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透过文化差异视角浅谈英汉习语翻译

2014-03-30田晓媛

电大理工 2014年3期
关键词:习语英汉汉语

田晓媛

辽宁装备制造职业技术学院 (沈阳 110161)

任何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化,二者相互依赖、相互影响。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它的使用要在具体的文化背景下;反之,文化对语言具有制约作用,它要通过语言这种表达方式来显现。

习语是语言的精华、语言的缩影,是人们在长期的语言实践中约定俗成的固定短语或短句,它包括成语、谚语、格言、惯用语、歇后语等。习语起源于口头交际中使用最频繁的俚语和俗语,比较集中地反映出语言的修辞手段和表现手法,可以生动地反映出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因而,习语往往带有浓厚的文化色彩。了解这种文化差异往往对习语的翻译具有积极的意义[1]。

1 英、汉习语的相近之处

1.1 英语习语还是汉语习语都言简意赅

因为习语是语言的缩影,是智慧的浓缩,它往往用精炼的词汇来表达丰富的意义。例如,当我们要表达“说到一个人,这个人立刻就到了”的意思时,汉语中,我们可以用“说曹操,曹操就到”;而英语中,我们可以说“Speak of the devil”,都十分精炼简明。习语的使用可以使句子变得生动形象,内涵变得充实丰满。一些耳熟能详的英语习语例如:“A young idler,an old beggar”,“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Where there is a will,there is a way”,“有志者事竟成”;“Haste makes waste”,“欲速则不达”等等。而汉语中的习语大多是四字成语,同样言简意赅而内容丰富。

1.2 部分代替整体的方法

在汉语中,我们常常可以用部分代替整体的方法来表示一个习语,例如:我们可以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省略的说成“无米之炊”,同样还有,“近水楼台先得月”一般省略为“近水楼台”等等。英语习语中,也有类似的例子:“A bird in the hand is worth two in the bush”可以说成“A bird in the hand”。

1.3 汉语中,习语的倒装现象十分常见,而且倒装后一般不改变原来习语的意思。例如:汉语中,成语“万水千山”可以说成“千山万水”,“光明正大”可以说成“正大光明”。但是,英语习语往往很少倒装,而且倒装会改变原习语的意思。

2 英汉习语文化差异的体现

由上所述,英语习语与汉语习语既有相似之处,又有不同之处,无论是相似与相异,它们都是本民族文化的体现,它们所反映的不同文化间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生存的自然地理环境

生活在不同地区的人们由于不同的地理环境、气候因素等影响,形成了不同的文化特征,从而也形成了不同的习语表达。英国是一个岛国,在日常的劳动与生活中需要时常与海洋气候接触,因此,英语中的习语大多与海洋,水有关。例如:“a drop in the ocean”表示“沧海一粟”;“all at sea”,“不知所措”;“While it is fine weather mend your sail”,“未雨绸缪”。而在亚洲大陆生活的汉民族的日常生活则与土地息息相关息,因此,比喻花钱大手大脚,英语是“Spend the money like water”,而汉语中则是“挥金如土”。

(1)风俗习惯

英语与汉语在风俗习惯上的差异是众所周知的,最为熟知的就是英汉习语中对狗的不同态度。在汉语中,狗被认为是一种卑贱的动物,与狗有关的习语一般情况下都是贬义,例如“狗眼看人低”、“狗拿耗子,多管闲事”、“痛打落水狗”“狗嘴里吐不出象牙”等等。但是,在西方文化中,狗被认为是人类最忠诚的朋友,英语习语中,狗大多与“可靠、忠诚”等美好的词汇联系在一起。常见的习语有:“Every dog has his day”,“谁都有得意的时候”。“Love me,love my dog”,“爱屋及乌”。“He is a lucky dog”,“他是一个幸运儿”。

(3)历史背景

说英语的西方国家与说汉语的亚洲国家有着完全不同的历史文化根基,因此而形成的习语也就带有了历史因素的特征,由历史原因而形成的英汉习语有着深远而特殊的意思,不能单纯从字面进行分析解释。这一差异表现在,汉语中由于历史原因而形成的习语主要是来自中国的古代神话和寓言故事,例如:守株待兔、亡羊补牢等。这些习语在英语中找不到与之相对应的习语。反之,英语中的习语大多来自《圣经》、希腊和罗马神话等,例如:“Pandora’s box”,翻译成“番多拉的盒子”,就是来源于希腊神话,比喻灾难和祸害。

(4)宗教信仰

宗教对民族的文化和历史有着深远的影响,因此,不同文化背景下有着不同的带有宗教色彩的习语。英语为母语的西方国家主要受希腊文化、罗马文化和基督教的影响,尤其是基督教。而中国则主要受佛教和道教的影响。因此,英语和汉语中带有宗教色彩的习语有着很大的区别。例如:汉语中带有佛教色彩的习语有“跑的了和尚跑不了庙”、“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借花献佛”;“不看僧面看佛面”;源自道教的习语,例如:“灵丹妙药”、“回光返照”等等。而英语中受基督教的影响有:“As old as Adam”,意思是“很远以前,非常古老”。因为在基督教中,亚当是最早的人类;“as poor as a church mouse”,翻译成“一贫如洗”,英语中许多带有宗教色彩的习语里都带有“church”一词,因为教堂是基督教的活动场所。

3 英汉习语翻译技巧

习语的翻译和普通的翻译一样,在转换语言的同时,也要注重文化的转换。不仅要将原文的意思准确的译出来,还要尽量为读者展现还原原文的文化信息。

(1)直译法

直译法是指在不违背语言规范的前提下,尽量保留原习语中使用的比喻形象和文化色彩[2]。有些习语由于经常使用,使它的字面意思已经被广大读者所接受,因此这类习语在翻译时可以采用直译法,即按照习语本身的字面意思进行翻译。例如:“a gentleman's agreement”可直译为“君子协定”;“to fish in troubled water”“浑水摸鱼”;“竹篮打水一场空”可以直译为“draw water in a bamboo basket”。这样可以更好的体现原习语的文化色彩和地方语言风格。

(2)意译法

意译法是指仅保留原习语的意思而不保留原习语的表达形式。当某些习语因为文化差异的原因而无法直译时,我们可以采用这种方法。 例如:“a skeleton in the cupboard”译为“家丑”,“打开天窗说亮话”可意译为“frankly speaking”。“John can rely on.He eats no fish and plays the game”这句话可以意译为“约翰为人可靠,忠诚而正直”。这里面的“eat no fish”和“play the game”如果按照直译法译成“不吃鱼”和“玩游戏”就显得有些牵强,难以理解,这里的“eat no fish”源自一个英语典故,原意是指耶稣教徒为了表示对政府的忠诚,拒绝遵守反政府教徒提出的在星期五只吃鱼的习俗。因此,“eat no fish”就引申为“忠诚”的意思。

(3)直译加解释方法

为了传达原习语本来的文化信息,我们更多地采用直译的方法,但由于受文化背景影响,直译有时会引起歧义。所以,我们可以采用直译加注释的方法来避免歧义的产生。例如:“This is a rag to the bull”可以采用这种方法,译为“这简直是朝着公牛摇晃红布,火上浇油”[3]。

英语和汉语因其各自所处的文化背景不同,两种语言之间有着很大的文化差异。习语作为语言的缩影,深受文化因素的影响。不同语言的习语有些不同的文化特征。因此,在翻译习语的过程中,虽然没有固定的方法和模式,但要注意的一点是:在考虑语言转换的同时,绝对不能忽视习语的文化差异,要尽量消除因为文化差异而导致的跨文化交际障碍。这样才能保证跨文化交流的正常进行。

[1]平洪,张国扬.英语习语与英美文化[M].北京:外语教育与研究出版社,1999.

[2]安菊梅.英汉翻译教程[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6.

[3]林志坚.浅谈英汉习语的翻译及其差异[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09,22(2):115-116.

猜你喜欢

习语英汉汉语
学汉语
轻轻松松聊汉语 后海
追剧宅女教汉语
汉语不能成为“乱炖”
浅谈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及翻译方法
英汉诗歌中的隐喻对比研究
实用习语 话“鸟”
话“鸟”
习语自有WAR
习语自有W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