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柳宗元祖籍及家眷亲属考略

2014-03-31翟满桂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4年6期
关键词:永州柳宗元

翟满桂

(湖南科技学院 组织部,湖南 永州 425199)

柳宗元祖籍及家眷亲属考略

翟满桂

(湖南科技学院 组织部,湖南 永州 425199)

柳宗元出身名门望族到后来的逐渐衰落,柳宗元为文屡言此事。关于柳宗元的祖籍和家族祖先世系及其父母辈、后属,历代有所论及,但极其简略,需要我们依据各方面材料进行梳理和考证,诗文如其人,知其人,论其世,不无俾益。

柳宗元;籍贯;永州;永贞革新

关于柳宗元的家世,《旧唐书》《新唐书》中有《柳宗元传》,韩愈的《柳子厚墓志铭》等文中均有相关记载。历代评家多有论及。柳宗元为文也屡言此事,唐代门庭观念较重,以士族为荣。柳宗元在这种风气的影响下,与人唱和,常常流露出柳家门庭之高的自豪和惋惜之情。后积极仕进,奋发有为,参与永贞革新,也反映出强烈的重振宗族光耀门庭的意识。

一 关于柳宗元的祖籍和家族祖先世系

柳宗元的祖籍在今山西省永济市虞乡镇。柳宗元自称是“河东解人”,[1]他在《杨氏子承之哀辟》,也自称是“解人”;在为叔父所作的《故殿中侍御史柳公墓表》中,又明言他的家族“邑居于虞乡”,《送独孤申叔侍亲往河东序》曰:“河东,古吾土也。”为此之故,后人在认定柳宗元祖籍的问题上,便存在着两种不同的看法。其实柳宗元在文章中自言“河东解人”和“邑居于虞乡”是统一的,“解”是指汉晋时的“大解县”,并非唐时的“小解县”,为古蒲州所辖。蒲州在秦朝以后隶属河东郡。所以《旧唐书》卷七七《柳亨传》,谓亨“蒲州解人”,这说明唐时柳宗元的五世祖柳亨已在隶属蒲州的解县居住。关于“邑居于虞乡”,《柳宗元集》百家注本在此句下注引宋人孙汝所注曰:“虞乡,县名,属蒲州。”《元和郡县志》卷十二云:“虞乡县(原注:西至府(河东)七十里)本汉解县地。”又:“解县(原注):西北至府四十五里)本汉旧县也,属河东郡。……武德元年改虞乡县为解县,属虞州,因汉旧名也。”由此可见,“解县”和“虞乡县”实为一地。据《元和姓纂》卷七记载:“柳氏鲁灭仕楚,秦并天下,柳氏遂迁河东。”又“河东解县”条:“秦末有柳安,(柳下)惠裔孙也,始居解县。”由于蒲州在秦朝以后隶属河东郡,所以后来人们根据柳宗元的祖籍称之为“河东柳宗元”,其著作也被称之为《柳河东集》或《河东先生集》。

追溯柳宗元家族祖先的世系,学界往往推尊展禽(柳下惠)为柳氏始祖。据《元和姓纂》载:展禽为鲁士师,谥曰惠,食采于柳下,遂姓柳氏。考察柳氏家族历祖历宗仕宦的史迹,其中确有好多代可以说得上是相当辉煌和显赫的。早在南北朝时期,河东柳氏家族,就已经是我国北方一支势力很强盛的门阀士族,柳、薛、裴三姓被并称为“河东三著姓”。柳宗元自己也曾自豪地说过:“柳族之分,在北为高。充于史氏,世相重侯。”隋末农民大起义中,士族地主虽然遭到了打击,但柳氏故里河东属大贵族李渊、李世民为首的所谓“关陇集团”地区。李渊父子建立唐王朝以后,柳氏家族仍然能保持其显赫地位。柳宗元曾热情洋溢地称颂他的七世祖柳庆,谓“自庆以下四世为相封侯”,“六代祖讳庆,后魏侍中、平齐公。五代祖讳旦,周中书侍郎、济阴公。高祖讳楷,隋刺济、房、兰、廓四州。曾伯祖讳奭,字子燕,唐中书令。曾祖讳子夏,徐州长史。祖讳从裕,沧州清池令。皇考讳察躬,湖州德清令。世德廉孝,飏于河浒,士之称家风者归焉。”[1]柳庆是柳僧习的少子,曾任后魏尚书左偻射,封济阴公。柳庆子柳旦,是北周中书侍郎,隋统一南北朝后,为隋黄门侍郎。旦子柳楷,曾为隋的济州、房州、兰州、廓州等四州的刺史。柳揩的长子柳子夏,曾任唐徐州长史。子夏和长子柳袁,是柳宗元的曾伯祖,—为唐初宰相,与褚遂良、韩瑗都因为得罪武后而被处死。这是柳氏家族史上所遭遇的一次沉重的打击。从此以后,柳氏家族便中道衰落,从皇亲国戚的特权地位降落为普通士族的官僚阶层,再也未能重新柳氏家族昔日曾经有过的显赫和辉煌,因此,柳宗元在所作《送澥序》中,曾经带着自豪而惋惜的心情,去追诉河东柳氏祖先的陈年往事道:“人咸言吾宗宜硕大,有积德焉。在高宗朝,并居尚书省二十二人。遭诸武,以故衰耗。武氏败,犹不能兴。为尚书吏者,间十数岁乃一人。”从柳宗元的高祖以后,他的家族官运便都不那么亨通。柳宗元的曾祖父柳从裕,曾为沧州清池令。祖父柳察躬,做过二任湖州德清令,后来便一直退居在江苏吴县。察躬有五个儿子:柳镇、柳纁、柳缮、柳综、柳续。柳镇便是柳宗元的父亲。四个叔父虽也有官职,但都并不显贵。

二 柳宗元家眷、亲属考

(一)父系母系

父系:柳宗元的父亲柳镇,以为人正直和文章闻名当时。曾为晋州録事参军,“晋之守,故将也,少文而悍,酣嗜杀戮,吏莫敢与之争。先君独抗以理,无辜将死,常以身扞笞棰,拒不受命。守大怒,投几折箦,而无以夺焉。……四年,作阌乡令时,考绩皆最,吏人怀思,立石颂德”[1]P295。迁殿中侍御史,为鄂岳沔都团练判官时,会宰相窦参与御史中丞卢佋同谋,诬陷正士,以校私仇。天子命镇总三司以听理,“群冤获宥,邪党侧目”。逾年,“卒中以他事,贬夔州司马。……居三年,丑类就殛,拜侍御史。制书曰:‘守正为心,疾恶不惧’”[1]P296。窦参败后,还朝为侍御史,以刚强正直为时所称。韩愈《柳子厚墓志铭》云:“皇考讳镇,以事母,弃太常博士,求为县令江南。其后,以不能媚权贵,失御史。权贵人死,乃复拜侍御史,号为刚直。所与游皆当世名人。”父柳镇以刚直的品格赢得社会好评。曾经作为士族的河东柳氏已经衰落。但柳氏清正淳厚的家风犹存,有良好的社会名声和交往,特别是父亲柳镇刚正不阿的品格,给宗元以终生影响。

父柳镇又以文章垂声当时。柳宗元《先侍御史府君神道表》云:“先君之道,得《诗》之群,《书》之政,《易》之直方大,《春秋》之惩劝。以植于内而文于外,垂声当时。天宝末,经术高第。遇乱,奉德清君夫人载家书隐王屋山。间行以求食,深处以修业,作《避暑赋》。合群从弟子侄,讲《春秋左氏》、《易王氏》,衎衎无倦,以忘其忧。”[1]P294

宗元的叔父有四人,文安礼《柳宗元年谱》列察躬五子:“镇,侍御史;某,朔方营田副使、殿中侍御史,集有墓版文;纁,华阴主簿,集有叔父祭六祖母文;综、续皆见叔父墓版文。”施子愉《柳宗元年谱》列宗元叔四人:“某,曾任朔方营田使参谋,后迁殿中侍御史(《故叔父殿中侍御史府君墓版文》);纁,华阴主簿;综;续(《新唐书》卷七十三·宰相世系表)。”[2]宗元叔父四人从上述句可据。

宗元《故叔父殿中侍御史府君墓版文》云:殿中侍御史某,“自进士登高第,调受河南府文学。秩满,渭北节度使论惟明辟为从事,授太常寺协律郎。元戎即世,罢职家食。无何,朔方节度使张献甫辟署参谋,授大理评事。……此公从政之大略也。既佐戎事,实司中府。匪颁有制,会计明白。……惟公尽敬于孝养,致毁于居忧。表正宗姓,观示他族。故宗人咸曰:‘孝如方舆公。’皆合于古。故宗人咸曰:‘文如吴兴守’。当官贞固,确乎不拔。持议端方,直而不苛。故宗人咸曰:‘正如卫太史。率性廉介,怀贞抱洁。嗣家风之清白,绍遗训于儒素”P317。父某亦品德端方,谦孝刚直之儒者,在宗族中享有很高的威望。“贞元十二年,岁在景子,正月九日壬寅,遇暴疾,终于私馆,享年五十。……夫人吴郡陆氏,洎仲弟综、季弟续、冢侄某等,抱孤即位,牵率备礼。祗奉裳帷,归于京师。……小子常以无兄弟,移其睦于朋友;少孤,移其孝于叔父。”[1]P317一岁丧父后,至邠州,“移其孝于叔父”[1]P334-335,他与仲叔综、季叔续,一同奉丧归葬,则尚有两位叔父的呵护。

由上可知,宗元一直在接受父、叔教诲和熏陶中成长。他一生“以兴尧、舜、孔子之道,利安元元为务”[1]P780,行仁义,去民疾苦,均可说是上承家风。

母系:柳宗元之母卢氏,则享寿六十八岁,至元和元年卒于永州。《先太夫人河东君归祔志云》:“尝逮事伯舅,闻其称太夫人之行以教曰:‘汝宜知之,七岁通《毛诗》及刘氏《列女传》,斟酌而行,不坠其旨。汝宗大家也,既事舅姑,周睦姻族,柳氏之孝仁益闻。岁恶少食,不自足而饱孤幼,是良难也。’又尝侍先君,有闻如舅氏之谓,且曰:‘吾所读旧史及诸子书,夫人闻而尽知之无遗者。’某始四岁,居京城西田庐中,先君在吴,家无书,太夫人教古赋十四首,皆讽传之。……既至永州,又奉教曰:‘汝唯不恭宪度,既获戾矣,今将大儆于后,以盖前恶,敬惧而已。苟能是,吾何恨哉!明者不悼往事,吾未尝有戚戚也。’”P326见,宗元之母不唯德淑行懿,贤慧豁达,而且知书达礼,能通旧史、诸子、诗、礼、古赋等。对儿女善于管教,又慈爱勤恳。宗元才四岁,便由母亲教诵古赋十四首。在如此优良的母教之下,年仅二十一进士及第,崭露头角。

(二)兄弟姊妹

二姊:柳宗元上有二姊,无兄弟。在母亲的培育下二姊皆知书达理,聪明贤惠。柳宗元《先太夫人河东县太君归祔志》:太夫人“以诗、礼、图史及剪制缕结授诸女,及长,皆为名妇”[1]P326《御史府君神道表》:太夫人“用柔明勤俭以行其志,用图史箴诫以施其教,故二女之归他姓,咸为表式”[1]P296。崔简,贞元十八年卒,宗元为作墓云石文曰:“我伯姊之葬,良人博陵崔氏为之志。……夫人天命之性,固有以异于人。孩而声和,幼而气柔。以吾族之大,尊长之多,夫人自能言,而未尝误举其讳。与其类戏于家,游弄之具,未尝有争。先公自鄂如京师,其时事会世难,告教罕至,夫人忧劳逾月,默泣不食,又惧贻太夫人之忧虑,绐以疾告,书至而愈,人乃知之。善隶书,为雅琴,以自娱乐,隐而不耀。工足以致美于服而不为异,言足以发扬于礼而不为辨。孝之至,敬之备,仁之大,又以配君子。然而不克会于贵寿以至于斯,孰谓之天有知者耶?……”[1]P334宗元的大姐温和贤慧,德硕行淑,写得一手隶书,还善操琴,又嫁给了有德君子崔简。为人媳为人妻为人母可谓德懿齐备。但天不假年,三十多岁去世。

姊丈:关于大姊丈崔简,柳宗元《永州刺史崔君权厝志》云:“博陵崔君,由进士入山南西道节度府,始掌书记。至府留后,凡五徙职。六增官,至刑部员外郎。出刺连、永两州。未至永,而连之人诉君。御史按章具狱,坐流驩州。幼弟讼诸朝。天子黜连帅,罢御史,小吏咸死,投之荒外,而君不克复。元和七年正月二十六日卒。孤处道洎守讷,奉君之丧,逾海水,不幸遇暴风,二孤溺死。七月某日,柩至于永州。八月甲子,槁葬于社壝之北四百步。……崔氏世嗣文章,君又益工。博知古今事,给数敏辩。善谋画,南败蜀虏,西遏戎师,其虑皆君之自出。后饵五石,病疡且乱。故不承于初。今尚有五丈夫子。夫人河东柳氏,德硕行淑,先崔君十年卒。”[1]P231-232崔简,贞元五年进士,历任山南西道节度掌书记、刑部员外郎、连州刺史。元和五年,转永州刺史。未之永州任,坐事流放驩州,元和七年正月卒于驩州。其子处道、守讷护丧北上,不幸溺死,崔简权厝于永州,元和九年迁葬长安。崔简为柳宗元的大姊丈,崔简任连州刺史时,柳宗元作《零陵郡复乳穴记》[1]P742:“君子之祥也,以政不以怪。”称颂崔简的美政,又有《与崔连州论石钟乳书》。崔简去世后,柳宗元作《故永州刺史流配驩州崔君权厝志》、《祭姊夫崔使君简文》、《又祭崔简旅榇归上都文》。崔处道、崔守讷,崔简之子,元和七年奉父之丧北归,不幸溺死。柳宗元有《祭崔氏外甥文》。崔恕己、崔奉一,崔简之子,曾随柳宗元在永州生活,同游小石潭。

次姊:适裴墐,贞元十六年卒。宗元为作志云:“夫人与仁孝偕生,以礼顺偕长,始于家,纯如也;终于夫族,穆如也。其为子道也,孝以和,恭以惠,取与承顺,必称所欲。先君与太夫人恩遇尤厚,故夫人侍侧,无威怒之教焉。……既病,太夫人在侧,尚虑积忧伤于尊怀,犹持形立气,绐以少间。……以夫人之德行,宜贵寿,宜康宁,然而年始三十,不克至于寿。……良人官为参军事,不及偕其贵。骨髓之疾,实钟于身,贞元十六年三月十三日甲子,终于光德里第。”[1]P336次姊亦仁孝温顺,能强忍忧劳或病痛,以免令母忧伤。作为人妻,贞洁顺从,和睦姻亲,抚幼恤孤的德行完全具备,然而才刚刚三十岁患骨髓病去世。适裴墐,生子三人,次子崔六,柳氏去世后50天而夭折。幼子崔七,柳氏去世前8个月而夭折。[1]P337

姊丈:裴墐,柳宗元《万年令裴府君墓碣》云:“公讳墐,字封叔,河东闻喜人。太尉公讳行俭,实高祖。侍中公讳光庭,实曾祖。刑部员外郎府君讳稹,实祖。大理卿府君讳儆,实父。公由进士上第,校书崇文馆。饬馆事,修整左春坊,由是立署局。后参京兆军事,按覆校巡,大尹恒得以取直。……为太常主簿……转殿中侍御史,仍拜尚书比部员外郎,会校成要,期岁毕具。刺金州,决高弛隙,去人水祸,渚茭原茅,辟成稻粱。陟万年令,丛剧辨肃,谈宴终日,人视之若居冗官然。会金州猾吏来,扬言恐喝,以烦亵事,曰:‘不得三十万,吾能为祸。’公大怒,召骂之,恣所为。吏巧以闻,御史按章具狱,再谪道州、循州为左掾。会赦,量移吉州长史。元和十二年秋七月日,病痁泄卒。”[1]P334裴墐进士及第,历任崇文馆校书郎、京兆府参军、太常主簿。后转殿中侍御史、尚书比部员外郎、金州刺史。迁为万年县令,为人所构,贬为道州、循州僚佐,量移吉州长史,元和十二年七月病卒。柳宗元作《裴墐〈崇丰二陵集礼〉后序》、《唐故万年令裴府君墓碣》、《祭万年裴令文》。

由上可知,宗元是在具有浓厚的家庭文化环境中成人,长姊善于隶书、雅琴,宗元亦工于书法、琴艺,应会受姐指导。在父母、二姊共同影响之下长成的宗元,宗元的青少年时代是很幸运的。但这种早来的幸福,却使他在成年以后,面对亲人去世、仕途挫败的种种打击时,更加难以承受。宗元被贬之后,犹强以“浩浩”之貌掩饰“戚戚”之心[1]P362。姐的那种克己内敛的性情,亦为宗元所具有。同时以两位姐姐德懿作为榜样,对他后来的“非士中女子”不娶也有着影响。

(三)妻子儿女

妻杨氏:柳宗元妻杨氏,弘农人。妻父杨凭或杨凝,有歧见。柳宗元《亡妻弘农杨氏志》载:“殿中生醴泉县尉讳某,醴泉生今礼部郎中凝。……郎中娶于陇西李氏,生夫人。夫人生三年,而皇妣即世,外王父兼,居方伯连帅之任,历刺南部”[1]P339的妻父为杨凝。施子愉《柳宗元年谱》云:“按《亡妻弘农杨氏志》谓其夫人父为杨凝;惟集有《祭杨凭詹事文》,称凭曰‘丈人’,自称曰‘子壻’;《与杨京兆凭书》亦如是。‘丈人’虽非专称岳父之辞(如杜甫《赠韦左丞丈》:‘丈人试静听,贱子请具陈。’本集有《柳州寄丈人周韶州》亦云:‘丈人本自忘机事,为想年来憔悴容。’)然观其历次如此称道,非偶然也。《亡妻弘农杨氏志》又谓其岳父为礼部郎中。考《新唐书》卷一百六十《杨凝传》,凝固未尝为礼部郎中;为礼部郎中者,乃凭也(《旧唐书》卷一四六《杨凭传》)。是《亡妻弘农杨氏志》中之‘凝’当系‘凭’之误”。杨凝一生未尝官礼部,‘凝’为‘凭’之误,确是。[2]《柳宗元年谱》载:按《旧唐书》卷一四六及《新唐书》卷一六零《杨凭传》,凭字虚受,一字嗣仁,虢州弘农人。少孤,善文辞,与弟凝、凌皆有名。大历中,踵擢进士。时号三杨。累佐使府,征为监察御史,不乐检束,遂求免去。累迁起居舍人,左司员外郎,礼部、兵部郎中,太常少卿,湖南江西观察使,入为散骑常侍,刑部侍郎,京兆尹。元和四年为御史中丞李夷简劾奏其为江西观察使阵时脏罪及其它不法事,贬临贺尉。后历中书舍人,以礼部尚书致仕卒。宗元生平对杨凭备极崇敬,观《与杨兆京凭书》、《贺弘农公复官五十韵》及《祭杨詹事文》可见。其婚时凭或为礼部郎中也。凭与宗元父友善,《先君石表阴先友记》载其名。宗元与杨氏之婚,盖其父早年与杨凭所订。《亡妻弘农杨氏志》云:‘恭惟先府君重崇友道,髻稚好言,始于善谑,虽间在他国,终无异辞,凡十有三岁,而二姓克合,奉初言也。’”

柳宗元为妻杨氏作志文云:“夫人既归,事太夫人,备敬养之道,敦睦夫党,致肃雍之美。主中馈,佐烝尝,怵惕之义,表于宗门。太夫人尝曰:‘自吾得新归,增一孝女。’况又通家,爱之如己子,崔氏、裴氏姊视之如兄弟。故二族之好,异于他门。然以素被足疾,不能良行。未三岁,孕而不育,厥疾增甚。明年,以谒医求药之便,来归女氏永宁里之私第。八月一日甲子,至于大疾,年始二十有三。”[1]P340德宗元年,宗元十二岁,随父居夏口,与其父长官鄂岳沔都团练使李兼外孙、杨凭之女定婚。至贞元十二年完婚。杨氏适宗元,恪守孝道和妇道,然不到三年未育而卒。此后多年,宗元皆为婚娶不易,尚无子嗣而苦恼[1]P779;786。

续娶某氏:柳宗元续娶某氏,生女和娘,十年卒于永州。柳宗元有《下殇女子墓砖记》:“下殇女子生长安善和里,其始名和娘。既得病,乃曰:“佛,我依也,愿以为役。”更名佛婢。既病,求去发为尼,号之为初心。元和五年四月三日死永州,凡十岁。其母微也,故为父子晚。性柔惠,类可以为成人者,然卒夭。敛用缁褐,铭用砖甓,葬零陵东郭门外第二岗之西隅。”[1]P341-342“其母微也,故为父子晚”之语,可知女儿和娘非正式结婚所生之女。又从“下殇女子生长安善和里” “家有赐书三千卷,尚在善和里旧宅”[1]P781知善和里旧宅为柳宗元在长安所居之地。和娘即出生长安善和里,必为宗元之女,称“其母微”,其母或为宗元家中侍妾之类女子。和娘于元和五年卒,年十岁,当生于贞元十七年,即宗元妻杨氏卒后之二年。宗元谪永州后,《寄许京兆孟容书》云:“茕茕孤立,未有子息。荒陬中少士人女子,无与为婚,世亦不肯与罪大者亲昵,以是嗣续之重,不绝如缕。”[1]P780《与李翰林建书》云:“唯欲为量移官,差轻罪累,即便耕田艺麻,取老农女为妻,生男育孙,以供力役,时时作文,以咏太平。”[1]P802作于元和四年,是时柳宗元仍为孓然一身。和娘之母因故未能随宗元来永州。

又续娶某氏:施子愉《柳宗元年谱》云:“……寄许京兆孟容书及与李翰林建书,宗元在作书时(元和四年)犹为孑然一身,则其续娶当不能早于此,祭弟宗直文(作于元和十年七月)云:‘两房祭祀,今已无主。吾又未有男子,尔曹虽有如无。’《新唐书》卷二零三《吴武陵传》亦载:‘初、柳宗元谪永州,而武陵亦坐事流永州,宗元贤其人。及为柳州刺史,武陵北还,大为裴度器遇,每言宗元无子,说度曰:‘西原蛮未平,柳州与贼犬牙,宜用武人以代宗元,使得优游江湖。’又遗工部侍郎孟简书曰:古称一斥三十年,子厚之斥,殆半世矣。霆碎电射,天怒也,不能终朝。圣人在上,安有比世而怒人臣耶?且程、刘、二韩,或处拔拭,或处大州剧职,独子厚舆猿鸟为伍。诚恐霜露所婴,则柳氏无后矣。’从两文之意,当是宗元是时已续娶,惟尚无子耳。”[2]宗元寄刘禹锡诗云:“小学新翻墨沼波,羡君琼树散枝柯。在家弄土惟娇女,空觉庭前鸟迹多。”[1]P1179有一个小女孩之意。刘禹锡答诗云:“日日临池弄小雏,还思写论付官奴,柳家新样元和脚,且尽姜芽敛手徒。”又一首:“闻彼梦熊犹未兆,女中谁是卫夫人?”(《刘梦得文集》外集卷七)官奴用王羲之之女之典,其时宗元之女当已能识字学书。“卫夫人”是谁? 柳宗元《祭杨凭詹事文》云:“家无主妇,身迁万里”。《马室女雷五葬志》云:“……以其姨母为妓于余。又证以“与许京兆孟容书”中“荒陬中少士人子女、无与为婚”之语,则宗元续娶者当是妾。其人或即马雷五之姨母也。

关于儿女:韩愈《柳子厚墓志铭》云:“子厚以元和十四年十一月八日卒,年四十七,以十五年七月十日归葬万年先人墓侧。子厚有子男二人:长曰周六,始四岁;季曰周七,子厚卒乃生。女子二人,皆幼”。据韩愈墓志和刘禹锡祭文所云,柳宗元有二男二女,原配杨氏婚而未育。柳宗元之儿女应为继室所生,柳宗元谪居永州的第五年,十岁的女儿和娘卒于永州,[1]P341在长安时曾娶一妾,生女和娘。在永州,又娶一妾,生二女二子。柳宗元死时,二女皆幼,长子周六始四岁,次子周七尙未出生。刘禹锡《河东先生集序》云:“留书抵其友中山刘禹锡曰:‘我不幸,卒以谪死,以遗草累故人。’禹锡执书以泣,遂编次为四十五通,行于世。刘禹锡作于“元和十五年岁次庚子正月戊戌朔日”的《祭柳员外文》云:“誓使周六(柳宗元之子),同于己子”,未提及周七,说明周七生于元和十五年正月之后,宗元卒后生,与韩愈说法一致。柳宗元二十四岁完婚,二十七岁丧偶,四十四岁得子,临终时子女皆幼。其子女下落和生活境况如何?《新唐书》世系表载宗元子“告,字用益”;四库本五百家注引宋任子渊云:“咸通四年……中第者二十五人,柳告第三人,韩绾第八人。”告,即宗元之子,字用益,绾即韩愈之孙。柳告,懿宗咸通四年(863)登进士第。告如为周六,登第已四十八岁,如为周七,登第已四十四岁。知举者萧仿,宰相俛之从弟(俛为宗元之友,《柳宗元集》三十有《与萧俛书》),有与浙东郑商绰作为名父之子登弟过晚的感叹。

柳宗元二十七岁丧偶,此后未有正式续婚,然先后与两个非婚女子同居,四十四见得子,临终时子女皆幼,实为不幸。他贬谪后长期郁闷寡欢,实亦与家庭生活之不幸有关。

三 柳宗元谪至永州随同亲属考

柳宗元于永贞元年十二月到达永州,随同前往的家庭人员主要有母亲卢氏、从弟柳宗直、表弟卢遵,以及女儿和娘及其生母。

(一)堂弟柳宗直

柳宗直为柳宗元堂弟,早年随宗元求学,为人正直,好善疾恶,治学勤勉,又善书法,喜读西汉文章,编成一部四十卷的《西汉文类》,很受柳宗元爱重,曾为之作序:“始吾少时,有路子者,自赞为是书,吾嘉而叙其意,而其书终莫能具,卒俟宗直也。……于是有能者,取孟坚书,类其文,次其先后,为四十卷。”[1]P577赏宗直的才气,与宗元志同道合。宗元没有亲兄弟,他长期追随左右,二人的感情很投契。柳宗元在《志从父弟宗直殡》云:“从父弟宗直,生刚健好气,自字曰正夫。闻人善,立以为己师;闻恶,若已仇;见佞色谄笑者,不忍与坐语。善操觚牍,得师法甚备。融液屈折,奇峭博丽,知之者以为工。作文辞,淡泊尚古,谨声律,切事类。撰《汉书》文章为四十卷,歌谣言议,纤悉备具,连累贯统,好文者以为工。”[1]P322-323事受到牵连而没有被举用,“兄宗元得谤于朝,力能累兄弟。为进士,凡业成十一年”(柳宗元《志从父弟宗直殡》)。有的《柳宗元集》版本误用标点,把“力能累兄弟为进士”连读,以为宗直末中进士。实则“业成十一年”,即表明进士及第年份。据王昶《金石萃编》卷一零五:“柳宗直等华严岩题名:永州刺史冯叙、永州员外司马柳宗元、永州员外司户参军柴察、进士卢□礼、进士柳宗直。元和元年三月八日直题。”又据《朝阳岩题名》,“卢□礼”做“卢宏礼”,署名“直题”做“宗直题”。《朝阳岩题名》已署“进士柳宗直”。[3]宗直及进士第,徐松林《登科记考》亦失考。孙昌武认为,此题名在柳宗元到永州后不久,柳宗直当与宗元同行到永州。[4]笔者依从。

又据柳宗元《志从父弟宗直殡》载:“元和十年,宗元始得召为柳州刺史。七月,南来从余。道加疟寒,数日良已。又从谒雨雷塘神所,卧至旦,呼之无闻,就视,形神离矣。呜呼!天实析余之形,残余之生,使是子也能无成!”从此文“七月,南来从余”得知,柳宗元于元和十年得召长安,宗直仍在永州,是年七月又从永州到柳州。“道加疟寒,数日良已。又从谒雨雷塘神所,卧至旦,呼之无闻,就视,形神离矣。呜呼!天实析余之形,残余之生,使是子也能无成!”[1]P323宗直到达柳州仅二十天后病逝于柳州,时为元和十年七月七日。“年才三十,不禄命尽。”柳宗元极为悲痛:“仁义正直,天竟不知,理极道乖,无所告诉。”[1]P1100感发出至极的哀痛。柳宗元从兄弟甚多,柳集载有宗直,宗一,宗玄、谋,澥等。柳宗元在从兄弟中排行第八,在《祭弟宗直文》中以“八哥”自称,宗直排行第十,称之为“十郎”。宗直在永州留下一位做为外室的“孕妇”。柳宗元在祭文中云:“知在永州,私有孕妇,吾专优恤,以俟其期。男为小宗,女亦当爱,延子长大,必使有归。抚育教示,使如己子,吾身未死,如汝存焉。炎荒万里,毒瘴充塞,汝已久病,来此伴吾。到未数日,自云小差,雷塘灵泉,言笑如故。一寐不觉,便为古人。茫茫上天,岂知此痛!”[1]P1101宗元发誓要优怃宗直的有孕之妇,抚育将产之婴。“吾身未死,如汝存焉”肺腑之言,足见至情。[5]

(二)表弟卢遵

柳宗元贬谪永州,卢遵随行。卢遵,涿人,母舅之子。柳宗元曾作《送内弟卢遵游桂州序》;“遵,余弟也。广而不肆,巽而不慑。孝敬忠信之道,拳拳然未尝去乎其中,盖由其中出者也。浸润以《诗》、《易》,动摇以文采。以余弃于南服,来从余居五年矣。”[1]P637从“来从余居五年矣”句得知,往上推算五年,即永贞元年卢遵随行宗元到永州无疑。宗元曾向桂州李中丞推荐卢遵,作《上桂州李中丞荐卢遵启》:“内弟卢遵,其行类诸父,静专温雅,好礼而信,饰以文墨,达于政事。今所以闻于阁下者,无怍于心,无愧于色焉。以宗元弃逐枯槁,故不求达仕、务显名,而又难乎其进也。窃高阁下之举贤容众,故愿委心焉。则施泽于遵,过于厚赐小人也远矣。以今日之形势,而不废其言,使遵也有籍名于天官,获禄食以奉养,用成其志。”[1]P906-907李中丞不因人废言,卢遵得以任桂管属县全义令。“卢遵为全义,视其城,塞北门,凿他雉以出”[1]P720,卢遵任职县令,复开全义县北门。柳宗元作《全义县复北门记》记载卢遵的政绩。关于卢遵的出身,柳宗元在《送内弟卢遵游桂州序》云:“外氏之世德,存乎古史,扬乎人言,其敦大朴厚尤异乎他族。由遵而上,五世为大儒,兄弟三人咸为帝者师。其风之流者,皆好学而质重”[1]P637。卢遵家学源远,好学质重,并且质朴厚道。卢遵随行柳宗元到永州,后又到柳州,直至柳宗元去世。宗元其后事、家事,均由卢遵操持。韩愈《柳子厚墓志铭》云:“舅弟卢遵。遵,涿人,性谨慎,学问不厌。自子厚之斥,遵从而家焉,逮其死不去。既往葬子厚,又将经纪其家,庶几有始终者。”[6]韩愈对卢遵的善始善终的人品和学识给予了高度评价。[5]

(三)女儿和娘及其生母

关于柳宗元的婚姻子息,在谪至永州之前,柳宗元有妻杨氏。根据柳宗元在《亡妻弘农杨氏志》所载,“恭惟先府君重崇友道,于郎中最深。髫稚好言,始于善谑,虽间在他国,终无异辞。凡十有三岁,而二姓克合,奉初言也”。他的父亲柳镇与杨凭关系好、友情重,在柳宗元与杨氏孩提之时就有了婚约,尽管两人父亲后来未能同在一地做官而不在一处生活,两家人重诺十三年以后仍然结为秦晋之好。杨氏患有足疾走路不方便,结婚不到三年,怀孕经常流产。第四年,杨氏为求医问药之便回到娘家,不料怀孕早产病亡。这一年是799年,柳宗元26岁。直到十多年后的元和四年,柳宗元仍然因为其妻杨氏没有真正生育,以至“茕茕孤立,未有子息”[1]P779,但这里的“子息”是指男孩,这在柳宗元给其岳父杨凭的书信中得见:“独恨不幸获托姻好,而早凋落,寡居十馀年。尝有一男子,然无一日之命,至今无以托嗣续,恨痛常在心目。”[1]P786尽管杨氏曾经怀有“一男子”,却因未面世亡故“至今无以托嗣续”。所以,柳宗元说“子息”不包括女儿,但并不表示柳宗元没有女儿。据《下殇女子墓砖记》:“下殇女子生长安善和里,其始名和娘。既得病,乃曰:‘佛,我依也,愿以为役。’更名佛婢。既病,求去发为尼,号之为初心。元和五年四月三日死永州,凡十岁。其母微也,故为父子晚。”和娘是柳宗元的亲生女儿,生于长安善和里柳氏旧宅,元和五年死于永州,从柳文确信无疑。柳宗元初至永州居住于龙兴寺,女儿和娘因病向佛更名佛婢,与当时生活环境密切相关。关于“其母微也”,当为杨氏故世之后,柳宗元未有再娶妻,但有婢妾一类人物陪伴其生活。所以尽管生下了和娘,但因为侍妾身份问题“故为父子晚”。柳宗元遭受贬谪离开京城,已经有母亲、堂弟、表弟一道随行,再带着时年五岁的亲生女儿一起举家南迁,更是人之常理。五岁的和娘与其生母是否随行?查柳文尚无记载。但笔者认为,因为名分问题,只是不便说明,然从当时情况来看,柳宗元上有六十多岁的老母亲随行,一路颠簸需要人照顾服侍,作为侍妾身份的和娘生母有义务承担此任。因此,和娘及其生母有可能也跟随一道同行到永州。然柳集无记载,仍有待考。

(四)其他

柳宗元谪至永州,是否还有其他人员随同?历来也有一些说法。罗联添认为:“子厚至永州时,其母暨从弟宗直、宗玄、表弟卢遵皆从。”[7]P80笔者认为,宗玄随从,尚无资料可证。虽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载:“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1]P767宗玄随宗元同游小石潭是在元和四年,或许是后来永州探望宗元,因而宗玄随行永州之说,不足为证。[5]

卢弘礼,据《朝阳岩题名》,卢弘礼为进士,元和元年三月八日曾与柳宗元同游华严岩(王昶《金石萃编》卷一零五)。元和二年奉送卢氏灵柩归葬长安,柳宗元在为母亲的祭文中曰:“其孤有罪,衔哀待刑,不得归奉丧事以尽其志,侄洎太夫人兄之子弘礼承事焉。”弘礼即卢弘礼,于元和元年、元和二年均在永州,是否在永贞元年随同宗元到永州?或卢弘礼与卢遵同一人?待考。[5]

[1]柳宗元.柳宗元集[M].北京:中华书局,1979.

[2]施子愉.柳宗元年谱[J].武汉大学学报,1955,(3).

[3]零陵县志[Z].清光绪续修本.

[4]孙昌武.柳宗元传论[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

[5]翟满桂.柳宗元谪居二考[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9, (5).

[6]韩愈.柳子厚墓志铭[A].王云五.万有文库(第一集)·韩昌黎集[C].上海:商务印书馆,1930.

[7]罗联添.柳宗元事迹系年暨资料类编[Z].台北:国立编译馆, 1981.

I206

A

1673-2219(2014)06-0016-06

2013-11-26

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项目《柳宗元年谱长编》(项目编号12YJA751077);湖南科技学院十二五重点学科——中国古代文学学科。

翟满桂(1956-),女,湖南永州人,文学博士,教授,湖南科技学院柳宗元研究所所长,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学和地方历史文化研究。

(责任编校:王晚霞)

猜你喜欢

永州柳宗元
柳宗元
零陵区:“两考”工作平稳顺利
永州滨江新城营销中心
永州至新宁高速公路即将开建总投资152亿元
江雪
柳宗元“永州八记”新考
永州香樟叶精油的提取及其季节含量变化
淫羊藿治好柳宗元的腿
永州植烟土壤有效钙、镁、硫分布状况与聚类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