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吴深涛教授治疗痛证验案2则

2014-04-02冯梦雪

黑龙江中医药 2014年4期
关键词:桃仁红花黄芩

冯梦雪

(天津中医药大学·300073)

吴深涛(1959—),男,医学博士,中医内科学专家,天津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任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代谢病科主任。长期从事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学验俱丰。吴师临床辨证精当,处方简约,擅治疑难杂症。笔者跟师临证,获益匪浅,现将其临床验案2 则介绍如下。

1 旋覆花汤治疗胁痛

温某,男,50 岁。2013年07月19日初诊。

患者有糖尿病病史10年,2 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上腹部疼痛,遂前往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就诊,查上腹部彩色多普勒示:中度脂肪肝,上述症状未明显改善,遂就诊于我院。刻诊:神清、精神可,乏力,右上腹部胀痛,入夜痛甚,时嗳气,双下肢偶麻木,纳欠佳,寐安,二便调,舌暗,苔薄白,脉弦。吴师予仲景之旋覆花汤化裁。处方:

旋覆花15g(包煎)、茜草20g,柴胡15g,当归15g,红花10g,桃仁10g,川楝子10g,黄芩10g,法半夏10g,大枣3 枚,甘草6g 。7 剂。水煎温服。

7日后患者复诊:诉服药后疼痛缓解,前方加郁金10g,枸杞子20g,香附15g,继进7 剂。

三诊:患者诉上腹部疼痛已好转,诸症俱减。嘱继服7 剂,效不更方,以巩固疗效。

按:吴师认为,胁痛一证,当首辨虚实。肝郁气滞、淤血阻络、湿热蕴结所致,乃“不通则痛”;阴血不足而致肝络失养则为“不荣则痛”。此患者诉乏力,右上腹部胀痛,入夜痛甚,时嗳气,双下肢偶麻木,纳欠佳,寐安,二便调,舌暗,苔薄白,脉弦,此乃肝失条达,疏泄不利,横犯脾胃,脾不升清,胃失降浊而致。《金匮要略心典》中记载:“肝脏气血郁滞,着而不行,故名肝着。”胁痛,初病在气,肝气疏泄失调,气机不畅则致胁痛。气为血之帅,气行则血行,故气郁日久,血行不畅,淤血渐生,气阻络痹,不通则痛。《临证指南医案·胁痛》云:“久病在络,气血皆滞”。气滞日久,又恐化火伤阴。《证治汇补·胁痛》篇云:“治宜伐肝泻火为要,不可骤用补气之剂,虽因于气虚者,亦宜补泻兼施。......故凡木郁不舒,而气无所泄,火无所越,胀甚惧按者,又当疏散升发以达之,不可过用降气,致木愈郁而痛愈甚也。”故治疗当治以疏肝理气解郁,兼以祛瘀通络之法。旋覆花汤系出自《金匮要略·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第十一》:“肝着,其人常欲蹈其胸上,先未苦时,但欲饮热,旋覆花汤主之。”处方中旋覆花,性咸、温,入肺、肝、胃经。《药性论》中认为旋覆花能“开胃,止呕逆不下食”;《温病条辨》中记载“旋覆花善能疏通肝络”;《悬解》“旋覆行血脉之淤”。仲景旋覆花汤原方记载为新绛,此方中易为茜草。《本草拾遗》中认为新绛即为绯帛,是染成赤色丝织品的大红帽纬。方中旋覆花下气而善通肝络,茜草活血化瘀。柴胡,疏解少阳半表之邪,黄芩清泄少阳半里之邪,二者相须为用,经腑皆治,具有舒畅少阳气机之效,使得上焦得通,气郁得达,火郁得发。半夏辛开苦降,与柴胡同用,一升一降,使得上下气机畅达。桃仁、红花活血化瘀、通络止痛,川楝子归肝经,行气止痛。当归引药入肝,配以桃仁、红花活血化瘀,配以川楝子行气止痛,配以柴胡疏肝解郁。香附行其中之血,郁金行血中之气。患者年50,已过“五八”之肾气衰,故投以枸杞子以补益肝肾,益精明目。枣、草扶正祛邪,调和诸药。方药对证,何愁病不自瘳?

2 身痛逐淤汤治疗痹症

李某某,女,53 岁,山东青岛人,务农。2014年02月20日初诊。

患者既往糖尿病病史6年,全身皮下多发性脂肪瘤病史10 余年,甲状腺结节病史10 余年。主因“周身阵发性走窜痛10 余年”收入院。患者自诉10 余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周身阵发性走窜痛,或头痛、或腹痛、或四肢痛,痛在肌肤,活动后疼痛可缓解,一般上半月疼痛较重,下半月疼痛较缓。自2000年因子宫肌瘤行子宫半切术后,上述诸症加重。观其形体偏胖,舌淡胖大,苔薄腻,脉沉滑。吴师予身痛逐淤汤合温胆汤化裁。处方:

桃仁10g,当归15g,川芎10g,麸炒枳壳15g,秦艽10g,羌活15g,,地龙10g,牛膝10g,红花10g,甘草10g,醋乳香5g,醋没药5g,陈皮15g,清半夏10g,茯苓20g,胆南星15g,炒芥子10g,槲寄生15g,黄芩12g,防风10g。7 剂。水煎温服。

7日后患者复诊:头痛略缓,但四肢疼痛未明显缓解,予原方去枳壳、胆南星、防风,加木香10g,元胡30g,徐长卿20g。继进7 剂。

7日后三诊:患者诉头痛、腹痛、四肢疼痛较前缓解,方已见效,原方继进7 剂,以巩固疗效,门诊病情变化随诊。

按:经云:“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着痹也。”吴师认为,患者久居沿海潮湿之地,每每劳作之后,体力下降,机体防御机能降低,汗出肌腠,风湿之邪乘袭,注于肌腠经络,滞于关节筋骨,而致气血经脉痹阻,不通则痛,遂发为风湿痹。李中梓《医宗必读卷十·痹》有云:“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吴师颇受叶氏“久痛入络”、“初病气结在经,久则血伤入络”之学术影响,对痹久不愈,邪气入络之证,多用活血化瘀之法。身痛逐淤汤出自《医林改错》,其云:“凡肩痛、臂痛、腰痛、腿痛,或周身疼痛,总曰痹证……因不思风寒湿热入皮肤何处作痛,入于气管,痛必流走;入于血管,痛不移初。”吴师以为怪病多从痰治,且患者体形偏胖,结合舌脉,辨其为痰湿体质,故予温胆汤之化湿祛痰。方中秦艽、羌活祛风除湿;桃仁、红花、当归、川芎活血化淤;乳香、没药理气行血止痛;牛膝、地龙通经络利关节;甘草调和诸药;陈皮、清半夏、茯苓、胆南星、炒芥子行气燥湿化痰,槲寄生通经活络补虚,黄芩、防风清热解表。丹溪有云:自气成积,自积成痰,痰挟瘀血,遂成窝囊。气滞则血凝,气行则血行,二诊时吴师于原方中加入木香、元胡、徐长卿行气化瘀止痛,即是此理。两方合用,标本兼顾,而获桴鼓之效。

猜你喜欢

桃仁红花黄芩
桃仁和酒
红花榜
红花榜
黄芩的高产栽培技术
红花榜
红花榜
张永新:种植黄芩迷上了“茶”
黄芩使用有讲究
不同产地桃仁和山桃仁的微性状鉴别
桃仁高粱粥治好我的瘙痒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