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毕业生跟踪调查与服务的教育教学评价机制的构建

2014-03-30代爱萍周安宁刘向荣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4年10期
关键词:跟踪服务跟踪调查毕业生

左 晶,代爱萍,周安宁,刘向荣

(西安科技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陕西西安710054)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大学生就业形势的严峻凸显了高校在教学质量方面的问题。提高教学质量、深化高等教育体制改革成为新世纪高等教育的主旋律。教学评价,改进、提高教学质量成为教学管理的一项日常工作。教学评价是确定教育目标实现程度的过程,目前国内外大学普遍使用的教学评价以学生、专家、督导评教,教师自评等方式为主,评价对象主要是教师教学指标和教学支持指标;评价指标直接指向教学实现的过程因素和具体的教学结果,而作为教育产品的学生在社会实践中的情况被关注较少。毕业生离校后在工作岗位上所体现出来的知识、技能、思想品质、综合素质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佐证学校的教育水平,因此教育评价的过程应该贯穿于学生在校学习和离开学校社会实践的过程[1]。

以毕业生跟踪服务为核心内容的教育跟踪是终身教育理念下的一种学校教育质量管理方法,是高等教育质量的保障途径,是对学校质量监控体系的完善与补充,是对国家教育政策科学、有效的全面评价,是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重要途径[2]。目前许多高校进行了毕业生的跟踪调查,跟踪调查侧重对学生就业工作的评价以及对毕业生质量的评价,而对教学质量和效果的评价较少,且存在内容不够深入、调查结果未能反馈到教育教学质量方面,没有形成制度化等弊端。本文以毕业生跟踪与服务的社会内涵为切入点,通过建立基于学科、专业的毕业生跟踪信息数据库,以访谈、问卷调查、广泛动员宣传等手段增强毕业生跟踪服务的力度,形成以提升学生就业力为核心目标的多元化的教育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从而发挥毕业生跟踪服务在教学评价中的引导作用。

1 以毕业生跟踪服务为核心的教育跟踪

1.1 教育跟踪是高校建设学习化社会的使命

随着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阶段到大众化教育阶段的发展,构建终身教育理念下的学习化社会成为高等教育义不容辞的使命。高校在其文化、知识、精神、价值和理性力量的引领下,承担着传承、研究、融合、创新知识的神圣职责。高校在学习化社会中具有人才选拔与培养、学习与技术创新、公共服务、国际交流与合作、继续教育、引领教育发展的使命[3]。在终身学习时代,人们持续不断的学习行为指向高层次和高学历的教育,高校多样化发展的课程在满足人们的学历需求和增长知识以及提高技能方面具有吸引力和价值。教育跟踪针对教育的目标对象——学生,通过有效的方法与途径开展的全面调查、分析、评价等人才培养质量管理活动,在拓展和完善教育测量、教育评价与质量监控等功能的同时,也为毕业学生的后续教育开辟了空间。高校毕业生的后续教育顺应了知识经济时代对人才发展的需要,增强了毕业生对社会经济发展的灵活反应能力和适应能力,拓宽了目前本科院校职业教育范围,是高校终身教育理念下的一种教育质量管理方法。

1.2 毕业生跟踪调查与服务是教育跟踪的核心内容

建构主义教育理论认为,知识只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并不是一种客观存在,个体对客观世界的理解都依赖于自身的“解释结构”,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知识也在不断地变化、更新。建构主义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对所学知识在原有经验基础上的实践和探索,学校教育不能仅仅局限于知识的传授,加强学生在市场变化下对知识体系的建构和完善才是教育成败的关键所在。教育的价值在毕业生离开学校、走入社会之后在工作岗位上才能真正体现出来,才能客观、科学地评价教育体系,因此毕业生走向社会的考察、咨询、再教育是教育跟踪的主要内容,基于毕业生跟踪调查与服务是教育跟踪的核心。

1.3 毕业生跟踪调查与服务的内容与形式多样化

目前许多高校都开展了毕业生跟踪服务,毕业生跟踪调查主要从毕业生个人评价和用人单位的评价两方面着手,毕业生跟踪与服务采用问卷调查、用人单位走访、毕业生访谈等多种手段,从职业道德跟踪、基础知识跟踪、专业素质跟踪、情感跟踪、个人能力几个方面对毕业生在市场环境下的适应能力跟踪。毕业生跟踪与调查的目的不仅仅是对信息的反馈和教学的评价,更应该强调和重视对毕业生的服务。引导学生克服进入社会后浮躁、惧怕等心理,帮助学生在遇到挫折后树立冷静、坚强的心态,利用学校一些文献、专业技术资源优势为学生提供职业帮助。

1.4 毕业生跟踪调查与服务的制度化和长效机制

毕业生跟踪服务是一项系统化、专业化、持续化的工程,目前的毕业生跟踪服务和调查存在形式单一、所调查人员不配合,调查结果利用率低,不能切实反映实际问题等弊端,同时调查结果往往突出了形式,缺少毕业生的情感交流,尤其没有突出对毕业生职业生涯的服务。因此建立一个制度化的毕业跟踪与服务的制度,发挥教育才能跟踪的长效机制,才能避免毕业生跟踪服务流于形式,才能构建和维护毕业生跟踪信息数据库;毕业生的和用人单位的定期回访,专业教师、辅导员、管理人员的共同参与是开展此项工作的基础,同时要在大四毕业生中宣传毕业生跟踪与服务的作用和意义,从而获得被调查者的配合、支持,保证该项活动健康、有序的进行。

2 构建学科专业基础、信息化的毕业生跟踪体系

2.1 信息化的毕业生跟踪系统

建立毕业生跟踪系统的长效机制,需要科学化的手段来保障,信息化是毕业生跟踪服务系统构建的技术保障,毕业生的数量较大,因此建立基于数据库平台的毕业生跟踪服务系统,首先要建立毕业生的基本信息档案,在校期间成绩、获奖经历、毕业论文(设计)信息都应纳入档案库中,毕业后要每年对毕业生的信息进行一次更新,如单位变动、岗位调离、职业技术培训、职务职称升迁、工作中的一些业绩、继续教育的经历等信息,以及在职业发展中遇到的瓶颈都应该按照时间顺序采集加工、整理后在数据库上实现及时查询,随后应每年对信息进行一次总结,形成调研报告。

2.2 毕业生跟踪服务以学科、专业为基础

基于学校层面的毕业生跟踪服务由于毕业生人数多,行业分布宽、单位分布广,工作的实施难度很大,因此基于二级学院的毕业生跟踪服务的重要性和必然性就上升到了首要的位置。专业相关度高,毕业生就业行业集中,毕业生的跟踪与服务针对性强,通过对毕业生就业状况的跟踪调查和待业毕业生的个案研究与帮助,以及用人单位的调查和回访,学院可以获取有助于自己专业教育发展的信息。目前一些文献通过对毕业生的调研来反馈专业的教学信息,笔者从课程设置、专业教师授课水平、教学方法手段、实践教学体系、专业学习效果、毕业后继续教育几个方面对西安科技大学矿物加工工程专业2010~2012年的毕业生就行了调研,并对矿物加工工程专业毕业生就业集中的一些用人单位进行了回访,提出了在当前煤炭企业经济萎缩状况下拓宽专业口径、强化学生实践能力的一些对策[4]。季顺宁等人对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1995~2004年毕业生跟踪调查数据库中工作岗位与学生学习的课程、重要技能信息,通过数据的挖掘分析了满足行业多岗位转换,岗位工作内涵变化、发展所需的知识和能力,给专业建设、课程设置提供了决策的依据[5]。

3 教育跟踪下教育评价指标体系的多元化

目前高校的教学评价体系主要以学生评教、专家评价、教师自评等方式为主,教育学者普遍关注诸如评价指标选择、权重设计等教学质量评价体系设置细节问题,忽略了当前教学评价与市场环境的不相容性问题,忽略了对导致教学质量问题市场需求原因的探究,主要表现为过分强调教师教学情况,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本设置方面已出现了重大偏差;对学生主体地位的过度关注歪曲了教学评价的基本内容。忽视教学过程中教与学的相互关系,忽略对导致教学质量问题的市场需求原因分析[6]。毕业生跟踪下的教育评价指标面向学生、社会需求,兼顾教育产品市场、人才市场基本需求,评价内容由片面转为全面,由早先只评价学生的学历发展到评价课程到进一步发展为对教育活动的全方位评价。评价过程由封闭转为开放,由高校内部的评价发展为非官方的权威机构对教育的评价;评价手段由定量转为定量、定性相结合,从推崇各种客观的、标准化的测量发展到提倡观察、交谈等定性分析,再进一步发展到广泛收集信息、进行解析论证、作出价值判断的一种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

3.1 以提升毕业生的就业率作为教育评价的最终目标

就业率经常是用来评判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的指标,然而就业率在和学校一些招生指标、专业办学等基本利益挂钩后充满注水和造假现象,“被就业”等新词汇在网络和日常生活中就流行开来。要从根本上缓解就业难的压力,应在提升大学生能力的视角下将大学生就业目标从“就业率”转向“就业力”,与就业率相比,就业力这一质量概念重视的是大学生的竞争力而绝非只注重短期就业数量;它强调通过引导就业意向和拓宽求职渠道来提高大学生就业数量,也就是培养学生在专业发展基础上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专业素养和创新能力相互协调的全面发展[7]。

3.2 毕业生的继续教育是提升就业力的重要途径

在市场环境下,从业者将其自身拥有的特殊知识和技能转化为专业服务,来换取社会声望和经济收入,因此专业服务的价值就转化为知识和技能的价值,知识和技能成为从业者职业发展的重要途径[8]。毕业生的继续教育是在适应市场环境变化和发展下的一种表现,可以通过毕业后工作实践、学历提升、技术培训等方式得到提升,且继续教育往往是在毕业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践知识和技能后的学习,因而具有专业方向性强、理论实践结合紧密等特点,继续教育在提升毕业生专业能力的同时,亦是对学校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激励和促进。

3.3 创业能力是衡量毕业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指标

传统教育一直强调受教育者在逻辑和语言两方面的发展,但是人类的智能却是多元化的。语言智能、逻辑数学智能、空间智能、肢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内省智能、自然探索智能这八种智能相对独立或以不同方式、不同组合存在于每个学生身上。教学评价中重智育轻德育、重知识轻能力、重主导轻主体等现象仍然十分严重,偏离了全面素质教育要求。创业教育立足于学生个性发展和社会职业需求的相互融合,注重学生就业能力和职业生涯规划的持续培养,将已有知识转化为个人的综合能力,继而作用于社会实践,实现个体和社会的价值互相协调[9]。毕业生的创业数量和创业能力正在成为就业能力评价的一个重要指标。

3.4 基于第三方机构介入的教育教学评价

在我国传统的评价体系中,主要是教育行政部门系统内部的评价,属于“自己评价自己”,缺乏有效的外部监督和制约机制,无法保证评价结果的客观和公正,公信度不高。基于社会监督而非官方控制的第三方评价机构,以其较强的公众权威性、客观公正性和科学民主性已经逐渐成为教育创新评价的主体。这种评价模式有助于发展和完善我国的教育管理评估体系,而且更有助于为高校的专业发展政策制定提供更加科学、准确的信息参考[10]。目前中国工程教育认证协会开展的高校专业认证就是以深入研究社会需求与学科内涵为目标,通过建设与改进、评估与反馈,推动专业科学地建立培养目标;通过毕业生全程的质量控制机制,保证教育目标的实现[11]。

4 结语

教育跟踪是教育市场化的必然产物。在教育市场化背景下,教学质量是一种市场表现,忽略学生在实践中的表现力的教学评价都是形式主义。以毕业生跟踪与服务为核心内容的教育跟踪针对学生展开教学评价,在满足学生、社会需求,兼顾教育产品市场、人才市场基本需求的前提下,可引导教育产品市场供求关系的良性发展,根据市场的有效反馈,不断修正和改进学校作为教育者对受教育者教育活动的后续管理。建立基于学科、专业的毕业生信息跟踪与服务数据库,通过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共同努力,建立长效、科学的跟踪体系,才能获取客观、真实的教育实践信息,从而保证毕业生跟踪信息对教育教学评价的正面引导作用。

[1]胡粥成,周兰芳.论教育跟踪[J].当代教育论坛,2012(2):4-9;

[2]李斌,胡粥成.教育跟踪的运用——对高校自主招生改革的思考[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31(1):24-27.

[3]马健生,孔令帅.学习化社会高等教育的使命[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10.

[4]左晶,代爱萍.毕业生跟踪服务视角下的矿物加工工程专业建设的思考[J].中国电力教育,2013(11):54-55.

[5]季顺宁,李立乡.基于毕业生跟踪调查数据库分析课程的相关性[J].职业技术教育,2006,27(26)32-34.

[6]张迪功,马赞甫.市场关系对当前高等教育教学评价的影响[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4):133-136.

[7]周兰芳.论教育跟踪[D].长沙:湖南大学,2010.

[8]张英丽.博士生教育在学术职业发展中的价值[J].江苏高教,2009(3):51-53.

[9]刘钱凤.对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3(11):99-100.

[10]李文君.教育管理引入第三方评价[J].教育与职业,2013(1):68-70.

[11]吕阳.大学生职业生涯管理策略研究——基于主体性视角[J].邵阳学院学报,2014(2):93-96.

猜你喜欢

跟踪服务跟踪调查毕业生
老年失能、社会支持与养老居住意愿——基于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数据的分析
伤心的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法科学生就业状况跟踪调查研究——以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2010届本科毕业生为例
“放长线、钓大鱼”的校企合作模式初探
ATS系统列车跟踪服务信息交互及算法研究
五华县开展补贴机具质量跟踪调查暨安全宣传活动
最“叛逆”的毕业生
跟踪服务 改善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