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补牢”莫待“亡羊”时

2014-04-01刘景彩

河南电力 2014年6期
关键词:淳于柴火大火

_刘景彩

《战国策·楚策四》所说的“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的成语故事,常被用于出现安全问题或发生事故后采取纠正和补救措施的比喻。如果以此为鉴,对于国家财产或企业损失犹可“亡羊补牢”的话,但对这样那样的疏忽麻痹或违规违章造成的人身伤残乃至不能还原的宝贵生命,就不会再有“亡羊补牢”的机会了。

综观当今国内外发生的各类事故,无一不在警示我们,一个细小的失误或一念之差,都可能导致难以预料的后果,或造成经济财产损失,或伤害人的生命,或带来无法弥补的身心创伤。在预防事故问题上,存在这种寄希望于“亡羊补牢”思想的领导和安全管理者还为数不少。由此,笔者想到“曲突徒薪”的历史故事。汉·桓潭《新说·上见证》中讲到:一天,淳于髠来到邻居家,见其厨房炤口突出,柴火紧贴炤口堆放,便警告说这将有着火的危险,并建议把烟囱改弯曲,把柴火搬走。谁知邻居竟将此忠言当成耳旁风。不久,果然引起一场大火,在众邻里帮助下才将大火扑灭。事后,这位邻居设宴感谢众人,唯独没有请淳于髠。在他看来,众救火者才值得感谢,而事发前提出警告者则不在此列。

作为关系国家经济命脉和能源安全的电力企业,技术结构复杂,智能化、精细化程度越来越高,一个环节稍有不慎,都会 “失之毫厘,差之千里”。一些隐患和意外发生前,往往只是暴露出蛛丝马迹,如果不细心观察,很难发现。这就要求我们牢记“曲突徒薪”的深刻教训,常存对“忽微之患”的警惕之心,从细微之处杜绝隐患。

笔者以为,唯有从思想上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和“隐患不除,事故终究要发生”的防患意识,时刻把安全放在首位,以对生命、对家庭、对他人、对企业高度负责的态度,自觉遵章守规,让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的暮鼓晨钟常敲,就一定能实现安全生产的可控、在控、能控,避免出现“亡羊补牢”的被动局面,确保电网长周期安全稳定运行。

猜你喜欢

淳于柴火大火
“大火”星——心宿二
安全行
父亲的柴火 母亲的年
弄柴火
哈尔滨“8·25”大火 烧出了什么
弄柴火
面对一场大火
妈妈菜的柴米油盐——兼品二毛《妈妈的柴火灶》
大火中的家——灾
汉北海淳于长夏承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