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业化视域下高校辅导员培育机制研究

2014-03-29张智化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年13期
关键词:职业化队伍辅导员

张智化

(郑州大学 国际学院, 河南 郑州450000)

职业化视域下高校辅导员培育机制研究

张智化

(郑州大学 国际学院, 河南 郑州450000)

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培育已成为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目标选择,但是在实际工作中,辅导员职业化培育机制还存在着职责和工作机制不明确、培训和提升机制不突出、考核和发展机制不完善、研究和创新机制不健全等问题.我们认为,应结合实际,积极构建辅导员职业化的工作机制、专业化的科研机制、科学化的工作科研联动机制,不断提高辅导员职业化水平.

辅导员;队伍建设;职业化;机制

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和《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指明了方向和目标.各高等学校在这一目标指引下,在辅导员职业化培育方面做出了卓有成效的实践和探索.但是,在培育机制方面,仍然存在一些制约辅导员职业化的问题,这关系到能否满足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立德树人和学生全面成长成才的现实需要,已成为亟待解决的课题.

1 辅导员职业化的现实依据

辅导员作为一种职业由来已久.1951年,全国工学院院长会议要求设立专人担任各级政治辅导员.1952年,中共中央转发教育部党组《关于在高等学校试行政治工作制度的指示》规定了政治辅导员的人数比例、挑选条件以及主要任务.1961年,中共中央《关于讨论和试行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暂行工作条例(草案)》的指示中明确规定要逐步培养和配备一批专职的政治辅导员.1965年《关于政治辅导员工作条例》以法规的形式明确了政治辅导员的地位、作用和职责.1987年国家教委《关于在高等学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专职人员中聘任教师职务的实施意见》规定:聘任相应教师职务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专职人员列入教师编制,第一次将政治辅导员认同为高校教师队伍的组成部分.1999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将高校辅导员作为一种职业予以确认.2005年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指出:辅导员班主任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2006年,教育部颁布《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明确了辅导员的工作性质、职业定位、发展方向以及培养与保障措施等.上述规定中辅导员工作职责和内容的演变,包含着对高校辅导员作为一种职业的确认,为辅导员职业化培育提供了现实依据.

2 职业化视域下辅导员培育机制存在的问题

2.1 职责和工作机制不明确

辅导员的培育需要合理的工作安排和良好的工作环境.国务院24号令对高校辅导员的工作职责和要求作出了明确规定.但是,在大学校园里,“有困难找辅导员”已成为学生乃至某些教师和行政人员头脑中的固有观念.一方面,辅导员工作内容包括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道德品格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入学教育、奖惩助贷、党团建设、就业指导、职业规划等等.另一方面,辅导员还承担着许多非本职的工作,各种日常管理、文艺体育比赛、检查评估等,似乎除了专业课程讲授之外所有与学生相关的事务都属于辅导员的工作.职责宽泛、工作繁杂、多重领导、多头管理,常常使工作陷入低水平重复.这既不利于辅导员个人发展,又造成工作针对性不强、效率不高、效果不实,致使许多辅导员在某种程度上产生了职业倦怠.

2.2 培训和提升机制不突出

职业化辅导员的成长需要通过系统培训不断提升职业素养和技能.从辅导员的职业训练来看,有些辅导员未经学习培训和实践操作便匆匆上岗,入职后又缺乏科学系统的职业培训,往往是凭着一腔热情和老辅导员的传、帮、带开展工作,导致有些辅导员在教育管理学生时显得信心不足、经验不够、能力欠缺.从辅导员的专业背景来看,辅导员专业背景多元化,不少辅导员没有系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知识,对这项兼具理论性和实践性的工作往往感到力不从心,工作中遇到以前没处理过的问题时,找不到对应的专业知识作为支撑,往往凭借自身感性经验做出处理.从辅导员整体年龄结构上看,现有辅导员年龄结构普遍偏轻,自身人生阅历和工作经验不足以应对青年大学生的成长,导致部分辅导员的教育工作说服力不强、时效性差、效果不佳.

2.3 考核和发展机制不完善

当前辅导员的绩效考核,由于辅导员职责的不明确而缺乏必要的依据和标准,再加上辅导员日常工作的不可量化性,更增加了考核的难度.所以,现有的辅导员考核机制缺乏科学认识和系统规划,是不完善的,无法对辅导员工作进行全面、及时、有效的考核,也就无法形成客观、稳定、持续的评价机制,使得辅导员工作的考核和评价具有很大的主观性和随意性,很难客观反映辅导员工作的实际绩效进而形成形成激励体系,一定程度上挫伤了辅导员工作的积极性,不利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加强和改进.

辅导员职务晋升、职称评审、职业发展、待遇保障等方面机制的不完善也制约着其职业化发展.很多辅导员被生活问题困难、个人前途黯淡、职业前景渺茫等问题困惑着,导致工作热情退减、精力分散、效率降低,难以全身心投入工作,既影响了学生培养质量,又阻碍了个人发展成长.

2.4研究和创新机制不健全

过去辅导员是全能型,面对新情况可能是“全不能”;过去辅导员工作是经验型,面对新问题经验可能“验不准”.这些都要求辅导员素质和能力结构由传统的一元“工作型”向二元“工作——研究型”转变.当前这方面存在的普遍问题是:辅导员工作日常事务多,深入探讨思考少;工作技能培训多,科研能力培养少;辅导员工作泛泛总结多,成体系的系统研究少等.这种情况导致辅导员能处理好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管理事务,却不能对面临的问题进行有效地调查研究和整合分析,使得工作处于低层次的事务处理,不能用最新的研究成果推动辅导员工作的创新,致使辅导员职业化发展缺失了重要内容和动力源泉.

3 职业化视域下高校辅导员培育机制的构建

3.1 构建职业化的辅导员工作机制

3.1.1 建立科学的职业标准体系.各高校应从辅导员工作的岗位职责、基本内容、主要方式、活动空间、质量标准等几个方面着手进行职业规划和设计,将辅导员各项工作以职业标准的形式予以确定.推行落实好辅导员“三深入”、谈心谈话、工作日志、重难点工作典型案例收集等制度,形成稳定持续的工作模式.进一步完善学生工作考核办法和辅导员考核办法,实施基于学生满意度评价、院系学生工作组评价、学生工作职能部门评价、岗位技能测试、综合素质测试、工作述职、科研成果考察等内容的辅导员考评体系,将考评结果与辅导员的发展和待遇直接挂钩,发挥奖惩制度的激励和导向作用,使辅导员明确自己的工作“重点干什么,应该怎么干,到哪里去干,干到什么份”.

3.1.2 探索专门的职业培训模式.要把辅导员从“游击队”变为“正规军”,不断提升其工作技能和职业素养,必须开展理论知识与业务实践紧密结合的专门培训.要坚持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综合并进的培训原则,将辅导员培训纳入全校师资队伍培训体系,以学校人文社会科学为依托,以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为支撑,积极构建岗前培训、专题培训、选派培训、高级研修与海外研修的培训体系.在培训层次上要体现校内培训与选派辅导员参与上级有关部门的培训相结合,在培训形式上要体现理论授课与岗位实践相结合,在培训内容上要体现技能传授与课题研究相结合.

3.1.3 确立持续的职业发展机制.国务院24号令明确了辅导员兼具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学校应积极落实国家政策,进一步拓宽辅导员职业发展路径,切实促进辅导员双线发展、双轨晋升.在职称评定方面,辅导员队伍的专业技术评审要实行序列单列、指标单列、评审单列,建立了一套符合辅导员岗位要求和队伍实际的职称评聘机制.在职务晋升方面,应把辅导员队伍作为学校党政后备人才库,纳入学校党政队伍发展的整体布局中,搭建平台、提供条件,把素质高、能力强、业务精的辅导员优先选拔到党政管理岗位、优先推荐到政府部门和社会机构,实现辅导员队伍的健康循环和持续发展.

3.2 构建专业化的辅导员科研机制

3.2.1 设置专业科研平台.以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相关专业为支撑,设置区域性学术科研平台,带动辅导员积极参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密切关注国内前沿学术动态,通过学术会议、学术沙龙、专题研讨等形式,努力把基地打造成为提升辅导员科研水平的学术创新源和资源集散地,为辅导员开展科学研究提供有力资源支撑.

3.2.2 成立特色科研组织.辅导员队伍从“工作型”向“工作—研究型”转型,须有一个与工作紧密结合的专业化科研组织,为其提供系统、稳定、有效的科研动力.可以成立学校层面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全面统筹辅导员队伍科研立项、学术交流、成果展示、科研团队建设等各项工作,通过申请科研项目、发表论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理论研讨、书记论坛等方式,打造辅导员科学研究的主要阵地和长效机制.在“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组织体系中,可根据辅导员工作内容设立“辅导员队伍建设研究协会”、“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协会”、“职业生涯规划研究协会”、“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协会”等等,鼓励和吸引辅导员积极参与.

3.2.3 建立有效科研机制.以科研项目为抓手,建立“科研规划—项目设置—成果产出”的科研培育机制.根据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和辅导员工作实际,规划设计涉及辅导员工作的科研项目课题,鼓励辅导员在个人选择基础上组建科研团队,并配备相关学科领域的专家学者作为团队导师加以指导.鼓励扶持辅导员积极申报纵向科研项目,形成多层次的辅导员科研项目体系,不断提升辅导员科研能力.

3.3 构建科学化的工作与科研联动机制

3.3.1 坚持研究性工作.辅导员队伍应把研究贯穿于工作的始终,把研究成果当作工作的基础和依据.学校可以把全体辅导员分为不同的研究小组,有针对性地研究探索不同专业类别、不同年级阶段、不同困难困惑学生的思想状况、行为特征和相应的工作模式,从而准确把握不同学生的思想行为规律,建立分类别分层次分阶段的教育辅导模式.

3.3.2 开展实证性研究.学校可以把学生工作典型案例分析作为开展实证研究的有效手段,以辅导员日志和谈心谈话记录为主要依据,指导辅导员收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典型案例,并进行深入研究与剖析.定期举办辅导员工作典型案例主题交流会,共同分析辅导员工作中遇到难点问题,分享研究心得、探讨工作对策.在此基础上,汇集涵盖学生理想信念、学习交友、择业就业、心理健康、网络生活等方面的典型案例,形成研究成果.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Z].2004.

〔2〕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Z].2006.

〔3〕杜向民,黎幵谊.高校辅导员制度发展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

〔4〕杨振斌.高等学校辅导员培训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山版社,2006.

〔5〕翁铁慧.立德树人——党的十六人以来上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探索与发展[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

〔6〕赵昌木.教师成长论[M].兰州:甘肃教育出版社,2004.

〔7〕翟惠根.职业素质教育论[M].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06.

〔8〕胡刚.略论高校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化[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8(2).

G645

A

1673-260X(2014)07-0147-02

猜你喜欢

职业化队伍辅导员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关于完善军代表职业化制度的思考
好辅导员这样炼成
职业化建设解决村官带头乏力问题
中国篮球职业化发展探析
职业化院长尚无生存空间
还剩多少人?
校外辅导员的一天
数年如一日的义务辅导员
“五老”队伍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