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地理”的思考

2014-03-30陈大路

地理教学 2014年9期
关键词:区域性中学学科

陈大路

(上海市虹口区教师进修学院, 上海 200081)

对“地理”的思考

陈大路

(上海市虹口区教师进修学院, 上海 200081)

大约100年前,德国著名地理学家阿尔弗雷德•赫特纳在形容地理学科地位低时说过:“地理学科在学校像小媳妇似的受到歧视,必须在楼底下当杂役。”这是为什么?大约在20年前,我国中学地理教育遭受了一次重大打击。在全国范围内基本取消了地理高考。为什么取消的是地理学科,而不是别的学科?有学生这样说过:“我对地理非常感兴趣,可是把地理当成一门课程在学校学,我就不感兴趣了。”这又是为什么?

这些问题的产生有外在的原因,但是有没有我们自身的原因呢?我们需不需要反思一下地理课程的不足呢?是不是我们对教了多年的地理课程麻木了,对它的特征反而不了解了?

地理课程具有区域性。地理最讲区域性,讲求因地制宜。可是,对于我国这样一个区域差异这么大的国家,地理教育却是全国统一课标。这一点与美国不同,美国除了国家地理课程标准外,还有州的地理课程标准。再看教材,我们的地理教材虽然打破了全国统一教材的局面,但受统一课标影响,总体而言,各版本大同小异,这与一些国家教材百花齐放的局面形成对比。而最能体现地理学科区域性特征的乡土地理课程非常薄弱,区域性的特征在地理课程中并没有很好地体现。

地理课程具有综合性。地理课程是一门兼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性质的课程。不过,中学地理课程中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的界线还是划得很清楚的。这源于地理课程来源于大学地理学课程体系。难怪有人说,我们的中学课程是大学课程的压缩饼干,学术性太强。甚至有些地方,比如地球运动知识,在考试中为了拉开分数梯度,考试题比大学的还难。从课程综合性的角度看,据从国外回来的教师介绍,美国地理教师只要取得了某一学科的任教资格,就可以上岗。因此,一位教师教2、3门课程的情况很多。据说,有一位美国地理教师在讲人种问题时,就要面对那些黑人学生讲,他们的祖先是如何来到美国这块土地上的,他们是如何遭受不公平对待的。而法国地理课程也是地理、历史、政治、自然科学的综合体。有人担心,我们的地理教师到了那里,因为太过局限于地理学科,恐怕难以胜任。可见,我们地理课程的综合性,特别是与其他学科的综合,即以问题研究为核心的知识体系并没有建立起来,综合性没有很好地体现。

地理课程具有思想性。思想来源于理性的思考,来源于理论是否强大。恰恰是这一点,地理学非常薄弱,地理学因此被称为缺乏理论的科学,地理学危机由此产生。受此影响,中学地理课程缺乏强有力的专业理论支撑。具体表现在:

一是不精确。地理不如数学精确。地理规律经常会有不被遵循的时候,即特殊太多。由此造成,我们得出的结论经常是底气不足的。

二是不感人。我们经常要回避一些政治观点。如讲巴西亚马孙平原热带雨林开发,关于生存发展与保护环境的矛盾,关于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利益之争往往停留在表面分析,难以让人信服。因为我们不知道自己应该替谁说话,为什么要替他说话,如何替他说话。

三是不新鲜。地理学是从对遥远事物的好奇心发展起来的。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远处的事物尽收眼底,一个班级学生的视野往往超过教师。地理课程仅仅停留在描述地理事物的水平已失去了吸引力。

四是不微观。地理课程研究的往往是国家、地区乃至全球发展的长远的、宏观的问题,这对于培养具有战略眼光的人才来说很有意义。但由此带来的问题是,其立竿见影的效果不尽人意,学地理因而被认为是没有用的。

五是不生活。由于我们的课程强调学术性,生活性被削弱。加强课程的生活性,需要以问题为核心来设计课程。这就打破了以学科知识体系设计课程的传统习惯,这方面的工作任重而道远。

六是不实践。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到地理环境中学地理才能学到真正的地理。遗憾的是,中学地理基本上是在教室中学的,感受的只是教室狭小的环境,这与学到真正的地理还有相当的距离。

地理课程建设还有漫长的路要走。反思地理,正确地认识地理,才能激励我们勇敢前行。

猜你喜欢

区域性中学学科
【学科新书导览】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在多解中学创新
引发四川盆地区域性暴雨的高原MCS 特征分析
“超学科”来啦
Big Hero 6: Always be with You
正确认识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
透析新闻采访的独特视角与写作中的区域性特点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
宁波市四眼碶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