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梦”语境下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问题探析

2014-04-01安小文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者中国梦马克思主义

安小文

(赣南师范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西 赣州 341000)

青年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青年是生产力和社会发展中最积极、最富有创造精神的因素,可以说,谁掌握了青少年,谁就掌握了国家的前途和方向。[1]“中国梦”的实现最根本的是要靠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不懈奋斗。因此,应从意识形态领域、从培养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全副武装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角度、从培养社会主义合格接班人的层面推进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作。2013年5月4日,习近平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的讲话中提出:“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实现我们的发展目标就有源源不断的强大力量。”“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中国梦是国家的、民族的,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中国梦是我们的,更是你们青年一代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终将在广大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2]

一 中国梦与高校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关系

根据2007年团中央颁布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实施纲要》指出,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就是在广大青年中培养和造就一大批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的马克思主义者,而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有特定的内涵,它包括各级各类学生干部、学生社团干部、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理论学习骨干及在学术科技、文化体育等方面成绩突出的优秀学生,具有共产主义坚定信仰,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牢固树立共产党执政地位与方针,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理念,具有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理论知识水平,具备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具有坚强意志的有为青年。实现中国梦与高校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有机结合,无疑是当下马克思主义研究者的重要理论担当。

1.中国梦为高校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指引方向。

中国梦是新时代一面新的旗帜,是与马克思主义一脉相承的理论,它是建立在爱国主义与集体主义的基础上,将个人的发展与国家的发展紧密相连。中国梦的基本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这对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培养工作起着重要的指引和强化作用,高校应教育引导广大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坚定“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用中国梦引领青年马克思者树立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习近平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研讨班上特别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这条道路是无数先辈艰辛探索才找到的实现“中国梦”的唯一正确道路,高校应从培养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接班人的角度出发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

2.中国梦对高校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提出人才需求。

人才强国梦是中国梦的核心内容,李源潮在《中国也有一个可以追求的梦》中说道:“现在世界上不仅有一个西方的‘美国梦’,也有一个东方的‘中国梦’,我们热忱欢迎世界各国的专家来华工作,分享中国的发展机遇,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3]这正是以人为本、尊重人才的“人才梦”。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改革的推动,更需要科技和人才的力量,中国梦的价值维度就是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党的十八大明确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涵之中”。高校作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战略基地,更要以实现中国梦为导向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加强高校育人观念的改革和创新,增强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精神力量和社会责任感,注重人的全面发展。通过高校的发展造就大批创新型人才,推动创新型国家建设,是我们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国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一条重要途径。

3.中国梦要求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树立坚定的政治信仰。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4]当前,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也就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它决定了民族复兴的宏大目标能否实现,这就要求必须加强高校对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加强“四信”教育,即“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的信念,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信心,对党和政府的信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先进的政治信仰是实现中国梦的前提,广泛开展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理想信念教育,既是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要求,又是将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团结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下的要求。

4.中国梦要求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开拓创新并勇于实践。

党的十八大首次把创新驱动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明确提出到2020年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幅度上升,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创新和改革是实现中国梦的前提。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创新包括制度创新、理论创新、思想创新、科技创新等等。高等院校是国家创新系统中重要组成部分。要实现中国梦,要求广大高校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积极投身于中国梦的实践中去,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习近平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强调:“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在为人民利益的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青年马克思主义者要始终坚定理想信念,勇于创新创造,矢志艰苦奋斗,勇担当、乐奉献,心系祖国和人民,要在实现“中国梦”的历程中勇攀高峰,争当排头兵。

二 中国梦对高校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要求

1.经济强国梦要求高校应注重科技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高校是培养当代创新型人才、生产和传播新知识、新思想的重要基地,经济强国梦要求高校在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过程中,调整人才培养目标,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当前高校在科技创新型人才培养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首先,创新教育意识并未贯穿到高校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缺乏科技创新型人才培养体制与模式;其次,高校课程的设置也并没有将人才培养目标与科技创新性人才培养目标相结合。为此,高校应首先在人才培养的指导思想上突出创新,以最新的教育理念即“民主化、开放化、个性化、人本化”的理念统领高校教育的改革与发展。高校应树立“人才强校”理念,一支创新型师资队伍是高校实现培养科技创新型青年马克思主义者队伍的前提基础。高校应制定人才甄选和培养制度,教师职称的评定也应增加创新因素的考量机制。高校应着力建设符合教育客体身心发展规律、具有启发创造精神的课程,构建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

2.政治文明梦要求高校应加强政治文明建设。

“中国梦”语境下政治文明梦是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发展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高校作为一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队伍,理应成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指明了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正确途径。一是积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坚持和不断完善社会主义的民主制度。二是加强社会主义法制,使整个国家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活在法制的轨道上健康发展。三是不断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5]在推进高校政治文明建设过程中应注意以下问题:首先,加强党对高校的领导,是实践“中国梦”的重要内涵。加强党对高校的领导,是高校政治文明建设的前提,同时也是高校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高校各级党组织应将政治文明建设与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作结合起来,将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成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传播者、推动者。其次,加强高校统战工作。统一战线工作是党的总路线和总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是统战工作的重要领域。在新时期,高校统战工作面临一些新问题,如高校统战工作对象逐渐扩大,思想观念呈多元化趋势,统战意识淡薄等,应从思想上重视高校统战工作,从制度上规范以保证其顺利进行。

3.文化兴国梦要求高校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与实践工作。

文化兴国,就是发挥文化在推动社会主义建设全面发展方面、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方面的重要作用,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中指出,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不断增强人们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坚定全社会全面深化改革的意志和决心。[6]党的十八大首次从三个层面以个词概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即国家层面: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层面: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个人层面: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这是历史传承与时代发展的统一,是我们的兴国之魂,是先进文化的精髓,是当代的“文化之魂”。高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阵地,是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重要场所,《意见》强调,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是基础,实践活动是载体。[6]高校应广泛运用各种途径加强对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核心价值观教育,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贯彻到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的全过程。在实践中,理论的宣传要同学生的实际紧密结合,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解读与表达的大众化,把社会主义价值观教育融入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的全过程。

4.美丽中国梦要求高校应加强校园生态文明建设,进而培养具有生态文明意识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

党的十八大提出:“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7]生态文明的建设是实现中国梦的前提。高校在进行校园生态文明建设、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践行美丽中国梦时要注意内容和方法的统一,将中国梦融入校园生态文明建设的全过程。第一,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生态文明意识。第二,以网络教育为载体,营造积极的网络生态文明学习环境,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科学的生态文明观。第三,创建多样的党团文化活动,构建校园生态文明教育体系。

5.天下大同梦要求高校应加强对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和谐世界、和谐中国理念的教育。

胡锦涛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共处一个世界。历史昭示我们,弱肉强食不是人类共存之道,穷兵黩武无法带来美好世界。要和平不要战争,要发展不要贫穷,要合作不要对抗,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是各国人民共同愿望。”[7]和谐世界理念的核心是维护持久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第一,对青年马克思主义者进行和谐世界理念教育有利于使之形成开放、包容的精神,以理性的态度对待世界的一切文明成果,尊重文明的多样性,正确认识和谐中国与和谐世界的关系。第二,和谐世界理念教育有助于增强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忧患意识,增强爱国主义情感。第三,和谐世界理念教育,有助于引导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正确认识和谐世界与和谐社会的关系。邓小平说:“中国现在是维护世界和平和稳定的力量,不是破坏力量。中国发展得越强大,世界和平越靠得住。”[8]经济发展是和谐社会的基础力量,实现经济、政治、文化、生态协调发展是中国为世界做出的巨大贡献,能够彰显出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形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要明确:中国梦不仅是中国的,更是世界的。

三 “中国梦”语境下高校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现实路径

1.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结合“中国梦”内涵进行教学创新,培养彻底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

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与实践,就是如何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过程,高校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阵地,当代青年学生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普及对象和传播者,我们应从“马克思主义政党只有赢得青年,才能赢得未来” 的高度,坚持不懈地在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用生动的形式、鲜活的内容、大众的语言、科学的手段,把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基本观点和最新理论成果与大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和社会实践结合起来,为大学生所理解、接受和掌握,并内化为价值信仰、思维方式和行为指南。作为一个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必须要把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会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解决问题,而这些能力的习得,最主要的途径就是接受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教育,在高校,这些主要是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实现的,因此,创新教学方式、优化教育环境、体现人文关怀、提高教育者的素质与人格魅力、吸引受教育者的学习兴趣,对于增强教育的实效性具有重要作用。

2.社会培养、学校培养与家庭培养相结合,培养连续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

在个体的社会化过程中,家庭教育发挥着基础性作用,学校教育发挥着主阵地作用,社会教育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平台和依托,三者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形成的教育合力培养了大批人才。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作理应形成以学校培养为核心的“三位一体”培养模式,从《“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实施纲要》所指向的对象看,高校是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主阵地,高校具有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专门机构和专门人员,同时,这时期的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具有很强的可塑性,通过一定的教育与锻炼,可以成为优秀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因此,第一,高校应发挥自身的教育特点与优势,重视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作,尊重受教育者的成长规律,解决受教育者的实际需要,扩大培养范围,增强培养力度,致力于提高受教育者的思想道德素质与理论素养水平。第二,要加强家庭与社会培养力度,家庭教育给了个体最重要、最基本的衣食住行的技能和知识,养成了他们最基本的生活习惯、语言和言语沟通本领,培养了他们对生活、对他人的情感以及人格等最基本品质。[9]因此,家庭教育对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培养工作的作用主要体现为培养了个体的学习习惯与人格特征,形成了个体最初的世界观和品质,这为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打下基础。第三,社会培养的作用。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作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因为从人才发展规律看,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理论到实践的不断反复的过程,而实践的检验往往需要在社会的大背景下,从教育目的看,人才的培养最终还是需要为社会做贡献,因此,社会培养对青年马克思主义培养工作尤为重要。总之,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要发挥社会培养、学校培养、家庭培养的合力,培养连续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

3.加强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培养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

“信仰是指人们对某种事物或思想、主义极度尊崇和信服,并把它奉为自己的精神寄托和行为规则,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精神活动。”[10]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崇高的信仰,在当今人们信仰意识越来越强烈的前提下,青年成为各种信仰争夺的目标,在高校对青年马克思主义者进行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是十分必要的,第一,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是维护我国意识形态安全的重要保证,有利于抵御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我国青年的“西化”谋略。第二,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是实现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的需要。中国梦的实现必须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其指导思想就是马克思主义,青年是中国梦的依靠力量,要使青年坚定不移地学习马克思主义、信仰马克思主义,才能真正致力于实现中国梦。第三,将马克思主义信仰和青年自身发展需要相结合。青年个人的成长与发展离不开理想信念,要深入挖掘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方法指导青年的成长,使之成为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1]王瑞荪.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153 .

[2]习近平.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5-5.

[3]李源潮.中国也有一个可以追求的梦[J].国际人才交流,2012(1):1-1.

[4]十八大报告文件起草组.十八大报告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5]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N].人民日报,2007-10-25.

[6]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N].人民日报,2013-12-24.

[7]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N].人民日报,2012—11—18.

[8]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邓小平思想年谱[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309.

[9]杨雄,刘程.关于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教育合作的思考[J].社会科学,2013(1):92-101.

[10]刘忠礼,林志,昊春芳.人生观和价值观新论[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95:75.

猜你喜欢

马克思主义者中国梦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习近平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及对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的启示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的理论与实践探索——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机制建设研究》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在高校宣传思想工作中的作用
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
东北抗联精神与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
美媒:非洲人欲在华追求“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