胃息肉经验
提壶揭盖法论治热结肠腑所致咳嗽
腹痛难忍:生殖道畸形惹的祸
你真的了解子宫内膜息肉吗
排卵后腹痛,别大意
《诸病源候论》导引系列之“腹痛候”导引法
下腹部腹痛应做哪些检查诊断
ER、PR、Ki-67在绝经后子宫内膜息肉中的表达
经肛门结肠拖出术治疗先天性巨结肠护理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