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内窥镜室医院感染的预防控制措施

2014-04-01王艳凤郝凤杰宋文玲任秀英孙绍杰冯秀娟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14年3期
关键词:腔道消毒液内窥镜

王艳凤,郝凤杰,宋文玲,任秀英,孙绍杰,冯秀娟

(1.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胃镜室,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3;2.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手术室,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3)

内镜检查已经广泛应用临床,随着内镜微创手术治疗技术的深入开展,引发的内镜传播疾病也在不断增加了,对内镜的清洗消毒效果也引起大家的关注,我院为加强胃镜、肠镜的医院感染进行规范化的管理,也避免因内窥镜清洗消毒的不足引发医源性感染,现将内窥镜室医院感染的预防控制措施介绍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调查对象

选择2012-12~2013-12内窥镜室接受胃镜及肠镜检查的患者及相关工作人员等。

1.2 方法

患者检查前进行健康宣教,医疗告知、遵循知情同意原则,进行术前问卷、术后回访;器械方面进行生物学监测。

2 结构、布局安排与建立管理制度

2.1 结构、布局进行合理化安排

严格按照操作规范进行清洗消毒,胃镜、肠镜的清洗消毒效果进行生物学监测,合格率100%,措施得当。

2.1.1 内窥镜室布局要合理化,按要求设有:独立的候诊室、诊查室、洗消室、内镜储藏室或储藏柜。保持各诊室室内整齐、清洁、空气流通。

2.1.2 诊察室面积>20m,保证检查能够360°转动。

2.1.3 配备消毒、吸引、供氧、抢救药品 。

2.1.4 不同类型的内镜应分室或分段进行检查。

2.1.5 地面平滑,每天进行地面消毒。

2.2 建立健全管理制度

2.2.1 严格按照 2004版《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和《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等国家有关的科学实用的管理制度进行工作。

2.2.2 制订内窥镜室可操作性的、科学的医院感染控制制度、岗位职责、技术操作规范及操作流程等,并配备了一体化清洗消毒设施。

2.2.3 发挥有效的质量监控,定期督查各项制度的落实,形成以制度管人,以制度约束人。

3 室内环境的管理措施

3.1 室内应有换气设备保证空气流通,空调滤网、排风扇叶片定时清洗,空气培养达到二类科室标准200cfu/m3。

3.2 设备、诊查床、办公物体表面用0.5%含氯消毒剂擦拭。

3.3 医疗垃圾分类。

3.4 减少人员流动,二次候诊。

3.5 每天工作结束后对室内环境物体表面 进行终末消毒,以减少空气细菌的数量。每周进行一次彻底的清洁、消毒。

4 工作人员防护措施

4.1 加强内窥镜室工作人员的培训,对从事本专业人员要提高防护意识,应接受内镜清洗消毒培训、职业安全防护的培训、医院感染相关知识的培训,熟练掌握胃镜、肠镜设备及其附件的清洗、消毒、灭菌工作,在维护保养方面还要加大培训力度,以保证器械清洗消毒灭菌工作达标。

4.2 实行标准预防:手卫生,戴口罩、面罩、护目镜、防渗透围裙。

4.3 消毒液加盖,有强排风装置,有消毒液外溢处理措施。

5 血液传播感控-内镜消毒措施

5.1 内镜清洗消毒严格按照消毒技术规范进行操作,首先床侧清洗,内镜卸下后送消毒间进行清洗、酶洗、清洗、消毒、漂洗、干燥、储存。

a清洗:首先对内镜进行测漏,先用流水清洗内镜内表面和内镜外表面上的黏液、血液,再用含酶清洁剂反复刷洗并用水枪冲洗每个管腔内壁。

b消毒:把内镜从酶液取出后,放在清水槽内再次清洗,用气枪吹干内、外管道,然后浸泡于高水平消毒剂中,用管道灌流器将消毒剂注入管腔,如;吸引/活检管腔和注气/注水管腔,严格按照所使用消毒剂规定的时间持续浸泡。

c漂洗:选用自来水、过滤水或无菌水对内镜镜身及各管腔进行终末充分漂洗。

d干燥:消毒后的内镜于储存前用气枪进行干燥。采用酒精灌注各插入管道和管腔内部,再用气枪吹干。

e储存:垂直悬挂在镜柜内,降低漂洗水中微生物再次污染内镜。内镜储存柜应保持干燥,空气净化,循环消毒。

5.2 清洗的重要性 :随着内镜洗消理念的不断更新,对内镜管腔的裂隙、不平的表面产生的生物膜,又提出更高的要求,生物膜影响消毒剂的穿透,造成消毒失败。所以合理的消洗可缩短消毒剂浸泡时间,提高消毒的效率和效果。

5.3 选用多酶清洁剂:可分解蛋白质等污物,完全冲洗所有管腔并保持足够接触时间,用新配制的多酶清洁剂,每清洗一条内镜后更换。

5.4 消毒剂的选用:2%戊二醛在20℃下消毒20min,或2%万金医用器械消毒液浸泡10min。将内镜完全浸泡高水平消毒剂中,确保所有的管腔都充满消毒液。

5.5 漂洗:高水平消毒后,用灭菌水、过滤水、或自来水对内镜进行漂洗,并冲洗管腔,以防止残留的消毒剂对病人产生不良反应。

6 内镜腔道消毒措施

6.1 全程腔道循环灌注,腔道实时监测。

6.2 有力适度的洗消压力,才达到有效洗消的目的。

6.3 有专用的腔道洗消连接器。

6.4 与内镜衔接紧密,保证腔道有效灌洗。

6.5 内镜完整性的监测。

6.6 测漏系统完好,及时检漏。

7 患者检查前筛查措施

7.1 进行内镜诊疗前需对病人做HBsAg、抗-HCV、抗-HIV、TP筛查,详细询问病史,是否有传染病史,对传染病患者,采取有效防控,阻断传染源。

7.2 已知特殊感染的患者及检测出阳性者,使用专用阳性

胃镜、肠镜以及专用的消毒槽,做好消毒隔离工作。医务人员必须采取防护措施,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

8 监督管理措施

8.1 根据工作量配备足够内镜消毒人员,实行岗位责任制。

8.2 制定并不断改进培训计划,针对科室具体情况实施,整改,强化内窥镜室医护人员对医院感染的预防控制意识。

8.3 加强工作人员技术操作、感染知识的培训,规范内镜清洗消毒的操作程序和方法,预防交叉感染。

8.4 一次性物品如;一次性活检钳、注射针、息肉勒除器等严禁重复使用。

8.5 每天工作前对使用中的消毒剂浓度进行有效浓度监测,发现浓度不合格及时更换。

8.6 由院内感染进行生物学监测,一月一次附件监测、三月一次内镜、消毒液效果监测,全年共迎检9次,省里疾控及监督所监测2次、市里疾控及监督所3次、院里4次均合格。合格标准为:细菌总数<20cfu/件,无致病菌。

内镜检查直接接触病人体腔和粘膜,因此,对内镜的清洗消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消毒是否可靠直接关系到病人的安全,做为内镜工作人员必须严格掌握内镜清洗、消毒、灭菌技术,必须掌握医院感染知识。由于内镜器械结构复杂,清洗及保养需要专职人员来做,这样才能对清洗时间和质量得以保证。内镜最终的清洗消毒质量取决于操作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环节都制约着下一个环节的质量好坏,这些需要我们有一个规范的流程,严格的执行力。做为管理者,对医院感染控制不但需要结果监测、过程监测更重要。

猜你喜欢

腔道消毒液内窥镜
负压创面治疗在经胸乳入路腔镜甲状腺切除术中的应用研究*
一种具有附加内窥镜功能的医疗管
电子内窥镜临床评价要求探讨
内窥镜技术研究进展
84消毒液
腔道止血器对大鼠肛管创面止血效果的实验研究
可加消毒液的拖把
腔道介入治疗慢性前列腺炎临床疗效观察
84消毒液的安全使用
鼻内窥镜在分泌性中耳炎治疗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