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差异视阈下的大学英语教学策略研究

2014-03-29赵慧敏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年7期
关键词:英汉跨文化汉语

赵慧敏

(渤海大学 大学外语教研部,辽宁 锦州 121013)

文化差异视阈下的大学英语教学策略研究

赵慧敏

(渤海大学 大学外语教研部,辽宁 锦州 121013)

当前高校英语教学存在只重视语言知识而忽略文化知识输入的现象.这导致了很多学生的英语表达生硬、不能顺利地交流等困难、甚至出现文化冲突现象.本文从英汉两种语言的文化差异出发,分析了文化差异所导致的思维模式的不同,提出了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的影响力及提高跨文化交际意识的教学策略,旨在增强大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文化差异;跨文化交际;教学策略

1 前言

英语学习的目的在于利用英语进行交流和沟通.当前,中国与世界的交流越来越频繁,英语作为世界通用语言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社会发展对英语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广泛.在中国,无论是基础教育还是高等教育英语均是重要的学科之一,在这种情形下,学生掌握英语语言必要性可见一斑.然而,语言反映出一个民族文化的特征,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思维模式既有不同的部分,也有相同的部分.尽管英语和汉语属于不同的语言系统,但他们具有人类具有的普遍的思维,存在共性.不同的方面主要是由文化差异造成人们感知外界事物的不同.中西方文化的产生有着截然不同的历史和自然背景,因此在思维模式上存在很大差异.语言和文化相互影响,要学习一国的语言,就要了解该国的思维模式和语言上的差异,从而提高语言学习者的思维和表达能力.

2 英汉思维模式的差异

2.1 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

东方人思维习惯于具体化,这与中国“观物取象”的传统文化是分不开的.中国人在表达时习惯用具体的事物来表达自己看法,也就是用具体的声音以及印象等原色来展现事物的存在.西方则完全不同,西方人习惯思维抽象化,西方文化特点就是“尚思”,西方人语言表达上讲究逻辑性,喜欢推理,西方很多伟大文化作品都注重思想、时空等元素,这些特点导致中国西方在语言上存在很大差异.反映在句子词汇使用上,汉语往往从声音、味道、色彩等方面展示事物的具体形象,英语对一物品的介绍往往只是抽象的、无意义的字母组合.

2.2 整体思维和分散性思维

中国传统文化敬天法祖,重视对天地人的探索,从而将整个人生、社会当成一个整体来看待,汉语言继承了这种特点,在语言上讲究整体性和完整性.西方则不同,西方人注重分析,往往将整体事物分隔成不同的部分进行探索,在西方人眼里个体是社会的重要组成分子,不能将其混谈.因此,汉语往往具有模糊性的特点,在语言表达上求全、求完整,正如吕叔湘先生所说的那样,汉语能用一个词表达清楚的,不会用两个词.能用一句话表达的,不会用两句话来表达,讲究的是简约和模糊.英语在语言形态上通过语法和连词来表达词义,句子结构严谨、句法完整,语言逻辑性很强.例如英语在表述时间时往往是由小到大排列,汉语则恰恰相反.如2012年4月18日,英语则表达为April,18th,2012.

2.3 主体思维与客体思维

中国传统文化崇尚天人合一,中国人参与感很强,强调的是主客体统一,中国以人为中心,认为只有人才能做出有意识的动作.中国人在描述或者记录一个事件时,往往将注意力都放在动作的施动者上,因此在汉语的表达上常见的就是主动句式.而西方文化中认为主客体是分离的,其思维活动中注重客观事物对人的影响和作用,西方人在描述一个事件时往往将注意力放在受动者上,这种思维模式反映在语言上,汉语多以主体为句子主语,英语在表达上多以无生命的客体作为句子主语,句式也大多是被动式,以客观的角度来叙述事情,让事实来说话,这也是与汉语的一大不同,例如What happened to her the day before yesterday?(她前天出了什么事?)又如It never occurred to me that he is so smart.(我从未想到过他会这么聪明.)

总之,英汉在思维模式上存在很大差异,因此在语言上也有很大差异,有人说这是汉语言的弊端,汉语与世界脱节,不适应时代发展需要,因此我们要转变思维模式,学习西方语言的特点来进化我们的语言,从而更好的融入世界.这其实是错误的,正如上文分析,语言上差异是由思维模式引起的,思维模式是文化差异的产物,我们不能否定汉语的思维和语言,不同的语言都有着优点和缺点,中西方文化各有千秋,中西方语言也没有谁优谁劣之分,二者可以互相补充,推动我国语言的发展.

3 英汉思维模式差异对教学的启示

3.1 加强跨文化意识教育

全面了解英语语言的文化背景是培养英语思维的前提.正是由于英汉文化之间巨大差异,导致中国人在英语语言学习过程中有着诸多困难,为此我们要对学生进行跨文化意识教育.西方人注重隐私,他们不喜欢私人的事情让别人知道,也不愿意别人打听隐私.中国人注重人际关系,集体主义意识强,喜欢了解别人,也喜欢被别人了解,中国人见面经常会以“你去哪”、“你吃饭了吗”、“你在忙什么”等作为打招呼用语,这在西方社会是忌讳的,尤其是打听对方的收入、年龄、体重以及婚姻等情况,遇到这种情况,西方人要么回避、要么拒绝回答,气氛十分尴尬.中国人注重家族文化,家庭观念很强,这种观念在称呼上体现的很清楚,中国人对父母或者长辈都要有敬称,不然就会被认为缺乏礼貌、没有教养,会被外人讥笑.在西方父母和孩子之间关系更像朋友,西方人称呼父母名字或者昵称是很平常的事情,不仅没有被认为缺乏教养,反而是拉近与父母之间距离的有效方式.西方国家的称谓也比较简单,没有像中国这样把母系、父系分得这么清楚,只要是男性亲戚都称呼uncle,他们的子女不论性别一概称cousin,这些语言特点都需要我们在平日学习中加以注意.同样,在中国,跺脚这个体态语言往往代表着愤怒、后悔、伤心的情绪,在英语中则主要表示不耐烦的意思.

3.2 注重英汉语言结构上的差异

由于多种因素的作用,英汉语言无论在发音还是语句结构方面都存在巨大差异.对于英语学习者而言,能够流畅地用英语进行交流是学习的最终目的,对于中国学生而言,由于缺乏英语环境,要做到以英语的思维模式来进行思考和表达确实比较困难,这也是完全没有办法.正如何其莘教授所讲的那样,对于语言学习者而言,要通过大量的英语阅读来接触纯正的英语,不仅扩大了知识面,也在潜移默化中去了解英语的思维习惯和语言表达方式.通过了解英汉语言在结构上的差异之处,能够将母语文化中的思维模式移植到英语学习中来,对英语语言结构感到困难时,就要认真了解英语语言结构上的差异,找出两种语言在结构上的不同之处,慢慢适应这种差异,学会用英语的思维去交流,渐渐的就会习惯这种思维习惯和语言表达方式.例如在表达地址时,英语先是门牌号、街道、最后是省和国家,汉语则恰恰相反.英语表达在朋友家吃了顿饭,汉语表达时可以将地点和时间都整合到一起,例如我今天在朋友家吃了顿饭,而英语表述往往是:我吃了顿饭,在朋友家,今天.或者是:今天,我吃了顿饭,在朋友家.在这个表达中“我吃了饭”这个主谓结构是不能分开的.另外,英语注重运用各种具体的连结手段以达到语法形式的完整,英语中有and、but、or、if、when、where、whereupon、except、while、considering等大量连接词语,以使句子结构严密,层次井然有序.比如::If winter comes, can spring be far behind?(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这里用if这个连接词,两句间的逻辑关系便十分清晰.在汉语表达上一般很少用这么严谨的连接词,汉语句子看起来比较随意和松散,有时在逻辑性和推理性上显得不足.另外,英汉两种语言表现节奏的手段是不一样的,汉语句子的长短基本上按音节来计算;而英语却是以重音计算的,各个重读音节之间的时距大体相等,因而两种语言的节奏感不太一样.在语音方面,英语是以轻重音、长短音作为区别词的语音形式.英语单词的重音和词组的重音具有明显的语法功能和区别词义的作用,但声调却不影响词义.这就造成了两种语言在声学效果上的明显不同.

4 英语教学的策略

由于英汉在思维模式和语言上存在诸多的差异,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英语的学习不能仅仅停留在语音、语法、单词和习惯用语的学习,还要有意识的,主动的去了解西方的文化以及民俗习惯,了解如何用他们的语言来反映他们的思想、行为和习惯.

首先,作为英语授课教师在教学中要坚持应英语进行授课,用英语与学生进行交流和对学生进行评价,创设一个英语情境,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学生培养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形成自然的英语思维习惯.

其次,教师要鼓励学生阅读英文原版作品,从原著的文字文体中体会语句的神韵和情趣,积极鼓励学生收听收看英文节目,逐步培养和形成正确的英语思维方式.

最后,教师要积极对学生进行跨文化教学,如果学生对英汉语言文化如:价值观念、思维方式、交际风格等差异,不能予以深刻了解,这无疑会给跨文化交际带来困难或发生冲突,造成语用失误.教师要给学生介绍西方的文化特征、风俗习惯等等,帮助学生在中西方文化的对比中找出差异性,使学生从中寻找出有利于建构英语思维模式的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能够以正确的思维方式寻求与之对应的语言表达方式.

〔1〕贾玉新.跨文化交际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7.

〔2〕平洪,张国扬.英语习语与英美文化[M].北京: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3〕龚爱华.思维方式差异与汉英翻译[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04(3).

〔4〕韩虎林.汉英思维差异与翻译的制约与影响[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2007(4).

〔5〕贾荣武.关于汉英思维差异对翻译过程影响的研究[J].桂林电子工业学院报,2003(2).

〔6〕邓凡艳.中西文化差异与英语教学[J].湛江师范学院学报, 1998(2).

G642

A

1673-260X(2014)04-0206-02

本文系2013年度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L13CYY018)的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英汉跨文化汉语
学汉语
轻轻松松聊汉语 后海
超越文明冲突论:跨文化视野的理论意义
追剧宅女教汉语
汉语不能成为“乱炖”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
浅谈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及翻译方法
跨文化情景下商务英语翻译的应对
英汉诗歌中的隐喻对比研究
论词汇的跨文化碰撞与融合