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感受质与话语误解

2014-03-31黄广芳

湖北工业大学学报 2014年3期
关键词:情景话语语境

王 菁, 黄广芳

(湖北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68)

感受质与话语误解

王 菁, 黄广芳

(湖北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68)

常规关系可以解释会话含义,但并不能从根本上解释交际中的话语误解现象。通过分析常规关系与感受质之间的关系,在实例论证的基础上得出引起话语误解的根本原因源自交际双方的感受质的不同,且引起不同的感受质的原因主要体现在文化、社会、情景因素这三个层面。由此,从感受质的角度来解读话语误解现象,有利于深刻理解交际中话语误解产生的机制,从而达到降低或避免话语误解的目的。

话语误解; 常规关系; 感受质

话语误解是交际中的一个普遍现象。国内的话语误解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冯寿忠发表的《误解初探》(1983)一文。进入21世纪,这一研究领域变得尤其活跃。我国学者从多个角度对话语误解进行了研究和探讨,认为它的形成机制和语言、语用以及心理层面的因素有关。其中,最为大家接受的是从认知层面对话语误解的分析,即认为误解和认知语境有关,因此,在交际情况不确定下听话人会依据自己的认知语境(逻辑、百科以及语言知识)来推导说话人的意思,最终因对一系列的语境假设错误而产生话语误解[1]。由于交际的行为从本质上说是信息的编码和解码的过程,所以有研究认为说话人是利用常规关系简化显性表述,受话人根据常规关系推理而用隐形表达阐释字面意思[2]。然而,常规关系并不能完全解释个体为什么会存在差异,这进一步说明造成话语误解的根本原因并不是常规关系。

话语误解归类于语言学和语用学范畴,但又和哲学存在着很深的渊源。哲学中的“认知转向”促成了上世纪70年代心智哲学的形成与发展。而在近二、三十年中,心智哲学又成为哲学研究的核心,为研究人类的认知打开了大门。这样的发展趋势说明,对语言的研究需要更加重视心智和脑的科学解释。正如有学者所言,当前语言研究的趋势是越来越重视人的因素,人的大脑功能和认知状态对语言使用的解释被更加重视,这些都被用来说明意义是如何建构于更具生物学意义的心脑关系之上的[3]。因此,话语误解的深层原因应该从哲学的角度来分析,而不是单单从语言学或语用学本身来分析。鉴于此,本文尝试从哲学角度即感受质的理论视角出发来解读造成话语误解的深层原因。

1 常规关系与感受质

我国学者徐盛恒将常规关系在格式塔心理学的基础上进行认知化来囊括认知语境因素中的会话含义的推导[4]。经验是常规关系中必不可少的因素,因此常规关系不是先验的,而是在经验记忆的基础上形成的。过去的记忆储存在大脑中,被人们认识以后会以概念的形式作为认识成果固定下来,于是某一事物的某一状态就会比较经常性规约性的同某一时间、空间、功能、变化等联系起来,这些就成为常规关系的基本内容。常规关系被进一步抽象化为相邻和相似,特别作用于话语的隐性表述,补充显性表述,形成完备的表达,从而推导出会话含义[5]。所以,常规关系在大部分情况下是可以解释会话含义的。例如,如果两个人在一个房间中,一个人说:“今天真热阿!”另一个人就会因为常规关系的作用明白,应该去把电扇打开来让说话人凉爽些。然而,人们之所以把这样的关系称之为常规,是因为这些都是社会共识。然而,常规关系很难解释为什么个体的认知存在差异。例如,对于同一个动物“狗”来说,既有中国的“丧家之犬”,又有西方的“Love me, love my dog”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对于同一个事物,不同个体有着截然不同的感受。这就涉及到了另外一个哲学术语—感受质。感受质是当代西方心智哲学的核心问题,对感受质的感受是一个智能体拥有的意识的核心条件。它是事物所体现的和所具有的某种现象质,并可反映为主体在感受过程中对意识对象的某种独特的像什么的主观感受[6]。我们无法说出感受质,但是我们所说的都能被听话者以听话者的感受质理解,就如刘易斯所言,感受质是“无法言传的个人感受”[7]。由于个体经验的不同导致了感受质的不同,所以对于同一句话就有了不同的感受和理解。

由此得知,常规关系和感受质是对立而统一的。两者都指的是人对自然事物的感受,但是常规关系是指那些成为共识的感觉(如海是蓝的),而感受质是指个体对于某一事物的独特感觉。当话语出现误解时,也就是感受没有达成共识时,就不是因常规关系而是因感受质引起的。当听话者与说话者的感受质不同的时候,话语误解就出现了。那么,影响感受质的不同因素也就是造成话语误解的根本原因。

2 基于感受质的话语误解因素

感受质的外在形式是语言,表达了说话人对感受对象的感觉经验。那么,不同的感受经验就造成了不同的感受质,也就引起了话语误解。通过对典型的话语误解分析后得知,产生不同的感受质也即造成话语误解的因素主要有文化因素、社会因素和情景因素。

2.1文化因素

感受质影响着语言表达,而语言表达方式又受民族文化传统的制约。因此,文化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感受质。例如,下面是选自中韩合拍电视剧《北京,我的爱》中的一个例子:

(韩国青年罗民国由于被冤枉抓进了监狱,中国女孩杨雪想尽办法将他救出,在刚出监狱时,他们产生了如下的对话)

杨雪:恭喜你出狱了,下次可一定要注意阿,这里可不是韩国。

罗民国:可不是嘛,真是倒霉,瞧这一身的晦气。对了,说到晦气,你不觉得咱们有啥重要事没做么?

杨雪:什么事?

罗民国:当然是吃豆腐了,你得让我吃你的豆腐啊。

杨雪:什么?你竟然是这种人!

罗民国:啊?……

上述对话反映了因文化不同而产生话语误解的现象。从最后交谈的结语可以看出,因为“吃豆腐”这种表达使得杨雪和罗民国之间的交谈开始出现了不愉快的气氛。杨雪认为罗民国是个花花公子,而罗民国却一头雾水。这就涉及到了两个国家的文化的不同。在韩国,出狱的人都会要求接他出狱的人请他“吃豆腐”以洗去自己一身的晦气。然而,在中国,“吃豆腐”已经成为一个专业的贬义词,即“占女孩子便宜”。所以,刚出狱的罗民国脑子里会有因为韩国文化中的这个习俗而形成的感受质,那就是出狱就应该“吃豆腐”,进而因为这个感受质而产生让杨雪请吃豆腐的话。然而,这个话到了中国女孩耳中,就会因为文化的不同而产生不同于罗民国的感受质的感受质。于是,就出现了话语误解。

再如,一位法国老人与中国导游一起负重爬山,爬到半山腰,导游已经觉得有些吃力,便决定帮那位法国老人背包,于是产生如下对话:

A: Avez-vous vraiment été très fatigue?(您一定很累了吧?)

B: Non, non, je suis jeune.(不,不,我还年轻。)

很明显,中国导游的亲切询问让法国老人非常不高兴。因为,在西方国家,大家都尽量避免对上了年纪的老人说“您一定很累吧”或“您辛苦了”,这句话在西方人的感受质中被解释为“您老了”或“您不能动了”。在西方人的文化中,“老”和“没用”是具有等同涵义的,因此最怕别人说他老了。显然,这句在中国文化中表示友好和关心的话语在法国老人的感受质中则被错误理解为这位导游觉得自己的身体很差或很虚弱,自然就马上拒绝了导游的好意。这里,针对同一句话,中国人的感受质受到中国文化“尊老爱幼”的熏陶,而法国老人的感受质则受到了西方文化的“需要被人照顾”或“人老了就没用”的影响,最终造成了话语误解的产生。

从以上两个例子可以看出,不同国家有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文化就会产生不同的感受质,而交际双方的感受质的不同必将影响其相互交流。所以,当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谈的时候,如果没有考虑到由文化因素的影响而引起的感受质的不同时,谈话双方或一方就很容易产生话语误解。

2.2社会因素

言者与听者的社会关系或者社会地位的不同,也会造成他们的感受质的不同,这一不同自然就体现在他们的言语表达中。而当交际双方忽视这种因社会关系或者社会地位的不同而引起的感受质的不同时,就会引起话语误解。例如,《老友记》中有这样一段对话:

Monica: What will you do if you are omnipotent?

Joy: Kill myself.

Monica: Excuse me?

Joy: If little Joy′s dead, then I got no reason to live.

Ross: Joy, omnipotent.

Joy: You are? Ross, I am sorry, I got no idea. I thought it was just a theoretical question.

老友记中的六个人分别有着不同的职业和社会地位。其中,Joy是一个近乎于无业的临时演员,属于社会中职业比较底下的。因所受的教育程度不高,他自然不懂omnipotent(无所不能)这样的高端词汇。与Joy不同的是,Ross作为一个生物学家,受到良好的教育,有着较高的社会地位。所以,在Ross询问他“如果他无所不能的时候会做什么时”,Joy自然不懂omnipotent的意思,而凭借自己平时生活中经验所形成的感受质误解成为“I am impotent”,因而给出了啼笑皆非的答案。

从此例可以看出,处在不同的社会群体的人们有着不同的社会地位和生活阅历,进而就形成了他们所独有的感受质。因此,在交谈的过程中,这种由于社会因素而带来的不同的感受质,很容易对同一句话产生不同甚至完全错误的理解,最终就无法避免话语误解的出现。

2.3情景因素

这里的情景指的是说话人和受话人在交流的过程中所处的环境或者状况。有时,说话人和受话者处在两个不同的情景中,往往就会引起话语误解。譬如,在一个寒冷的冬天的下午,两个人一同去银行取钱,正好遇见运钞车来加钞。无奈之下两人只好站在一旁苦苦等候:

甲:冻手不?

乙:冻手。

四杆枪瞬间指向他们,被立即抓住送往派出所。在路上,两人一直沉默,快到派出所时才说话:

甲:你怎么一直不开腔呢?

乙:开腔有用么?

结果八杆枪瞬间指向他们……

显然,这是一则笑话。在这则笑话中,取钱的两个人和运钞的人双方处在两个完全不同的情景中。在第一轮对话中,取钱的两个人由于天气的原因促使他们的感受质发出询问对方身体状况的话语即“是否感到手冷”,但由于运钞的人处在一种戒备的情景中,此种感受质使他们对取钱的两个人所说的话理解成为“动手抢钱”的意思,于是这一话语误解就造成了后来把两人抓起来送往派出所这一错误而可笑的行为。与此相似,在第二论对话中,因双方所处情景的不同而造成不同的感受质,运钞的人把取钱的人所说的“开口说话”这一话语误解为“开枪”了,因此再一次造成了后来更可笑的错误行为。

由上例得知,在交际中,谈话双方若处在不同的情景中,听话者就会以自身所在情景下感受质所发出的信号来理解说话者的会话含义,从而使听话者解读出有别于说话者本意的其他含义。

3 结束语

顺利而有效地展开交际直至达到预期目的,这是任何一次交际活动所追求的终极目标。但是,在很多场合人们又无法避免话语误解这一现象。为了确保交际活动的顺利进行,我们必须对话语误解现象进行长期的观察与深入的研究,进而提出避免或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本文受心智哲学的启示,通过研究认为感受质是造成话语误解的根本原因,其具体原因又体现在文化、社会以及情景因素这三个层面,这进一步说明了语境自始至终是理解话语的核心因素。因此,交际双方应该强化语境意识,坚持动态的语境观和跨文化视野,这样才能有效降低或避免话语误解现象的产生。然而,如何避免和减少交际中的话语误解是一个长远而又深刻的研究话题,需要我们更深入地实践与理论思考。

[1] 张春辉.认知语境与话语误解[J].邵阳学院学报, 2012(02): 76-78.

[2] 许 静.从常规关系推到跨文化语境的含义[J].时代文学, 2009(11): 22-24.

[3] 徐盛恒.心智哲学与语言研究[J].现代外语, 2011(02): 1-5.

[4] 徐盛恒.语用推理的认知研究[J].中国外语, 2005(05): 10-16.

[5] 黄 缅.感受质与一般会话含义[J].外语研究, 2013(04): 1-4.

[6] 徐盛恒, 陈香兰.感受质与感受意[J].现代外语, 2010(03): 11-15.

[7] Lewis C I. Mind and the world order: outline of a theory of knowledge[M]. New York: Dover Publication Inc, 1929.

[责任编校:张岩芳]

QualiaandDiscourseMisunderstanding

WANG Jing, HUANG Guangfang

(SchoolofForeignLanguages,HubeiUniv.ofTech.,Wuhan430068,China)

Conventional relation can explain the conversational implicature, but it can not provide a basic interpretation for the discourse misunderstanding in communication.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onventional relation and qualia, it is found through typical examples that the primary cause for discourse misunderstanding results from the different qualia of both sides whose causes are mainly reflected in cultural, social and situational factors. Thus, to interpret discourse misunderstanding from qualia is more conducive to a deeper understanding of its mechanism so as to achieve the purpose of reducing or avoiding discourse misunderstanding.

discourse misunderstanding; conventional relation; qualia

1003-4684(2014)03-0067-03

H315

: A

2014-03-19

王 菁(1991-), 女,湖北武汉人,湖北工业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黄广芳(1976-), 女,湖北十堰人,文学博士, 湖北工业大学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猜你喜欢

情景话语语境
创作与做梦:精神分析语境下的“植田调”解读
情景交际
现代美术批评及其话语表达
主题语境八:语言学习(1)
石化企业情景构建的应用
楼梯间 要小心
把美留在心里
跟踪导练(三)2
话语新闻
话语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