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鲜为人知的几种“饥饿”

2014-04-01王荣华

祝您健康 2014年3期
关键词:饥渴饥饿葡萄糖

王荣华

通常人们认为“饥饿”就是胃里空空没有食物的感觉,实际上并不完全如此。人体的其他部位也会产生饥恶感。

1.皮肤饥饿 人类和所有热血动物都有一种特殊的需求——皮肤触摸。皮肤内分布着许多神经末梢,皮肤受到抚摸后产生兴奋传到大脑,可以满足心理需求,相互的身体接触和皮肤间的摩擦是皮肤不可缺少的一种“特殊营养”。如果皮肤长期得不到抚摸,就会发生“皮肤饥渴”现象而使身心健康受到影响。蕴含抚摸的夫妻性生活、肌肤相亲是防治“皮肤饥渴”的重要手段。婴幼儿尤其需要父母的经常爱抚,如搂抱、身体依偎接触等。儿童缺乏经常的爱抚,容易变得呆滞孤僻,或者好怒、易激动,智力发育差,身体也瘦弱矮小。

2.肌肉饥饿 不经常活动的人,由于新陈代谢降低,肌肉组织逐渐被脂肪组织和结缔组织所替代,肌肉将变得松弛无力,能动性减退,甚至发生肌肉萎缩,医学上称为“肌肉饥饿”。伏案工作者和老年人易于发生。解除肌肉饥饿的最佳方法是进行日常的体育锻炼,使肌肉参加活动,让肌肉变得粗壮结实。

3.视觉饥渴 众所周知,人的眼睛就像一个自动扫描器,每两三秒就要移动一次目光,而每移动一次总是要摄得某些具体特殊“欣慰”的信息,否则,长久性视野单调就会出现“视觉饥渴”,甚至罹患“视觉饥渴症”。而许多现代建筑把同色、同形及同感的东西组合在一个平面或视野范围中,如大厦墙面成片清一色的瓷砖,一条街无数格式化的窗户。在这种单调环境中工作和生活的人们,会渐渐诱发程度不同的“视觉饥渴症”,其具体症状为心情压抑、情绪烦躁、行为拘谨、身体疲乏懒散等。

4.大脑饥饿 大脑长时间紧张工作,或处于封闭的缺氧环境,便会渐渐变得注意力不集中,头昏脑涨。其原因之一是脑营养不足,谓之“大脑饥饿”。大脑喜欢氧气和葡萄糖,是全身最耗氧的器官。所需氧气和葡萄糖量约占全身总需求量的20%,脑力劳动者消耗量更大。如果人体血糖过低,就会导致大脑功能失常,严重者甚至发生昏迷。葡萄糖主要来源于一日三餐吃进的碳水化合物,如大米、面粉、杂粮、薯类等食物。除此之外,蛋白质、脂肪作为补充必需氨基酸和脑磷脂的原料也必不可少。为使大脑正常工作,人们应注意环境的空气清新,按时进餐,以防大脑挨“饿”。

5.性饥饿 一个人在性成熟以后,如果较长时间没有性活动,会在心理和生理方面产生对性生活的渴望,临床上称之为“性饥饿”,也称“性饥渴”。如果长期得不到缓解,就易产生性紧张,出现烦躁、抑郁、记忆力下降、失眠、神经衰弱等症状。

6.精神饥渴 人的精神有两种状态,一种是精神欲求得到了相应的满足,另一种是精神欲求得不到应有的满足,于是罹患“精神饥渴症”。防治精神饥渴的主要处方是:经常浏览和翻阅图书资料,关心家事、国事、天下事;加强人际交往,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充实社会生活内容;进行自我心理调节,关爱他人,实现人际关系正常化。康德说过,人生最美好的东西就是工作。精神饥渴时,若以创造性劳作治疗则是很好的方法之一。

(编辑 林 妙)endprint

猜你喜欢

饥渴饥饿葡萄糖
向着“零饥饿”的目标
我是一块铁
葡萄糖漫反射三级近红外光谱研究
糖耐量试验对葡萄糖用量的要求
葡萄糖对Lactobacillus casei KDL22发酵及贮藏性能的影响
回忆饥饿
多发性肺硬化性血管瘤18~F-脱氧葡萄糖PET/CT显像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