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的思路建议

2014-04-01朱杰堂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 2014年2期
关键词:独生子女生源心理素质

朱杰堂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河南 郑州 450015)

一、问题的提出

这几年,不少高校先后发生大学生自杀、犯罪等案件,从2006年北京大学研究生因感学业压力过大自缢身亡、2007年中国矿业大学铊盐投毒事件,到2008年中国政法大学学生课堂上持刀砍死教授事件,再到2013年先后出现复旦大学研究生因投毒身亡、南昌航空大学学生宿舍发现一具腐烂尸体事件,以及媒体不时披露的因情感纠葛、考试挂科、家庭不和等原因受挫产生悲观情绪而出现的自残、跳楼等自杀事件,这些匪夷所思的事件说明了大学生心理素质方面出现了问题。心理素质是指人类在长期社会生活中所形成的心理活动在个体身上积淀的心理倾向、特征和能动性。心理素质是以先天的禀赋为基础,在后天社会环境的教育和影响下形成并发展起来的稳定的心理品质。①因此,调查分析大学生的心理素质状况及其成因,寻找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的思路建议,是我们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二、大学生心理素质调查

教育心理学家张大均教授认为心理素质是以生理条件为基础的,将外在获得的东西内化成稳定的、基本的、衍生性的,并与人的社会适应行为和创造行为密切联系的心理品质,它由认知因素、个性因素和适应性因素三个方面构成。②肖汉仕教授认为:心理素质是指人的心理过程及个性心理结构中所具有的状态、品质与能力之总和,其中包括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在智力方面是指获得知识的多少,也指先天遗传的智力潜能,但我们主要强调心理潜能的自我开发与有效的利用;在非智力方面,主要指心理健康状况的好坏,个性心理品质的优劣,心理能力的大小以及所体现出的行为习惯与社会适应状况。也有一些心理学家认为,除智力因素以外,决定和影响人活动的一切非智力因素都可以称为心理素质,亦即保证人们成功地进行各种活动的心理条件的总和。③由于对心理素质的定义各不相同,所以在心理素质的调查研究方面的侧重点也不同。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主要体现在学习、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主要包括责任感、自信心、情绪调节能力、坚强意志、独立性、受挫能力、自我认知和自我接纳。心理素质是个人的心理特征,是一个人在思想和行为上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里倾向、特征和能动性。而且心理素质随着年龄的增长是处于不断变化的。因此心理素质具有相对稳定性、可发展性、综合性和可评价性。

基于上述对心理素质的认识,我们设计了包括31个问题的调查问卷,将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分为8个方面,分别是责任感、自信心、情绪调节能力、坚强意志、独立性、受挫能力、自我认知、自我接纳。问卷采用5点计分法,从非常符合到非常不符合分别给予5~1分的评定。本次调查以郑州市在校大学生为对象,按性别、年级、专业、是否为独生子女、生源五个方面对182人做问卷调查,回收问卷150份,回收率为82.42%,有效问卷146份,数据有效率为97.33%。在有效的146份问卷中,其中男、女生分别为85人和61人;大一、大二、大三、大四年级学生分别为30、37、32和47人;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分别为57和89人;文、理科学生分别为95和51人;城镇和农村来源的学生分别为62和84人。

(一)不同性别大学生心理素质差异比较

本次调查收回的有效问卷146份,其中男生85份,女生61份,男女生各调查项目的平均得分见表1。

表1 不同性别的大学生在心理素质8个方面的平均得分

从表1可以看出,男生在责任感、自信心、受挫能力、自我认知和自我接纳上的平均得分比女生高,说明男生与女生在这五个方面差异显著。在责任感方面,男生高于女生可能是由于男女生受到了不同的教育理念。父母在教育男孩子时就有意识地培养其男子汉的作风,使得许多男生从小就有一种责任感意识,而且男生要承担的东西很多,久而久之,男生的责任感普遍比女生强。在自信心方面,由于从高中开始男生在学习上普遍比女生好,而且大学毕业后找工作时,很多国企偏向要男生,所以大学的男生在自信心方面普遍比女生强。在抗挫能力方面,男生的心理素质也明显优于女生,这也许是和男生的性格有关,男生的性格往往大大咧咧、不斤斤计较,他们的心思普遍不细腻。因此在遇到困境的时候,他们也许会一笑置之,根本不放在心上。再加上男生承担的责任一直都比女生多,经历的事情自然也多,人生阅历积累越多承受事情的能力也越强。在自我认知和自我接纳方面,男生的心理素质也优于女生。这可能是因为女生相对男生而言具有更强的攀比心理,而致使其不能正确认识自己。

从表1中还可以发现,男女生在情绪调节、独立性方面的平均得分相差不大,这说明男生和女生在这两个方面差异不显著。而在坚强意志方面女生得分比男生高,意志包括的方面有很多,对于大学生来说主要包括自制力、做事坚韧的毅力、学习目标明确等。在大学期间,女生的学习成绩普遍比男生好,这是因为女生学习比较认真,自制力比较强,能在大学这个宽松、没人管的环境中认真学习,为了自己的目标不懈奋斗。所以在坚强意志方面,女生的平均分高于男生。

整体来看,男生的心理素质普遍高于女生的心理素质。

(二)不同年级大学生心理素质差异比较

本次回收上来的有效问卷有146份,其中大一学生30人,大二学生37人,大三学生32人,大四学生47人。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在心理素质八个方面的平均得分见表2。

表2 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在心理素质八个方面的平均得分

由表2可知,从心理素质的8个方面来看,不同年级的学生在情绪调节和自我接纳方面存在显著差异。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主要是大学生正处于情绪波动的高峰期和自我接纳的发展期。大一新生对大学生活和学习环境的适应问题以及大四学生对职业道路的选择和未来规划的压力问题都会暂时使大学生的情绪调节和自我接纳达到低谷。在自我认知方面,不同年级的学生差异并不大,这说明进入大学后自我的认知已经处于一个稳定发展的水平,不会再随着年级的增加而变化。在责任心、自信心、坚强意志和独立性方面差异也不显著。概括起来,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成长经历和环境的影响。

从整体来看,大学生心理素质高低表现的趋势为:大二>大三>大一>大四。究其原因,可能是大学生在大学期间的学习生活经历和历练对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产生了影响。具体来说,大一新生来到新的学校、新的环境,可能一时还不能适应,这个时期在遇到一些难题时可能会反映到心理素质上。经过一年的适应和磨合期,大二学生已经适应了大学生活,在人际交往和处理事情上相比大一来说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而且大二的学生不会面临考专业资格证书和找工作的事情,这个时期对大学生来说是比较舒适的。因此大二学生的心态比较好,心理素质相对也比较高。进入大三以后,大学生开始面临专业课技能的学习和未来的自我发展,这个时期的大学生又进入了一个新的迷茫期。大四时期应该是大学最难过的一年,马上要离开学校,就业的压力成为最现实的问题。大四的学生在找工作的过程中不断碰壁,因此逐渐感觉到社会的残酷和竞争的压力,导致大四学生心理上承受过多的压力,进而导致心理素质状况低下。这与直观感觉相符合。

(三)不同学科专业大学生心理素质差异比较

有效问卷146份,其中文科生有95人,理工科学生有51人。同样方法得出的结果见表3。

表3 不同学科专业大学生在心理素质8个方面的平均得分

从表3可以看出,文、理科大学生在责任感、独立性、自我接纳方面得分相差不大,说明文理科学生的心理素质在这三个方面差异不显著。

在坚强意志和自信心方面,理工科学生得分高于文科学生得分。这是因为理工科学生进取心强,能全身心投入工作,对未来充满自信,因此在遇到一些不顺利的事情时也能往好的方面想。而文科学生因循守旧,不喜欢竞争,对前途担忧。

在情绪调节能力、抗挫能力和自我认知方面,文科生的心理素质优于理工科学生。这是由于理工科学生谦卑、顺从,并且专业知识难且专业技能要求高,平时的娱乐活动少,这导致理工科学生在实践和课余活动方面的积极性明显低于文科生。实践活动少必然导致其他方面的能力得不到锻炼,因此在遇到事情时容易慌乱、困惑。而文科生积极参加课余活动,善于与人交际,有着丰富的课余生活。因此文科生在情绪调节和受挫能力方面优于理工科学生。文科生心思比较细腻,对发生的事情敏感,平时思考的比较多,善于观察周围的事情,所以自我认知比较强。

(四)不同生源对大学生心理素质差异比较

从有效的146份问卷中抽取30个学生的问卷,用SAS软件做均值过程,计算统计量的均值、标准差并进行t检验,结果如表4所示。

表4 不同生源大学生在心理素质八个方面得分

从表4可以看出,从均值和标准差来看,城镇和农村生源的大学生在自我认知方面得分相差不大,说明在自我认知方面生源地不同对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没有太大影响。在独立性方面,农村生源的学生得分比城镇生源的得分高,但城镇生源的学生在独立性方面的方差为3.0731815,有些偏大,说明用于分析的30名学生中城镇生源的学生在独立性方面的波动较大,这可能是样本挑选不当导致的。所以在独立性方面的差异暂时不能确定。

在责任感、坚强意志方面,城镇生源的大学生得分明显低于农村生源的大学生,说明在这两个方面农村生源的大学生心理素质明显优于城镇生源的大学生。这是因为农村学生的生活条件相对不好,在生活中有过困苦的经历,因此在学习上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有更强的自制力,有坚强的意志。而且农村生源的学生从小就经常帮家里干农活,他们肩上的责任比城镇生源的学生沉重,因此在责任感上普遍高于城镇学生。

在自信心、情绪调节、受挫能力和自我接纳方面,城市生源的大学生得分明显高于农村生源的大学生,这说明在这4个方面,城镇生源的大学生心理素质更好。农村的学生大都不如城市的学生生活条件好,因此在与人交往过程中怕被人瞧不起,进而产生自卑感,因此在自信心方面城镇学生优于农村学生。城镇学生从小就参加各种活动,他们有着丰富的生活阅历和开阔的视野,这些经历会使城镇学生在情绪的控制方面更胜一筹。农村学生来到城市上大学,由于学业压力和就业压力的影响,心理上会承受更多的包袱,这些压力和负担不能及时地得到排解与释放,就容易导致农村生源的大学生遇到一点小事就想不开,因此在受挫能力方面农村学生不如城镇学生。城镇学生有更多的课余时间,他们大都喜欢交际,相对农村学生而言有着更强的人际交往能力和自我认识,因此他们更容易接纳自我,在自我接纳方面优于农村学生。

(五)是否为独生子女的大学生心理素质差异比较

在有效的146份问卷中,独生子女57人,非独生子女89人。把调查问卷的所有问题按照8个方面标准计算出两类人群的平均得分。计算结果为独生子女得分为121.17分,非独生子女得分为124.08分,由此可知,非独生子女的心理素质优于独生子女。出现这种结果的原因不言而喻。首先,独生子女从小在家就是“集三千宠爱于一身”,在父母的溺爱下长大,他们普遍对父母的依赖性强,而且自尊心也较强。这些独生子女进入大学后,不再有家人时时刻刻陪在身边,大学经常被形容成一个微型社会,独生子女在这样的小社会中和其他学生一样会遇到挫折,而这些事情基本都需要他们自己处理。这使得独生子女一时适应不了这样的生活,出现压抑、困惑等心理问题,当这些问题越积越多时,他们的心理素质就越来越差。其次是独生子女从小的生活条件普遍良好,他们不会为了赚取自己的生活费而去做兼职,也没有意识多参加社会实践去提高自己,导致独生子女在大学期间很少参加社会实践。而社会实践对大学生迅速融入社会、提高自身的能力是非常有益的,这样一来独生子女锻炼的机会少了,在遇到一些困难或者不如意的事情时处理的就不得当,心理素质相对其他人就显得较弱。

三、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的思路建议

本次问卷调查表明,大学生心理素质方面普遍存在一些问题,在不同的性别、年级、学科专业、生源,其问题的大小程度各异。究其成因,无非包括大学生个人、家庭、学校和社会四个方面的原因。

就大学生本身来讲,大学生个人对心理素质的不重视是主因。本次问卷调查显示,对于心理素质问题,77.40%的学生知道此事但未作为,15.75%的学生不清楚,而只有6.85%的学生接受过系统的心理素质训练。从家庭的影响来看,父母与子女谈心交流太少是主因。调查显示,父母与子女之间只有28.08%的人一周左右交流一次,28.08%的人是一个月左右交流一次,43.84%的人基本上没有交流。从学校教育来看,心理讲座或心理咨询欠缺是一个主要原因。调查表明,对于“学校是否经常开设心理讲座或心理咨询”问题,只有15.75%的人回答经常有,43.84%的人回答有但很少,40.41%的人回答基本没有。除此之外,目前社会的浮躁风气、负面事件等,也对大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培养造成极大的消极影响。

综上分析,大学生自身、家庭、学校和社会对大学生的心理素质重视不够,导致了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出现越来越差的势头。为了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让莘莘学子拥有一个美好的未来,我们建议从以下四个方面开展工作。

(一)学生自身方面

大学生要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定位。大学生应学会正确认识自我、评价自我。只有对自己有正确的认识,不自命非凡也不妄自菲薄,才能以平常心态对待生活中的事情,以健康的心态生活,保持开阔的心胸,增强对心理冲突和挫折的忍受能力。对任何事情坦然面对的心态是成长过程中的必需品,它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人际交往中起到行为的指导和调节作用,从而达到内化为学生心理需求和行为养成的自觉要求。具有正确的自我定位是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基础。

大学生应该学会恰当的自我情绪管理。情绪是心理素质表现的一种重要形式,人的情绪在一定的时期内有高潮和低潮之分,抑制高潮和调节低潮是情绪管理的重点所在。过分的情绪化是心理素质低的表现。积极的情绪有助于良好心理素质的养成,它既能提高学习效率,又能提高智力活动水平。大学生在生活中要主动交友,与人为善,在与他人交流沟通来往过程中,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从而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

大学生要有坚强的意志品质。人的一生就像大海中的航船,不遇到岛屿、暗礁,难以激起美丽的浪花。大学生要想健康成长,就必须锤炼自己的意志品质,不断增强自身的抗挫能力,以坚韧不拔的毅力来提高心理素质,笑对挫折并主动跨过这个坎。心理学研究表明,承受挫折的能力和其他心理品质一样,是可以通过锻炼而提高的。这就要求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要有意识地培养面对挫折的忍耐力。同时多参加一些社会实践,遇到的事情多了,自然承受挫折的能力就增强了。

(二)学校教育方面

高校应根据各专业的特点和社会的需求,以及大学生自身的兴趣爱好等,鼓励他们多参加社会实践,以此来增加社会经验,提高自身的能力。大学生应多了解社会生活中的艰难和辛苦,磨炼自己的意志,增强对生活的承受能力,随之心理素质也会有所提高。

高校应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丰富的校园文化是挖掘大学生潜能、启发智力、促进能力发展的重要途径,有助于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健康愉悦的情绪特征。良好的校园文化会潜移默化地优化学生的心理品质。例如团结友爱的校园文化是学生形成群体凝聚力、集体荣誉感的土壤,有利于使人与人之间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促进同学之间相互沟通、相互帮助。为了推行全面的素质教育理念,加强学生的健康人格教育,学校可利用讲座、报告、心理沙龙、主题班会、心理知识竞赛、广播、校园网络等各种方式大力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为学生提供健康向上的氛围、宽松理解的环境,从而使大学生在多元化的校园文化中养成独立自主、具有个性和创新型的人格特点,使学生深化自我认识、充分发展个性,改善适应能力,铸就经得起考验的心理素质,以适应未来社会的挑战。

高校应积极开展心理咨询培训。高校要根据需要积极引进有心理学专业知识背景的教师,聘用心理学专业或有心理咨询培训证书的优秀人才来担任主讲教师。通过个人咨询、团体咨询、心理行为训练、网络咨询、热线咨询等形式,向大学生提供有效的心理健康指导。通过心理咨询和培训,使学生的消极情绪得以释放,摆脱心理压力和障碍,从而提高心理承受能力。高校的心理咨询工作一定要做实、做细,同时,要建立每个学生的心理健康档案,以便于他们在产生心理问题时,能够及时得到治疗和疏导。

(三)家庭氛围方面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对一个人的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一个人对世界的最初认知往往是从父母的言谈举止开始的。父母对子女健康成长和完美人格的形成负有主要责任。所以,为人父母,重要的是对子女的言传身教。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只是依靠学校教育是达不到目的的,学校教育只有与家庭教育相结合,家长积极配合学校工作的展开,方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校运用各种方式加强对学生教育的同时,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帮助家长了解自己的孩子,从而在孩子遇到心理问题时,能及时与孩子谈心,开导孩子,给予孩子帮助。

(四)社会环境方面

在社会大转型的今天,人们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社会上的享乐主义、个人主义淡化了人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全局意识,这些现象导致了不良的社会风气蔓延,也渗透到了高校的各个角落。因此,社会各界应该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地开展社会主义心理建设。眼下,与心理相关的犯罪和自杀持续增多,这无疑说明了在社会主义体制转型的过程中,社会各方要加强公民心理方面的工作,出台心理方面相关的政策法规,加强对高校心理教育工作的监管,努力培养心理相关专业的人才队伍,这不仅是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状况的迫切需要,也是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要求。

注释:

①http://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zgqnyj200506021.aspx.

②张大均,江 琦.教师心理素质与专业性发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③http://health.sohu.com/20001120/file/0000,596,100042.html.

作者文献:

[1]冯 巍.浅析如何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J].知识与创新,2009,(2):82-84.

[2]黄 英.关于大学生心理素质现状、成因及其教育对策[D].2009.

[3]熊 燕.大学生新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与分析[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03,(5):107-109.

猜你喜欢

独生子女生源心理素质
新形势下提升传统本科专业生源质量的思考和认识
本期话题:如何有效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
农村生源不是“摇钱树”
独生子女可以直接继承房产吗?
政协委员提议独生子女带薪休假照顾父母
青少年皮艇运动员心理素质训练探讨
跨省生源调控
陕北红色学校与国民党在西安的生源争夺战
开展“解烦恼”活动提高青少年心理素质
学习毛泽东的作战指导心理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