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职业核心能力的高职人才培养途径探析

2014-03-29叶玉霞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4年1期
关键词:技能型核心院校

叶玉霞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重庆401331)

随着社会主义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在经济社会与现代化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3年底,我国高等职业院校(含民办高等职业院校)总数已经远远超过普通高等院校数量,在校学生人数数倍于普通高等院校,肩负着培养生产、生活、服务一线急需的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与快速发展的高等职业教育相比,作为职业教育的重要一环,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明显滞后,严重制约了我国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的健康有序开展,从长远来看,将严重影响整个高等职业教育体系的发展,不利于社会主义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

1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现状

党和国家的教育战略规划使应用型高等教育的地位更加突出。强国必先强教,基础在教育,关键靠人才。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印发了21世纪第一个指导全国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规划纲要,这一纲领性文件明确提出将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建立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和区域内普通教育、职业教育、继续教育之间的沟通机制,提高技能型人才的社会地位和待遇,把职业教育摆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同时要通过不断优化高等教育的学科、专业、类型、层次结构,重点扩大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规模,加快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其实质就是要加强应用型高等教育,培养数以千万计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急需的专门人才。

基于此,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在近十年来发展迅速,各类职业院校如雨后春笋般林立,从数量上看,已经远远超越欧美发达国家。但是伴随着职业教育高速发展的是我国目前对职业教育,特别是对高等职业教育的认识明显不足。与庞大的学校数量相比,我国高等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明显滞后。从类型上看,一部分是原来的中专、技校或中职升格而来,这类学校基础较好,有一定的职业教育背景,与行业企业合作广泛,主要培养一线产业工人或服务人员;还有一部分是民办高等职业院校,这类学校多是行业企业出资办学,培养行业企业急需的技术人才,办学定位单一。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尽管我们也在积极学习他们先进的职教经验和职教理念,但真正与我国发展实际相结合的深入研究,还处于初步阶段,对于高等职业教育发展途径还在摸索之中。作为高等职业教育核心之一的职业核心能力培养,在目前高等院校依然重视不够。在欧美发达国家,职业核心能力被定义为关键能力或基础能力,是决定一个人能否适应社会发展,适应行业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尽管在近十年的职业教育发展进程中,我国也越来越认识到职业核心能力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但总体推进力度不大,特别是适应我国发展需要的基础理论与实践经验上,还存在许多不足。大多数高等职业院校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中,也是重点考虑企业行业发展及技术技能发展需要,很少从职业核心能力培养入手来思考和筹划人才培养工作。其结果是,我们大多数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途径狭窄,发展平台不高,发展前景不理想。与国家要求的培养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发展型、复合型、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还存在很大距离。

2 影响高职院校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因素

从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现状来看,影响我国高等职业院校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2.1 外部因素

主要体现在国家对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体制机制上存在不足。教育理念落后,顶层设计不足,国家对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定位、对人才培养改革方向的认识与研究、对学生能力培养的认识等都制约着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受传统文化影响,职业教育的概念一直定位不明确,培养目标也是参次不齐。与德国、英国、澳大利亚这些国家相比,我们的职教理念还跟不上高速发展的经济社会需要,学习不是借来主义,不能与国家、民情、社情有效结合的学习只能是徒劳,既不能解决中国在发展上遇到的问题,更不能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2.2 内部因素

高质量的人才培养,需要高质量的教学设施和教学环境,既要有先进的教育理念,也需要先进的设备设施,更需要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从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现状不难看出,观念旧、基础差、底子薄是我国高职院校普遍存在的问题。与欧美国家高职院校对职业核心能力重要认识相比,我们的认识还停留在初步阶段,导致高等职业院校专业课程设置,研究人才培养方案中很少从着眼职业核心能力培养角度出发,这严重制约了人才培养质量。

2.3 发展因素

当前,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已初具规模,高职院校在前期追逐规模发展的同时,已经逐步转向寻求特色发展。如何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成为高职院校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依据。因此,追求特色、办出特色就成为影响高职院校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重要因素。办学特色可体现在不同方面,如办学思路、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模式、教学管理制度、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实践能力培养,等等。特色决定质量,只有在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过程中准确把握人力资源市场的发展方向才能找准特色。

3 对策建议

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指出“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作为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摇篮,高等职业院校当着力以职业核心能力培养为基础,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发展型、复合型、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

3.1 宏观角度

一方面,政府要着眼改革发展的大局,深化对职业核心能力培养重要作用的认识。特别是教育主管部门,要从制度层面着手,把职业核心能力培养作为人才培养的一项关键指标,为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改革提供体制机制支撑。另一方面,要形成企业行业协同机制。人才培养的归宿是现代企业,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好坏,符不符合企业发展需要,作为人才使用者,企业应该积极参与人才培养改革,从发展角度为高等职业院校提供决策依据。

3.2 中观角度

高等职业院校担负着经济社会发展人才培养的重任,要充分认识到职业核心能力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一方面,要建立一支综合素质高、业务能力强、能切实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师队伍。目前,我国高等职业院校从事职业核心能力课程教学的多是兼职教师,通过简单的业务培训后即上岗教学,既缺乏系统的理论学习,更没有可依据的企业行业实践经验,教条主义、本本主义盛行,其结果是使学生对职业核心能力的了解也是一知半解,更谈不上在就业中的实际运用。另一方面,要加强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主要依据社会发展需要,很少将职业核心能力培养融入其中,学生学习的也是单纯的技术技能,缺乏有效的深入研究和发展展望,导致培养的学生毕业后很难顺应时代发展需要,与国家提倡的培养发展型、复合型、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要求相差甚远。在课程设置上,重视技术技能性质课程,忽视了一般性的基础课程,导致学生最后是会用,但却不知其基本原理,更谈不上发展创新了。

3.3 微观角度

作为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主体,我们的学生更要深化对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认识。一方面,要对自己的职业发展进行认真的思考和科学规划,“寸有所长,尺有所短”,通过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真正了解自身的优点和不足,学会扬长避短,才能在职场中越走越远,越走越稳。另一方面,要积极参与职业核心能力的学习与实践。在专业学习中融入职业核心能力训练,学会与人交流,善用信息,这样才能真正成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发展型、复合型、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

[1]徐朔.“关键能力”提升理念在德国的起源和发展[J].国外职业教育,2006(3).

[2]童山东.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探索[J].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3).

[3]李卫光.职业核心能力培养与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J].新课程研究(职业教育),2008(4).

[4]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5]靖德云.高职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2.

猜你喜欢

技能型核心院校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高职院校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研究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
农村技能型供水管理人才培养浅析
浙江省汽车后服务业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