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赣南采茶戏传承与发展分析

2014-03-31万小毛李姿丽

老区建设 2014年2期
关键词:传承与发展激励机制

万小毛 李姿丽

提要:文章阐述了赣南采茶戏市场不景气和人才严重缺乏的现状,分析了赣南采茶戏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并提出了赣南采茶戏市场推广、市场拓展、人才引进、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和建立创作激励机制等策略,为解决赣南采茶戏面临的问题提供参考,实现赣南采茶戏传承与发展。

关键词:赣南采茶戏;市场化运作;传承与发展;激励机制

作者简介:万小毛(1982-),男,江西应用技术职业学院教师;李姿丽(1982-),女,江西应用技术职业学院教师。(江西赣州 341000)

一、赣南采茶戏现状

赣南采茶戏,载歌载舞、气氛轻松活泼、语言幽默风趣,融合民间采茶歌、灯彩、客家方言和曲调而成,具有浓郁的赣南客家气息。赣南采茶戏在清代康、乾年间发展最盛,有三十多个戏班,之后逐渐衰落,到解放前夕,赣南只剩下五六个戏班。新中国成立后,赣南采茶戏也得到了新生,走上了新的历程:2006年,赣南采茶戏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08年,荣获江西省文艺繁荣工程优秀剧目奖;2010年上海世博会,赣南采茶戏作为江西省周文化演出项目,向全世界人民展示了独特的民俗文化魅力。

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观众文化娱乐方式的多样化,赣南采茶戏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根据对赣州市黄金校区大学生的问卷调查和对赣南剧院的走访,发现赣南采茶戏的现状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赣南采茶戏正在逐渐淡出观众的生活,甚至是被遗忘。特别是八十年代以后出生的年轻群体,对于赣南采茶戏非常陌生,甚至没有听说过;二是赣南采茶戏剧团很难招收年轻的演职人员,正面临“青黄不接、后继无人”的境地。赣南采茶戏,是赣南客家文化的奇葩、是民俗文化的瑰宝,传承和发展很有必要,刻不容缓。

二、赣南采茶戏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市场不景气

1.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因。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赣南采茶戏的市场因素发生了变化,对其产生了较大影响。一是观众的文化娱乐方式多样化,如,电视、电影、音乐、上网等,必然导致赣南采茶戏的观众分流;二是观赏习惯的变化,现时的观众更习惯通过电视、网络等媒体观赏戏曲,或是现场近距离观赏,而不习惯在剧院观赏;三是观众兴趣的变化,观众感兴趣的是贴近生活的文化娱乐方式,而赣南采茶戏的剧目大多以封建社会为背景,与现时的观众需求脱节。

2.赣南采茶戏自身的原因。赣南采茶戏市场不景气,有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因,更重要的还是自身的原因。面对社会发展,赣南采茶戏仍以剧院演出和受邀演出为主,与观众日常的观赏习惯(如,电视、网络)相背离,不方便观众欣赏,也远离了观众的生活;面对市场空间变小,赣南采茶戏剧团经营理念保守,未能主动走出去(如,寻求当地政府的帮助或与当地旅行社合作等)拓展新的市场,使得演出空间越来越小;面对观众兴趣的变化,赣南采茶戏剧团未能及时结合观众需求变化进行创新,仍演出反映封建社会价值观的传统剧目,很难吸引观众的兴趣。

(二)人才缺乏,人才培养乏力

赣南采茶戏人才缺乏是多方面的,从编导、作曲到各角色演员都处于势单力薄的状态,特别是缺乏年轻演员,用赣南剧院院长卢志苑的话说,就是“青黄不接、后继无人”。造成赣南采茶戏人才缺乏的原因,主要还是市场不景气、观众流失。市场不景气,直接影响了演职、创作等人员的收入,迫于生活压力或是个人事业发展前途,很多人员纷纷改行。

另外,赣南采茶戏现有的人才培养方式:一是家族式的口传心授,即老一辈的赣南采茶戏人,从家族中挑选合适的后辈,以口传心授的方式进行培养;二是依托赣南文艺学校定向培养,即由赣州市各县(市、区)每年选送3至5名学生到赣南文艺学校定向培养,学生毕业后带编制加入赣南采茶戏剧团。然而,实践证明这两种人才培养机制,已无法保障赣南采茶戏的人才输送。

(三)剧目陈旧,缺乏创新

赣南采茶戏传统剧目有《九龙山摘茶》、《唐二试妻》、《上广东》、《吹鼓手招亲》、《满妹添喜》、《哨妹子》等,这些剧目多以喜剧为主,反映了当时赣南百姓的劳动过程和生活片断,具有浓郁的赣南客家气息。但是,这些剧目是在封建社会背景下创作的,对于现代社会的观众来说显得陈旧,很难吸引观众兴趣。虽然,赣南采茶戏也有新时代的精品剧目,如,《山歌情》、《长长的红背带》等,但相对较少。然而,赣南采茶戏创作需要大量的经费投入、需要创作人才,但在市场不景气、人才流失严重的现状下,剧团在“资金”和“人才”方面均很难满足创作的要求。

三、赣南采茶戏传承与发展途径

(一)结合观众文化娱乐方式的变化,进行有针对性的推

1.开通“赣南采茶戏”电视频道。赣南采茶戏剧团应向当地政府和电视台申请,开通“赣南采茶戏”电视频道,以方便观众收看,贴近观众生活。该频道可以参照国内收视率较高的戏曲类频道,设置一些受观众欢迎的栏目,如,专家介绍采茶戏、经典采茶戏剧场、采茶戏才艺大比拼、采茶戏知识问答等,以吸引观众参与、增强与观众的互动,让更多的观众了解、熟悉采茶戏。

2.搭建“赣南采茶戏”网络平台。目前,互联网和电视一样是人们文化娱乐的主要途径,特别是对于80年以后出生的年轻群体来说,网络更是不可或缺。赣南采茶戏剧团应搭建自己的网站,借助网络平台宣传和推广赣南采茶戏。具体来说,赣南采茶戏网络推广主要涉及两个方面:一是网站建设,包括设计简单易记的域名、主题明确的网站名称、合理规划主页(如,历史溯源、发展历程、动态新闻、采茶戏表演视频、网络互动等模块)和网站动态更新;二是网站推广,将赣南采茶戏的相关信息,以文字、图片、视频等方式,发布在潜在客户经常访问的网络平台(如,百度搜索引擎、优酷视频、专家博客和戏曲类网络社区等),以观众习惯的网络方式展示赣南采茶戏独具特色的民俗文化。

(二)政府扶持与自主拓展市场相结合

通过有针对性的推广,提升赣南采茶戏的知名度,为拓展市场空间做准备。发展初期,面对市场不景气的现状,赣南采茶戏还需当地政府的大力扶持,以奠定坚实的市场基础。例如,一是节日庆典和政府接待外宾时,邀请赣南采茶戏剧团演出,为其提供对外展示性的演出空间;二是依托市政府“送文化下乡”的民生工程,将赣南采茶戏纳入到“送戏下乡”工程中,为其提供政策性的演出空间。在此基础上,赣南采茶戏还应积极进行市场化运作,主动拓展市场,以实现自主发展。例如,结合赣南地区丰富的旅游资源,赣南采茶戏剧团与景点和旅行社开展深度合作,在景点和游客下榻的酒店为游客提供赣南采茶戏表演服务。

(三)加强人才引进的力度,创新人才培养机制

通过政府扶持和市场化运作,拓展赣南采茶戏市场空间,为人才引进和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创造经济条件。面对人才缺乏的现状,赣南采茶戏剧团可以通过提高待遇和提供更好的平台等方式,增加对编导、作曲、表演等方面人才的吸引力,实现高薪吸引人才、事业发展平台留住人才。

另外,要实现赣南采茶戏可持续传承与发展,还需创新人才培养机制。赣南采茶戏剧团应总结过去人才培养的经验,拓宽人才培养的思路,例如,争取政府相关部门的支持,依托赣南师范学院增设“赣南采茶戏”班,聘请剧团优秀的人员为指导老师,培养各方面的人才,逐渐形成完备的人才培养体系,保障赣南采茶戏对人才的需求。

(四)加大创作经费的投入,建立创作激励机制

随着赣南采茶戏市场拓展和人才引进等发展策略的实施,剧团在“资金”和“人才”方面均能基本满足剧目创作的需求。面对观众需求的变化,赣南采茶戏剧团应加大创作经费的投入,并建立创作激励机制。

赣南采茶戏剧团创作激励机制,至少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一是鼓励创作,为创作提供条件,例如,积极参加国内外戏曲类的交流,拓宽创作人员的视野;支持创作人员深入观众,进行赣南采茶戏的需求调研;购置创作所需软硬件等。二是设立创作专项资金,支持创作人员的各项创作活动。三是采用剧目创作“立项”制,并成立创作领导小组对剧目创作进行管理,以保障创作效率和剧目质量。四是建立以“市场效果”为核心的评价体系和相配套的奖励办法,充分调动创作人员的积极性。

[责任编辑:刘忠林]

猜你喜欢

传承与发展激励机制
浅谈学校管理中的激励机制
浅淡德宏瑞丽傣族传统舞蹈迦楼罗舞的传承与发展
浅谈贵州地区布依族舞蹈的传承与发展
中国武术文化传承与发展
民族音乐在小学音乐教材中的运用
杜尔伯特蒙古族短调民歌探微
银行金融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缴费激励机制及其实施效果研究
温州日报报业集团:以激励为支点撬动转型发展创业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